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86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对益阳创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益阳建设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益阳市地处湖南中部偏北,背靠雪峰山,怀抱洞庭湖,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一座享有“洞庭明珠”之美誉的滨湖城市。

2013年,益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生态美市”战略,确定了“建设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打造“丽都益阳”的发展定位,同时也提出了“工业立市”、“农业稳市”、“三产兴市”、“人才强市”,突出“经济增长模式”、“生态产品生产”两个重点等发展战略。

在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建设中,食品产业的发展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是惠及子孙、构建和谐、维护稳定的基础工程。

通过近2个月的实地调研,结合我市实际,下面就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粮食、水产品、茶叶、畜禽、果蔬、油料等加工为主,其它特色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

在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建设中,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

(一)农产品优势

益阳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市主要农产品以水稻、茶叶、水果、水产品、油菜为主。

目前,我市粮食总产量已达250万吨,油料总产量近30万吨,蔬菜总产量过300万吨,茶叶总产量过1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55万吨,禽蛋总产量达2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35万吨,总产值达500多个亿,为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机构,改善加工工艺,我市农产品加工值不久有望突破1000亿。

(二)品牌优势

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3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5个,绿色食品103个,有机食品10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申报具有益阳地域特色的农产品5各,申报全国、湖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的产品有14个。

培育出了克明面业、益华水产、口味王槟榔、口口香米业、白沙溪黑茶等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优势明显,带动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

(三)基地优势

按照农业标准化核心区、推进区、启动区、引导区四个层次梯次推进,目前,全市创建种植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171.5万亩,其中核心区19万亩、推进区25.5万亩、启动区37.5万亩、引导区89.5万亩。

按产业分,全市蔬菜产业建设标准化基地83万亩、水稻67万亩、茶叶16万亩、水果5.5万亩。

企业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四)工艺优势

我市食品工业已形成粮、油、茶、糖、酒、畜禽肉类加工、蔬果加工、水产品加工、冷冻食品(饮品)、食品添加剂等10大系列产品。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一批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开发出一批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形成了优质稻米、水产畜禽、油蔬茶果等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的历史性转变。

如沅江辣妹子公司新厂扩建,形成了20多种辣妹子系列产品,产品档次、品质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飞跃。

益华水产将加工过程中剩下的鱼嘴、鱼头、鱼翅、鱼尾、鱼肚皮、鱼皮、鱼泡加工成系列产品,鱼骨制成饲料用于养鱼,资源利用的副产品产值占到了企业总产值的15%左右。

(五)合营优势

近年来,我市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向导,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将土地流转与标准化示范基地(区)建设有机结合,以合作社或农产品生产企业为载体,实行“合作社或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组织化经营。

截止2013年8月,我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08个,入社成员19万人;农产品生产企业150家,农民入社或定单生产生产规模50多万亩。

二、认真查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食品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行业同质化明显

从2013年我市食品产业分布情况来看,产业布局重复和同质化特征明显。

目前,我市有食品加工获证企业647家,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三。

但其中粮食(稻谷)加工企业占200多家、黑茶加工企业占了100多家,且大多规模较少,多为家庭作坊,同时品牌杂而不强,行业无序发展。

由于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行业的无序竞争,不能形成产业间协同效应,不利于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

(二)竞争力不强

益阳的农产品种植是优势,但是作为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建设这优势并不大,与环洞庭湖的常德、岳阳比较起来大致差不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益阳食品产业发展可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

益阳已具备一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大通湖地区的水产品养殖、赫山区的油脂加工、安化的茶产业、兰溪的米市,但有些产品还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如黑茶、大米,虽然目前产销量大,但受环境、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细分、产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产业的发展空间、市场竞争优势受到制约,缺乏核心竞争力。

加上区域经济合力不足,与周边市州食品产业竞争不可避免。

(三)配套装备与物流相对滞后

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多数家底薄弱,设备技术水平低,配套装备更新换代滞后,自动控制系统缺乏或者与工艺流程设计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

区域性、枢纽性交通路体系尚未形成。

(四)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多环节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容易出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加上监督人手不够、检测设备匮乏、“眼观目测”很难发现问题。

目前,县级质监部门、食药部门、商务部门在乡镇没有派出机构,监管任务全部依靠县级部门完成,而现有的人手基本只能做到在颁证前上门检查1次,特别是偏远的乡镇,发证后很难再上门检查一次。

乡镇一级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公卫办(社会事务办)、农技站(农水办)、动物防疫站(经贸办)等都承担食品安全工作,真正在编在岗负责食品安全人员平均不超过3人,且还身兼多职,由于投入不足,监管力量薄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五)食品产业融资困难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的特殊情况以及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等多种原因,农业发展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和附属设施均不能作为抵押资产而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致使许多农村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扩大再生产。

