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6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docx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乙的比例尺最小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答案】1.B2.B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三地距180°的经度差相同,所以乙地纬度最低,船舶行驶的距离最大,而用时相同,所以从乙地行驶的船速最快。

故选B。

【2题详解】

图示三地图上距离相同,而乙地纬度最低,所以实际距离最大,比例尺应最小,甲地纬度最高,所以实际距离最小,比例尺最大。

故选D。

考点:

地图、经纬网

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均属于东经度

C.b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a地大

D.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向

4.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不同两个半球的是()

A.①与②B.③与④

C.②与③D.①与④

5.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aB.b

C.cD.d

【答案】3.C4.C5.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低纬度是0°-30°之间,中纬度是30-60°,①地位于中纬度,②地位于低纬度,A错。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③地属于东经度,④地属于西经度,B错。

b地纬度是20°S,a地40°S,b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a地大,C对。

东西方向是根据两点间劣弧一侧判断,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D错。

【4题详解】

东西半球划分,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读图,①与②同在南半球,A错。

③与④同在北半球,B错。

②在东半球、南半球,③在西半球、北半球,位于不同两个半球,C对。

①与④同在西半球,D错。

【5题详解】

纬度间隔1°,距离111千米。

经度间隔1°,只有赤道上长度是111千米,纬度越高,距离越短,到极点缩小为0。

所以图中a、b、c、d四个区域,经纬度间隔相同,实际面积最小的是纬度最高的d,D对。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河流(  )

A.春汛明显B.靠冰川融水补给

C.航运发达D.自东南流向西北

7.某游客欲拍摄古村落全貌,最佳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6.D7.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气候,故图示河流没有明显的春汛;主要靠雨水补给;地势起伏大,航运不发达;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选D。

【7题详解】

拍摄古村落全貌,需要自较高部位向下拍摄。

将①②③④与古村落相连会发现,②地势低拍摄不到全貌,①④与村落之间均有障碍看不到全景,只有③与村落之间无障碍,选C。

下图为“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条引水线路中,河水最可能自流入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图中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A.大于50米,小于100米

B.大于等于50米,小于150米

C.大于100米,小于等于150米

D.大于150米,小于200米

【答案】8.D9.B

【解析】

【8题详解】

河流常发育在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线里面低,得到该处的河流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流,①、②、③三条引水路线中河流取水点的海拔高度均低于村庄的海拔高度,河水不可能自流入村,④路线取水点的海拔高度明显大于村庄的海拔高度,河水最可能自流入村。

【9题详解】

图中有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故图中的最小相对高度大于等于50米,最大相对高度在最小相对高度的基础上加上两个等高距,也就是小于150米。

考点: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

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11.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答案】10.D11.D

【解析】

【10题详解】

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读出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之间,故A正确;由图看出该地聚落大体都沿河流分布,故B正确;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茶树适宜在山区、雨雾日多,酸性土壤的地区种植,图示位置是我国南方地区,故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C正确;开垦沼泽对地理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故D错,本题选D。

【11题详解】

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地形平缓可以发展内河航运;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量较大,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是河湖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故A、B、C正确;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中供水,但也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现象,故D措施不合适,本题选D。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区域综合开发措施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度以及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508米 跳水运动B.264米 飞行运动

C.198米 滑雪运动D.369米 攀岩运动

13.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A.图中两城镇B.隧道口F处

C.陡崖的崖顶D.山坡D处

【答案】12.D13.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几条等高线重合可知,在M处有一个大的陡崖,结合提供的四个选项,最适宜的攀岩运动;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的范围是400≤H<500,甲城镇的海拔高度为0

两者的相对高度为300<△H<500,结合选项只有369m可能。

故D正确。

【13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A点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间。

图中两城镇、陡崖顶、山坡D处的海拔都低于A点,因此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都能观测到。

隧道口F与A之间的等高线上疏下密,即上缓下陡,是凸坡,不易观测到。

故B正确,A、C、D错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15.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答案】14.C15.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确定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根据经纬网定向法确定②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向、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据此飞行方向是弯向北极点的大圆方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选C。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也就是基本方向为从45°W出发向西飞行到180°以东的某地。

180°以东附近为太平洋海域,45°W海域位于大西洋,北半球大西洋以西的大陆为北美洲,故飞行期间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选B。

16.下列四图等高距相等,那么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图的基础知识,等高线的判读和比例尺的计算。

四图等高距相等,则表示垂直相对高度相差相等。

则水平距离越近,坡度越陡。

图中水平距离的计算根据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范围越小,则水平距离越近。

四幅图的比例尺大小换算比较如下:

甲1:

