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483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

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

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

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

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

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

(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四、反馈交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40×40=30×80=24×30=15×50=

60×20=50×20=130×20=18×50=

新知探究

1)活动一:

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

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

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

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5×13=65

()×30=3605×()=650

()×30=3600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填一填。

(看谁填的多)

()×()=800()×()=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

20盘呢?

30盘呢?

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6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

列出算是:

14×12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

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五、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六、作业布置: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板书设计

住新房

列出算式:

14×12或12×14

笔算:

14×12=168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6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4×12=168

14

×12

28

140

168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6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五、总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住新房

列出算式:

14×12或12×14

笔算:

14×12=168

14

×12

28

140

168

教学反思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

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

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

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

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交流反馈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1-4题)

五、作业布置:

小黑板题。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

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座位。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