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7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docx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全科医学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1·

·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

  【关键词】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医治;专家共识

  【Keywords】 Psycho-Cardiologicaldisease;IntegratedTCMWM;Diagnosis;Therapy;Expertconsensus  【中图分类号】R54 R39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3y04

  ChineseIntegrativeMedicineAssociationCardiologyCommitteePsychocardiologyGroup.Expertconsensu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cardiologicaldiseasewith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7.[Epubaheadofprint].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日趋受到研究者重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二者的临床表现及发

[1]病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

TAYLOR研究显示:

抑郁

论述了“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的双心理论。

“心主神明”指心不仅具有统帅脏腑、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功能,而且具有统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主血脉”包括了“心主血”“心主脉”的生理功能,二者关系紧密。

古语有云“心为神之宅,神为心之用”,表现“形神合一”的思想。

基于双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对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临床识别、医治、预防与护理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1 病因病机

11 情志异样 《素问》云:

“惊那么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诸病源候论》又云:

“思虑烦多那么损心,心虚故邪乘之”。

七情内伤,五志过极,首犯于心,《灵枢·口问篇》曰:

“故悲伤忧愁那么心动,心动那么五脏六腑皆摇”。

患者平素忧思愤怒、喜笑无度、郁郁寡欢、精神紧张,致使心神被扰,血脉失和,进而产生胸闷、心悸、不寐等症。

情志变更尚可阻碍气机,《素问·举痛论》曰:

“百病生于气也。

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寒那么气收,炅那么气泄,惊那么气乱,劳那么气耗,思那么气结”,情志不舒,气机失和,经脉阻塞,脏腑功

症、社会孤立和情绪异样这三大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紧密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数据提示:

2009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而其中80%以上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未被合理诊疗

[2]

NICHOLSON等

[3]

对共涉及

146538例参与者的54项观看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觉,抑郁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ROEST等

[4]

通过对249846例患者平均随访112年的

Meta分析发觉,焦虑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心理心脏病学的研究涉及炎症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基因多态性学说等

[5]

,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国际心身医学会曾宣告:

“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医学寻觅聪慧”。

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心悸”“厥证”“风眩”“心衰”等范围。

现代医学的心理精神疾病属于中医学的“郁证”“百合病”“脏躁”“癫狂”等范围。

早在《内经》中

  通信陈晓虎,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组长;Email:

chenxhdoctor@126com

·2·

http:

//wwwchinagpnet zgqkyx@chinagpnetcn

 中国全科医学

能紊乱,而发双心疾病。

12 药食不节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不洁、饥饱无度或乱投药物,伤及脾胃,运化失健,或气血乏源,心失所养;或聚湿生痰,久而可与瘀血、寒邪、气滞、痰湿等病理因素互结,阻碍气机,胸阳失展,显现胸闷、胸痛、心悸等诸症。

13 体虚久病 患者素体亏虚,易感疾患,或心系疾病罹患日久,病情复杂,反复求医,但疗效欠佳,信心丧失,“君主之心”阻碍“神明之心”,致使情绪紧张或思想负担繁重,使心血暗耗,心气郁结,显现或加重胸闷、心悸、不寐等症。

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紧密相关,病性有虚、实两方面,虚者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损致使心神失于滋养、温煦,实者多有肝气郁结、痰火扰心、心血瘀阻、痰湿阻络、阳气郁闭致使心脉闭阻不顺畅。

虚实之间能够彼此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气滞、血瘀、痰火等实证表现,总之,本病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为气滞,痰火,血瘀,湿阻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2 临床特点

双心疾病患者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胸闷、心悸等常见心血管躯体病症就医,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而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或仅为与病症无相关的轻度异样;(2)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成功同意介入、外科手术等有创医治,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缺乏熟悉,心血管躯体病症未见减缓乃至加重,排除手术及躯体疾病的缘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3)罹患慢性难治性心血管或其他严峻疾病,病症长期反复发作,经济压力过重,家庭、社会支持不足,身心备受折磨,生活质量差,而继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3 临床识别

诊断双心疾病时应当中西医结合,祖国医学四诊合参的同时,也要把握心理疾病的现代筛查、诊断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整体评估患者病情。

诊断依据:

