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525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标要求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核心

素养

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准确通达的时空观念。

出示史料,得出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识到综合国力是在国际地位中取得主动权的保障,认识到增强我国实力的重要性,以史鉴今。

学习

目标

对比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特点、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重海防,用海洋”的海洋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难点:

空间概念较多,难以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突破措施:

1.通过与国外航海家的对比,突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再加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2.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突出意义。

可以通过分享人物事迹,学习戚继光光辉的人格魅力。

培训

设计

1.预习培训:

下发关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资料,放在世界史范围内,在横向、纵向两角度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课前培训:

在黑板上画预习案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对比表格、戚继光抗倭地图。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

了解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思考为什么以“郑和”名字命名。

学习目标:

对比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特点、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重海防,用海洋”的海洋意识。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明确学习目标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学习。

首先小组内先确定探究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大家一起评价资料分析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能够给人以启发。

小组学习:

按兴趣自由组合成不同人数的小组,交流、质疑、批判、合作、完善剧本。

 

学生自由分享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对比、戚继光抗倭的过程、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学习其他小组的成果,真正做到分享、提升。

观看视频,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自由分享关于重视海洋、保护海洋的认识。

 

情感升华:

“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

要坚持陆海兼顾,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果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课堂评价

优秀观点、优秀小组、优秀个人等多元化评价。

教师活动

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我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

 

二.解读目标:

一方面强调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开放思维,用世界眼光审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并加强海洋意识。

三.分享提升

关注每一个兴趣小组,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介绍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生自由分享讨论之后的收获。

问题生成预设:

1.为什么郑和事业没有继续。

2.戚家军与岳家军的不同命运。

3.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还有哪些。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关注海洋的重要性。

 

四.以史为鉴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海洋意识。

 

 

借“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学生思考。

 

小结:

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个哥伦布,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我们要形成重海防、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切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立意

将时政热点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科学设计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过程,解决重点疑问。

 

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多角度分析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和主要方面: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质疑。

随时解决学生在表演话剧过程中出现的思考点,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将课堂引向深入。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史鉴今。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设计基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为情境,激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既进行课堂总结,又进行情感升华,在最高潮处结束本节课。

 

通过评价实现任务的完整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对郑和、戚继光等人物不陌生,但对他们的具体事迹和英雄精神不甚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更是需要所种途径烘托。

通过提供史料及对比哥伦布远洋航行,既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又认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悲剧,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通过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战争,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和国力强衰对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爱国、自豪的家国情怀。

效果分析

1、目标达成

本节课目标为:

对比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特点、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重海防,用海洋”的海洋意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读表格,生成理解,再通过小组代表点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1000到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连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到达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通过学生的质疑“郑和下西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再理解郑和下西洋没有继续的原因。

再播放视频,对学生形成震撼,从而树立“重海防,用海洋”的海洋意识。

2、课堂生成

课前已解决部分学生疑问,课堂围绕学生的学困点展开,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主要是:

1.郑和下西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2.岳家军和戚家军的结局为什么不同。

3、课堂参与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性比较高,尤其是点评的同学做的很好。

但是,点评同学占用的时间太长,其他同学表达观点的时间就相应缩短了,应该给更多的孩子参与的机会。

教材分析

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战有和,“和”主要指郑和下西洋,“战”主要指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两条主线:

一是对外交往,一是民族英雄。

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

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明朝对外关系之所以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与明朝时中外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格局较前代更加巩固,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仍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

反映到对外关系上,统治者秉承了汉唐王朝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特别是在明成祖时期,对外政策更加开放,在以德服人的基础上,恩威并施,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6-17世纪,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西方人东来,给明朝带来很大冲击。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加上明朝海禁政策、日本国内政局动荡等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饱受倭寇侵扰,严重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

为了保卫家园,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

戚继光抗倭就是这样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明朝对外交往既有文明交往,又有冲突,与国外的这些交往虽然凸显了一些民族英雄,但是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大势。

评测练习

1.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是荷兰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3..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4..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到过许多国家,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4分)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2)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2分)

 

材料三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

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

”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4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联系生活、时政、世界史内容设计学生活动,创设安全环境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立足学生成长,锻炼学生思维。

为能达成课标要求,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多途径、高效实现课标要求。

但是,教师过渡、总结、提升较多,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缺乏学生对问题的自由选择,应该还有开放的空间。

课标分析

明初封建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发达,为明朝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郑和率领船队远渡重洋,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与海洋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以及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从整个明朝历史来看,立国之初确立的和平友好、海禁与朝贡贸易的外交基调,在中后期不断受到外来势力的冲击,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武装抢劫就是典型表现。

戚继光临危受命,率军英勇作战,平息倭寇,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