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64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家浩先生著目.docx

李家浩先生著目

李家浩先生论著目录

(一)著作

1.《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合作),文物出版社,1985年9月。

2.《望山楚简》(合作),中华书局,1995年6月。

3.《九店楚简》(合作),中华书局,2000年5月。

4.《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

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合作),文物出版社,2010年1月。

6.《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合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二)论文

1.《试论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考古》1973年3期192—196页。

2.《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龟盾”漆画试探》,《文物》1974年6期62—65页。

3.《马王堆1号墓出土漆器制地诸问题——从成都市府作坊到蜀郡工官作坊的历史变化》(与俞伟超先生合作),《考古》1975年6期344—348页;湖南省博物馆编:

《马王堆汉墓研究》358—35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

4.《银雀山汉简〈尉缭子〉释文(附校注)》(与曾宪通先生合作),《文物》1977年2期21—27页,3期30—35页。

5.《释“弁”》,《古文字研究》第一辑391—395页,中华书局,1979年8月。

6.《战国

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辑160—165页,中华书局,1980年11月。

7.《战国货币文字中的“

”和“比”》,《中国语文》1980年5期373—376,372页。

8.《曾侯乙墓钟、磬铭文说明》(与裘锡圭先生合作),《音乐研究》1981年1期17—21页。

9.《战国时代的“冢”字》,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语言学论丛》第七辑113—122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7月;《中国古代度量衡论文集》352—36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2月。

10.《信阳楚简“浍”字及从“

”之字》,《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189—199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编: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选》第三辑242—2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

11.《关于许公买瑚的一点意见》(署名“浩文”),《江汉考古》1984年1期31页。

12.《楚国官印考释(四篇)》,《江汉考古》1984年2期44—49页。

13.《楚王酓璋戈与楚灭越的年代》,《文史》第二十四辑15—21页,中华书局,1985年。

14.《论“兵辟太岁戈”》(与俞伟超先生合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古文献研究室编:

《出土文献研究》138—145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15.《盱眙铜壶刍议》,《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355—361页,中华书局,1985年10月。

16.《鲁归父敦小考》,《文史》第二十六辑12页,中华书局,1986年5月。

17.《关于

陵君铜器铭文的几点意见》,《江汉考古》1986年4期83—86页。

18.《战国於疋布考》,《中国钱币》1986年4期55—57页。

19.《先秦文字中的“县”》,《文史》第二十八辑49—58页,中华书局,1987年。

20.《楚国官印考释(两篇)》,《语言研究》1987年1期121—127页。

21.《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2期9—19页。

22.《战国平阳刀币考》(与裘锡圭先生合作),《中国钱币》1988年2期35—37页。

23.《汉代买地券中的“袁田”》,《文史》第三十辑277—279页,中华书局,1988年7月。

24.《关于甲骨金文“

”字的考释》(原无标题),俞伟超《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僤—弹》11—15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25.《攻五王光韩剑与虡王光

戈》,《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138—146页,中华书局,1989年6月。

26.《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与裘锡圭先生合作),湖北省博物馆编:

《曾侯乙墓》上册487—531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27.《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与考释》(与裘锡圭先生合作),湖北省博物馆编:

《曾侯乙墓》上册532—582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28.《鄂君启节考释(八篇)》(与朱德熙先生合作),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61—7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裘锡圭、李家浩整理:

《朱德熙古文字论集》189—202页,中华书局,1995年2月。

29.《攻敔王光剑铭文考释》,《文物》1990年2期74—76页。

30.《从曾姬无卹壶铭文谈楚灭曾的年代》,《文史》第三十三辑1—18页,1990年10月。

31.《战国官印考释(二篇)》,《文物研究》编辑部编:

《文物研究》总第七辑346—353页,黄山书社,1991年12月。

32.《战国货币考(七篇)》,中国钱币学会编:

《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85—9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6月。

33.《庚壶铭文及其年代》,《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89—100页,中华书局,1992年8月。

34.《谈曾侯乙墓钟罄铭文中的几个字》(与裘锡圭先生合作),裘锡圭:

《古文字论集》418—428页,中华书局,1992年8月。

35.《齐国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30—37页。

36.《〈孙子兵法译注〉所辑〈孙子〉佚文的问题》,《孙子学刊》1992年4期29—35页。

37.《〈《孙子兵法译注》所辑《孙子》佚文的问题〉补正》,《孙子学刊》1993年4期61页。

38.《论〈太一避兵图〉》,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

《国学研究》第一卷277—29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

39.《仰天湖楚简十三号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一辑449—455页,中华书局,1993年9月。

