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926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行民主,尊重与保障村民主人权,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国有场、矿和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辖的村民委员会,同样适用本法。

本法也适用于牧民委员会的选举。

   第三条 具有农村户籍的公民为村民。

村民一般居住在农村,享有村集体公共财产的使用权和相应的收益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第四条 本村村民。

具有本村户籍的人为本村村民。

本村村民是本村的主人。

   第五条 本村本届选民。

登记参加本村本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选民是本村本届选民。

   第六条 年满18周岁的村民享有和行使选举权。

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举权包括推选权、登记权、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

   

(一)推选权是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权利。

   

(二)登记权是登记成为某届村民委员会选民的权利。

   (三)提名权是直接提名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权利。

直接提名包括:

   1、选民自我提名。

   2、选民联名提名。

   3、选民个人提名。

选民个人提名在预选会议上以投票方式进行,提名投票须不记名秘密写票。

   (四)投票权是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日参加投票的权利。

   (五)罢免权是对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提出罢免要求的权利。

   年满18周岁村民的选举权不受剥夺与停止。

   第七条 年满18周岁的村民享有和行使竞选权。

竞选权是以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为目标与其他选民为同一职务竞争选民选票的权利。

   行使竞选权的年满18周岁村民为竞选人。

   村民的竞选权可依照法律剥夺与停止。

剥夺竞选权,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

对被剥夺竞选权选民的候选人提名无效。

   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被羁押、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正在被劳动教养、正在受拘留处罚的选民,如果本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日及其后其人身自由能够恢复,则有权行使竞选权;如果本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日及其后其人身自由不能恢复,则停止行使竞选权。

其人身自由届时能否恢复,由判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机关或者负责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机关出具书面证明。

   对被停止行使竞选权选民的候选人提名无效。

   第八条 年满18周岁的村民享有和行使被选举权。

被选举权是指选民享有的被选举当选为本村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

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被选举权包括参选权、竞选权、候选权、当选权、任职权。

   

(一)参选权是表明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意愿并接受选民投票选择的权利。

   

(二)竞选权是以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为目标与其他选民为同一职务竞争选民选票的权利。

   (三)候选权是作为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接受选民投票选择的权利。

   (四)当选权是因获得法定的赞成选票数量而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利。

   (五)任职权是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后就任相应成员职务的权利。

   村民的被选举权可依照法律剥夺与停止。

剥夺被选举权,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

对被剥夺被选举权选民的候选人提名无效。

   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被羁押、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正在被劳动教养、正在受拘留处罚的选民,如果本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日及其后其人身自由能够恢复,则有权行使被选举权;如果本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日及其后其人身自由不能恢复,则停止行使被选举权。

其人身自由届时能否恢复,由判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机关或者负责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机关出具书面证明。

   对被停止行使被选举权选民的候选人提名无效。

   第九条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自治组织包括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监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和村民小组。

   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简称村代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简称村两会。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选举遵循直接、普遍、平等、秘密、差额、竞争、定期、自由、公正、公开的原则。

   

(一)直接选举原则。

指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委派、指定;不得由户代表间接选举,也不得先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再从中推举主任、副主任。

   

(二)普遍选举原则。

指凡年满18周岁的村民普遍拥有选举权、竞选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不受剥夺与停止,不受任何限制。

   (三)平等选举原则。

指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投一张选票,每张选票效力平等;选民平等,选举权平等;竞选人平等,竞选权平等;候选人平等,被选举权平等,当选机会平等。

   (四)秘密选举原则。

秘密选举原则包括秘密写票原则和无记名写票原则。

   1、秘密写票原则。

指选举投票中选民在秘密写票处秘密写票,写票内容不受暴露,选民写票不受外界干扰,选民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投票意向不被他人所知。

   2、无记名写票原则。

指在选票上不得记名,不得作任何标记,以保障选民的投票秘密。

   (五)差额选举原则。

指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三种职务的候选人均须多于应选人。

不同职务分别差额,不得将不同职务候选人混在一起差额。

   (六)竞争选举原则。

指竞选人、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以当选为目标与其他竞选人、候选人展开竞争,为赢得当选选票而进行自我介绍、自我宣传、宣讲治村设想、承诺利民利村等活动。

