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35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和细胞器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人体为个体层次,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B正确;元素、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题干要求从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因此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与人体生命活动无直接关系,D错误。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P是组成磷脂、RNA和纤维素的必需元素

C.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自由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A项正确;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B项错误;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如HCO3-、HPO42-等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C项正确;新陈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则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将升高,D项正确。

3.关于细胞内的骨架,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连接

B.生物大分子的骨架是碳原子形成的碳链

C.细胞骨架是由细胞膜、核膜及两膜之间具膜的细胞器构成

D.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答案】C

【解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项正确;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B项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项错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D项正确。

4.科研上常用染色排除法来判断细胞的死活,即活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着色,它依据的原理是()

A.活细胞的信息交流

B.活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而死细胞丧失控制能力

C.死细胞接受色素,活细胞不接受色素

D.活细胞和死细胞与色素的亲和力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活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与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当细胞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失去,变成全透性,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也随之丧失,原来不能进入细胞的物质才能进入细胞,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亨特纳斯,以表彰他们在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B.线粒体供能

C.细胞结构保持完整性D.核内有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项正确,A、B、D项错误。

6.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吸收的物质()

A.氧气、甘油B.脂肪酸、葡萄糖C.胆固醇、氨基酸D.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D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氧气、甘油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项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脂肪酸、胆固醇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B、C项错误;钾离子、氨基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需要能量,而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呼吸酶抑制剂会抑制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故会影响主动运输,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7.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同种酶催化B.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C.酶催化的反应都需要ATP供能D.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答案】B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的酶种类不同,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中RNA和ATP的化学元素组成都是C、H、O、N、P,B项正确;酶催化的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而酶催化的放能反应是合成ATP,C项错误;酶的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项错误。

8.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降低分子运动的速度,抑制酶的活性

B.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D.增加酶的物质的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

【答案】A

【解析】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使酶与底物的接触变慢,抑制酶的活性,A正确;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B错误;增大底物的浓度,会使酶促反应速率上升,但也受酶的数量的限制,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不再上升,C错误;酶的作用只能提高反应速率,减少反应所需的时间,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增加产量,D错误。

考点: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9.下列关于水绵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的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水绵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水绵细胞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同时还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项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项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项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和数目的变化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且明确水绵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

10.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B.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A病毒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

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

【答案】A

【解析】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A项符合题意;由于新病毒是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而感染细胞并增殖出的病毒是完整的A病毒,所以能说明核酸(RNA)是遗传物质,B项不符合题意;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C项不符合题意;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说明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因而能说明核酸(DNA)是遗传物质,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可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1.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

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①哮喘病②21三体综合征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哮喘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①正确;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

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③错误;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④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发展

D.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项正确;有性生殖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可增强生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错误;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D项正确。

1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

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有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频率=16%+1/2×20%=2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正确;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14.已知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A.600个B.900个C.1200个D.1800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若DNA分子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则另一条链上T∶C∶A∶G=1∶2∶3∶4,即DNA分子中A∶T∶G∶C=2∶2∶3∶3,已知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则A=T=400,G=C=600。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得4个DNA,即净增加3个DNA,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600×3=1800。

故选D项。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5.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答案】C

【解析】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可以得到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根据题干信息“单倍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可知,该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据此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优良变异类型,A项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项错误;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三倍体无籽西瓜,C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诱变获得的突变体不可能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育种

17.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表达的技术手段.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现象,从而使动物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植物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由于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一般的育种方法不可取。

1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答案】B

【解析】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及其组成成分

1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为氨基酸,发生在胃液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胰岛素合成在核糖体,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处于寒冷环境,则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下降,为了抵御寒冷,人体耗氧量会增加。

A正确。

考点:

体温恒定的调节

21.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D.促进香蕉成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A正确。

能防止落花落果,故B正确。

可以获得无子果实,故C正确。

促进果实成熟是乙烯的作用,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答案】C

....................................

考点:

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将细胞(效应B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4、分析题干:

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解:

A、类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A正确;

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错误;

D、该过程中产生了抗体(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

A.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扦插时,保留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处理植物能促进植物增高,①正确;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②正确;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除受2,4-D浓度的影响外,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故③错误;失重条件下,生长素不能正常进行横向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是极性运输不受影响,仍可以进行极性运输,故④错误。

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2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错误;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N为最大值,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N/2,B项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t2,此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且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能保持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C项错误;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能准确分析曲线图,明确各段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明确t1时种群数量为K/2,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2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A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解析】由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A项错误;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食草动物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而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使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项正确;细菌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及生物类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答案】A

【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等资源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

1、表解四种生物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事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2、种内斗争与竞争:

比较项目

范围

实例

种内斗争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

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

竞争

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大草履虫与双核小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在食物中竞争失败而死亡

3、知识拓展:

(1)竞争关系可使劣势物种灭绝,有利于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2)捕食关系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系,相互制约着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一般不会因捕食的数量的增多而灭绝。

29.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