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36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

历史试题

2018.11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汉书·食货志》记载: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C.自给自足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

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4.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B.导致丝绸之路受阻

C.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D.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5.唐朝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颁行租庸调制。

规定:

每丁每年缴纳租粟二石,户调随乡土所产,交纳绫、绢、絁(絁:

shi,一种粗绸)各二丈,绵三两。

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如果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这一规定

A.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B.不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

C.农民的赋役负担极其沉重D.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6.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

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

7.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用光石碾磨纸张、皮革、布帛等物,使之紧密光亮)。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

材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举步维艰B.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

C.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D.雇佣劳动力集中生产

8.有学者指出: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9.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

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立场与视角决定了认识与结论

10.“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11.“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12.有学者统计:

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所占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

这说明

A.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贫富差距

C.亚洲国家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D.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13.下面的图l和图2分别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情况,两幅图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A.棉纱进口增多导致进口棉布出现了滞销

B.棉布和棉纱进口呈现同步增长趋势

C.中国近代纺织业在逆境中有所发展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4.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

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部分洋务企业继续发展

1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

该做法

A.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B.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C.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旨在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6.下表为抗战时期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l户(部分)阶级成分统计简表:

由上表变化可知

A.红军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B.中共一直奉行消灭地主的政策

C.边区政府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D.敌后根据地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17.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

“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

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D.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

18.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

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

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

材料反映了

A.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B.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

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D.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

19.《俄国史》载:

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20.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A.论证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肯定斯大林模式的客观作用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为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与外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可以在现行关税上下50%的范围内调整关税。

该法还规定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从而使双边协定达到了多边开放的效果。

材料表明,该法

A.是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产物B.推动了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C.是政治霸权在经济上的体现D.突破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2.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

“国会特此宣告:

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

这一法案

A.进一步细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

C.使美国政府全面主导了经济发展

D.扩大了就业,阻碍了私人资本的发展

23.“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

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

它的实施

A.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

C.影响了此后中国的工业体系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24.下表是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D.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25.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该认识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B.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C.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6.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外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外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对外开放策略突出时序和区域

27.我国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表述发生了如下变化,这表明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完善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28.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

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A.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

29.下图是一幅有关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联合国要控制各国货币的发行权

B.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发挥重要作用

C.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丧失强势地位

D.联合国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30.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

“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

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

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欧洲更重要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31.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

这表明

A.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B.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D.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32.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B.欧洲联盟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D.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52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3.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把“天人合一”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的极重要的道德规范。

儒家以仁为本,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明确提出了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环境保护思想。

荀子提出了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观念。

“圣王之制也:

草木荣华……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集中体现了他“取物不尽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唐任伍《论先秦思想家的环境保护思想》

材料二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

经过唐代的发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北方已经没有多少开发的余地。

而南方开发不久仍保持着山清水秀的状态,气候温暖,生态环境良好,人口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也从总体上超过了北方。

——许晖《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史话》

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先是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后来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又使石油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开采和加工石油又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的兴起。

伴随煤炭、冶金、化学等重工业的建立、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烟雾腾腾的城镇,发生了烟雾中毒事件,河流等水体也严重受害。

——根据网络材料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环境保护思想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思想的积极意义。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至两宋时期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

(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马可·波罗游记》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254~1324年)的东方游记。

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

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

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打开了欧洲的地理探寻欲望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

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15世纪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读过该书后.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

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

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

并评述其历史影响。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集中钞票发行权。

(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

(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

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

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

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50年代初,新中国医治了战争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场物价趋于稳定,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中国货币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彻底扫除了我国多年来通货膨胀的痕迹,彻底结束了我国货币制度紊乱的历史,使我国的货币制度从第一套的初步统一,发展到巩固、稳定和健全,成为新中国第一套完善的货币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网络材料改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5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