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873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含解脱道次第 15 空海.docx

阿含解脱道次第15空海

阿含解脱道次第15空海

法印、真理是贯一切处,遍一切处都存在,超越时空。

所以,当我们彻底了悟没有一个地方是恒常不变,这样才不会心外去求一个恒常不变的地方。

这都是实际拍摄到的银河互撞,修行就是让我们去看到:

我们的心是一面凹凹凸凸不平的镜子,你的心凹凹凸凸不平,就不可能看到真实的实相,你所看到的是透过凹凸镜之后,所投射出去的世界,因此你没办法看到实相。

  

事实上,实相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当你经过身心净化、闻思的过程之后,我们的心进入到比较平静,而“出入息念”就是让我们的心能够慢慢平静下来。

当你的心越平越静,就能够如实的照见到、看到实相,当你慢慢纯熟的时候,就能够“如来”--如其本来的面目来看待万事万物。

让我们从原来自以为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才是对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大中至正”,观念、主观意识架构都会建立起来,框框都已经建立起来,而且都是禁止别人跨越,当不合你意的时候,逆我则非、顺我则是。

  

我们修行就是要越过这些,把我们的框框架构放下,把我们的自我中心要能够放下。

修行就是要让我们从原来狭小的空间慢慢提升,你越提升一分,就能够包容越多,因为你会感受到假如坚持在这个角度,你都会跟其他境界处处对立,处处都是敌人,处处都是不合我意。

当你慢慢提升一分,就能够去包容这方面,然后再把视野、心胸提升,就能够看到你跟这边是一体的。

但是到这里的时候,你还会排斥其他的,当你再慢慢提升到这里,当我进入到觉得佛教最好,你还会排斥其他宗教。

所以,我们要把心胸提升到最高的层次--无限,提升到“空”,这样你才能够包容全部,才能够溶入一体的世界。

这一张的幻灯片的启示很深,让我们从原来狭小的空间不断去提升,然后你就可以去看到整个众生就是在一体的世界里面,你会尊重自己、也尊重每一个人,你会爱护自己,也会爱护每一个人,展现大慈大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真正去体证到原来你是嗔恨不喜欢的世界、境界,觉得说不可意境要把它排斥,但是当你慢慢去体悟、体证到之后,虽然你不去吃它、不去用它,但是你会尊重它,因为它也是很多众生、很多植物、动物的可意境,它们的食品、它们的营养剂。

  

所以,这一堆东西在大自然里面,一样有它的价值、有它的功用,不要因为我不喜欢它,然后就否定它,贬低它的价值,以此类推!

其他你所不喜爱的、你所嗔恨、你所排斥的,以前你把它拒于千里之外,现在你能不能包容?

以平等心来尊重一切,这些只是代表你所不要的,能不能以平等心来尊重它们?

你所不喜欢的人,你也尊重他们,就是慢慢进入“等觉”的世界。

  

这一张就是弧陆碰撞下的台湾地形,“弧陆”是什么意思?

“弧陆碰撞”就是说,台湾的存在、台湾的产生,是因为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慢慢的挤压,才形成出来。

就像大陆的板块,还有太平洋的板块,两个板块慢慢的挤压、挤压,然后台湾的地形才慢慢隆起来,台湾的东部海岸,它是属于上升的海边,不断的上升、上升。

就像佳洛水现在落差已经是三、四十公尺了,就是不断一直上升、上升上来,所以台湾是靠弧陆碰撞下才产生。

“弧陆碰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现象?

地震。

弧陆碰撞就是地震,板块的挤压就会产生地震,台湾地形的形成是靠地震,两个大板块的挤压,然后地壳地面一定会动,所以就会有地震。

台湾是靠地震慢慢的挤压才形成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地震就没有台湾。

所以,地震是好、还是坏?

对!

有好、有坏啊!

地震它有杀伤力,但是也有它的建设性,如果你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看,哇!

我排斥地震、我恐惧地震,我不喜欢这个,我们恐惧无常……。

  

事实上,“无常”是一个中道,现象界的一切存在是中性的,中性就是说它有好、有坏,但是综合加起来,是不好、也不坏,你不能把它标上说它绝对是好或绝对是坏,如果你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看,你会认为说它不好,或是它绝对很好,这样都不正确。

所以,我们要慢慢去体会到说,现象界的一切存在,客观的实相世界它是中性的,当我们慢慢去了解“无常法印”是中性的,你就不会怕“无常”。

  

我们为什么会怕“无常”?

