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42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代知识管理.docx

第二代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泛的外延。

有人认为“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Rickson,1976),但较为公认的是,1986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1]。

用“知识管理”一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并阐明知识管理,最早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

早期的知识管理(第一代)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

理论研究与组织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从探讨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的[2]。

20世纪70-80年代,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实践。

1975年,ChaparralSteel公司开始关注知识的管理并以此来确保其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1980年,DEC公司采用大型知识库支持其结构化工程和销售活动;随后,ArthurD.Little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商业和政府客户开发了面向知识的系统(KBS),USAA用KBS将专家的知识传递给使用者。

1985年,保尔·斯特拉斯曼的《信息盈利》一书,使人明白了知识是可以鉴别和度量的,企业的管理者们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许多知名的公司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M.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系统方法;日本的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在其《知识创造公司》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模型等。

同时,IBM、惠普、施乐等国际知名公司也开始实施其知识管理计划。

但是,前期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过多地强调“以信息为中心”、以竞争战略理论、核心竞争理论和信息管理等理论为依据,使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以构建核心竞争力和保持战略竞争优势。

大部分知识管理实践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隐性知识的创造、共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实施模式、人员激励、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缺乏。

在这种背景下,逐渐产生和发展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SecondGenerationKnowledgeManagement,SGKM)的概念。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是马克(MarkW.McElroy)在他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一文中明确提出的。

他认为,不像第一代知识管理——好像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二代知识管理更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第二代知识管理更多地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生命周期、知识过程、知识规律、知识结构、嵌套的知识域,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等几个方面[1]。

2002年7月,知识管理大师赖瑞·普鲁萨克(Dr.LarryPrusak)也提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要求知识管理应重视组织内非正式的沟通,建立信赖的环境,同时提供学习的空间,以分享并创造隐性的知识。

托米(IlkkaTuomi,2002)提出知识管理将从第二代进入第三代。

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是以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获取为核心的;现阶段的第二代知识管理提出了隐性知识、组织学习、情景嵌套式知识和实践社区的概念,并且从实践的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改变过程,其中管理措施、评价系统内容管理等是共同发展的;而第三代知识管理则强调“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强调知识表示不再是静态的数据库,而是动态的、支持灵活有效思考的,强调把边界知识作为处理的重点,注重跨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创新过程[2]。

麦塔肖提斯(KostasMetaxiotis)、厄格扎克斯(KostasErgazakis)和帕萨芮斯(JohnPsarras)(2005)也提出知识管理的三代划分:

20世纪70-80年代是关注个人知识的第一代知识管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关注群体知识的第二代知识管理,而未来的第三代知识管理将更加紧密地与企业战略、流程结合,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和动力[3]。

并提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

建立评价知识管理框架、方法、知识评估系统和智力资本的标准;分析知识管理系统的投资和成本;利用新技术促进显性知识共享;在其它社会组织中应用知识管理。

2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提出背景

①第一代知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运用群件、信息索引和检索系统、数据仓库、成像和数据挖掘、文档管理等技术手段架构知识管理系统,获取和共享已有知识,进而提高组织资源总量,而忽略了人的主导作用,使得知识管理好像是“给昨日的信息技术披上了今天更加时髦的令人炫耀的外衣”。

②第一代知识管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在强调技术优势时,对于人力资源和知识过程的主动性、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共享、组织文化与学习等非技术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于这两点的显著不足,1998年,RudyRuggles在《加州管理评论》(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知识管理一定要强调“人”。

总的来讲,第二代知识管理是对第一代知识管理的补充与完善,是一种更重平衡、学习和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新型知识管理。

诚如马克.麦克尔罗伊所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引进了一些新术语、新思想和新见解,在深化知识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使其区别于第一代知识管理。

在马克.麦克尔罗伊2002年10月出版的《新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一书中,详细分述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十大核心思想。

该书基本上囊括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论精髓,PeterLoan曾为此书作了较为全面精彩的评述。

3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

3.1知识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知识已存在的前提基础上的,通过获取和编码已有知识,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其提供给合适的人,以体现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

因此,第一代知识管理主要是关注知识的整合,而不是知识的生产。

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产生的,通过个体间的、共享的途径来获取,并把组织层面的这种知识共享过程称为“知识生命周期”(TheKnowledgeLifeCycle,KLC)。

如图1所示,知识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社会系统的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体系,它还包括:

①当人在认知与目标期望产生差距(gap)时,即产生了问题时,人们会选择利用学习来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②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推测、推断、讨论等,产生了具体的知识要求(图中的“知识要求”)。

③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产生知识要求中,个体间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获得和产生新知识要求,并通过提交同行评审等方式来评估交流结果对于知识要求的满足程度。

在组织层面,这种交流与合作较为便捷有效,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图中的“知识生产”)。