(1)胸闷不舒,神疲心悸,抑郁善忧,情绪低落或不宁,郁郁寡欢,性情急躁,易怒善哭,多思善虑,心惊胆怯,夜寐难安等临床表现;(2)病症多由情志刺激、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3)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或同意介入等有创医治。

结合欧美指南[6-7]

及我国《在心血管科就医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8]

推荐,建议对心血管科就医患者进行常规筛查。

患者进行初筛后,推荐利用普遍性焦虑量表(GAD7)及9条款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是不是存在焦虑、抑郁,也可用来随访以评估疗效。

患者挑选流程见图1。

  注:

“三问法”初筛:

(1)是不是有睡眠不行或是已经明显阻碍日间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不是有心烦不安及对以前感爱好的事物失去爱好;(3)是不是有明显的躯体不适但多次检查均不能发觉能够说明的缘故;GAD7=普遍性焦虑量表,PHQ9=9条款患者健康问卷

图1 患者筛查流程图

Figure1 Flowchartofpatientscreening

4 医治

《青囊秘录》曰: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第二那么医其病”。

中医素来重视“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在医治上积存了丰硕的临床体会,关于双心疾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针灸、导引、移情易性等疗法综合施治,但是双心疾病病情复杂,易发难治,尚需结合现代药物及现代心理疗法进行医治。

41 中医辨证论治

411 辨证要点 本病首辨虚实,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火,湿阻,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辨证时须分清虚实主次;第二,辨病位,本病病位在心,可致使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阻碍到心;再次,辨证需与辨病相结合,明确基础心脏病的诊断,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412 医治原那么 本病当以“双心同治”为医治原那么。

但是具体运历时,那么又须依照症情的虚实缓急而灵活把握,以补虚泻实、调理心神为医治大法。

虚证予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予以理气、化痰、活血、行瘀;且应配合宁心安神之品。

本病恒多虚实夹杂,临证需分清虚实主次,治当兼顾。

413 证治分类

中国全科医学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3·

4131 肝气郁结证 症见:

胸闷,胸痛,气短,精神抑郁,胁肋胀痛,腹胀,嗳气,善太息,不思饮食,苔薄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

疏肝理气,宁心安神。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

经常使用药:

柴胡、香附、芍药、陈皮、枳壳、川芎、炙甘草。

加减:

归并血瘀见胸肋刺痛,加用当归、丹参、郁金、红花;胁肋胀满痛甚,加郁金、青皮、佛手、川楝子、延胡索;兼见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甘松;失眠不寐,加合欢皮、远志等。

4132 心血瘀阻证 症见:

胸闷胸痛,兼有脘宇胀痛,时欲太息,头痛,痛如针刺,心慌,日久不愈,伴烦躁易怒,情志不遂时病症加重,唇甲青紫,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代。

治法:

活血化瘀,宁心安神。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经常使用药: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加减:

兼气滞加佛手、合欢花;兼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兼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兼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兼痰浊加瓜蒌、菖蒲、半夏。

4133 痰火扰心证 症见:

心悸,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

礞石滚痰丸合黄连温胆汤。

经常使用药:

青礞石、沉香、黄芩、熟大黄、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大枣、黄连。

加减:

痰热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镇惊止悸;火郁伤阴,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养阴清热;兼见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砂仁益气健脾;心烦少寐者,加灯心草、栀子、淡豆豉、远志等。

如热象不明显,改用涤痰汤加减。

4134 心肾阳虚证 症见:

心悸怔忡,神疲惫力,畏寒肢冷,或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

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

经常使用药:

人参、附子、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加减:

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等利水化饮;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兼见阴伤者,加麦冬、甘枸杞、玉竹、五味子;假设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4135 心脾两虚证 症见: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

养心汤或归脾汤加减。

经常使用药: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

仁、木香。

加减:

兼阳虚而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兼阴虚,重用麦冬、地黄、阿胶,加沙参、玉竹、石斛;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去莲子心)龙齿等养心安神。

4136 心肾不交证 症见:

心烦不寐,入眠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交通心肾,滋阴清火。

代表方:

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左归丸)加减。

经常使用药:

黄连、肉桂、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

加减:

假设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心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假设阴虚致使阴阳气血失和,心悸怔忡病症明显,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414 经常使用中成药

