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21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

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4.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3.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4.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

  5.《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6.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7.“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8.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

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④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

过易不利学生思考,学生感到乏味;过难则学生无法回答。

要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⑥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能讽刺挖苦。

对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1)精选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师的引导;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5.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②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

  ③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④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⑤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6.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7.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1)科学性;

  

(2)针对性;

  (3)实用性;

  (4)主体性;

  (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8.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

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

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

每个热水器6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

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6个。

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

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

”“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

自学课本。

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

尝试练习。

  第四步:

学生讨论。

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

教师讲解归纳。

  9.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1、略

  2、[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可参考案例4)

  3、[案例分析]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4、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

  11、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①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12、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性学习不直接呈现、传授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以个人思考加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探究某些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它更强调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答: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

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

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

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教材,而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

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2、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

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3、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5、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

  答:

(1)应当是明确、具体和可感。

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

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直接切入。

(2)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和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

(3)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等等。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

  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红)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同4题)

  17、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红)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同16)。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目的;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障碍;四是方法。

  33、案例的主题是指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

(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同8) 。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

  41、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4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43、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44、刺激学生学习义务

  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设置悬念或提出思考性问题;简要说明学习该内容的意义与目的等。

  45、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自主探索是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46、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社区生活情境中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境中。

  一、填空题。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

  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8、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9、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10、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11、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1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二、辨别题。

(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