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624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332 乙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332乙酸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 乙 酸

[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无色

液体

强烈刺激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易挥发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弱酸性:

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

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

a.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

b.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点拨 

(1)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

答案 

(1)× 

(2)√ (3)√ (4)×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提醒 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不能,因为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例1 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解析 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答案 C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R—OH

H—OH

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比醇反应剧烈)

氢氧化钠

能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碳酸氢钠

能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活泼性:

羧酸(—OH)>水(—OH)>醇(—OH)

变式训练1 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比较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说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

现象:

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气泡,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酸性:

乙酸>碳酸>硅酸。

二、酯化反应

例2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2mL浓硫酸、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____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解析 

(1)浓硫酸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操作不当会造成液体迸溅,故应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再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①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

(3)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应采用分液法,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答案 

(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再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 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BC

(3)分液漏斗 上口倒出

归纳总结 酯化反应注意事项

(2)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3)酯化反应的机理

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

如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以发现,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可见,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断C—O键,醇分子断O—H键,即“酸去羟基,醇去氢”。

注意 

(1)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在判断示踪原子的去向时,应特别注意在哪个地方形成新键,则断裂时还在那个地方断裂。

(2)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因为乙酸乙酯可以看成是由乙醇中“—OC2H5”基团取代了乙酸中的羟基而形成的化合物。

(3)酯化反应中的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

(4)浓硫酸的作用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变式训练2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 C

解析 根据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的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18O与16O的位置。

而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按“酸加羟基醇加氢”来反应的,观察可知含有18O的物质有3种。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 C

2.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b.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c.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

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d.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

2CH3COOH―→+H2O,是①②键断裂

A.abcB.abcdC.bcdD.acd

答案 B

解析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3.将1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时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g乙酸乙酯

答案 B

解析 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即:

故18O存在于生成物乙酸乙酯中,而生成的水分子中无18O;若1mol乙醇完全酯化可生成1molCH3CO18OC2H5,其质量为90g,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乙醇不可能完全转化为酯,故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应小于90g。

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消耗金属钠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浓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2—CH2—COOH

答案 ①=②=④>③ ②=④>③=①

解析 有机物分子里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和Na反应放出H2,则消耗金属钠的质量①=②=④>③;而只有羧基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所以产生的气体的体积②=④>③=①。

5.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一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

分离方法①是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3)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碎瓷片 防止暴沸 

(2)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萃取、分液 蒸馏 蒸馏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

解析 只要熟悉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就比较容易答好第一个小题。

对于第

(2)和(3)小题,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

粗产品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

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

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基础过关]

题组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答案 D

解析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含有一个羧基属于一元酸,酸性强于碳酸,沸点高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羟基。

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灰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黑色的是氧原子。

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反应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B

解析 由比例模型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NaOH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题组2 酯化反应及酯的性质

3.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了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了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了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