因为认为它不好,然后就一直要抓个“常”。

为什么会怕“无我”?

认为“无我”不好,偏偏就是一直要去抓个“我”,都是我们不了解实相,所以我们以后要慢慢去体证到,“无常”它是中性的,“无我”也是中性的,当你慢慢去了解到,它是中性的存在,你才会全然放开,才会全然去接受“无常”,全然的去接受“无我”。

如果你没有深度去了解,你就是抗拒、逃避,逃避“无常”,逃避“无我”。

  

逃避“无我”在修行上是很深的,初果、二果、三果……,到三果都还在抗拒“无我”,但是那个心态不容易察觉到,以后大家的心越细,才能够看到深层里面“自我”在作祟,只要“自我”不死,它就会一直抓著“我”。

你会抓“我”,就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到“无我”的深义,也没有去体悟到“无我”的中性,跟“无常”的中性。

这里的每一条鱼就是代表你、我,每一个众生,你的存在、你能够游泳,你是靠著很多地、水、火、风……种种因缘,你才能够活著。

我能够做什么?

我能够成为一家之主,我能够成为经理,我能够成为董事长,我能够成为一国的总统,不是“我能”啊!

你要慢慢去看到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要素,都不是“我能”所能够换来的。

你具足再多的学问、再多的才华,生命的基本要素都没办法靠你的“我能”所能够赚来,当你慢慢去体会到这些,你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都是整个大自然提供给你,也就是整个因缘聚合,你才能够存在,这时候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才会消失,代之而起的才会从“我慢”转为感恩啦!

知足啊!

感恩啊!

  

我们一般人就像大海的鱼,但是海中的鱼不知道海在哪里。

你就在极乐世界里面,但是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就在涅槃净土里面,但是你不知道涅槃世界在哪里、涅槃界在哪里,所以一直拼命在追求。

就像海中的鱼不知道大海在哪里,拼命去找大海在哪里,你不要想说“我很清楚、我知道!

是你们愚痴啊!

不知道海在哪里……”不要这样轻易带过。

  

事实上,让我们更深一层去体会,你就是处在涅槃极乐的世界里面,但是你不知道而已,于是你就会一直向心外去求,当你有一天体会到、证悟到的时候,当下你到哪里都是净土,都是涅槃寂静、极乐世界啊!

所谓“心净佛土净”,从不知道、就是‘无明’,到‘明’的过程,就是我们解脱道所要走的路,解脱道就是从“无明”转为“明”,从你不知道的情况,把外面的境界认为是敌人,然后你一直在那里逃、在那里避的情况,慢慢去认识到,然后你不会逃、不会避,你完全的溶入,就能够解脱自在。

  

慢慢去体会就像小孩子,生命的存在是整个大自然、宇宙的存在,来养育你、支撑你,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你的生命能够存活著,最基本的要素有哪些?

一般讲说空气、水、阳光,但是大地一样不要疏忽了,这是一般我们现在讲说生物、生命方面的,我们说空气、阳光、水,还有大地,也就是佛陀最初所讲的地、水、火、风,但是还要更深一层去体会到“空”的重要。

先去体会地、水、火、风对你的重要,然后再进一步体会“空”对生命的重要,你能够存活著、存在著,能够做什么工作,都不是“我能”,是大自然--地、水、火、风,各种因缘不断长养你、支撑你,慢慢去体会这些,对于“我慢”的断除,有非常非常大的帮助。

当你越去体会这些,你会生起知足、感恩。

你做什么事情,会渐渐体会到真正无条件、无所求的去做,但是绝对不会懈怠,是尽心尽力去做、认真负责,因为我们生命的存在,是接受整个大自然的无条件、无所求,来供应你、支撑你。

  

但是,当我们接受这些之后,却没有去体会到这方面的重要,我们很少去感恩、知足,还处处在抱怨。

所以,我们慢慢要去认识到,就能够从原来的不安啦!

苦啦!

烦躁之中,去慢慢觉醒过来,然后进入到知足、感恩,无条件、无所求的回馈世间,做什么事情都会认真负责去做。

因此,不是说一个修行人,什么工作都不可以做,而是会无条件、无所求去做,“我慢”会一直慢慢退减、退减,最后真正完全消失。

  

真正走在解脱道上,你会心花朵朵开,我们的心也是回复到纯洁、宁静、纯真,反璞归真啊!