④并非所有的知识要求都能在组织层面得到满足,如那些未意识到的知识要求或是失败的知识要求。

⑤由于知识要求可以在不同的组织层面得以评估和生效,管理者或组织成员都期望通过合作来共享知识内容和价值,于是产生了知识整合。

⑥在整合的知识中,有两种形式: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或者是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

在组织内,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结合可以被比作知识的“分布式组织知识库”(DistributedOrganizationKnowledgeBase)。

⑦分布式组织知识库包括两方面,一个存储主观知识的代理库(如个人、组织等),还有一个是存储客观知识的介质存储库(如书、磁带等)。

⑧知识生命周期开始于管理活动中问题的发现,终结于有效的知识要求及分布式知识组织库中知识的运用。

 

图1知识生命周期图

来源:

LoanP.Reviewof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byMarkMcElroy.OntheHorizon,2006(14):

130–138

3.2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

知识处理包括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

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处理,首先是从个人和组织学习开始的,相应地,个人和组织也在知识处理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知识生命周期运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知识生命周期是嵌套在组织的知识生命周期中的。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过程的管理,见图2。

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手段,即知识整合。

但知识共享并不等同于知识管理,也不是知识管理的社区实践形式,而是个人与群体学习的一种社区实践形式,是知识生产的一个子程序,是一种知识处理方式。

图2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的关系

来源:

LoanP.Reviewof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byMarkMcElroy.OntheHorizon,2006(14):

130-138

了解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KMVersusKnowledgeProcessing)的区别,是区分第一代知识管理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根本所在。

在第一代知识管理看来,几乎不存在知识生命周期,也就不存在着知识处理的理论基础,也不存在知识产生和知识整合的社会过程,所存在的只是对已存知识的设想,认为对这些知识越快加以管理,则管理效果越好。

在实际操作中,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是关注知识的整合层面,更多地是应用信息技术达到知识整合目的,而这种知识处理系统中缺乏了对知识元素的关注,即缺乏对嵌套知识背景、价值的关注,实际上只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所以说第一代知识管理只不过是建立在信息处理系统之上的知识(或信息)整合过程。

3.3知识管理中的供与求

第一代知识管理过于重视技术的作用,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也是服务于其对已存在的知识的管理的假设前提,对一些已有知识进行提供、使用,它的活动范围仅仅相当于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整合层面,是一种“供给”形式的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是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它把着眼点放在了知识的“需求”方面,即不再仅仅把重点放在知识编码与共享之后的后继流程中,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生产的源头开始着手,更加关心如何提高组织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两者的关注焦点可见图3。

显然,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时关注了供求双方(Supply-SideVersusDemand-SideKM),是一种较为均衡的视角。

图3两代知识管理的关注焦点

来源:

LoanP.Reviewof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byMarkMcElroy.OntheHorizon,2006(14):

130-138

3.4嵌套知识域

图1所示的组织层面的知识生命周期图,显示了组织知识动态产生、整合和利用的整个过程。

嵌套在其中的个人与群体学习,实际上是组织知识生产的子过程。

因为,在组织中大致有3个层面的学习域或知识域(NestedKnowledgeDomains),如组织最高层的学习、组织内各群体的学习、个人层面的学习。

这三者的关系又是环环嵌套的,个人嵌套于群体中,群体嵌套于组织中,见图4。

每一层面的学习都是一个子知识生命周期,而且都有自己的独立输出成果。

管理协调好各子知识生命周期间的评估标准及知识成果,有助于组织整体的战略成长。

图4知识嵌套域

来源:

LoanP.Reviewof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byMarkMcElroy.OntheHorizon,2006(14):

130-138

3.5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ContainersofKnowledge)具体有两种,一种是承载隐性知识的个人和组织,另一个是显性知识的载体,如文档、书籍、计算机系统等。

在知识生命周期中,知识仓库里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表达或知识要求得以体现。

比如,可以从人们在管理活动环境中执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中获得。

知识仓库对于发现知识和绘制知识地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6组织学习

第二代知识管理与第一代知识管理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建立起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的关系。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强调了组织学习是一种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样强调了这一点,让组织不断地学习,持续有效地学习。

而且,这种组织的学习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紧密联成一个系统的,是把学习放置于知识生命周期体系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具体运作的。

3.7开放式组织

开放式组织(TheOpenEnterprise)主要强调的是,建立知识生命周期的首要标准是:

开放性。

不仅要保持知识要求标准化(KnowledgeClaimFormulation)的开放性,还要保持知识要求评估各程序(KnowledgeClaimEvaluationSub-processesoftheKLC)的开放性。

所以,这种开放性不是指管理制度权威性方面的,而是指其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如公司中的员工、股东和其他利益群体。

