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624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 抗日战争.docx

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抗日战争

2019年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1.(2018.4·浙江高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

……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

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

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华北事变

【解析】A项出现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开始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北京高考·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

【解析】由材料“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8·北京高考·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对国共民主和平建国的期盼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8·海南高考·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

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解析】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7年题组

1.(2017.4·浙江高考·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

……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淞沪会战)

【解析】“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表明地点是在黄浦江附近的上海,故A项正确;太原会战主要是在山西,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的地点是在湖北,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7·江苏高考·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考点】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斗争

【解析】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是在193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8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侵略,在敌后的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故B项正确;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是在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题目中的游击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4.(2017·天津高考·8)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和材料反映的时间,可知全面抗战爆发不久,材料内容反映不出中共对全面抗战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故①错误;从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可知中共在东北进行长达七年的抗战,故②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结合相持阶段的史实和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出当时中共已经具有了抗战胜利的准备,故③错误;从材料“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可知中共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促进抗战的胜利,对其非常重视,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7·北京高考·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解析】①“宝岛回归”指的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②“家园沦陷”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应是在1932年;③“血战台儿庄”指的是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的战役;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⑤“中共七大召开”是1945年春天召开;按时间顺序是②④③⑤①,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

【解析】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革命工作的重心仍在农村,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共党员比例的变化,跟统一战线范围无关,而且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力量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6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2016·江苏高考·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考点】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的设立

【解析】由题中的时间“1938年”和“经济部”的职权范围“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可知经济部的设立有利于为抗战提供持久的物质保障,故A项正确;经济部的设立是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国民政府工作重心仍然是抗战,并没有转移,故B项错误;经济部的设立是为了对经济进行统制,适应战争的需要,不是为了提高后方百姓生活水平,战争期间,后方百姓还要对战争进行物质支援,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故C项错误;经济部的设立,适应了抗战的需要,与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上海高考·35)右侧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解析】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只反映出日本的野心,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只反映出英美等国态度,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故B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漫画中,面对日本的侵略,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只有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故C项是最佳选项;1937年10月中日全面战争已经爆发,“一触即发”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C项3分,A、B项1分,D项0分

4.(2016·海南高考·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

“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调整(减租政策)

【解析】由“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可以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项错误;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项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解析】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年题组

1.(2015·江苏高考·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考点】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重庆高考·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考点】抗日战争——中共联蒋抗日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不是材料强调的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局部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倡导全民族抗战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境内的一切抗日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抗击侵略者,与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

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5·北京高考·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1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应该远在“二十”之上,故A项错误;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应该在“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之前,故B项错误;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在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5·安徽高考·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

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5·天津高考·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考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美合作抗日

【解析】由图片“GOYEARSOF‘LEADINGTHEWAY’”“WORLD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1946至194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体现美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5·上海高考·26)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

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

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D.渡江战役胜利后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

【解析】“和平永奠”“大红‘V’字”“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等信息反映出,这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战区中国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情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情景应该出现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故B项正确;改订新约运动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与题意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高考·24)某一宣言称:

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没有红军,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也没有红军,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之间发动战争,不是合作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福建高考·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

“长征期间”是指1934年~1936年,八七会议是1927年,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的会议,但它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无关,故B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