事实上,修行就是让我们离苦得乐,错误的修行是会越绷越紧、越修越苦,正确的修行是去体会种种的苦,让我们从苦海中渐渐地出离。

所以,真正走在正确解脱道上,你是越来越安详,身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快乐,会心花朵朵开,修行到后来就是反璞归真,出离种种苦海,内心是安祥快乐、反璞归真。

要在实际做这方面,就能够掌握到心法、核心、要领。

事实上,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到法。

现在大家可以盘腿方式坐著,现在开始练习一下呼吸,在呼吸方面的出入息念,今天先练习前面长呼吸、短呼吸,以及一切身行觉知这三个步骤。

当在你练习呼吸的时候,先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以你最舒服的姿势坐著就好,你要单盘、双盘、散盘都可以,或是如果你不习惯于盘腿,只要说坐在椅子上正襟危坐也可以,所以姿势方面不是重点,也不要为了一个打坐的姿势,然后常常撑著、在那里对抗,那都不是重点。

所以,姿势方面就是以你觉得很轻松的方式,能够坐比较久一点的姿势。

不管任何姿势坐著,你的腰椎要能够挺直,最好是不要靠背,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是不要靠背,腰椎能够挺直,但是这个挺直不要用力,记得很重要的要领,不要用力。

如果你没有挺直,我们一打坐、渐渐放松的时候,它会怎么样?

除了酸痛以外,你的姿势很容易歪,容易累、容易歪,就好像我们叠砖块,如果没有叠正,叠没有几块它就会倒、会垮下,所以脊椎方面最好能让它维持一个正直、直线。

但是,记得要领就是不要用力、不可以僵化,否则打坐下来会很累。

  

调整一下,看怎么样的姿势,能够让你觉得舒服,要去掌握到要领,看你怎么样的姿势,觉得能够端坐,然后又能够放松,掌握到要领之后,好了!

我们现在就开始。

你眼睛要闭著或是要半闭,或是要微微张开都可以,反正就是最轻松的方式、最自然的方式,再来你要注意你的呼吸,最好是从鼻头的“点”开始,注意鼻头跟丹田这两个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如果你注意在鼻头,它是比较容易摄心、容易摄念头,容易收摄这个心下来,但是有时候注意力容易集中,有时候无形中会容易形成一种绷紧。

  

所以,当你能够清楚觉知在鼻头附近,我们说呼吸也是一样,要从点、线、面、空间,这样逐步进去,我们今天来练习点、线、面。

“点”的第一个点就是注意在鼻头,鼻腔里面也好,或是鼻孔外面的人中附近,这里也好,上嘴唇的地区也好,因为这里你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气息的进出、进出,这是第一点。

再来,如果慢慢的你要移到丹田,当你能够觉察到鼻孔进出的时候,因为它的收摄力很强,可以让你的心猿意马慢慢收摄下来,当你的心慢慢宁静之后,继续在鼻孔这里也可以,如果你习惯就继续在这里,如果你要转移到丹田,也可以。

以我个人的经验,我是觉得当我放到丹田的时候,更容易放松。

如果集中在鼻孔这一点,有时候你无意中会慢慢形成精神过度的集中,而形成一种紧绷,所以大家要掌握到要领。

如果你习惯在鼻孔附近,就在“人中”附近,如果可以的话,就慢慢移到“丹田”,当你要扩展到全身,还是要移到“丹田”,因为在鼻孔的生灭,它的收缩膨胀并不是很明显,大家先注意到鼻孔这里气息的进出、进出。

  

第一个阶段就是注意鼻孔这里的进出,不管它是长、还是短,都让它维持很自然、很顺畅。

再来就是移到丹田,观看丹田的起伏、生灭,吸气就是一个生,呼气就是一个灭,吸气就是起,呼气就是落,我们的丹田也是一样,随著吸气在起、在落,起伏生灭,在一个生、灭之间,我们的生命已经是一个生、死,我们的生命已经在一个呼吸之间,已经是生、死,也就是一吸之前跟一呼之后,我们生命的组成已经是不同了,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到,这不是用暗示的,当大家慢慢移到丹田这里,我们再进行第三个步骤。

  

现在大家先放松,开始练习几分钟,练习过之后,在家里都可以这样去做,记得!

不要去操控,不要去想像,不要去造作,让呼吸维持最顺畅,最自然的姿势,观察最自然的呼吸。

我们现在请大家就开始!

