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15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docx

高三数学教案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

【摘要】欢迎来到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

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

“高三数

学教案:

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数学教案:

数学圆锥曲线最经典题型教案

 第一定义、第二定义、双曲线渐近线等考查

 1、(2010辽宁理数)设双曲线的个焦点为F;虚轴的个端点为B,如果直线

FB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

 近线垂直,那幺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

 【答案】D

 2、(2010辽宁理数)设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

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那幺|PF|=

 (A)(B)8(C)(D)16

 【答案】B

 3、(2010上海文数)8.动点到点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的轨

迹方程为y28x。

 4、(2010全国卷2理数)(15)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

与相交于点,与的一个交点为.若,则.

 若双曲线-=1(b>0)的渐近线方程式为y=,则b等于        。

 【答案】1

 5、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点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直线

与椭圆C的公共点个数_____。

 6、已知点P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I为

的内心,若成立,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4B.C.2D.

 8、(2010重庆理数)(10)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

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

 解析:

排除法轨迹是轴对称图形,排除A、C,轨迹与已知直线不能有交

点,排除B

 9、(2010四川理数)椭圆的右焦点,其右准线与轴的交点为A,在椭圆

上存在点P满足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B)(C)(D)

 解析:

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即F点到P点与A点的距离相等

 而|FA|=

 |PF|∈[a-c,a+c]

 于是∈[a-c,a+c]

 即ac-c2小于等于b2小于等于ac+c2

 ∴

 又e∈(0,1)

 故e∈

 答案:

D

 10、(2010福建理数)若点O和点分别是双曲线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

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

 【答案】B

 11、(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4月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试题)已知有公共

焦点的椭圆与双曲线中心为原点,焦点在轴上,左右焦点分别为,且它们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

取值范围为.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12、(2010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理科)已知双曲线的左顶点

为,右焦点为,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3、(北京市东城区2010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理科)直线过双曲线的

右焦点且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两点,若原点在以为直径的圆

外,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14、(2010全国卷1文数)已知、为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点P在C

上,∠=,则

 (A)2(B)4(C)6(D)8

 15、(2010全国卷1理数)(9)已知、为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点P在

C上,∠P=,则P到x轴的距离为

 (A)(B)(C)(D)

 16、(2010重庆理数)(14)已知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上的两点A、B满足,

则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

 解析:

设BF=m,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中,AC=2m,AB=4m,

 直线AB方程为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y得

 所以AB中点到准线距离为

 17、(2010上海文数)已知椭圆的方程为,、和为的三个顶点.

(1)若点满足,求点的坐标;

(2)设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交直线于点.若,证明:

为的中点;

 (3)设点在椭圆内且不在轴上,如何构作过中点的直线,使得与椭

圆的两个交点、满足?

令,,点的坐标是(-8,-1),若椭圆上的点、

满足,求点、的坐标.

 解析:

(1);

(2)由方程组,消y得方程,

 【摘要】欢迎来到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

“高三数学教

案:

高考数学抛物线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

高三数学教案:

高考数学抛物线复习教案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

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

 ①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②焦准距:

 ③通径:

过焦点垂直于轴的弦长为。

 ④顶点平分焦点到准线的垂线段:

 ⑤焦半径为半径的圆:

以P为圆心、FP为半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

所有这

样的圆过定点F、准线是公切线。

 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

以焦半径FP为直径的圆必与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

线相切。

所有这样的圆过定点F、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是公切线。

 ⑦焦点弦为直径的圆:

以焦点弦PQ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

所有这样

的圆的公切线是准线。

 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4抛物线的图像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是:

 ②准线方程是:

 ③焦半径公式:

若点是抛物线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

为焦半径)是:

 ④焦点弦长公式:

过焦点弦长

 ⑤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或P

 5一般情况归纳:

 方程图象焦点准线定义特征

 y2=kxk>0时开口向右(k/4,0)x=─k/4到焦点(k/4,0)的距离等于到准线x=

─k/4的距离

 kx2=kyk>0时开口向上(0,k/4)y=─k/4到焦点(0,k/4)的距离等于到准线y=

─k/4的距离

 k抛物线的定义:

 例1:

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x-6=0的距离4.2,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分析:

点M到点F的距离与到直线x=4的距离恰好相等,符合抛物线定

义.

 答案:

y2=-16x

 例2:

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

B,求线段A、B的长.

 分析:

这是灵活运用抛物线定义的题目.基本思路是:

把求弦长AB转化为

求A、B两点到准线距离的和.

 解:

如图8-3-1,y2=4x的焦点为F(1,0),则l的方程为y=x-1.

 由消去y得x2-6x+1=0.

 设A(x1,y1),B(x2,y2)则x1+x2=6.

 又A、B两点到准线的距离为,,则

 点评:

抛物线的定义本身也是抛物线最本质的性质,在解题中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

 例3:

(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10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F(0,3)求它的标准方程;

 (3)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mx2(m>0)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4)求经过P(-4,-2)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

这是为掌握抛物线四类标准方程而设计的基础题,解题时首先分清

属哪类标准型,再录求P值(注意p>0).特别是(3)题,要先化为标准形式:

则.(4)题满足条件的抛物线有向左和向下开口的两条,因此有两解.

