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611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3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

考点3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调整措施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原因

(2)方式

(3)特点:

在不同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

2.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1)前提:

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

(2)资金:

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种类:

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4)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5)实质:

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6)评价

4.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评价

1.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作用

[图表识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2.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4.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

英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而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了“新经济”时代。

5.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

一方面,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刺激了社会消费,稳定了国家政局;另一方面,庞大的福利开支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6.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福利国家”在二战后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新经济”出现。

主题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图表探史——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图

探究 

(1)上图中1950~1973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其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上图中1973年以后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其原因又是什么?

为此,英美等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答案 

(1)①1950~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②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黄金时代”。

(2)①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

②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归纳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③财政政策调节。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主题二 “福利国家”的建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1.史料证史——“福利国家”的建立

史料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造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论从史出 “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强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鼓励个人奋斗,拥有更多的财富,同时要缩小贫富差距,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重点讲解——全面认识“福利国家”

(1)概念:

“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形成过程: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主要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6)影响:

“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3.图表探史——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一 德国鲁尔区二战前的产业结构 图二 德国鲁尔区20世纪

60年代的产业结构

探究 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鲁尔区产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你怎样看待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1)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重点讲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高考题组

1.(2015·海南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

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 C

解析 法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结构无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欧洲因为二战,经济残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说明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4·大纲全国高考)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社会保障”“劳工法”“农场项目”等信息说明这些政策均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从而说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

3.(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1945~1969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D项错误。

模拟题组

4.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制度评价正确的是(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答案 D

解析 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颁布时,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可知,新济贫法没有体现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故B项错误;19世纪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故C项错误;20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加强,故D项正确。

5.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

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答案 C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在降低政府的开支和工资税率,结合史实可知高福利政策增加了政府负担,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6.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

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

这主要(  )

A.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和发展

D.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 C

解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否无必然联系,排除B;A、D项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故选C。

考点训练

1.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这种经济理论应是(  )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货币学派

答案 C

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

2.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可见(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表格主要是政府支出的变化,无法体现“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可见英法美三国政府的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了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于194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指美、日、西欧,但材料无法看出,故D项错误。

3.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

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

A.增加福利投入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奉行自由主义

答案 B

解析 增加福利投入,应该是在二战后初期至1973年经济危机之前,故A项错误;1973年经济“滞胀”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表现就是发展混合经济,故B项正确;因为197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加强干预,故C项错误;虽然减少了国家干预,但并没有恢复之前的自由主义,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由主义的弊端,故D项错误。

4.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

“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答案 B

解析 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说明了企业已与工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在了一起,故选B。

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根据所学知识,“滞胀”出现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所以,解决的措施是减少干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故A项正确;国家干预减少并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错误;减少干预的表现之一是降低福利,故C项错误;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反映了人们在被夺走所有的钱之后,还会过着很闲适的生活,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可知是推行福利制度的结果,故A项正确;财政困难无法从史实和材料中得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体现不出民众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故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7.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

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中发现,在高福利环境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没有说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超前消费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债务危机需要的是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C项错误;债务危机和超前消费就是高福利产生的两大问题,故D项正确。

8.(2015·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

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

截至2012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

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削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依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答案 

(1)特点:

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

意义: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必要:

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如何:

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