手方面要用什么方式都可以,你觉得说最轻松这样就好,先把你的注意力、觉知力,置念面前,集中在鼻孔、人中附近,观察气息的一进一出,一开始在练习的时候,呼吸会比较粗、比较粗糙,就是经典里面所讲的“长呼吸”,你不要刻意去操纵,保持客观的觉知就好。

  

慢慢你的心宁静之后,就会进入比较微细的呼吸,就是“短呼吸”。

如果你能够清楚觉知鼻孔附近呼吸的进出,可以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往下移到丹田附近,“丹田”就在肚脐下三个手指,也就是两吋的地方,差不多肚脐下六公分左右,你可以感觉它的起伏,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一点,你完全都不用力,完全都不造作,但是呼吸却仍然继续著在进行,从中去体会呼吸它的“无常性”,以及呼吸的“无我性”,“无我”就是呼吸不是你的意识在掌控的,不是“我”所能主宰的。

如果你能明显的体会到丹田呼吸的起伏、升降,慢慢去体会丹田就像一个汽球一样,当你吸气之后就膨胀起来,呼气的时候就向内凹下去,你再进一步去体会从丹田的起伏,再把觉知力放松扩大到全身,要很清楚明觉去觉知到。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汽球,你吸气的时候,全身它都有在稍微膨胀一点,就像汽球充气;呼气的时候就像汽球泄气,向内陷、收缩一些,完全都不要用力,只要保持客观的觉知就好。

  

如果你的心够宁静,觉察力够敏锐,可以清楚体会到我们全身都在收缩膨胀,起、伏、生、灭,一直在变化、变化。

在觉察力再提升、敏觉力再提升,你可以进一步去觉察到全身都在波动、脉动,蠕蠕然轮动。

  

好!

现在请大家作一个动作,一样维持原来的姿势,你做一个动作就是现在开始你停止呼吸,看能停止多久,停止呼吸、不要吸气,看你能停止多久,不要逞强!

憋到你不能憋的时候,就要呼吸。

要用“心眼”去看、去觉知,不是用“眼睛”去看、去觉知,如果是用眼睛去看,会绷得很紧,诀窍是用明觉心、觉察力、觉性去觉知,要体会是用“心眼”在看。

所谓的“智慧眼”、“第三眼”要打开,就是你的觉性要慢慢打开,然后你再去见到法,智慧眼才算真正打开,才叫做开启“第三眼”。

但是,开启第三眼,本身的觉察力必须慢慢提升出来。

  

刚才很简短的带过,让大家体会禅坐的要领,在实际一个步骤、一个要领,在家里做十分钟也可以做,三十分钟也可以做,一个小时也可以做,先把过程、要领掌握到之后,再慢慢进一步去体会“无常”跟“无我”的法义。

刚才有人问到有关于为什么我们要憋气?

刚才在憋气的时候,你能够憋多久?

半分钟?

能够一分钟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要让大家体会、觉知一下?

因为我们太习以为常,大自然的空气,对我们的生命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却很少去觉知到它的重要,如果没有觉知到它的重要,感恩之心不会生起,有时候大家可以练习一下。

为什么刚才要让大家体会憋气?

你能够一分钟不吸气已经不容易了,如果你超过三分钟不吸气,很有可能脑死,就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如果五分钟不吸气,还能够活著就已经很奇迹。

所以,有没有去体会到我们不能够五分钟没有空气?

晓不晓得这五分钟的空气,对我们的生命有多么重要?

它的价值有多少?

你知道吗?

如果五分钟的空气跟跟一千万元衡量,你大概以前没有想过说五分钟的空气,它的价值竟然是超过一千万,你知道吗?

现在假设你被倒掉一千万,你还能够活著吗?

你能不能活著?

还是可以活著!

但是这五分钟的空气去除掉、拿掉,让你没有空气可以呼吸,只要五分钟就好,你生命还能不能活著?

  

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体会到大自然--地、水、火、风,每分每秒都在支撑、养育著我们,我们生命的存在是由很多、很多因缘聚合而生,已经慢慢透露“界分析”跟“缘起甚深”方面。

呼吸是蕴含有很深的学问,当你慢慢从一呼一吸之中,就会充满著感恩的心,没有大自然的无条件、无所求,供养、支撑我们的生命,我们不可能活著。

当你慢慢去体会这些,你会从原来的我是、我能,我能够怎么样、我能够怎么样,从中把我们那些嚣张的焰气慢慢柔软下来,不是我能啊!

