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26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docx

全国名校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

【全国名校】2013-2014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21.0分)

1.下列关于抗原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抗原都具有大分子性和异物性

B.一个抗原往往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

C.抗原决定簇是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基础

D.一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但是自身的细胞如:

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也会成为抗原,故A错;一个抗原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故B错;抗原决定簇具有特异性,是免疫细胞识别的位置,故C正确;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迁入率和出生率能增加种群数量,故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B正确;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故C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         B.D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到细菌中,因此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下列关于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

B.脱氧核糖核苷酸有4种,核糖核苷酸有5种

C.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

D.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包括胸腺嘧啶,没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包括尿嘧啶,没有胸腺嘧啶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A正确;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都有4种,故B错;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有:

脱氧核苷酸中的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核糖核苷酸中的糖是核糖,特有碱基是U,故CD均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DNA和RNA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DNA   B.用4中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用PCR技术制备          D.有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和化学方法人工合成,若已知基因中碱基序列,则最好是采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糖蛋白(含有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加工,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将纯种矮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

A.后代100%为高秆         B.后代100%为矮秆

C.后代25%为高秆          D.后代50%为矮秆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但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性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因此将赤霉素处理的矮杆玉米而成的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都是矮秆,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8.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其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固醇    C.脂肪    D.核酸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9.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生物实验的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0.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甘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1.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Fe、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有Fe、Mn、Zn、B、Cu、Mo,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和熟记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斐林试剂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加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故A错;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需要用盐酸处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等,故B错;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的颗粒,故C正确;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采用的试剂是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灰绿色,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合是(  )

A.

(1)

(2)(3)(6) B.

(2)(3)(4)(6) C.

(1)

(2)(3)(5) D.(3)(4)(5)(6)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具有如下特点: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故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4.观察细胞减数分裂,下列材料适宜的是:

A.马蛔虫受精卵 B.小鼠睾丸  C.成熟花粉粒 D.叶芽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马蛔虫受精卵和叶芽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故AD均错;成熟的花粉粒已经完成减数分裂,不能看到减数分裂过程,故C错;小鼠睾丸能进行减数分裂过程,因此是最佳材料,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5.炼钢炉边工作的工人,出汗较多,需要补充水分,此时应喝

A.淡盐水             B.纯净水

C.富含氨基酸的饮料        D.富含糖分的饮料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在出汗的同时,也丢掉许多无机盐离子,因此需要和淡盐水补充水分,故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无机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并熟记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6.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A.1个精细胞  B.2个精细胞  C.3个精细胞  D.4个精细胞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个精细胞,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7.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的是

A.自养厌氧型 B.自养需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某DNA分子中含A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a,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2n-1)M           B.M/2a-M

C.M(2n-1)(1-2a)/2a       D.(2n-1)/2n×M/a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DNA分子中,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因此C的比例为:

(1/2-a),DNA的碱基总数为M/a,所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M/a×(1/2-a)×(2n-1),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DNA结构和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

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

C.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皮肤

D.核移植获得的组装细胞培育出鲤鲫移核鱼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即最后的终点一定是完整个体,故ABD均正确;而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皮肤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故C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全能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下面有关牛的胚胎移植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激素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冲卵是指从供体母牛子宫中冲洗出卵子

C.通过胚胎检查,发育到囊胚或桑椹胚才可移植

D.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先进行免疫排异反应的试验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胚胎移植时,需要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故A正确;冲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故B错;胚胎移植和检测时,需要用囊胚或桑椹胚时期,故C正确;由于胚胎移植前已经对供体和受体,同期发情处理,因此需要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移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生物肯定不能固氮的是(   )

A.硝化细菌  B.某些蓝藻  C.圆褐固氮菌 D.根瘤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固氮微生物指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分为自生和共生固氮微生物。

前者独立存在于土壤之中,如圆褐固氮菌,蓝藻;后者与高等植物等共生时才能固氮,如根瘤菌,固定的氮素除供自身生长发育外,部分以无机状态或简单的有机氮化物分泌于体外,供植物吸收利用。

硝化细菌是利用NH3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释放O2,故A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2.为了研究铝对蝌蚪生存的影响,现设置了下列5组实验。

