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56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docx

《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复习.docx

语文复习

统讲篇目中重点考查篇目:

(简答、论述)

蒹葭春江花月夜长恨歌饮中八仙歌

另外:

指定阅读篇目:

(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

秋兴八首咏怀诗采薇行行重行行无题

思考题:

1.《蒹葭》具有意境美、朦胧美、含蓄美、音乐美,请就你的理解加以论述。

2.谈谈你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象征意义的理解。

3.你认为《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4.谈谈你对《春江花月夜》情感基调,“哀而不伤”的感受和认识。

5.《春江花月夜》能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

衡量的理论标准是什么?

6.背诵和体味诗中写对宇宙人生思索的句子。

7.论述题:

分析《春江花月夜》中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8.《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9.《长恨歌》“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

10.赏析杜甫的《秋兴》

11.赏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1、《蒹葭》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风格洒脱。

全诗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着真切,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具有含蓄美,意境美,音乐美和朦胧美。

含蓄美:

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

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呢?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意境美:

品读诗中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

(深秋的早晨,灰白的芦苇沾着晶莹的霜花,秋风萧瑟里,茫茫苍苍的苇丛起伏摇曳,澄净碧蓝的河水蒸腾着雾气,雾霭迷离中,主人公徘徊于蜿蜒的水畔,急切地寻找着心上的恋人。

伊人在水的那方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上下追寻,欲罢不能,历经艰辛。

可见伊人只是“宛在”,觅之无踪。

我们能够感受和呼吸到的是主人公内心的执着、焦急、怅惘和迷茫。

全诗给我们营造的是一种凄婉的情调,幽邃的境界。

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

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

“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朦胧美:

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中国第一首朦胧诗。

作品虽然只是描写了诗人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

这种美感是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的,是一种朦胧美。

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留有较多的空白和模糊之处,为读者实现各自的阅读期待提供了极为开放的召唤结构。

音乐美:

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带给读者的是听觉上的愉悦,透过这幅凄清的画面,我们的耳旁,仿佛有这种声音拂过:

小河流水的淙淙声,水气氤氲向上的蒸腾声,芦苇在晨风中摇曳的疏落声,还有主人公上下寻觅急切的喘息声和脚步声,我们甚至还可以听到主人公对伊人寻而不得的叹息声。

而这种种声音,使得这原本凄清朦胧的画面带上带上了生命的气息和动态的张力。

视觉上的美感还来自于这首诗歌的韵律,该诗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是《诗经》的特色,《蒹葭》亦如此。

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后两张是第一章的重复反复,只是换了个别字,这样全诗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另外,“蒹葭”属于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等式叠词,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象征意义: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它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

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用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伊人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可见,从批评性接受的层次上全面、客观而深入地看待本诗,可以称之为象征诗,它象征了人生悲剧命运,即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人生,百折不回,至死不渝。

3、《蒹葭》的中心意象:

这首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讽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渴求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

但与《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蒹葭》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所以,上面的那些提法因为缺少根据而难以令人信服。

“在水一方”作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等也不过是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蒹葭》属于秦风。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

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

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7、《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了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

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还来”的怨艾中,我们分明也感到了思妇的天真和痴情;尽管也有离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面对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中却有人生代代不息的希望。

李泽厚说: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诗中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所以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同时也体现了初唐的时代之音。

11、《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诗的艺术结构严谨完美,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善于烘托和铺垫。

(3)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

(4)语言清晰,韵律婉转。

14、背诵和体味诗中写对宇宙人生思索的句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19、赏析杜甫的《秋兴》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

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

起笔两句,已摄秋景之神。

这首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寓情于景。

这里所写的景,即不是诗人耳闻目见之景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

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景,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内在精神,还具有诗人所赋予的某种性格。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

“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

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

“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

作者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湘江孤舟中)。

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

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

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20、赏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

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

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

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

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

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

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

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

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

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

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

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接着写苏晋。

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

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

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

“臣是酒中仙!

”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

“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

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

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

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

“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

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最后的人物是焦遂。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

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

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

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

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

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1、《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诗的艺术结构严谨完美,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善于烘托和铺垫。

(3)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

(4)语言清晰,韵律婉转。

2、《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了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

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还来”的怨艾中,我们分明也感到了思妇的天真和痴情;尽管也有离别之愁,但却不见双眉紧锁的沉重,在叹息“此时相望不相闻”,“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真诚与热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面对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中却有人生代代不息的希望。

李泽厚说: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和悲伤,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诗中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所以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同时也体现了初唐的时代之音。

语文除填空题外,其他题目多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仅作参考。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诗共有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内容主要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500年左右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诗经》的艺术手法多用赋、比、兴兼有重叠章句的形式。

《诗经》对历代的诗歌创作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

屈原在楚国文化的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独有风格的新体诗——楚辞。

他是“楚辞”的奠基人。

其作品想象奇特丰富,感情奔放,语采华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的风格,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其中,《离骚》是我国史上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全诗长737句,共2490字。