不是我多厉害啊!

而是很多大自然的因缘,很多的因缘聚合支撑,我才能够存在啊!

这里面大家要慢慢去体会深层的“无我”,对大家深层“我慢”的降服,关系非常大!

  

慢慢去珍惜五分钟的空气,比好几百万都更有价值;五分钟的空气,比你所有的财产都更有价值,因为大家太习以为常了,觉得这没有什么啊!

错了!

最深奥的“法”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一呼一吸之中,就在你的历缘对境之中,我们只是心太粗,没有去看到而已。

所以,当你慢慢一直向解脱涅槃彼岸、解脱道迈进,当有一天你上到涅槃彼岸的时候,你会发现彼岸在哪里?

彼岸就在眼前。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有一句话,“觅即知君尚未得”、“觅即知君不可得”,这一句话的含意也是很深,只要你还在向心外去求法,只要你还有苦、还有不安,还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一定会寻寻觅觅,有寻寻觅觅就一定有那个紧、有那个苦、有不安的存在。

有的人会说“我从果地起修啊!

从最高的果位起修啊!

”但是,事实上,你有没有到家?

有没有在寻觅?

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的,只是人家不好意思戳破,这样而已!

所以,你只要还没有找到涅槃彼岸,都一定会寻寻觅觅;只要你还在寻寻觅觅,都可以很清楚知道你还没有到达,所谓“觅即知君不可得”,也就是你还没有得。

这时候你都会向心外求法,还会去找依靠、依赖,还会去找大师、找境界,向心外求净土。

慢慢当有一天你体会到,真的!

宇宙最深、最深的法义,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呈现在大自然之中,有一天会体会到“哇!

真正体会到“无修”,亦即“无修之修”。

无为、无学、无修、无证,无所得啊!

  

但是《心经》所讲的世界是非常高,大家一定要慢慢找,有一天你就可以真的找到。

所以,有时候大家多多接近大自然,然后慢慢去体会大自然,你脚踏的大地、你喝的水、你吸的空气,以及阳光、地、水、火、风、空……这些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慢慢去看懂“大地风云经”、“无字天书”。

第6章乐见圣贤  

乐见圣贤,是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阿难!

莫作是语─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所以者何?

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所以者何?

我常为诸众生做善知识。

其诸众生有生故,当知世尊正法,现法令脱于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离诸炽然,不待时节,现令脱恼苦,见通达,自觉证知,是则善知世、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法义分享】:

以佛陀的要求标准是:

要证到无学位的四果阿罗汉,才有资格当众生的“善知识”。

这里的经文是叙述阿难跟佛陀反映,有修行证果、证到阿罗汉的人,太少了!

认为“无鱼、有虾也好”(将就将就),只要具足一些正知正见,或是初果、二果,这样也可以做善知识。

佛陀就讲:

不可以这样!

因为佛陀要求是高标准,真正要做众生的善知识,是要成就证阿罗汉,这样才最好啦!

佛陀就说不是半梵行者,不是一半这样就可以,解脱道要走完,这样是最好。

因为“五下分结”跟“五上分结”有没有断除,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是初果到三果,都一样有在寻寻觅觅的阶段。

初果到三果,虽然已经走在正法的解脱道上,但是初果、二果、三果,都一样在寻觅的阶段,也因为对“无常”跟“无我”的体证,还没有到达阿罗汉的深度,也就是对生命核心的执取,还没有完全破除,虽然理解上可以知道“无我”,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因此佛陀就以高标准的要求,认为要成就阿罗汉,才能够成为众生的善知识。

  

佛陀就讲:

以我为例,我常为诸众生做善知识,本身就是走过这一条解脱道,了悟生死大事的人,“其诸众生有生故,当知世尊正法,现法令脱于生”因为众生“有生”的生,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因为佛陀了悟、体证到“无我”、“无生”,所以佛陀以高标准来看就是说:

“有生、有死”都是凡夫,还在苦海中浮浮沉沉、头出头没。

因为众生“有生”,还在生死苦海之中浮浮沉沉,所以才会有如来、世尊来说正法,让众生“现法令脱于生”,“现法”也就是现世、这一世、现在,你就可以去逐步的见到法,这一世就可以解脱自在。

