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43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语文Word版

秘密★启用前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2018.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题号下面。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熹说: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

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

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

“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二)(原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

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

惠子问庄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惠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

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

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

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

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

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

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

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

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

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

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

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

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

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

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

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

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

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

他真是一个怪人!

——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

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

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

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

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

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

但是这事谈何容易?

“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

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

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

“后世人!

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

B.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C.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

D.作者借《论雪莱》的话,批评了一般人只是把读诗作为一种消遣,不深究其含义的做法。

5.结合全文,逐条分析“诗人的孤寂”的原因。

(5分)

 

6.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证明了怎样的观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①。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报告》,实际增量数据截至2016年)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XX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

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

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

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

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

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注】①语出小米科技CEO雷军,原句为“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04年开始,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B.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呈上扬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达到166家。

C.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15、16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D.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是目前创业、投资的热点,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B.《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数据从事实上证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资本的推力不容小觑。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从而解决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E.人类所面临的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与大量人员将下岗失业的矛盾,将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缓解。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原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B.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C.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D.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与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B.《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传统。

C.阮籍、刘伶,魏晋名士,同属“竹林七贤”。

他们皆以嗜酒闻名,崇尚老庄之学。

D.瑾瑜,美玉名,泛指美玉,“怀瑾握瑜”常用于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作者用直叙的方法,交待了建亭的时间、地点、缘由,并描绘了放鹤亭各季的景色。

B.“山人养鹤,为求其乐”,隐士爱鹤,故以鹤名其亭,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作者引用卫懿公好鹤亡国的例子,主要是为表达对君王贪图享乐导致王朝灭亡的愤慨。

D.全文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写出隐逸者自由的心境,以及表现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1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5分)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分)

(二)(原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①逡巡:

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听到击桨的声音,女伴顷刻间便来寻访,显示出她们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

B.采莲女的饮酒场面颇富生趣,她们围坐一起,轮传酒杯,面对荷叶饮酒。

C.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酒香中也有了花的清香,酒色也有了荷花的红色。

D.采莲女醉后小眠,醒来却发现船已搁浅,场景不仅不悲伤,还有诙谐之处。

E.整首词多处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段,写出了采莲女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15.“时时盏里生红浪”构思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原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一个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屈原《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崇尚美德、自我约束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2)《短歌行》中表明曹操放低姿态,希望人才屈驾来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可借以纵展眼力,开畅心怀,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____”的动人效果。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17.(原创)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处(chǔ)纤维(qiān)葱茏汗流颊背

B.瞥见(piĕ)伶俜(pīnɡ)桂棹芳泽杂揉

C.敛裾(jū)煤屑(xiè)彭殇游目骋怀

D.踯躅(chí)修禊(xì)点辍冯虚御风

18.(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名身着熊猫服的游客从围栏外观察园中的熊猫,熊猫单手抓盆喝水、吃苹果的萌态令他乐不可支,而在其他人看来,围栏内外这两只“熊猫”相得益彰。

②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领导人的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尺。

作为一名领导者,当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

今年上半年重庆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6689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所以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小时候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A.

B.

C.

D.

19.(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即便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不是长远之计,如果社保经费筹措机制不完善,光靠财政补贴,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

B.乐嘉带着4岁的女儿,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穿越沙漠,他希望此行在磨炼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C.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货大数据显示,健康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置办年货的首要需求,饱含着人们对2017年的美好愿望。

D.斯坦福大学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20.(原创)下面一则通知在格式或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4分)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我校将于1月17日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以下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涂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涂老师的精彩讲座。

2018年1月10日

教务处

21.阅读漫画《时间都去哪儿》,简要说明它的寓意。

(4分)

四、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

22.(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文艺鉴赏中,有“在场”和“离场”两种鉴赏视角。

“在场”意指代入作者笔下,陶醉作品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构建的世界;“离场”意指跳脱作者束缚,俯瞰整个作品,置身事外地审视作者创设的情境。

然而,“在场”往往使人缺少冷静客观的分析,“离场”又常常使人缺乏触及肌肤的体验。

不唯鉴赏,对待生活,我们大致也有这两种态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

钟方鑫唐福睿

审题人:

杨晓康邵晓岚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2018.1

1.C(A项,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B“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D项,“受到时人推崇”于文无据。

2.B(B项,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3.A(A项,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4.D(D项,是借以批评后世人只为前代诗人叫好的做法)

5.①人的心灵有时候难以沟通。

②常人没有诗人那样的敏锐感觉。

(诗人表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的精微差别,而常人只能在粗浅的境界沟通)③诗人创作(描绘和抒写)时,他心中的热望不被人理解。

④普通大众只把诗看做一种时髦的消遣。

(不懂诗,鉴赏水平低下)⑤诗人要不断创新,但是创新不能得到当世大多数人的理解。

6.观点:

①在感知层面,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

(2分)

②对于情绪和思致,越是精微,就越难以被理解。

(2分)

态度:

表达了作者对一般人不重视对事物感知的毫厘之差的做法持不赞成态度。

(2分)

7.B(B项,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是新增AI企业数量为166家而不是AI企业总量。

8.CE(C项,根据材料三,目前人工智能的人才困境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储备数量少,二是扎根算法层面的人才少,后者无法靠受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而从其他行业进入的人才来解决;E项,根据材料四,这一矛盾正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

9.企业角度:

①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