全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

后一部分是对自己前途的探索。

全诗结构宏伟,语言瑰丽,激情充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王昌龄:

“从军行”是乐府旧体诗。

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以擅长的七绝称著,有“七绝圣手”之称。

4在唐代,产生了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叫近体诗,从而与“古体诗”相区别,其中又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5古代的所谓“四声”包括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6根据近体诗的规则,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7就古代的诗体而言,李白《将进酒》,白居易《长恨歌》都是古体诗。

8王维的《山居秋瞑》是一首五言律诗,杜甫的《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

词体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依声填词

9词的下片开头叫过片在结构和词意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0词在隋唐叫“曲子词”,此后又有”诗余“乐章、乐府、琴趣”等别名。

11最早从理论上将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个流派的是明代的张綖。

12宋代词人中,最先大量写作慢词的作家是柳永

13王维:

字摩诘,又称诗佛。

王维早年思想较积极,所写诗充满昂扬奋发的情调和积极进取精神,中年后长斋奉佛,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喜流连山水,并创作大量山水田园诗。

其诗意境幽远宁静,风格清新淡雅,艺术造诣颇高。

苏轼盛赞其诗是“诗中有画”。

著有《王右丞集》

14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仙。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强烈得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思想;充满对进步理想的热烈追求;大胆蔑视与嘲笑权贵们的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热情歌颂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怀有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且想象奇特,恣意挥洒,色彩绚丽,风格豪迈奔放。

现存诗千余首,文六十余篇。

有《李太白集》。

《将进酒》是其代表作,是乐府旧体诗。

15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称杜拾遗,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一生坎坷,饱受战乱之苦,写下了大量现实主义诗篇。

这些诗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过程的面貌,关心祖国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大胆揭露和抨击统治集团的腐朽,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各体兼备,富于变化,风格沉郁顿挫。

有《杜少陵集》。

人称“诗圣”,又称“草堂诗人”。

16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白尚书。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他旗帜鲜明地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认为诗歌应“唯歌生民病”。

他的讽喻诗,敢于大胆揭露弊政,反映中唐社会的种种矛盾,斥责朝中权贵和地方官吏,同情人民疾苦。

他的诗通俗易懂、语言浅白、富于形象而广泛流传于世。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

《长恨歌》&《琵琶行》。

人称“诗魔”。

17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列宁对他的变法,评价很高,称他是“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的诗、文、词都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这些作品大多是针对时弊,分析透辟,且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集》。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

18李煜:

“浪淘沙”为词牌名。

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

治国无妨,却通晓音律,擅书画,最长于词。

早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亡国后多追思往昔,书法亡国之痛,词作哀伤凄苦,感情深沉,形象鲜明,对后来的词有较大的影响。

19柳永:

世称柳七,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于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的生活,扩大了词的题材。

常制作新词,语言通俗,流传很广。

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多作慢词,擅长铺叙。

有《乐章集》传世。

(词牌内容里程碑:

李煜,柳永,苏轼)

20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开拓了词的题材。

他博学多才,在诗、文、词、赋及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1李清照:

南北宋之交著名女作家。

她工诗善文,尤长于词。

其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

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

李清照词风婉约,工于造语,善于创意,有“易安体”之称。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22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并加以开拓,世称“苏辛”。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豪放派。

23.罗贯中: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山人,山西太原人。

著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演义”意思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

演义小说运用了章回体的形式。

24.曹雪芹: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芥圃。

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力和艺术成就才能创作《石头记》(既《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式作品。

25.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啊Q正传》等小说奠定了中国“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方向,称为反帝反封建新文化的代表作家之一。

小说创作有《呐喊》、《彷徨》等。

二.名句赏析(6选5)必须说明篇名和作者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出自王维的《山居秋瞑》。

围绕两个特点:

(1)“诗中有画”

(2)动静结合。

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高尚情操的写照,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同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杜甫的《蜀相》。

揭示诗中意蕴

(1)出句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对句写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表现了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

(3)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此诗虽有及时行乐的意味,但又流露出李白用世之心未泯,以及对自我强大生命力的自诩,情怀豪迈,气度潇洒。

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的个性。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出自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是李煜后期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语极沉痛,别与见,难与易不仅构成对比,而且眼界开阔,赋予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秋景,一夏景;一清幽,一清丽。

抓住了一年中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来写,把“清嘉“具体化为飘香的桂子,无边之风荷。

“桂子”还暗用了宋之词《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典故,从而增加了景物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苏轼的《江城子.记梦》。

此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是写梦中相见的情形。

苏轼与王弗生活的十年,春风得意,现在则处境凄凉。

上片“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铺垫,使这无言有泪的细节显得非常真实,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期惨惨戚戚。

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这三句分别从动作、环境、心情三个方面总写词人在遭到种种不幸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定下了全词的基调。

其独创性主要表现在连用十四个叠字,既前无古人,又贴切自然,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