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26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件一】济南城区无障碍设施调查报告3月23日定稿2.doc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

项目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

关于济南市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负责人:

曾月阳

学院(中心):

法学院

专业年级:

劳动与社会保障08级

指导教师:

崔恒展职称副教授

起止年月:

2011年03月至2012年03月

填写日期:

2012年03月23日

关于济南市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济南城区的采样调研,对无障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当前济南城区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内外城市的差距,并结合济南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全力推进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建设”的精神,从人文关怀及经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了四点较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无障碍设施调查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

在这个日益讲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时代,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也逐渐被重视。

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老年人口更是达到了1.6亿。

作为社会成员中相当庞大的群体,他们所享有的生存条件的好坏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公共无障碍设施。

本文所要探讨的城市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等群体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环境的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为了调查济南市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我们利用专业优势,秉持“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己之力”的宗旨,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追踪、实地研究、问卷分析等方法,对其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罗列和必要的思考,以期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后续工作有所帮助。

一、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从2006年始,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省会济南无障碍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无障碍设施的数量进一步增多,质量进一步提高,布局进一步合理,全社会关心支持无障碍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今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决授予济南市等30个城市“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创建城市称号。

(一)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2009年9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图1)。

《办法》对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责任部门、建设要求、建设项目作出了统一的规定,从而使得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制度层面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它的出台对于推进和完善济南市中心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下辖地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具有保障性和指向性意义。

以此为指导,济南开始全面进入争创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攻坚阶段。

图1:

《办法》摘录

(二)无障碍设施在争先创优中得到了大规模升级改造

2006年伊始,济南市响应住建部、中国残联市、老龄委的号召,开始有计划地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

期间,市区的人行道、主要景点、大型商场等地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无障碍化改造。

经七路杆石站牌的侧面多出了一块银色的铁片(图2)。

铁片大概有书本大小,最上面写着“扶残助残共建和谐”字样,下面是一些突起的小点,这就是新设置的盲文公交。

这个站牌虽然不是很起眼,但依然引起了站牌前等车市民的好奇围观。

一位正在等公交车的老人摸了摸盲文站牌说:

“这对盲人乘公交多方便啊,不用害怕坐错车,也不用一遍遍地询问路人了。

图2:

杆石桥盲文站牌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在经七纬二、市委、小纬六路等站牌处,都看到了新设置的盲文公交站牌。

纬二路上的大观园、八一立交桥、英雄山等站牌处,也看到了一模一样的盲文公交站牌。

向公交部门咨询之后了解到,盲文站牌上标明了车站名和线路名,意思就是这个站点是什么站,该站点上有多少条线路。

我们还了解到。

目前这些盲文公交站牌主要集中在经七路、泺源大街和纬二路上。

在泺源大街和经七路上,从山东新闻大厦到经七纬十二的10余个站点共20余个站牌上,都设置了盲文站牌。

在纬二路上,从天桥南到英雄山的5个站点共10处站牌上,也设置了盲文站牌。

目前,全市共设有盲文站牌30余个。

(图3)据了解,公交盲文站牌就是根据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投入建设的。

并且,在济南市的许多公共场所都设有保障残疾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无障碍设施,如建设坡道,保障婴儿车和轮椅顺利通过;在一些公园建设无障碍化厕所,保障残疾人正常的生理需求;在公交站台增设无障碍通道;在路口设立盲人导游图,满足盲人需求(图4、图6、图8)。

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我们还获悉,市建委曾经出台过明确的修缮计划——沃尔玛等139个公共建筑设施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大明湖(图5)、趵突泉(图7)等10个公园景区需设置无障碍入口、坡道、通道、走道,对楼梯与台阶进行改造,泉城广场设置无障碍升降平台。

遥墙国际机场、火车东站等15个公共交通设施要根据各自要求进行相应改造;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530个盲文公交站牌,市区934个主要公交站台设乘客上下车护栏,市区主要公交站点设置2349个候车亭座椅。

此外,全市196个居住小区及相应居住建筑,要对小区人行道、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图3:

媒体追踪

图4:

泉城广场无障碍坡道

图5:

大明湖无障碍化厕所

图6:

历山路解放路交叉口BRT站台增设无障碍通道

图7:

趵突泉的无障碍标示

图8:

泉城广场盲人导游图

(三)无障碍设施建设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积极反响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济南市大部分居民对无障碍设施比较关注(图9)。

他们普遍认为残疾人、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帮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得残障人士的群益和正常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城市文明和文化的建设,形成一个关注残障人士,与残障人士共发展的城市文明氛围。

这就使得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对于维护弱势群体的群益有了更为坚实的后盾。

图9:

经过对问卷的整合,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无障碍设施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民生,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建设。

二、济南市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综合问卷以及实际调研情况,我们发现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需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政府行政的强力推动与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同时并存

市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主要推手,未与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以及普通市民形成普遍共识。

问卷显示,被调查的人群中,近一半的市民还不了解无障碍设施(图10),这就表明在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市民对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参与度不高,政策的透明度、公众的参与度都不高,这会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满足残障人士的基本需求。

图10

(二)重设施建设轻使用管理现象较为严重

在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善的现象,如机动车辆侵占盲道、坡道盲道存在破坏和缺损等。

但是这些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也没有专门人员清障维护和管理。

(如图11——13)从功能角度,盲道被侵占使得方便残疾人出行的建设初衷得不到践行;从城建角度,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也有碍文明城市形象。

图11:

双拥街盲道被戛然隔断

图12:

省委门前盲道上竟有窨井

图13:

华能大厦前盲道被机动车占用

此外,很多市民纷纷表示对周边的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并不是很满意,这与政府的轻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中发现只有6%的市民对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很满意,有43%的市民对此很不满意(图14)。

此外,残疾人在使用无障碍设施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这就需要在修建无障碍设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情况,避免无障碍设施成为摆设(图15)。

因此,济南市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有待加强。

图14

图15

(三)残疾群体主动参与及从中受益的情况不够理想

在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种群体的相关意见,尤其要广泛听取残障人士的意见,保证广泛的参与度和政策的透明度。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济南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市民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即使有一部分征求了残障人士的意见,但是对于是否是残障人士主动的参与还有待考证。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所见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残疾人主动使用无障碍设施,53%的人很少见到(图16),说明利用还很不充分,还有待普及。

图15

三、进一步推动济南市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无障碍环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方便,也反映出一个社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帮助,体现社会的文明形象。

我国颁布实施十年的《残疾人保障法》其中第46条规定:

“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

”,如果无障碍设施与现代社会文明不能同步得到发展,还能说我们的社会生活现代文明吗?

能说我们的城市形象十分完美吗?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作为省会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必要的帮助,如在城市有关设施上无障碍化,让残疾人方便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是责无旁贷的。

因此,我们认为,应从制度、专业能力、残疾人参与、公众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济南市无障碍的环境建设。

(一)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

在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继续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涉及面很广。

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另做它用的问题,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城市管理是当务之急。

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部门对此类事件负责,应尽快从制度上制定相关法规、明确管理部门,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防止和杜绝侵占、损害无障碍通道现象的发生。

建议建立“无障碍建设责任追究制”,对涉及到无障碍建设的城建规划、设计、审批、施工、监理、验收和使用等环节,出台必要的量化标准并严格把关;同时建立常设的投诉渠道,接受公众投诉和监督。

在政策出台前进行必要的公示、听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改,并举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听证会,使市民广泛参与。

(二)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

既要建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长效机制,还要加强负责管理和维护无障碍设施的工作人士的服务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