200000,乙1:

10000,丙1:

500000,丁1:

50000,所以大小排序为丁>乙>甲>丙。

所以水平距离最小的是丁,所以坡度最大的是丁。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8.关于该区域所在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全球火山地震带上B.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C.平原面积较为广阔D.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

【答案】17.D18.A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甲、乙、丙三处等高线均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丁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

故D正确,A、B、C错误。

【18题详解】

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定该国为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故A正确。

意大利不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平原面积较小;意大利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的种植。

故B、C、D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①、②、③、④位于谷地的有()

A.①B.②C.③D.④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在甲处可见乙、丙、丁三处的地物

B.该地区地形破碎、沟谷发育

C.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向

D.该地区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800米

【答案】19.AD20.BD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需掌握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谷地或盆地的地形特征。

谷地一般等高线凸向高处,如作谷地等高线的切线,则等高线中间低两侧高;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如果作山脊处等高线的切线,则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鞍部为两山顶之间比较平缓的交界处;陡崖为多条等高线的汇集处;山顶为等高线最高处,四周等高线闭合,且均低于山顶;谷地或盆地四周等高线闭合,且均比中心地区高的区域。

从图中可知①④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②③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等高线,包括通视问题、地形与方向判别、海拔高度等,解决此类试题需掌握等高线的判读相关知识。

在甲处看不到乙处地物,因为在甲乙之间有一个山脊横亘其间;从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地地形破碎、沟谷发育;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从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推出该地区最高地点位于图中的右下角附近地区,海拔高度在2600-2800米之间,但不超过2800米。

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面积:

2.13平方千米)。

下图为我国南海诸岛区域图。

完成下列各题。

21.三沙市成立期间()

A.三沙市正处于雨季

B.旧金山(37°N,122°W)温和多雨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D.东非热带草原上

动物向北迁徙

22.关于三沙市自然地理特点和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降水丰富,淡水资源不足,应注意雨水的收集

B.油气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C.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采用珊瑚礁生产旅游纪念品

D.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水养殖、远洋捕捞和渔业加工业

【答案】21.AD22.AD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借三沙市的设立这一热点,考季相变化,需理解每一选择项中的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三沙市成立是2012年7月24日,此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季,三沙市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处于雨季。

旧金山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夏季,炎热干燥。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此时处于冬季,故草木枯萎。

东非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2题详解】

三沙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处于南海中的岛屿上,注意雨水的收集,有助于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

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宜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产生大量污染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可以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但采用珊瑚礁生产旅游纪念品,会造成海岸破坏,加剧海岸侵蚀,致使海岸退缩。

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水养殖、远洋捕捞和渔业加工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发展海洋渔业资源。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丁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24.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B.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D.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

【答案】23.AD24.AB

【解析】

【23题详解】

依据图中气温和降水信息可判断:

甲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乙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丙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位于大陆的东岸,大陆性特征最为明显;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丙;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丁;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故A、D正确,B、C错误。

【24题详解】

甲气候类型(温带季风)只出现在亚洲;乙气候类型(地中海)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丙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分布最广。

故A、B正确。

液化天然气(LNG)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61.5℃)后加工而成的液体。

下图表示为亚马尔半岛位置图,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合资建设的大型能源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至少有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品运往中国市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与西亚地区液化天然气项目相比,该工程项目的优势 (  )

A.气温较低B.市场广阔

C.运输安全D.原料充足

26.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开拓销售市场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25.AC26.AD

【解析】

【分析】本题以液化天然气的加工为载体,考查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分散的目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61.5℃)后加工而成的液体,因此需要较低的温度。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与西亚相比,纬度高,气温低,压缩需要消耗的能源少,故A选项正确;两地的市场都分布在全球,B项错误;两地都临海,海运便利,但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还可以在夏季经由北极航线运到我国,运输更加安全,C项正确;西亚的天然气资源更加丰富,D项错误。

据此分析选AC。

【26题详解】

萨别塔港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将大量天然气运到我国,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开拓销售市场;可以带动就业,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但不会影响到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的使用,并不能消除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但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据此分析选AD。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2题),共计40分。

27.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B,C,D,E,F______。

(2)G、H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3)若G地至H地的图上距离为4.8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千米。

(4)图示区域的地形大势是。

(5)欲建一坝高为250米的水库,从最经济的角度考虑,坝址应选在A~H处中的何处为妥?