   (七)定期选举原则。

指按固定年限定期进行换届选举。

   (八)自由选举原则。

指选民完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愿投票选举,没有任何顾忌,不受任何干扰,不受任何强迫、威胁、限制、阻碍,不受框定,不受操纵,选民意志是唯一的有效意志,选民选票是唯一的决定力量。

   (九)公正选举原则。

指保证选民参选、选民投票、竞选人及候选人竞选以及整个选举过程公道正当,不偏不倚。

公正选举要求在参选、投票、竞选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均实现公正,禁止权力干涉、舞弊贿选、霸选骗选、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篡改选票、违法操作、违规竞选、违法拉票、操纵选举等违法或不正当行为。

   (十)公开选举原则。

指选举全过程必须公开透明,接受选民和观察员的监督,特别要做到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第十一条 本法中的所有投票均为无记名投票。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经费,由村民委员会从村公库支出,具体数额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选举经费支出确有困难的村,乡镇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村级经费主要用于选举工作人员培训、发动选民、制作票箱、印制选票、召开选举大会等开支。

 

    第二章 村民会议

 

   第十三条 村民会议是全村最高权力机构。

   村民会议包括两种组织形式:

全体村民会议和户代表会议。

   全体村民会议由本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参加,参会村民超过本村年满18周岁村民的半数,全体村民会议方为有效。

会议决定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始得通过。

   户代表会议由本村年满18周岁的户代表参加,每户选派一名代表,参会户代表超过本村户数的三分之二,户代表会议方为有效。

会议决定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始得通过。

   第十四条 村民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村民代表会议为定期年度会议的召集人,定期的年度会议由村民代表会议召集和主持。

   不定期会议可以按以下方式召集召开:

   

(一)村民代表会议作召集人,村民会议由村民代表会议召集,由村民代表会议主持。

   

(二)村民委员会作召集人,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村民委员会主持。

   (三)由村民或村民代表提议召集召开。

村民或村民代表可以向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书面提议召开村民会议,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三分之一的村民代表书面提议,应在30日内召集村民会议。

受理村民或村民代表提议者为召集人,由受理村民或村民代表提议者主持村民会议。

   (四)由村民自行召集召开。

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委员会逾期拒不召集村民会议的情况,村民有权自行召集。

村民自行召集村民会议,应先推选召集人,有本村过半数年满18周岁的村民参加或本村过三分之二的户代表参加,推选会议方为有效;获得入会者过半数选票的村民始得当选为召集人。

由村民推选产生的召集人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

   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民会议可以分片召开。

   召开村民会议,会议召集者应当提前3日将拟讨论决定的事项通知村民。

   第十五条 村民会议具有立约权、决策权、组织权和监督权,讨论决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

村民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二)选举、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

   (三)讨论决定由村负担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村监事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副组长的报酬或补贴标准,以及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四)讨论决定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六)讨论决定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

   (七)讨论决定转让土地的面积与价格和转让费的收入、分配与支配,以及征用土地的面积及补偿方案。

   (八)讨论决定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九)讨论决定本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十)一事一议,及有关筹资筹劳事项。

   (十一)讨论决定村集体2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及1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开支,或人均50元以上的公益性事业建设项目。

   (十二)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

   (十三)审议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村务收支情况,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工作。

   (十四)撤销或者改变村民代表会议不适当的决定。

   (十五)撤销或者改变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十六)讨论决定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与分配方案。

   (十七)讨论决定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其它事项。

   (十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职权。

   前款除一、二、十一、十四项外,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村民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村民会议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草案。

   

(二)将草案张榜公布征求意见。

   (三)将草案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并表决。

   (四)公布村民会议通过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五)报乡级政府备案。

   第十七条 村民会议制定、修改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第三章 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八条 村设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是经村民会议授权,对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使议事、决策、监督职能的重要村民自治组织形式。

涉及全村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九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由本村选民按照村民小组或居住区域划分若干选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候选人由本小组或选区选民直接提名,小组或选区年满18周岁的村民过半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投票,选举有效,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

   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设议长1名,副议长1名。

议长、副议长由村民代表推选产生。

议长主持村民代表会议工作。

议长不能主持时,由副议长主持;副议长也不能主持时,推选1名村民代表主持。

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不得同时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否则应辞去村民代表职务。