所以,原始佛法都不是讲未来、来世怎么样,那种说法是不得已的,当你根基因缘不成熟,才讲来世,不然都是讲这一生、这一世,亦即“现法令脱于生”,因为了悟生死大事之后,了悟“无常”跟“无我”,于是对生命的执取就会全然的放开,就能够脱离生死轮回,亦即“令脱于生”。

因为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有这些种种苦,众生被这些苦,逼得在苦海中浮沉、不安,只要好好听闻佛法,闻、思、修逐步上来,就能够“离诸炽然,不待时节,现令脱恼苦”。

  

你要出离苦海、到达究竟涅槃彼岸,是“不待时节”,不用再等到“三大阿僧只劫”,或是要等到未来佛诞生才有,那都是后来的说法,原始佛法没有这样的说法。

佛陀就跟我们讲:

因为法它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都是存在的,只要你好好静下来去现观,就能够“不待时节”,“现令”就是现在就令脱恼苦,而“见通达”就是你现在就能够通达,了悟、彻悟、彻证佛法,彻证真理、自觉证知,自己有没有体证到,可以亲自去觉知到、证悟到。

“自觉证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如果是真正走过来的人,他会有能力引导你,实际去体证到;如果他本身没有亲证走过来,不管他再怎么讲,都只是还在“知识”的层面,“知见”的层面上而已。

所以,佛陀能够引导众生,然后去亲证、亲见,亦即“自觉证知”,才是真正的善知识、善伴党。

(第二节)只要你能够按照解脱道的次第逐步上来,在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这样就进入“圣者之流”,也就是“如来”的圣众--四双八辈,如果能够进入“圣者之流”,就是属于世间的福田,因为他已经知道解脱道怎么走了,就值得众生恭敬,慢慢跟他学习走上解脱道。

亲近具有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善知识,培养恭敬心与柔软心,将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生命与浪费,培养恭敬心跟柔软心非常重要,有的修行人并没有很重视这方面,当他要跟人家学习,也是抱著一种“我慢”心,好像来这里学习一个功夫,学好之后就走人,或是有一天学得比你厉害之后,青出于蓝、更甚于蓝,可以江山换人,江湖那一套越修越厉害的心态。

  

真正的“出世间解脱法”,绝对不是这样!

如果以如此心态学习,是没办法学到“出世间法”的心法。

因为你的心不柔软,就没办法契入;心不柔软,就没办法见到法。

所以要有柔软心、要真心。

  

(第三节)“弟子敬奉师长”有哪些要注意的?

师长要对弟子有哪些注意的?

这里的经文大家自行参考,因为文字比较容易了解。

【法义分享】:

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

你要先有迈向究竟解脱的决心,而且身心柔软,明眼善知识才会出现。

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如果没有要迈向解脱的决心,没有决心要学习,纵然有解脱者出现,他也没办法协助你。

所以,你如果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没有虚心学习之心,善知识就不会出现。

纵然有解脱者在你面前出现,如果你带著我慢之心在看,或是说你想跟他较量功夫,有这种较量之心,真的解脱者很少很少会出招让你看的。

你真心、诚心、柔软心,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善知识。

(第四节)如果一个人能够奉侍善知识,他会怎么样?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这在修行解脱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等于说一环一环这样下来。

如果能够侍奉善知识,“便习奉事,若习奉事,便习往诣”会渐渐喜欢听闻佛法,什么时候要上课了,大家就会把时间腾出来,除非天大地大的事情,不然一定设法克服,然后过来闻法,就会热衷于闻法。

  

当听闻到善法之后,“便习耳戒”,本来对正法无法了解、体会,当你慢慢闻思之后,法喜就会渐渐产生,因为常常在闻思,体悟就会越来越增加,在闻思的过程会“习观法义”,“止观双运”去体会法义。

“观”是你的心要宁静下来,做有深度的体悟。

当你慢慢进入有深度的体悟之后,就会“便习受持法”,这时候也渐渐进入实修,向你讲述无常、苦、无我,是真、是假?

你会不断去求证、求证、求证。

  

有的人认为《阿含经》,或是佛陀所讲的法、佛法,是属于佛教的,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正确,像我们这样几堂课下来,大家可以慢慢体会到,我们所讲的这些法,并不专属于任何一个宗教、一个宗派,因为这些都是众生通通有的共同问题,任何宗派、任何宗教的众生都有,不是说你基督教徒,就没有这些问题;不是说你是信奉一贯道,就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