他们不仅可以获知管理层所控制的各种知识,而且还可以获知组织知识生产的各个知识处理过程。

3.8社会创新资本

在每一个公司里,除了存在账面资产及市场资产外,还有一个无形的资产:

智力资本。

关于智力资本的评估一直以来都难以有效实施。

这在马克•麦克尔罗伊看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些评估指标都缺乏对知识生命周期的考虑,也就是说,它们忽视了公司生产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方面的价值评估。

而公司的知识生产和整合能力正体现了公司创新的社会能力,是一种社会创新资本(SocialInnovationCapital)。

由于第一代知识管理是基于有用知识业已存在这样的前提假设,既然不存在着知识的社会处理过程,也就不会把这部分资本统计在内,所以第一代知识管理考察的是知识的成果价值。

第二代知识管理把知识生产与知识整合置于社会系统进行考察,对知识资产的评估综合衡量了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所以,对知识生命周期过程的经济效益的补充无疑更加强了智力资本评估的科学性,也证明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3.9自组织和复杂性理论

复杂自适应性理论(Complexadaptivesystemtheory,CAS)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能够自组织、自我调整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

见图5所示。

(环境;探测器;规则系统;效应器;能量;信息;物质;外界;规则;反馈;自适应学习环;外界;)

图5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

来源:

PeterLoan.ReviewofThenewknowledgemanagement:

complexity,learningandsustainableinnovationbyMarkMcElroy.OntheHorizon,2006(14):

130-138

第二代知识管理引入了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领域。

复杂自适应理论是第二代知识管理许多创造性观点的来源。

知识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然后上升到组织整体层次,成为共享的组织知识。

按照CAS理论,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内部存在着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系统适应外界变化的依据。

当系统受到外界的种种刺激,系统就会到知识体系中通过调用相关的知识对各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种反应行动对系统内外部所产生的影响会迅速地反馈给系统,而系统会对这种反馈信息做出一定的筛选和判断,并将一部分反馈信息作为新的知识来充实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作为以后的行动依据。

复杂自适应系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接受刺激——做出反应——收到反馈——对反馈进行判断筛选——更新知识体系——再次接受刺激的循环中不断创新发展的。

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组织的方向是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的自组织系统(SelfOrganization),知识生命周期正是这种组织行为的模式。

3.10持续创新

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知识处理不仅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换句话说,组织的个体有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进行自组织的新趋势。

同样地,组织层面也有此趋势。

个人通过知识获取,进入群或社区模式,进而提出知识要求,再到知识要求的部分生效,再通过一系列手段整合进组织等。

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生命周期的自适应过程。

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SustainableInnovation)的成功,首先要区分决策制定(decision-making)和知识制定(knowledgemaking)。

其次要了解知识处理系统的自组织本质,其形式就犹如知识生命周期的社会循环过程一样。

最后,要采用一些跟学习相关做法以支撑、增强知识生命周期能力。

总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深深植根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中。

4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区别

(1)知识处理流程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认为它的框架应该是“知识存在、收集知识、编码知识、通过技术共享知识”这种是组织现有的,假定知识自然存在,因而仅仅限于管理知识。

而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新知识在编码和传递前,首先应该有产生和验证的过程,以代替旧知识。

知识的流程应该是“知识产生、知识验证(编码)、知识整合(共享和传递)”。

(2)侧重点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现有知识编码化和共享的效果上。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强调高效能的学习,但是也不排除知识共享和事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

(3)知识域的认知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混淆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区别,认为组织学习是个人学习的总和。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区分了个人、小组和组织知识域将个人知识嵌套进组织知识域中,并相应地形成了它的干预方法,明确指出它的重点是组织学习。

(4)运作的软环境和技术性内容要求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认为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培训程序、实践社区、知识获取、讲故事、知识管理文化实践、运作管理。

技术上应该是:

信息门户、Intranet、信息管理、工作产品管理、内容管理、群件。

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是:

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创新和IC管理、询问式社区,ThinkTanks,管理规划等。

技术上包括有:

知识门户、创新管理工具、群件、虚拟团队工具、E-mail,listserv讨论组。

(5)知识共享的边界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限于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鼓励组织内部团体冲破组织内团体或者小组的边界进行共享,但是强调不与外部组织.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共享。

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组织不能静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重要的是学习力,学习力是任何组织都难以模仿的.因此不但要在组织内部进行学习,还要注意积极地向外界学习,必须与公司其他组织及其他公司紧密合作,比如组建知识联盟等。

(6)知识的分类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对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子了承认。

第二代知识管理从商业角度将知识分为了陈述式知识和程序式知识,当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或新的知识出现后.陈述式知识和程式知识将有所改变。

(7)管理出发点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为供应方导向型,第二代知识管理以需求为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