   村民代表不得同时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否则应辞去村民代表职务。

   第二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成员的具体名额由村民会议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村民人口不满500人的村,村民代表为10名;村民人口在500人以上2000人以下的,村民代表为15名;村民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村民代表为20名。

村民代表会议成员不得超过20名。

   第二十三条 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可采用下列方式:

   

(一)一次性授权。

每届村民代表选举成立后,由村民会议向本届村民代表会议授予若干事项的决策权力。

   

(二)专项授权。

针对每个具体的重大村务,召开专门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授权,授权内容只涉及特定的重大村务。

   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应向全体村民报告一次工作。

   第二十四条 村民代表享有以下权利:

 

   

(一)知情权。

村民代表可以约见村民委员会成员,了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和村务方面的具体情况;

   

(二)建议权和批评权。

村民代表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及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表决权。

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务方面的重大事项,参与表决; 

    (四)监督权。

村民代表有权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特别是对村务公开的监督,如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公布的村务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村民代表有权向县、乡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反映,有关政府机关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公布或者纠正。

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五)依法履行职务的保障权。

如发生村民代表因履行职务而被打击报复或者被侵害政治、经济权益的行为,有关部门必须严肃查处。

 

       第二十五条 村民代表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自觉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二)密切联系原选区的村民,广泛听取和反映他们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及时通报村民代表会议精神,传达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三)当带头履行法定义务,带头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各项决定,监督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四)树立全局观念,从维护全体村民的利益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化解基层矛盾,支持镇村工作。

 

(五)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会议授权具有决定权、人事权、审议批准权和一定的监督权。

经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履行如下职责:

   

(一)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农业生产计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二)讨论、确定生产责任制及重大经济活动,监督其执行。

   (三)审议和通过村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监督和审查村民委员会工作。

   (四)向村民会议提议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五)听取并审议本村基本建设、集体或村民建房用地计划。

   (六)讨论人口出生计划的落实。

   (七)讨论、决定全村的土地承包方案及承包款收取办法,耕地和宅基地调整,村社会保障、合作医疗等福利事业的安排和宅基地的规划和使用。

   (八)讨论、确定土地转让费、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方案,包括转让费、征用补偿费管理、使用以及劳力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分配;

   (九)讨论、确定村办企业项目的确定和经费使用,村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安排及建设承包方案。

   (十)讨论、确定村办企业的用工和各项集资提留的确定和使由;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重大财务开支。

   (十一)议决举办集体公益事业的有关事项,包括村建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建设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项。

   (十二)讨论、确定救灾、救济粮、款物的发放办法和发放对象;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十三)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

   (十四)讨论、决定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名额;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名额;决定是否设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职。

   (十五)讨论、决定选举大会采用一次性还是多次性投票选举方法。

   (十六)表决是否通过被提名的选举大会总监票员、监票员、唱票员、计票员、流动票箱员、票箱监护员、秘密写票处监护员、会场引导员、代写员等工作人员。

   (十七)讨论、必要时认定选举大会选票是否部分或全部有效。

   (十八)讨论、决定本村是否进行村财审计及审计方式,制定审计方案。

   (十九)讨论、决定本村公仆报酬、接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及管理;村民委员会选举经费数额;村财审计经费数额。

   (二十)主持村民委员会成员补选。

   (二十一)听取村民意见,受理村民要求与申诉。

   (二十二)受理本村选民对村民委员会委员的罢免要求,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案;受理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辞职申请。

   (二十三)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监事会。

   (二十四)受理本村村民的村财审议要求。

   二十五)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和要求,撤销或者改变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二十六)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其它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

   第二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自行召集开会。

会议分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

   

(一)定期会议每3个月召开一次。

   

(二)不定期会议按下列条件临时召开:

   1、遇特殊情况。

   2、经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

   3、经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

   4、经村民委员会要求。

   第二十八条 村民代表会议议题可以由下列人员和机构提出:

   

(一)2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

   

(二)10名以上年满18周岁的村民联名提出。

   (三)村民委员会提出。

   (四)村民会议提出。

   第二十九条 村民代表会议议题主要包括:

   

(一)需会议审议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和上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执行情况的报告。

   