4141 心可舒片 适用于心血瘀阻证患者。

临床实验说明心可舒片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黏度,降低血小

板的聚集,降低血脂,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症[9]

通过减缓抑郁、焦虑情绪达到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

的目的[10-11]。

一项研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医治

(PCI)术后精神心理障碍的随机对如实验提示,患者经心可舒片医治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有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

高[12];另一项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观看心可舒片对精神

压力引发的心肌缺血(MSIMI)患者的阻碍,结果显示心可舒医治组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有所降低,同时PHQ9及GAD7评分均明显降低,提示在冠心病常规医治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可改善MSIMI患者的精神心

理状态和左心室收缩功能[13]。

4142 舒肝解郁胶囊 适用肝气郁结证患者。

方中贯叶金丝桃又称贯叶连翘,性寒味辛,归肝经,功效为清心泻火,疏肝解郁。

贯叶金丝桃在欧洲又被称为圣约翰草,德国用其做抗抑郁症草药已有百余年历史,其提取物也已被正式批准用于医治抑郁症。

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实验说明,舒肝解郁胶囊能够减缓轻中度抑郁病症,改善汉密顿抑郁量表(HADD)评分及中医证候疗

效评分,且优于安慰剂对照组[14];另一项临床实验观

察疏肝解郁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归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医治4周及8周后抑郁程度较前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6MW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血浆N结尾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

降低[15]。

4143 疏肝益阳胶囊 适用肝气郁结证患者,起疏

·4·

http:

//wwwchinagpnet zgqkyx@chinagpnetcn

 中国全科医学

肝解郁,活血补肾之功效,可改善此证患者胸闷善太息,胸胁胀满,腰膝酸软,阳痿等症。

研究采纳疏肝益阳胶囊医治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问题,结果发觉与单独西药相较,西药联合利用疏肝益阳胶囊医治8周能够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归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病症评分(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HADA、汉密顿抑郁量表(HADD)评分,提示疏肝益阳胶囊对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勃起功

能,降低焦虑、抑郁等病症[16-17]。

4144 养心氏片 适用气虚兼见血瘀证患者。

养心氏片改善心肌供血、减缓临床病症,同时稳固情绪,适用于冠心病双心医治。

随机、对照临床观看中,心理疏导、镇定剂、谷维素等一样医治基础上,医治组加用养心氏,3片/次,3次/d,结果显示医治组治愈率(722%)明显高于对照组(388%),总有效率亦有

不同[18]

415 针灸疗法[19] 针灸医治情志相关疾病具有充沛

的理论依据,能够依照十二经络所属的脏腑,依照辩证,补虚泻实医治原那么配伍不同的穴位,如肝郁气滞取行间、期门、膻中;气滞血瘀取少海、少冲、阴郄等。

心包络具有“代心受邪、爱惜心君”的使命,古代医学经典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手厥阴心包经所主病候和主治范围。

心包经所主病候的要紧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烦、掌心发烧等症。

可见在针灸医治情志相关疾病时,能够重点在心包经取穴。

416 情志相胜疗法[

20]

 中医学有一种独特的医治方式,即情志相胜法,是指利用五行相克的原理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的不良表达,医者能够利用各类方式使患者处于一种新的情志表达状态而从一种不良清志中摆脱出来。

《儒门事亲》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悲能够治怒,以怆恻痛楚之言感之喜能够治悲,以谑浪裹狎之言娱之恐能够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能够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能够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类同于现代医学的心理疗法。

417 其他非药物医治[

21-23]

 中国古代也有一些强身健体、修养身心的导引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唐·王冰曰:

“导引,谓筋骨,动肢节……导引按?

