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22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docx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石塔河中心小学位于郧西马安镇西北端,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

近年来,生长在郧西马安的“杜郎口中学”的郧西自主教育模式风生火起,2013年11月,马安镇石塔河中心小学课题组围绕“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对处于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突破,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公民教育更具有创造性和智慧性,学校教育责任在于唤醒被启蒙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上进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

良好素质的公民在法律上是自律人,在生活里是自主人,在学习中是自觉人,在精神方面是自信人。

培养自学能力,能促进小学生思维积极发展,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发掘个人优势潜力,形成独特智慧力和创造力将来奉献于社会。

纵观世界名家名人,小观生活善者,无不以自学为先导,自主上进为内趋力,成就自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国内优秀教师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落实。

2、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二、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课题研究缘于对教师研究叙事中提到的教学现象的深刻反思。

(一)现象

【现象一】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课间,我正在教室里与同学们谈论着。

忽然,一名女生跑进教室,掩着口,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见了很好奇,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着说:

“A班老师在对‘空’讲课呢。

”我一时弄不明白,疑惑地望着她。

听了下文后,才知道A班老师压堂了。

下课时,她从窗口望去,发现老师在前面认真地讲,学生却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等于对“空”讲课。

她看了觉得很好笑,便忍不住了,笑着跑回来宣讲。

【现象二】那是午休时间,我在班里与同学们闲话。

不经意间谈到了学习、理想等话题。

谁知,学习非常优秀的中队长却说:

“考上大学就好了,就不用学习了。

”这份真情的流露,让我很诧异。

难道这么优秀的学生也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吗?

难道他并没有体验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吗?

【现象三】一位学生曾在毕业作文中真实地流露了自己的心声:

“在小学的生活里,我是多么希望长成一个大人,不然天天学习,快把我活活累死了……”

分析与思考:

看到教师叙事中提到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记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这就是说,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解释和告诉。

如果我们教师目中无人,在教学时不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也就真的等同于对“空”讲课了。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把培养和谐发展的健康的人作为目标,学生不被当作灵动的生命,而是考试的机器。

整天进行机械般的应试训练,这能不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吗?

能不让孩子们对学习生活感到倦怠、絮烦和劳累吗?

学生为什么学得这样累,这样苦?

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都是学生被动学习造成的。

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哪里去了?

他们的学习能力又是何时何地怎样丧失的呢?

通过与家长谈话和对课堂进行观察,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流失,学习能力的丧失主要原因有:

(1)在学习这个非常个性化的劳动中,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虽然现在的家长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对教育并不是真懂,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站在哲学的高度,从思维方法上启发、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而是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帮助孩子单纯地做题,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学校教师也因繁忙只是简单地就知识讲知识,掌握知识本身成了目的。

不能站在哲学高度,从思维方法上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精神传承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成一个真正的人。

这样学生不但没有了思考的机会,思考的权利也被不知不觉地剥夺了,而且学生作为人的自我意识也淡化了,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要也就不强烈了,上进的动力也就不足了。

时间一长,学生也就懒于思考,不会思考,只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不复存在了。

(2)大量的、重复性的课业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消磨殆尽。

这些重复性的机械训练式的课业,因缺少新鲜感、挑战性,消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磨顿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学生完全是在厌倦中被迫完成学习任务的。

由于没有兴趣,缺少了注意的投入,也就没有了记忆,学习效果不好成为了必然。

第三,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时间。

在家家长教,布置学习任务;在校老师教,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整天都在为完成任务而忙碌,整个的被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被支配的地位,还谈什么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而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学习,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折磨与践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预期目标

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以人为本教育理论。

3、有效教学理论。

4、有意义学习理论。

预期目标:

1、提高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四、研究过程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原校长“求真、求实、求简”的科研理念,指导教师努力在具体的怎样做上下功夫,鼓励教师做出成效,做出特色,用自己的实践故事说话。