第①组为正常条件下的蝌蚪生存情况,其余4组的水质为浓度相等的高可溶性铝盐水。

在②、③、④组中加入不同树叶分解产物,定时观测,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下列假设中与所得结果不一致的是:

(  )

A.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蝌蚪的毒性

B.叶的分解产物提高了蝌蚪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

C.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对蝌蚪都有毒性

D.松的分解产物最有利于蝌蚪的生存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三种叶的分解产物的实验组,活蝌蚪的数量比单独加铝的实验组活蝌蚪的数量多,故A正确;根据②③④中活蝌蚪的数量多于⑤组,因此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蝌蚪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故B错;若三种叶的分解产物对蝌蚪有毒,则②③④中活蝌蚪的数量小于⑤组,与曲线不符,故C错;由于柏和铝的实验组比柳、松对数量多,因此柏的分解产物对蝌蚪有利,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和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3.0分)

23.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是(  )

A.月季根尖根毛区细胞       B.小狗神经细胞

C.人的角质层细胞         D.海拉宫颈癌细胞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期存在的结构,癌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看到染色体,故D正确;月季根毛区细胞、小狗神经细胞和人的角质层细胞不能分裂,不能看到染色体,故ABC均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若下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

C.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提高了合成的速度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即A过程,故A错;据图可知,b端肽链的长度比a端长,表明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故B正确;原核生物没有核仁结构,故C错;每个核糖体上合成一条肽链,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25.若下图Ⅰ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绘制成曲线如图Ⅱ(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处净氧量为负值,是因为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C.甲与乙两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乙管小球藻叶绿素合成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D.由图Ⅱ可知,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P点光照强度为0,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正确;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故B错误;乙试管中的营养液缺少Mg元素,Mg是叶绿素合成的元素,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造成了甲、乙两管净氧量差异,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的净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26.豌豆种皮灰对白为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连续自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植株上的种子的种皮都是灰色

B.F2植株种子的种皮是灰色:

白色=3:

1

C.F1植株上的种子的胚有3种基因型

D.F2植株上的种子的胚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2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种皮的基因型和母本相同,F1为杂合子Aa,表现型为灰色,故F1植株上的种子的种皮均为灰色,故A正确。

F1自交后F2中3A :

1aa,则F2植株上的种子的种皮是灰色:

白色=3:

1,故B正确。

F1植株上的种子的胚即为F2,基因型有三种:

AA,Aa,aa,故C正确。

F2植株上的种子的胚即为F3,有3/8AA,1/4Aa,3/8aa,故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下图是植物根细胞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土壤中吸收两种离子的曲线,影响

A.B两点和A、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A、B两点在同一条曲线上,表明在不同的氧浓度下,能量不同,导致NO3-吸收量不同。

A、C两点在不同曲线上,但是氧气浓度相同,但是离子吸收量不同,是由于吸收NO3-和K+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28.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常常加入木瓜蛋白酶,其作用是

A.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C.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       D.把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9.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剂成分不同          B.显色条件不同

C.实验现象不同          D.加入试剂的方法不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都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故A错;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混合再使用,条件是水浴加热,现象是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氢氧化钠后加硫酸铜,不需要加热,现象是紫色,故BCD均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和糖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175+200+875=1250,故A正确;传递效率是相邻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指群体同化量不是个体,即30/200×100%=15%,故B正确,D错;丁是分解者,每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自由呼吸消耗和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1.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B.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

C.图中所示的细胞中有作为温觉感受器的细胞,但没有作为冷觉感受器的细胞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③细胞是肝脏细胞,体中维持体温的主要能量来源肝脏,故A正确。

①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导致血糖降低,即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入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故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故B正确。

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故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搞的桑基鱼塘是将部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提高并加宽塘基,在塘基上种桑,用来养蚕。

这样可以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

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

A.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B.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C.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工程的实例,依据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构建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机制。

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故A错误。

实现了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但是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故C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压力一般为10kPa

B.倒平板时,培养基高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2/3

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加热后再倒掉

D.接种固体培养基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内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培养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为100kPa,故A错误;倒平板时,约10到20mL培养基,故B错误;接种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故D错误;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加热后再倒掉,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