40.《贵将军虎节与辟大夫虎节》,《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2期50—55页。

41.《十年皋落戈铭文释文商榷》,《考古》1993年8期758—759页。

42.《包山二六六号简所记木器研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

《国学研究》第二卷525—55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

43.《望山楚简释文与考释》(与朱德熙先生和裘锡圭先生合作),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望山楚简》65—133页,中华书局,1995年6月。

44.《江陵九店五十六号墓竹简释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江陵九店东周墓》506—511页,科学出版社,1995年7月。

45.《包山楚简中的旌旆及其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

《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续编》375—392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5年9月。

46.《再论“兵避太岁戈”》,《考古与文物》1996年4期28—35页。

47.《毋尊、纵及其它》,《文物》1996年7期89—90、74页。

48.《战国官印考释两篇》,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

《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66—169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49.《信阳楚简中的“

枳”》,《简帛研究》第二辑1—11页,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

50.《读书札记四则》,吴荣曾主编:

《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326—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51.《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1期46—52页;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

《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591—59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傅杰编:

《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下册1933—193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52.《包山楚简所见楚先祖名及其相关问题》,《文史》第四十二辑7—19页,中华书局,1997年1月。

53.《吴王夫差盉铭文》,《中国文物报》1997年8月31日。

54.《包山楚简“

”字及其相关之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

《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555—577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7年10月。

55.《传赁龙节铭文考释》,《考古学报》1998年1期1—9页。

56.《越王州句复合剑铭文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期221—226页。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语言文字学》1998年6期138—143页。

57.《南越王墓车驲虎节铭文考释》,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编:

《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662—67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58.《战国

刀新考》,《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94—98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5月。

59.《

钟铭文考释》,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北大中文研究》249—26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60.《传遽鹰节铭文考释》,《海上论丛》第二辑17—3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61.《包山楚简中的“枳”》,四川大学历史系编:

《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73—175页,巴蜀书社,1998年10月。

62.《关于〈老子〉乙组一支残简的拼接》,《中国文物报》1998年10月28日第三版。

63.《燕国“洀谷山金鼎瑞”补释》,《中国文字》新廿四期71—81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8年12月。

64.《信阳楚简“乐人之器”研究》,李学勤、谢桂华主编:

《简帛研究》第三辑1—22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65.《秦汉简帛文字词语杂释》,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中国训诂学会主办:

《第二届国际暨第四届全国训诂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1—44页,台湾,1998年12月。

66.《读〈郭店楚墓竹简〉琐议》,姜广辉主编:

《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339—35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67.《楚简中的袷衣》,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

《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96—102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68.《楚大府镐铭文新释》,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二辑94—101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

69.《应国爯簋铭文考释》,《文物》1999年9期83—84、95页。

《保利藏金续》,

70.《睡虎地秦简〈日书〉“楚除”的性质及其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四分册883—900页,台北,1999年12月。

71.《楚墓竹简中的“昆”字及从“昆”之字》,《中国文字》新廿五期139—147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2月。

72.《读睡虎地秦简〈日书〉“占盗疾等”札记三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1》92—98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

73.《鄂君启节铭文中的高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138—140页,中华书局,2000年7月。

74.《胡文辉〈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序》,胡文辉:

《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75.《简评〈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中国文物报》2001年4月18日,第8版。

76.《秦骃玉版铭文研究》,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编: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99—128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4月。

77.《包山祭祷简研究》,李学勤、谢桂华主编:

《简帛研究二○○一》25—3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78.《谈春成侯盉与少府盉的铭文及其容量》,饶宗颐主编:

《华学》第五辑150—16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79.《益余敦考释》,《保利藏金(续)》182—185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80.《战国官印“尚路玺”考释》,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编委会编:

《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329—33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

81.《谈古代酒器“

”》,《古文字研究》第24辑454—457页,中华书局,2002年7月。

82.《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为李阳冰刊定本考》,《文史》2003年1辑209—215页,中华书局。

83.《九店楚简“告武夷”研究》,《简帛研究汇刊》第一辑,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简帛学文教基金会筹备处发行,2003年5月。

84.《包山遣册考释(四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5期1—8页。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4年1期92—99页。

85.《战国竹简〈民之父母〉中的“才辩”》,《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583—590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96—99页。

86.《战国竹简《缁衣》中的“逯”字》,郭店楚简研究(国际)中心编《古墓新知——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论文专辑》17—24页,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

87.《战国

阳布考》,《古文字研究》第25辑391—396页,中华书局,2004年10月。

88.《战国官印考释三篇》,《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12—23页,2004年12月。

89.《马王堆汉墓帛书祝由方中的“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73—76页。

90.《读张家山汉简〈盖庐〉札记一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5辑98—104页,2005年5月。

91.《说“峚”字》,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汉字研究中心编:

《汉字研究》第1辑488—491页,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

92.《季姬方尊铭文补释》,陕西师范大学、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主办:

《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139—145页,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93.《包山卜筮简218—219号简研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83—204页,中华书局,2005年12月。

94.《释上博战国竹简〈缁衣〉中的“

”合文——兼释兆域图“

”和?