【答案】

(1)A峡谷 B陡崖 C鞍部 D盆地 E山谷 F山脊

(2)143

(3)9.6

(4)北高南低

(5)A处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新地形图

判读,属容易题。

【详解】

(1)由等高线图识读各种地形。

等高线向数值递减的方向为凸出为山脊,向数值递增的方向凸出为山谷,河流多发育在山谷中。

故E为山谷,F为山脊;A位于两山脊之间,为峡谷;B位于等高线交会重叠处为陡崖;C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D处地形周高中低,为盆地。

(2)图中G处海拔428米,H处海拔571米,两地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高度相间,为143米。

(3)依据比例尺计算式可推知: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G地至H地的图上距离为4.8厘米。

因此G、H两地的实地距离为4.8×2千米=9.6千米。

(4)由等高线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区域

地形大势是北高南低。

(5)从最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选择在峡谷最窄处,减少工程量。

故应选在A处。

28.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2)①地适宜种植的是______(单项选择)。

A.苹果B.柿子C.春小麦D.菠萝

(3)若在甲村和乙村修一条公路,应选择______,(②或③)线。

理由是______。

(4)若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图中的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为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若在④处修建水电站,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______。

【答案】

(1)高温多雨

(2)D(3)②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工程量小。

(4)丁

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5)丙村的农田将要受淹没,且需要移民。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应用及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属基础性题目,较容易。

【详解】

(1)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2)苹果、柿子为温带水果,春小麦主要种植在长城以北;菠萝好光喜暖,喜湿怕涝,在气温24-27℃,年降雨量1000-1500mm生长最适宜,我国东南沿海热量、降水条件优越,适合菠萝生长,故选D。

(3)山区乡村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行车安全,工程量小。

图中②沿等高线修建,③需要开凿隧道,故选②。

(4)丁地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有公路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高线稀疏,海拔低,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因此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建设小城镇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丁村。

(5)水电站建设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诱发地质灾害;淹没耕地、村庄,需要移民;破坏生态环境等。

若在④处修建水电站,盆地内蓄水,丙村及农田将被淹没,且需要移民。

29.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北欧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气候图。

材料二下表为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表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总体地势特征是,与西侧相比,东侧海岸线的特点是,主要形成原因是。

(2)列表比较卑尔根、图尔库的气候差异。

(3)简述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西高东低海岸线平直多河流,形成沿海沉积平原

(2)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终年受西风控制,暖流增温增湿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年降水量稀少

(3)特征:

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

原因:

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解析】

【分析】该题基于欧洲西部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详解】

(1)根据北欧局部区域图的水系分布特征可判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总体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据图可知,其东侧海岸线较为平直,这是由于东侧河流密布,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沿海沉积平原,

(2)比较气候差异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两地之间的气候特征。

根据卑尔根及图尔库气候数据,按照列表要求,卑尔根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是终年受西风控制,沿岸暖流流经,对其产生增温增湿的作用;图尔库气候特征为夏季温和,冬季寒冷,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据表可知,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偏少;夏季多冬季少;日照时数少是由于卑尔根地处西部沿海,受盛行西风作用,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夏季多是由于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各国经济与我国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下图是“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 阿拉木图、阿斯塔纳气候统计图

材三 中亚种植棉花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拥有世界最多的棉花品种资源,也是世界上棉花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在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有广泛种植,目前中亚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棉花净出口地区。

(1)根据材料二,说出阿拉木图与阿斯塔纳的降水差异是____________,影响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2)中亚应该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该交通方式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该种交通线路在修建时会遇到的自然困难有_____________。

(3)大规模的棉花种植会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具体表现有__________。

【答案】

(1)差异:

阿拉万图年降水量大于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夏季降水稍稍多,阿拉木要冬春季节降水较多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地形

(2)铁路适宜长距离大柰货物运输,成本低;速度快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荒漠、戈壁广布;多大风和风沙;冬季严寒。

(3)不合理的灌溉会产生土壊盐碱化;引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变小(湿地减少);咸海湖水矿化度变高;加剧荒漠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联系图示,阿拉木图与阿斯塔纳的降水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上,阿拉木图年降水量大于阿斯塔纳;从降水季节分布分析,阿斯塔纳夏季降水稍多,阿拉木图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且雨季降水量更大。

其原因主要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的影响。

图示阿拉木图位于地形迎风坡,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冷湿气流遇到山坡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导致降水量多;而阿斯塔纳位于平原地形区,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2)中亚应该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该交通方式主要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低;速度快;该种交通线路在修建时会遇到的自然困难有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但中亚居于内陆,降水少,荒漠、戈壁广布;多大风和风沙;冬季严寒。

(3)大规模的棉花种植必然会增多灌溉,区域降水少,蒸发量大,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咸海的支流。

不合理的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引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变小;咸海湖水矿化度变高;加剧荒漠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