 答案:

(1),.

(2)x2=12y(3),;(4)y2=-x或x2=-8y.

 例4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求对应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1)过点(-3,2);

(2)焦点在直线x-2y-4=0上

 分析:

从方程形式看,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仅需确定一个待定系数p;从实

际分析,一般需确定p和确定开口方向两个条件,否则,应展开相应的讨论

 解:

(1)设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2=-2px或x2=2py(p>0),

 ∵过点(-3,2),

 ∴4=-2p(-3)或9=2p•2

 ∴p=或p=

 ∴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2=-x或x2=y,前者的准线方程是x=,后

者的准线方程是y=-

(2)令x=0得y=-2,令y=0得x=4,

 ∴抛物线的焦点为(4,0)或(0,-2)

 当焦点为(4,0)时,=4,

 ∴p=8,此时抛物线方程y2=16x;

 焦点为(0,-2)时,=2,

 ∴p=4,此时抛物线方程为x2=-8y

 ∴所求的抛物线的方程为y2=16x或x2=-8y,

 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x=-4,y=2

 常用结论

 ①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的弦AB长的最小值为2p

 ②设A(x1,y),1B(x2,y2)是抛物线y2=2px上的两点,则AB过F的

充要条件是y1y2=-p2

 ③设A,B是抛物线y2=2px上的两点,O为原点,则OA⊥OB的

充要条件是直线AB恒过定点(2p,0)

 例5:

过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O作弦OA⊥OB,与抛物线分别

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证:

y1y2=-4p2.

 分析:

由OA⊥OB,得到OA、OB斜率之积等于-1,从而得到x1、

x2,y1、y2之间的关系.又A、B是抛物线上的点,故(x1,y1)、(x2,y2)满

足抛物线方程.从这几个关系式可以得到y1、y2的值.

 证:

由OA⊥OB,得,即y1y2=-x1x2,又,,所以:

,即.而

y1y2≠0.所以y1y2=-4p2.

 弦的问题

 例1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满足OAOB(O为坐标

原点)求证:

(1)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2)直线AB经过一个定点

 (3)作OMAB于M,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

(1)设A(x1,y1),B(x2,y2),则y12=2px1,y22=2px2,

 ∴y12y22=4p2x1x2,

 ∵OAOB,∴x1x2+y1y2=0,

 由此即可解得:

x1x2=4p2,y1y2=─4p2(定值)

(2)直线AB的斜率k===,

 ∴直线AB的方程为y─y1=(x─),

 即y(y1+y2)─y1y2=2px,由

(1)可得y=(x─2p),

 直线AB过定点C(2p,0)

 (3)解法1:

设M(x,y),由

(2)知y=(x─2p)(i),

 又ABOM,故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即•=─1(ii)

 由(i),(ii)得x2─2px+y2=0(x0)

 解法2:

由OMAB知点M的轨迹是以原点和点(2p,0)为直径的圆

(除去原点)立即可求出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2=x上移动,AB的中点为

M,求点M到y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的坐标

 解:

如图,设A(x1,y1),B(x2,y2),M(x,y),则x=,y=,

 又设点A,B,M在准线:

x=─1/4上的射影分别为A/,B/,M/,MM/与y轴的

交点为N,

 则|AF|=|AA/|=x1+,|BF|=|BB/|=x2+,

 ∴x=(x1+x2)=(|AF|+|BF|─)(|AB|─)=

 等号在直线AB过焦点时成立,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y=k(x─)

 由得16k2x2─8(k2+2)x+k2=0

 依题意|AB|=|x1─x2|=乘以==3,

 ∴k2=1/2,此时x=(x1+x2)==

 ∴y=±即M(,),N(,─)

 例3设一动直线过定点A(2,0)且与抛物线相交于B、C两点,点B、C在

轴上的射影分别为,P是线段BC上的点,且适合,求的重心Q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该轨迹是什幺图形

 解析:

设,

 ,

 由得

 ①

 又代入①式得②

 由得代入②式得:

 由得或,又由①式知关于是减函数且

 ,且

 所以Q点轨迹为一线段(抠去一点):

 (且)

 例4已知抛物线,焦点为F,一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且,且AB的

垂直平分线恒过定点S(6,0)

 ①求抛物线方程;②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

①设,AB中点

 由得

 又得

 所以依题意,

 抛物线方程为

 ②由及,

 令得

 又由和得:

 例5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2=x上移动,AB的中点为

M,求点M到y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的坐标

 解:

如图,设A(x1,y1),B(x2,y2),M(x,y),则x=,y=,

 又设点A,B,M在准线:

x=─1/4上的射影分别为A/,B/,M/,MM/与y轴的

交点为N,

 则|AF|=|AA/|=x1+,|BF|=|BB/|=x2+,

 ∴x=(x1+x2)=(|AF|+|BF|─)(|AB|─)=

 等号在直线AB过焦点时成立,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y=k(x─)

 由得16k2x2─8(k2+2)x+k2=0

 依题意|AB|=|x1─x2|=乘以==3,

 ∴k2=1/2,此时x=(x1+x2)==

 ∴y=±即M(,),N(,─)

 综合类(几何)

 例1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通过点P和抛物线顶

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如何证明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解:

思路一:

求出M、Q的纵坐标并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MQ//x轴,

为此,将方程联立,解出

 直线OP的方程为即

 令,得M点纵坐标得证.

