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587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至.docx

《教学设计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至.docx

教学设计至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

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

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

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

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

等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2课时《燕子专列》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课时《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单元教学总结:

 

第二单元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

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

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

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

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

(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

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3、学生提问。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

(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2、学生序数。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

(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

(从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补充介绍:

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

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

3、学生叙述。

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

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

引导学生鉴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

(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

1、学生讨论、欣赏。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

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

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

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

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

“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1、2句:

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

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

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

“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

(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

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

(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

“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

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

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

(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朗读第1——3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

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

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2、学生理解词语。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

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学生讨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1、学生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字形。

3、教师范写。

3、学生临写

4、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翠鸟

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

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

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

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

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

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的灌木丛和树顶上。

束带翠鸟的菜谱很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

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

一旦找到猎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

束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

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

四、五月份的时候再返回故乡。

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边的地洞里。

地洞一般深达2.4米。

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

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

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

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

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

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

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

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

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

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

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

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

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

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

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

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第二单元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师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音乐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板书设计:

政府呼吁、专列运送

燕子专列

市民抢救站台送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

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

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

三、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

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

2、学生认读生字。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

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学生交流。

四、品读

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

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

2、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1)字词的理解:

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质疑、探究。

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

(1)什么是专列?

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

(1)学生回答。

(2)为拯救燕子?

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

(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1、学生认读生字词。

2、学生朗读课文。

二、争当“最佳小记者”

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

(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

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

板书:

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

三、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

1、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

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

(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

四、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

 

3、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瑞士:

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

面积413万平方公里。

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

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城市绿化率约61%。

首都在伯尔尼。

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

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

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

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

钟表业历史悠产

量居世界前列,誉称:

钟表王国。

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第二单元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

“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

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故事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

1、学生观看画面。

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

2、学生齐读课题。

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

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

(板书。

)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

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

2、学生齐读词语。

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

(注意:

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

3、学生读词语。

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

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5、学生复述课文。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

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思考:

当时的情况怎样?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

用“——”画出来。

(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

)“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

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

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

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1、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

2、学生回答问题。

3、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

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

3、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

(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4、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画。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

什么在不断扩大?

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

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