在科研论坛与交流活动中,我们也始终坚持“摆事实,不讲道理”的评价导向,引导教师把科研做实。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课题的确立和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一线,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让教育科研真正地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为促进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因此,在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如《差生说话了》、《老师,我们组不要张明石了》等反应教师实践的真实叙述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爱读爱写的》、《丰富评价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等从实践中提炼的经验论文。

(一)课题的确立

为了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有幸听了市教科所高主任等专家在马安中学对课题立项的指导,依据石塔河中心小学所处农村环境因素,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找回学生缺少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真正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为此,我们坚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突出强化某一因素的作用,考察这一因素与学习动力的相关性的研究理念。

课题组成员在理解了研究理念后,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确立了子课题,在保持其他因素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出强化了自己要研究考察的因素,并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估,考察这一因素与学习动力的相关程度。

我们确定的子课题有《丰富评价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情感、态度与主动学习的研究》、《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与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引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的研究》、《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研究》等,还有几位老师主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影响。

(二)课题的实施

1、为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了业务领导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跟踪指导的办法,实现领导与教师一同研究,一起探讨。

为教师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而不是对教师进行空洞地泛泛指导。

为此我们所有教学领导,都经常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为教师出谋划策,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一)比中求改—从听两位青年老师的课看自主课堂

2013年9月我校新分配两名年轻老师,经过一阶段的培训和自己上课实践,他们对课堂结构有了大致了解或掌握,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观摩课上,A老师主讲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他首先滔滔不绝地讲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后,他问道:

“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无人举手回答。

“你们讨论一会儿吧。

”学生按组讨论不到三分钟后,老师指名几位回答,但并没有作出肯定,继而,老师把鲁迅怎样关心女佣、救助车夫等五件事的情形全部一边讲述一边板书在黑板上,直到下课。

我们在评议这节课时,指出了不足和失败之处。

于是,我们想,为什么这个年轻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课堂的模式呢?

这样的课堂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模式,它使学生难以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难以挣脱老师控制、主宰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以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适应,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课堂实际上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但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

不敢放手的课堂老师的用心是多么良苦啊!

口若悬河“满堂灌”,生怕学生没学到,生怕知识讲漏了,到头来,学生能力没得到提高,考试也并不理想,效果事与愿违。

B老师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老师分三步进行。

首先激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苹果图,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苹果,教师走近苹果树),这节课要请小朋友闯四关,谁在这四关里表现出色,谁就可以上台摘取一个苹果作为奖励,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然后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贴于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

”第一步,小朋友纷纷找出了小动物画片。

第二步激情闯关,自主识字:

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让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摘取小苹果,师可趁机拿着小苹果在耳朵边听听—然后说:

“我听见小苹果说你是个聪明、大胆的孩子。

”)闯第二关:

争做识字小能手。

(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出示章节,请学生分学习小组记忆生字—学生汇报(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识记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猜字谜”等,也可给生字找朋友,并说一句话)。

第三关:

小小词语推荐台(就是谁小朋友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推荐给大家—学生再读课文,推荐词语,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它。

)第四关:

要请小朋友向教师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本领,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指导下朗读—引导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贴的画说一句完整的话—老师请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请小朋友看插图,说说图上的雪景,小动物们画的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难介绍有关冬眠知识再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第三步达标深化:

看板书背诵。

看罢这一节课,,都为B老师叫好。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创设情境,重视“快乐教学”课堂形式。

运用“闯关”游戏这一教学技巧,让课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学习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等情绪体验。

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为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提高与进步,在教学时,教师就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入手,着力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自主课堂。

自主不只是一种理念,也不只是一种方法。

首先是观众的改变。

观察不改变,就没有教育的改变。

简单寻求方法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改革教育教学,首先从老师改起。

而不是从学生改起。

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学校教育都是用着几十年前的办法,走苦学苦教的道路来争取分数。

绝大多数教师包括我自己习惯了满堂灌,生怕自认为的重点没有讲到,典型例题没有强调,学生就学不会。

而自主教育就是一种尊重生命,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发展潜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自主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使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

周伟峰老师不讲例题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数学老师可以不讲例题?

