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23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docx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五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五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

“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

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

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

”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2.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

A.“大跃进的年代”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D.“停滞的年代”

3.在德意志帝国里,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

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的直接原因是(  )

A.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B.希特勒妄图称霸世界

C.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D.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4.“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的问道:

‘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

’”这段文字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5.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

下列行为属于“左”倾错误表现的是(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7.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

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奴隶与奴隶主反复斗争的结果

B.雅典五百人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

C.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D.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过渡,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8.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9.“(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

A.创建经济共同体B.以经济合作消除冲突

C.谋求和平与发展D.淡化根本利益,解决民族矛盾

10.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11.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12.“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

”这说明古罗马法(  )

A.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B.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

C.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D.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通过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跨越了海洋,跨越了天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冯如誓言: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

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材料四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

“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材料一中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

简要说明它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关联。

(2)材料二中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

“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4.(19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德蒙先生于1831—1832年间赴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后经多年思考,分别于1835年和1840年出版轰动世界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二部分。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1)托克维尔赴美考察时美国实行什么政体?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民主政治中可能令其着迷和失望的东西有哪些?

(2)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

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3)“有时候政权的改良和让步反倒会激发破坏性的革命”被称为“托克维尔悖论”。

然而,邓小平却以“改革不能太晚”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试以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

“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

“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

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

“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

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

“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的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

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

“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

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

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

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只提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并未涉及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故排除AD;从材料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以看出党的早期积极分子并未深刻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上尚未成熟。

故进一步排除C。

正确选项为B。

2.【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经济发展停滞,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C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材料所述的主要意思为“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其直接原因是在帝国成立过程中,是通过王朝战争,将军功劳大,故地位高,故A项正确;此时希特勒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军国主义传统属于历史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力量小,属于议员地位低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

上海、救国军、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地下工作人员。

题干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上海的“争夺”的现象,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及历史事物的特点都不符合,故A、B、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纠纷,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A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公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内的公民的法律,故B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出发点是自然法原则,故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

6.【答案】A

【解析】中共一大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说明当时对国情认识不准确,体现了当时急于求成的心理,属于“左”倾表现,故A项正确;B、D项所实行政策和国情相符,不存在“左”倾问题,,故B、D项错误;C项低估自己,属于右倾,故C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制建立是平民与贵族的反复斗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故C项正确;自然法的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各邦选出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由此可知B、C、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B

【解析】A项是易混项,但A项不能全面概括题意,而B项表述更准确,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没有体现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题意是突出根本利益,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此时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可以看出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排除A,C;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B;

12.【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在国际关系中……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可知其规范的是国际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情况,故B项错误;从材料“在国际关系中……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在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表明当时在国际法律原则中重视诚信,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国际关系中的原则,与人身隶属关系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13.【答案】

(1)北宋。

说明:

指南针发明后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由分散、隔绝、孤立日益走向统一的整体。

(2)背景:

内忧外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莱特兄弟的示范引领;冯如“航空救国”的意愿;内燃机的发明。

(3)背景: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影响:

一方面加剧了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另一方面拖垮了苏联,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4)原因:

新中国工业科技落后;中国“一边倒”的方针使其遭到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苏关系走向恶化;近海防御战略思想的局限。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计划实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国海军(国防)现代化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苏联解体,国际局势缓和。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判断时期;从指南针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2)问据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阶段,从国内、国际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

第(3)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分析背景;影响从对国际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第(4)问据材料四,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及外交等角度分析不可想象的原因;从新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局势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原因。

14.【答案】

(1)政体:

联邦制共和政体。

着迷: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民选总统和议员、美国人自由民主的传统和意识。

失望:

种族歧视、妇女无权(或答“黑奴制”“男女不平等”亦可)。

(2)要素:

法律、民情、环境。

法国:

制定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

中国:

《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

(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3)经济方面: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政治方面: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拨乱反正;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文化方面:

重新确立“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恢复高考;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共和政体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美国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来梳理答案。

(2)第一小问从题中“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总结答案;第二小问从题中时间可知是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分别从上一问的法律、民情、环境三方面来总结归纳答案。

(3)从“邓小平却以‘改革不能太晚’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可知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结合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来总结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

15.【答案】

(1)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

(2)题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3)题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16.【答案】

(1)一战。

独霸中国。

(2)中国是战胜国。

对美国抱有幻想。

(3)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

说明:

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即弱国无外交。

【解析】第

(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914年”和关键词“世界危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合一战中日本试图独霸中国的目的可以得出“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这一结论。

(2)问结合巴黎和会的参与国是27个战胜国的代表和材料中“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可以得出结论。

第(3)问分析威尔逊的话可知并不支持中国政府立场,说明的问题应从帝国主义列强的本质和中国的社会性质两方面分析。

17.【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措施:

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要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准确理解材料中列宁在这段时期内对采用何种方式夺权观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注意当时的措施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政治和经济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