(二)需代表了解并做群众工作按期完成的上级政府交办的国家任务,如计划生育、义务教育、服兵役等。

   (三)需代表讨论、表决的村内重大的自治事务,如村办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办企业立项、扩建和签订合同等。

   (四)村民提出的急需讨论的问题。

   (五)一事一议。

   第三十条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在会前发布会议通知,可口头通知和广播通知,但最好是文字通知;通知应明确表明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议题。

通知应提前2至3天发布,便于代表安排时间参会,就有关议题征求、听取原选区村民村民意见,准备发言提纲。

   议题一经确定,不宜随意改动。

   第三十一条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不得与村民会议的决定相抵触。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涉及村镇规划、土地使用、农民负担的,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报批和备案。

   村民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时应布置正式会场,会场应挂会标,会标应为“XX村第X届村民代表第X次会议”。

   会场应设主席台,主席台上摆放主席和发言席台签、话筒等;安排代表、旁听或列席人员的座席;准备会议用的选票、票箱、黑板、挂图、电视、录像设备等。

   应做好文秘工作,印制好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报告和会议通过决定的文稿等。

   第三十三条 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时,代表应对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发表意见,最后作出相关决议、决定。

   第三十四条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参加。

村民代表会议在行使决定和否决权时,需与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可列席村民代表会议,但无表决权。

   第三十五条 村民代表会议程序:

   

(一)村民代表出席会议,应统一佩戴代表证。

根据会议签到簿,统计实到会人数、缺席人数和列席人数。

   

(二)宣布开会。

全体起立,奏国歌。

奏国歌毕,坐下。

   会议主持人(议长)报告本次会议人数,宣布符合法律规定,本次会议召开有效。

   (三)报告上次会议所作决定的执行情况。

   (四)提出本次会议的议题。

包括村民委员会向会议提交的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和解决议题的设想、方案等。

   (五)讨论和审议。

会议主持人应尊重每位代表的言论权,让每位参会代表,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审议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积极辩论,认真讨论各项议题。

   每位代表每次会议应拥有基本发言机会和基本发言时间,基本发言机会和基本发言时间每位代表相等,不受剥夺。

基本发言机会的设置和基本发言时间的长短由会议统一决定。

   (六)表决与通过。

表决有两种方式:

   1、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且分歧较大的,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2、一般性议题且基本达成共识的,可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参加会议代表的过半数同意决议方得通过。

   (七)小结。

由会议主持人对本次会议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也可以提出下次会议的议题和安排当前的工作。

   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结束后,应及早将会议通过的决定,通过公告、村务公开栏、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等各种形式向村民公开公布,让村民了解。

会议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如需变更、修改,须提请下次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同意。

   第三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应有专人负责会议记录,使用专门的会议记录本。

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本由县级民政局统一印制。

   会议记录人员应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专心记录,把会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和会议的议题、报告、代表发言、会议决定通过的赞成票数、弃权票数、反对票数、废票数等都一一记录在案。

   会议记录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字。

会后记录人员应将会议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第三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出现缺额时,村民代表会议应及时主持提出候选人,候选人数额须多于应补选名额,交全村选民依法补选。

   第三十九条 由村民代表会议主持,年终村委会成员向村民代表进行述职。

   年终召集的村民代表会议,应对村民委员会当年的工作进行评议。

评议结果报乡级政府备案。

   第四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成员领取适当补贴。

   第四十一条 村民代表受村民监督。

村民有权撤换违法乱纪和严重失职的代表。

撤换村民代表,须经原选区选民的过半数通过。

   原选区五分之一以上村民认为村民代表不称职的,可以提出更换要求。

更换村民代表的村民小组会议由村民小组组长或者村民委员会召集,以原选区村民过半数或三分之二以上户代表同意始得更换。

   第四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一届任期6年,村民代表得连选连任。

   村民代表因故出缺的,原选区可随时进行补选。

补选村民代表,按原产生方式进行。

   其他任何组织、个人或部门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除、罢免、更换村民代表。

   第四十三条 县、乡镇负责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

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后,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民政局等部门统一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由县(区)指导,乡镇具体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分期分批对村民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村民代表应具备的基本常识,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

培训时间以2~3天为宜。

   第四十四条 村民代表会议可以选举产生村监事会的成员,村监事会由3至5人组成,成员中应当有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