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274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docx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审题拟题点题1整理精校版

高三作文训练第二阶段:

“审题拟题点题”

(1)

作文辅导

03041347

   一、本次作文题之分析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

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

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读材料】

   这是一段叙述性材料,注意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

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隐含结果:

心情转变,快乐,幸福,充满了希望)。

从中提炼出关键词:

荒凉——心情低落——播种——繁花——心情快乐。

从中可以发现前后的对照变化:

荒凉与繁花、心情低落与心情快乐,这种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心情的变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邮差播种了野花种子而收获了繁花,这种变化趋向于积极向上,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反映出的是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立意分析】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1、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

“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

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2、从因素的对照关系角度分析:

   人生境遇不顺时(荒凉——心情低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播种野花——心情快乐)。

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生活没有情调,抱怨工作枯燥无味,与单位里的同事很难相处,容易被别人排挤、孤立;在家里有时被老人训斥,连个笑脸都不给,总觉得生活和自己过不去;抱怨没有好的身世背景,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好的运气;遇到困难挫折时,抱怨命运的不公等等。

听到他们的抱怨时,同情之余,总觉得他(她)的人生光抱怨不行,消极等待不行,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设法改变这种种窘况。

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3、从因素的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荒凉的路可比喻为:

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一切不顺。

   野花(种子)可比喻为:

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立意为:

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人生的困境。

   【辩证思考】

   主旨的深层把握要力求从辩证角度分析,注意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二元关系:

   1、环境(逆境与顺境、好的环境与坏的环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对待逆境的态度(邮差面对枯燥乏味的生活时的态度)以及顺境的积极影响上(季季繁花对邮差心境及其今后工作生活的积极影响)。

如果从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上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应强调人的主观积极作用。

   2、心态与人生(心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好的心态对人生(生活)的积极作用上。

   3、改造生活与改变人生,侧重点在积极主动改造生活,对人生(生活)的积极意义上。

   4、心动与行动,侧重点在心动(有改变境遇的欲望,机遇到来之时)要马上行动,采取措施上。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立意角度从“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入手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

材料并没有反映空想的问题,邮差只是起初没有找到改变境况的方法和途径,其实一直在寻求如何去做,偶然的机会经过花店时,有了灵感,问题也解决了。

   3、不能驾驭材料内涵,抓不住中心词,理解偏颇。

 

   二、怎样审题立意

   1、材料作文的特点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

   2)例题分析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

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

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

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

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小结:

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2、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或故事;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

“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

”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②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③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

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解析】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

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强化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不幸的是一场山火烧毁了他的森林。

一天,十分伤心的保罗走到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店铺门口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取暖的木炭。

他眼睛一亮。

回去后,他雇了几个炭工,把庄园烧焦的树木加工成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

他用卖木炭得来的一笔不小的钱在第二年春天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自己庄园又新绿滚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

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

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进行立意:

   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己

   自己挽救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

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

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

一御史听后说道:

“终身不敢忘。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

这就是审题的关键。

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

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

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

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

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

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

“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立意参考:

   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初。

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

   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

   把关守节当慎初

   我们要小心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

 

   2)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如: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

当妈妈看到袜子时,说:

“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

”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觉自己的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

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

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成年污渍也清除了。

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题目有三则材料,要求中明确的提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找准角度,就是要找出三则材料的共同点,这三个材料讲的故事都与发明、发现有关,而这三项发明发现都与他们个人的人生遭遇有关,都是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坎坷或难题促使他们产生了破解的想法,经过主人公的一段努力探索,终于破解了难题,带来了新的发明和发现。

因此材料包含的机理是:

矛盾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出现探求。

面条供不应求和污渍洗不去,都是矛盾、问题。

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方便面和干洗机的发明就是矛盾和问题的最终解决。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可以写生活的需要是科学发明发现的原动力,当然还可以写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如果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可以写矛盾的相互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抓住转化的契机,变坏事为好事,变不利为有利。

同样的困难,同样的难题,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遇到,但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发现者呢?

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转化的契机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有新发现。

   还可立意为: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情包含大道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等。

   另外,3个小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看你是否能抓住机会,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善于思考,善于问为什么,善于求知求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并且付诸实践,这是成功人士的基本能力。

   ②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

如: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

“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两则材料都说的是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则材料中丛飞资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知恩不报,没有学会帮助别人。

而第二则材料中受资助的小学生却懂得知恩图报,学会了帮助别人。

这就告诉我们:

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

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③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

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

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说:

只要有一天你去做一件合理的事情,从此你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

我们或许免不了终生吃苦,但我们应该活精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对这类材料,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

就这组材料而言,爱因斯坦的观点:

做好一件事而精彩,普通人的观点:

终生吃苦,活得精彩。

由此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吃苦——做好一件事——活得精彩。

可见,吃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做好一件事又是活得精彩的前提。

据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的观点:

我们不但要用吃苦精神做好一件事,获得精彩,我们也要用吃苦精神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可能终身吃苦,但我们一生都活得精彩。

   ④综合分析法

   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想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

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如:

   (2015·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第一则材料写一条热带鱼,点明了环境的巨大作用,即环境可以造就人。

第二则材料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第三则材料写的是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围绕“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三个方面分别立意,分别谈三者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

也可以把材料看做一个整体,谈人才成长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方面,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

   以上几种方法,往往要综合使用,因为材料的组合关系有时往往几种兼有。

 

   【强化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

“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

“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

“我只在春天开放!

”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

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

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

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

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

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

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

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

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

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

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

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

“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

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

加油!

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

“兔子擅长的是奔跑!

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

”思想家仙鹤说:

“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

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的中心形象是兔子,中心事件是大家对兔子游泳事件的评判,立意的角度就此展开。

对兔子游泳事件,材料中的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分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野鸭认为兔子好长时间没有学会游泳,是因为它的主观努力不够,反言之,只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兔子就会学会游泳,在这里,野鸭强调的是,只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观点。

青蛙认为与其训练兔子去游泳不如训练兔子的奔跑,强调的是发挥特长,扬长避短的观点。

仙鹤则从生存的角度,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克服弱点也要发挥优势的观点。

三种观点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可供选择和挖掘的角度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