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97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检测题0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武装起义

C.进行土地革命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中共“一大”确定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

A

2.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团大战B.渡江战役

C.红军长征D.淮海战役

解析:

从题目中的地名:

“瑞金”“遵义”“陕北”,可知是红军长征的路线,故本题选C。

答案:

C

3.为了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日本发动了(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九一八事变

C.鸦片战争D.卢沟桥事变

解析:

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把中国的东北变为其殖民地,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

答案:

B

4.下列事件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解析:

无论粉碎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解放军都处于防御态势;挺进大别山是向敌人的腹地展开反攻作战;三大战役是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战略决战。

答案:

C

5.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人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解析:

从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国38年是指1949年,所以应该是指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

答案: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

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

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

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

(1)题,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题,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转变:

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原因:

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的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议决;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成果:

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影响: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解析: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带工人运动。

大会还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案:

D

2.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

“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

”孙中山认为(  )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解析:

由孙中山对俄国表现诚意,可以知道孙中山认为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答案:

A

3.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

“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

”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我们党开始进行革命是在党成立(1921)之初也就是国民大革命(1924—1927)时期。

我们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所以以城市工作尤其是发动无产阶级革命为中心工作。

答案:

A

4.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

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这一信息点,可以排除A、D两项,A项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是在1931年;D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是在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根据所学,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前受排挤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红军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所以本题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选C项。

B项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答案:

C

5.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

这次会议召开于(  )

A.国民革命期间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

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批判了当时中央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

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

故本题选B。

答案:

B

6.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安事变中各派政治主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美是站在蒋介石的立场上,主张释放蒋介石,由他担当起中国抗日的领袖,A项符合;由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前是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故应该排除B;蒋介石到西安是为剿共,故应排除C;D项抹杀了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故也应该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7.某历史档案馆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共维护统一战线,坚持抗日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和所学史实,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本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8.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问题。

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

A.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民主主义时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历史阶段,故应先排除C和D,因为这两项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B项反映的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也应排除;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联合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剥削,这也成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核心内容,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9.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解析:

五四起风雷是在1919年,遵义定决策是在1935年,卢沟燃烽火是在1937年,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

答案:

A

10.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三十四年应该是在辛亥革命的1911年的基础上加34年即1945年,八月份正在召开的会议属于重庆会谈,研究的是中国实行哪种政体,故本题应该选择C。

答案:

C

11.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

(1)题,结合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方面合作的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题,第一小问要依据材料中“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及中国两方面来总结;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来分析作答。

第(3)题,“理由”据材料二从日本宣战的真正目的及其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方面思考;“原因”要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

答案:

(1)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英国向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

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

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二 富强康乐的国家,自由和平的世界,正照耀在我们面前。

……本党无日不迫切期望归政于全国同胞,即欲我国同胞共负建国的责任……一举而实现国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遗教。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党告全国同胞书》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

……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的绝密电报

材料四 本党认为蒋介石……应该重视自己的信义和人格,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

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

——194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

(1)材料一、二中,国共两党对今后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表态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中“奸党”指的是谁?

对照材料二分析,这份密电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所说的“协定”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声明发表的背景。

解析:

(1)题,可直接从材料一、二中比较归纳。

(2)题,结合电报时间及内容可判断“奸党”指中国共产党;对比材料二、三可判断出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态度。

第(3)题,依据材料中“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以求和平……真正开始”可判断该协定为《双十协定》;背景要依据材料四的时间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答案:

(1)都提出了和平、民主建设中国的任务和独立、自由、富强的奋斗目标。

(2)“奸党”指中国共产党。

说明国民党在《中国国民党告全国同胞书》中的态度是假,反共内战、建立独裁是真。

(3)“协定”是指《双十协定》。

背景: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