,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前人以为导引确实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同时现代研究说明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心理健康,可减少包括焦虑、抑郁在内的消极反映,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对改善心身状态有踊跃作用。

42 西医医治

421 非药物医治 认知行为医治对心血管疾病归并

心理问题的患者有利[

24]

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康复(ENRICHD)研究中,超过12周的认知行为医治能够

使中到重度抑郁病症取得减缓[25]

焦虑、抑郁等不良

心理状态可能阻碍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及体育锻炼,运动

处方应当结合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来个体化制定[26]。

究发此刻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中,有氧锻炼与抗抑郁

药物有着相似的改善抑郁病症的能力[27-28]。

422 药物医治 结合在心血管病患者人群中运用的平安性证据,在标准利用医治原发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基础上,针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包括: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25]、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SNRI)[29]、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s)

[30]

5 预防与护理

依照双心疾病的发病特点,其预防当强身健体,内养正气,以御邪之所侵,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避邪风,古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同时注意调摄精神,幸免情绪波动,维持心情愉快。

依照“双心同调”的原那么,此类患者不仅要做好一样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把握病情转变。

6 结语

心血管科就医患者归并精神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单纯同意西医医治存在患者依从性不佳及药物不良反映等局限性。

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医治的优势,因此,双心疾病的诊治应依照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原那么,依托现代医学的诊治手腕,构建完善的双心医学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以“双心”和谐为宗旨,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型医学模式基础上,既注重西医客观化的评判指标,也注重气虚、阴虚、气滞、痰火、血瘀等中医病理因素。

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撰写组成员

陈晓虎,朱贤慧,陈建东,程嵩奕,陈道海,刘晴晴,史海波,俞鹏,刘春玲,刘鸣,沈乐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安冬青,柏涌海,陈次滨,陈琦玲,陈少萍,陈晓虎,戴启明,戴小华,顾健霞,贺治青,洪斌,梁春,刘宝宏,刘桂芳,刘红旭,刘金来,刘梅颜,刘勤社,刘中勇,卢英民,乔增勇,曲新凯,苏慧敏,王大英,王俊军,王磊,王显,王肖龙,吴辉,吴宗贵,熊龙根,熊尚全,徐浩,许向东,张京春,张兆元,赵令时,郑伯仁,朱明军专家组成员单位

安冬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

中国全科医学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5·

柏涌海 上海市长征医院心理门诊

陈次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陈琦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陈少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陈晓虎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

戴启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戴小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顾健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贺治青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洪 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心外科梁 春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刘宝宏 上海市同仁医院东院内科

刘桂芳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中心医院心内科刘红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刘金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刘梅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刘勤社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院办刘中勇 江西省中医院心内科卢英民 上海市崇明中心医院心内科乔增勇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曲新凯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苏慧敏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王大英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内科王俊军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院内科王 磊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 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王肖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吴 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熊龙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熊尚全 福建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徐 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

管一科

许向东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张京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科张兆元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内科赵令时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郑伯仁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朱明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参考文献

[1]TAYLORJ.Psychosocialriskfactorsandheartdisease[J].Eur

HeartJ,2012,33(10):

1178-1179.

[2]孙永发,惠文,吴华章.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

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29(2):

23-25.DOI:

10.3969/j.issn.1004-7778.2012.02.007.

SUNYF,HUIW,WUHZ.Problemsandpolicyanalysisofhuman

resourcesinmentalhealth[J].HealthEconomicsResearch,2012,29(2):

23-25.DOI:

10.3969/j.issn.1004-7778.2012.02.007.

[3]NICHOLSONA,KUPERH,HEMINGWAYH.Depressionasan

aetiologicandprognosticfactorincoronaryheartdisease:

ameta-analysisof6362eventsamong146538participantsin54observationalstudies[J].EurHeartJ,2006,27(23):

2763-2774.DOI:

10.1093/eurheartj/ehl338.

[4]ROESTAM,MARTENSEJ,DEJONGEP,etal.Anxietyand

riskofincidentcoronaryheartdisease:

ameta-analysis[J].JAmCollCardiol,2010,56(1):

38-46.DOI:

10.1016/j.jacc.2010.03.034.

[5]BOZZINIS,GAMBELLIP,BOIOCCHIC,etal.Coronaryartery

diseaseanddepression:

possibleroleof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andserotonintransportergenepolymorphisms[J].IntJMolMed,2009,24(6):

813-818.

[6]LICHTMANJH,FROELICHERES,BLUMENTHALJA,etal.

Depressionasariskfactorforpoorprognosisamong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

systematicreviewandrecommendations:

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4,129(12):

1350-1369.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019.

[7]LICHTMANJH,BIGGERJTJr,BLUMENTHALJA,etal.

Depressionandcoronaryheartdisease:

re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