 由此可见,按这一思路去证,运算较为繁琐.

 思路二:

利用命题“如果过抛物线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

两上交点的纵坐标为、,那幺”来证.

 设、、,并从及中消去x,得到,则有结论,即.

 又直线OP的方程为,,得.

 因为在抛物线上,所以.

 从而.

 这一证法运算较小.

 思路三:

直线MQ的方程为的充要条件是.

 将直线MO的方程和直线QF的方程联立,它的解(x,y)就是点P的坐

标,消去的充要条件是点P在抛物线上,得证.这一证法巧用了充要条件来

进行逆向思维,运算量也较小.

 说明:

本题中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时(即斜率不存在),容易证

明成立.

 例2已知过抛物线的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

R是含抛物线顶点O的弧AB上一点,求△RAB的最大面积.

 分析:

求RAB的最大面积,因过焦点且斜率为1的弦长为定值,故可以

为三角形的底,只要确定高的最大值即可.

 解:

设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得

 当过R的直线l平行于AB且与抛物线相切时,△RAB的面积有最大值.

 设直线l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由得,这时.它到AB的距离为

 ∴△RAB的最大面积为.

 例3直线过点,与抛物线交于、两点,P是线段的中点,直线过

P和抛物线的焦点F,设直线的斜率为k.

(1)将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之比表示为k的函数;

(2)求出的定义域及单调区间.

 分析:

过点P及F,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可将的斜率用k表示出来,

从而写出,由函数的特点求得其定义域及单调区间.

 解:

(1)设的方程为:

,将它代入方程,得

 设,则

 将代入得:

,即P点坐标为.

 由,知焦点,∴直线的斜率

 ∴函数.

(2)∵与抛物线有两上交点,∴且

 解得或

 ∴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为增函数.

 例4如图所示:

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并且与这抛物线相交于A、B两

点,求证:

对于这抛物线的任何给定的一条弦CD,直线l不是CD的垂直平

分线.

 分析:

本题所要证的命题结论是否定形式,一方面可根据垂直且平分列方

程得矛盾结论;别一方面也可以根据l上任一点到C、D距离相等来得矛盾结

论.

 证法一:

假设直线l是抛物线的弦CD的垂直平方线,因为直线l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直线CD的斜率存在,

且不为0.

 设C、D的坐标分别为与.则

 ∴l的方程为

 ∵直线l平分弦CD

 ∴CD的中点在直线l上,

 即,化简得:

 由知得到矛盾,所以直线l不可能是抛物线的弦CD的垂直平分线.

 证法二:

假设直线l是弦CD的垂直平分线

 ∵焦点F在直线l上,∴

 由抛物线定义,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相等.

 ∵,

 ∴CD的垂直平分线l:

与直线l和抛物线有两上交点矛盾,下略.

 例5设过抛物线的顶点O的两弦OA、OB互相垂直,求抛物线顶点O

在AB上射影N的轨迹方程.

 分析:

求与抛物线有关的轨迹方程,可先把N看成定点;待求得的关系后

再用动点坐标来表示,也可结合几何知识,通过巧妙替换,简化运算.

 解法一:

 则:

 ,即

 ,①

 把N点看作定点,则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显然

 代入化简整理得:

 ,②

 由①、②得:

,化简得

 用x、y分别表示得:

 解法二:

点N在以OA、OB为直径的两圆的交点(非原点)的轨迹上,

设,则以OA为直径的圆方程为:

 ①

 设,OA⊥OB,则

 在求以OB为直径的圆方程时以代,可得

 ②

 由①+②得:

 例6如图所示,直线和相交于点M,⊥,点,以A、B为端点的

曲线段C上的任一点到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AMN为锐角三角

形,,,且,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

 分析:

因为曲线段C上的任一点是以点N为焦点,以为准线的抛物线的

一段,所以本题关键是建立适当坐标系,确定C所满足的抛物线方程.

 解:

以为x轴,MN的中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曲线段C是N为焦点,以为准线的抛物线的一段,其中A、B

分别为曲线段的两端点.

 ∴设曲线段C满足的抛物线方程为:

其中、为A、B的横坐标

 令则,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方程组:

 解得或

 因为直线交椭圆于、两点,

 所以>0,即,

 设C(x1,y1)、D(x2,y2),CD中点坐标为(x0,y0),

 则,

 由方程组,消y得方程(k2k1)xp,

 又因为,所以,

 故E为CD的中点;

 (3)因为点P在椭圆Γ内且不在x轴上,所以点F在椭圆Γ

内,可以求得直线OF的斜率k2,由知F为P1P2的中点,根据

(2)可得直线

l的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