(六)环境因素影响

广州“镉大米”事件、黑茶稀土超标事件,都因环境中重金属超标,对我市食品产业业造成了很多的影响。

 

  三、把握食品产业发展机遇

  

(一)食品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终端产业,国家减免农业税和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给食品工业的原料保证和扩大生产提供了支撑。

   

(二)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和农村消费城市化,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消费型结构转化,食品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将迅速扩大和提高,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国家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对食品产业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一系列扶持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

特别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食品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食品产业“两型”化特点突出,被纳入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的重点扶持范围。

(五)益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建设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打造丽都益阳的总体发展思路,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供生态产品,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天蓝、水绿的美好家园。

四、认准食品产业发展方向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农产品为依托,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放心食品四大工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

充分利用境内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扶优扶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粮油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茶叶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酿酒制造业。

(一)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好主导产业

着力做好食品产业布局顶层设计,全市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

不同区域的食品产业布局要有选择、有重点、有先后,避免大而全和一拥而上。

支持和鼓励发展符合科学布局的产业,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传统产业,在已具备的粮、猪、禽、蛋、油、茶、果、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基础上,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系列。

(二)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加工领域

实现产业科学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建设的落脚点。

食品产业的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主动顺应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革,做大做强符合区域产业布局方向的主导产业,逐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产业。

深耕细作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崇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是要进一步扩大米业、油料、柑桔、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加工规模,提高主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副产品加工升值领域,通过挖潜改造,开拓新产品,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加强区域协作,主动对接谋求协调发展

应跳出本地求发展,主动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的大框架,按照区域错位发展的不同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既要加强区域内部县市(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也要注重区域间的互动与对接。

主动对接长株潭,融入环长株潭城市综合经济群。

同时着力打造“长益常工业走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

(四)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园区谋求集约发展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一个短板。

应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中心城区快捷的交通枢纽网辐射到各区县(市),与周边高速公路实现无缝对接。

把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工业化的重点之一,结合中心城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各级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搭建统一、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强化食品产业发展措施

(一)党政要发挥主导作用

食品产业的发展,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用“有形之手”适应市场“无形之手”,加大对企业和产业的指导和扶持,聚集发展要素,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跨越。

一是要统筹规划区域性食品产业的发展,既充分给市场主体以自由生长的空间,又加强政策和环境建设,将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二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带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及时排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组织协调解决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围绕加快发展食品产业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财税支持政策、食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政策、名牌特色食品创立及开发保护政策、鼓励食品企业和名牌企业自主联姻、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政策等。

在财税、融资、信息、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市场拓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坚持建设现代农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绿色生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同时带动了农村集中居住区和城镇化建设。

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城市和乡镇合理分布、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五是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合伙集资、引进外资等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我市作为农产品加工大市,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农产品加工科技投入不足,加工设备陈旧、简陋,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发展高新农产品加工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新兴业态,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具有特色的食品产业“块状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加强食品产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在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三)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督促企业牢记“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社会责任,严格自律,作诚信公民,加工生产良心食品。

推行食品行业信用评级,将信用等级跟政府优惠政策、融资信贷、税收用地审批等相结合,打造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全市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

加强管理,建立质量承诺、进货查验、进销台账等制度,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监测网络。

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坚持“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原则,加强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主要食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建立起一个基础支撑有力、保障措施配套、全程监管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

特别是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要加大检验检测的覆盖面和检测频率,重点加大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巡查、抽检力度,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9%以上,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四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普及基础知识等有针对性的正面宣传活动。

密切关注食品安全舆情,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和程序。

落实有奖举报,加大惩处力度。

按照《益阳市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益政办〔2012〕25号)的规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现场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五是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

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坚决予以打击;进一步健全行政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实现案件信息共享,坚决防止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确保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责任追究到位。

(四)加快食品园区建设

益阳食品工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起步、增长等阶段,现已到了调整提高、树立品牌的阶段,很多企业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能力。

建设集生产、开发、销售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特色工业园,是益阳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益阳食品行业上档次、上规模、抓质量、创名牌的必由之路。

加快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重点发展中国品牌食品产业园,实现产业东接东进,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吸引更多益阳籍在外知名人士、经济能人、高科技人才回乡兴业,增加食品产业市场的竞争力,实现食品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治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好的农产品。

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力度,严格项目环境准入,严格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违法行为势在必行。

淘汰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水深度处理。

减少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上避免水系、大气、耕地污染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加大有色金属产业的污染整治,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事故应急、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等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危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耕地土壤、水质的重金属、放射性等污染物本底值的调查、监测和评估。

建立土壤、水系的重金属、放射性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对污染程度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高度重视和防范控制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多措并举切断污染物流向土壤和农产品中,堵住重金属超标农产品流向百姓餐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