?

羌钟“

”等字》,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

《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21—2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95.《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二〉51号简的释读》,“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武汉:

武汉大学,2006年5月。

96.《谈工

大矢鈹铭文的释读》,《古文字研究》第26辑209—212页,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97.《谈包山楚简“归邓人之金”一案及其相关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16—3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98.《战国阳

三孔布考》,《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三期210—212页,岳麓书社,2006年12月。

99.《望山遣策车盖文字释读》,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编辑部:

《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77—81页,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100.《攻敔王姑義

劍銘文及其所反映的歷史》,陈昭容主编:

《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293—308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9月。

101.《说“青庙”——关于郭店竹简〈语丛一〉88号的解释》,“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论文,台北:

台湾大学,2007年11月。

102.《仰天湖楚简剩义》,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编:

《简帛》第二辑31—3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103.《说“貖不廷方”》,张光裕、黄德宽主编:

《古文字学论稿》11—17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104.《关于〈诅楚文〉“

”的释读》,《中国语言学》第一辑182—188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105.《释老簋铭文中的“

”字——兼谈“只”字的来源》,《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245—250页,中华书局,2008年9月。

106.《读江陵凤凰山汉墓遣策札记三则》,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编辑部:

《中国文字学报》第二辑67—72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

107.《谈战国官印中的“旟”》,“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成都:

四川大学,2009年5月。

108.《夫

申鼎、自余钟与

子受钟铭文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第241—253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

109.《谈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送

公”》(与杨泽生合作),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编:

《简帛》第四辑177—18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110.《

距末铭文研究》,第二届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2月,台北。

《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二辑189—211页,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9年12月。

111.《关于姑冯句鑃的作者是谁的问题》,虞万里主编: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

2010年3月。

112.《二年梁令矛小考》,《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集刊》。

113.《谈包山楚简263号所记的席》,《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

2009年12月。

114.《楚简所记楚人祖先“毓酓”与“穴酓”为一人说》,《文史》2010年第3辑。

115.《章子国戈小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第一期。

2010年8月。

116.《回憶整理銀雀山漢墓竹簡》,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第一期。

2010年8月。

117.《读金文札记两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10月。

118.《〈说文〉篆文有汉代小学家篡改和虚造的字形》,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2010年10月,河南漯河。

119.《仆儿钟铭文新释》,中国文字学会第五届年会暨汉字学国际学术研讨 会论文,福建武夷山,2009年8月。

《中国文字学报》第三辑,2010年11月。

120.《攻敔王者彶徂虜劍與者減鐘》《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研討會論文》(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1年3月)

121.《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简介》,《文物》2011年第6期。

(与杨泽生合写)

122.《關于郭店竹書〈六德〉“仁類?

而速”一段文字的釋讀》,《出土文獻研究》第十輯,中華書局,2011年7月。

123.《談清華戰國竹簡〈楚居〉的“夷

”及其他——兼談包山楚簡的“

人”等》,《出土文獻》第二輯,中西书局,2011年11月。

124.《“越王差?

戈”铭文新研》,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2012年6月,台北。

125.《谈“斤”说“锛”》,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河北张家口,2011年7月。

《中国文字学报》第四辑,2012年8月。

126.《甲骨文北方神名“勹”與戰國文字從“勹”之字》,《文史》第100期,中華書局,2012年9月。

127.《葛陵村楚简中的“句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

128.《“越王者旨於赐”新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论坛?

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2012年11月。

129.《战国楚简“

”字补释》,纪念何琳仪先生诞辰七十周年会议论文集,(合肥)安徽大学,2013年。

130.《免(俛)偻与襪(末)偻》,中国文字学会第七届年会,(长春)吉林大学,2013年10月。

(附记:

会上吴师发言时提到李家浩《焂戒鼎补释》复信中读“?

”为“谳”,李笑言“忘记了”。

 

按:

带△号者,已收入《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

未刊稿:

(不全)

1.《蔿氏铜器铭文研究》。

(注:

本文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主要观点可参见李守奎《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2.《对李零先生考释楚国文字“娩”、“就”二字的有关问题的几点说明》

3.《卫文君夫人叔姜鬲研究》,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长春:

吉林大学,1988年。

4.包山楚简研究(五篇),第二届国际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

5.《凤凰山汉简释文注释》

6.《郭店楚墓竹简〈五行〉》释文。

(《<五行>释文注释》,见陈剑《郭店简<六德>用为“柔”之字考释》一文附记)

7.《战国文字中的和“序”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