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522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大学语文(专)》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C )。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解析】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

文章第一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社会理念是( B )。

  ·A一分为二

  ·B和而不同

  ·C言论自由

  ·D党同伐异

  【答案】B

  【解析】大家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我们应该知道关于"容忍"这儿理念、态度中还渗透着一种精神,就是"和而不同"。

"容忍"不是谁说什么就赞成,从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我深信我是对的,但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应该是一种宽容,也就是和而不同。

  3.从《我的世界观》看,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 A )。

  ·A崇尚民主,反对专制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全神贯注,献身科学

  ·D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

  【答案】A

  【解析】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他的政治理想:

民主主义。

即"崇尚民主,反对专制",具体体现在他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4.《垓下之围》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 B )。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答案】B

  【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含义。

  5.《张中丞传后叙》: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指以相语"的是( B )。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答案】B

  【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文章第五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A )。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答案】A

  【解析】文章第四自然段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也就是治国要顺民意。

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7.《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B )。

  ·A句句骈偶

  ·B主客对话

  ·C借景抒情

  ·D通篇押韵

  【答案】B

  【解析】"赋"这种题材的传统表现手法:

1、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2、主客对话并不是两个人的对话,而是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的侧面的思想斗争。

  8.《先妣事略》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B )。

  ·A肖像描写

  ·B细节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答案】B

  【解析】文章写了母亲的许多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勤劳、善良、俭朴、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

  9.下列《西湖七月半》文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B  )。

  ·A名妓闲僧,浅斟低唱

  ·B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C匿影树下者

  ·D或逃嚣里湖

  【答案】B

  【解析】"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就是说杭州人游湖,早上九十点钟出来,下午五六点钟回去,就像对待仇人一样对待月亮,看这时间就知道,他们并不赏月,缺乏赏月的雅兴。

  10.下列文章中,多次使用插叙以表现作者联翩思绪的是( A  )。

  ·A《爱尔克的灯光》

  ·B《秋夜》

  ·C《都江堰》

  ·D《香市》

  【答案】A

  【解析】《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写了作者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绪,而且作者多次使用插叙。

  11.下列词语中,在《纪念傅雷》一文中两次出现,并在场景描写中发挥独特效用的是(  A )。

  ·A鸦雀无声

  ·B望子成龙

  ·C干柴烈火

  ·D同归于尽

  【答案】A

  【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

  12.下列《蚂蚁大战》的语句中,兼用了比喻与比拟手法的是( D  )。

  ·A森林并非总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

  ·B木柴堆上到处都有这样奋力厮杀的勇士

  ·C但是人类之战都从未如此奋不顾身

  ·D在小山谷顶上出现了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答案】D

  【解析】比喻:

打比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比拟:

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3.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B  )。

  ·A屈原

  ·B陶渊明

  ·C王维

  ·D白居易

  【答案】B

  【解析】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白居易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是闲适诗和讽谕诗,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

  14.《早雁》中,用来暗示统治者腐败无能、冷漠无情的景象是( B  )。

  ·A金河弦开,大雁惊飞

  ·B仙掌月明,长门灯暗

  ·C胡骑纷纷,春风难逐

  ·D潇湘人少,水多菰米

  【答案】B

  【解析】颔联是写失群的孤雁飞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的情景,对偶,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C  )。

  ·A自然天成

  ·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

  ·D移情于景

  【答案】C

  【解析】由于江天慢慢,风雨潇潇,就洗出了清秋的景色,第二句写季节之变给人的感受和落日时的景色,紧接着写了花、叶都凋零,美好的事物渐渐的衰残了,仍然在写景,最后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去,通过对上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是融情入景。

  16.《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中,体现夫妇感情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C  )。

  ·A同来何事不同归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旧栖新垅两依依

  ·D谁复挑灯夜补衣

  【答案】C

  【解析】体现夫妇感情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词句是"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是借物抒情,写自己对妻子的怀念,虽然人死,不同在一起了,旧栖、新垅、但依依之情仍然存在。

  17.下列诗作中,最具音乐美的是( B  )。

  ·A《一句话》

  ·B《雨巷》

  ·C《我愿是一条急流》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B

  【解析】《雨巷》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

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

  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等诗句体现了"我"的(  D )。

  ·A处境艰难

  ·B命运坎坷

  ·C生命顽强

  ·D献身精神

  【答案】D

  【解析】《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爱情诗,但还渗透着诗人对爱情和事业的献身精神,比如:

"穿过崎岖的道路""同暴风雨作战""即使被轻易毁灭""饱受风雨的打击,留下创伤"等等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的献身精神。

  19.下列《婴宁》的人物中,导演一幕幕喜剧的是( A  )。

  ·A鬼母

  ·B狐母

  ·C婴宁

  ·D王子服

  【答案】A

  【解析】小说表层是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小说的实情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表面上的种种巧合,实际上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的有意安排,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杼。

  20.人们以"含泪的微笑"评价《麦琪的礼物》的独特风格,此"含泪的微笑"的意思是(  B )。

  ·A悲剧中浸染着喜剧色彩

  ·B喜剧中浸染着悲剧色彩

  ·C生活艰难,精神乐观

  ·D情感真挚,喜极而泣

  【答案】B

  【解析】这篇小说写了一个喜剧故事,可其中又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作者"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有(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ABC

  【解析】A、B、C选项是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

D、E选项是通过例证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22.按《香市》的描述,当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香市对于农民的意义有( )。

  ·A烧香拜佛求平安

  ·B农村的"狂欢节"

  ·C借拜佛游赏春光

  ·D预酬蚕节的劳作

  ·E祈求桑蚕好收成

  【答案】BCD

  【解析】考核课文内容。

  23.下列《哭小弟》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

  ·B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

  ·C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

  ·D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

  ·E区一级的说是胃下垂,县一级的说是肾游走

  【答案】ABCD

  【解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过侧面描写更突出的表达出了对小弟早逝的深沉悲痛。

  24.《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寓意是民众革命,这种表现方法可以称为( )。

  ·A隐喻

  ·B对比

  ·C比拟

  ·D衬托

  ·E象征

  【答案】AE

  【解析】隐喻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隐含在描述对象之中。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有一句话能点的着火"这句话暗示民众的不满,民众的反抗情绪。

火山象征巨大力量的民众。

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力量,表达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等等。

  25.下列关于《宝黛吵架》一文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宝黛吵架》选自长篇章回小说《石头记》

  ·B作者是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C吵架起因是"金玉相对"说

  ·D宝黛吵架是假意试探

  ·E文中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方法

  【答案】ABCDE

  【解析】考核文学常识、语文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三、词汇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轻:

  【答案】轻:

轻视、小看

  【解析】这句话是"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选自庄周《秋水》(节选)。

意思是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的话语。

也就是说小看孔子的常识,轻视伯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