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577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4讲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docx

精品人教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第24讲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第24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特别提示 “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

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

其实质仍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端: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2)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2)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

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疑难问答 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谁所有?

它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吗?

答:

1仍是土地公有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而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

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1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平均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1.票证制度

又称为“第二货币”,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直到1993年,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

2.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创造。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走向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曾用“异军突起”来形象地比喻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叛。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城乡分工体系,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考点一 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时空意识——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

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2.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2017·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弄清题意 本题以中央报告的形式为切入点,报告的内容实际上是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认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技巧运用 先从时空观念上排除B项,1990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10余年,对外开放是中央领导层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中国已经有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所以也不可能再有人在1990年向中央重提融入的必要性。

再从历史概念上排除D项,题干材料已明确了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不是实质。

难点辨析 本题容易误选A项。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本质上是为经济改革摇旗呐喊,主要目的不是肯定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答案正解 根据题中的时间信息“199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该报告中认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

1.从“利改税”的视角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节选自《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报告》

发现问题 分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利改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的一种改革。

命题角度 “利改税”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利改税”的实质。

2.从新词汇的视角看经济体制的变化

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表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发现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命题角度 所有制的变迁;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3.社会阶层变动体现的社会进步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管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报告(中科院)》

发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

命题角度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

4.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视角看经济体制改革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发现问题 国家机构从国家计委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国家发改委的变化。

命题角度 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原因;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进程的演变。

考点二 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

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2)第二阶段:

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3)第三阶段:

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要求:

阅读材料,概括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之处。

材料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

主要信息:

答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

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积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的体现。

1.表格数据体现对外开放的成就

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381.4

1154.4

4722.9

38671.2

引进外资

(已利用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270.5

1028.9

5935.6

11329.4

发现问题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30余年间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引进外资额增长了40多倍。

命题角度 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大国形象,大国情怀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发现问题 从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趋势看有两个高峰点:

20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初。

命题角度 新中国的外交理念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度。

3.从深圳的转型看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

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

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

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摘自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

发现问题 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

命题角度 深圳特区的开拓精神;深圳特区转型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联系;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Ⅰ,31

2016

全国Ⅲ,31

 

1.命题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

解析 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2.命题点:

“摘牌”“换牌”见证农村行政体制的改革

(2015·山东文综,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

”“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

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

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

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

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

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

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

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

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

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

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

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

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

解析 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为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1.命题点:

改革开放初期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农产品收购政策

(2017·泸州高考冲刺诊断,31)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

这一举措(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此时已经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价格为政府提价而非市场定价,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春联见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17·景德镇二模,2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其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情感。

“十年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

下列关于对联中“政策暖人心”解读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平反冤假错案激发了所有被打倒的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

D.对外开放政策很快融入了世界市场,赢得了世人认可

答案 A

解析 “一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民积极性提高的场景,故A项正确;“平反冤假错案”不可能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没有直接走上市场经济体制道路,故C项错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中国即使对外开放,也不会很快融入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历史名词的演进

(2018·丹东一模,31)《激荡三十年》中写道:

“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

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

A.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答案 C

解析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新中国建国伊始直至今日的经济特点之一,这不能成为解释1983年前后“投机倒把”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的原因,故A项错误;正式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是在党的十三大上,这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故C项正确;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并不等于乡镇企业,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改革开放初期“注重市场作用”的改革尝试

(2017·孝义三模,31)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

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79年”,结合所学,当时依旧实施计划经济,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加重视利润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这种“改革尝试”,并未改变政府计划经济的方式,只是在这种计划中增加了一定的市场因素,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5.命题点:

历史报刊中的经济体制变革

(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31)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

“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

”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答案 C

解析 中国的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故A项错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1995年,故B项错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才正式提出且21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6.命题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划时代意义

(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31)“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上海浦东的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7.命题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31)在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后,公司热再次兴起。

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

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事件是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之后,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