无非是学生已经把知识点理解清楚了,例题自己就会做了,不需要老师再花时间讲解,空余出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学更多的知识。

自主教学的操作步骤主要是教师布置,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级研讨。

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积极的活动,是整个自主教学的关键。

先学的布置要低入,多做,深思,高出,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材研究透彻,才有办法布置出高水平的前置性作业,才能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

(二)变中求成——从同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悟自主课堂

石塔河中心小学这两年可喜的教学成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在旧与新的交错中能够“180度大转弯”,迅速改变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从同一个教师的两次课看出教学理念的更新。

48岁的女教师陈久珍、51岁以上的陈荣明、夏敬全教师本学期班级教学成绩五项综合评估轻松地获得全镇第一。

但我们曾经两次听过他们的课,前后情形大不相同。

两年前胡老师在主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板书课题之后,先讲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提出一些问题,找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回答,最后总结已是下课5分钟了,教师还没出教室。

一节课讲下来,人累得筋疲力尽了。

今年我们听胡老师讲的《七颗钻石》一课。

首先胡老师(播放课件)然后叙述谜语故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

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又请小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3.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4.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

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从胡老师两次教学策略的改变,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创造,并且把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当成一种快乐,具有这种自主能力的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昂的上进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探索,富有活跃的思维、独立的胆识和创新的精神。

这一步也是我们实施“自主教育”的最终目的。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改变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的自主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改变以往那种老师准备好一切,然后把学生当“容器”,把知识往学生大脑里灌的情形。

探究发现,重在过程。

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感悟。

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到“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再到“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真正体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更广泛的背景知识和建构教学模型,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体现师生平等,实现师生互动。

在自主教育的课堂上,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师生一起讨论,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传授知识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教师的主要功能,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觉得愉快。

例如,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让学生说,在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再总结。

这样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课堂积极性,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2)实施以讨论为常规的教学方式——“讨论常规”,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知、向上、竞争的天性就会显露出来,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基础资源和生活资源,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讨论的方式是不拘一格的,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问互答,互教互学,举手抢答、小型讲座、辩论竞赛,可以畅所欲言,允许并鼓励发表不同见解。

讨论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幕后的服务人员,来帮助学生来把“戏”唱好。

学生唱好戏后,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理解问题的本质。

有时学生地讨论更能全面地展现数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3)就是形成自主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三)学中求悟——从小组合作学习谈自主课堂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弯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成了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使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建立合作小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

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不同,这样在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和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的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发言,往往使思维停滞的学生茅塞顿开,解题思路会渐渐明朗起来,在轻轻松松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然后再让小组代表发言,都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增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个班有一定数量的“差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大大的改变这种状况。

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为此,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体会他人的感受,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合作后全班同学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鼓励他人,进而尊重他人,正视自我,欣赏自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品味到的快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

2、转变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化外在要求为内在需求,让教师快乐地研究”。

为落实这一管理理念,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

策略一、搭建平台,给教师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参研教师在体验成就感中激发研究热情。

我们多次开展了“阶段交流”、“课题论坛”和“课题培训”等活动,同时我们还推荐优秀的参研教师参与片区交流和县里组织的教育科研论坛活动。

这些活动让参研教师们感受到了研究的价值,体验到了研究的成就感,激发了参研教师们的研究热情。

如2011年我校的王娟老师参加了县教科所组织的教育科研论坛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使她的研究热情更高了,参与课题研究更积极了。

截止到现在,她已积累了六十八篇研究叙事,三万多字的研究笔记。

策略二、营造研究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主动进行研究。

马克思说: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我们还知道,人的发展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他的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是受环境制约的。

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因此营造一个好学上进,主动研究的文化氛围,非常有利于激发教师们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的教师,都将逐渐顺从这个文化环境而被同化。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环境”的这种作用,努力营造和谐上进,求知不止的人文环境,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一方肥沃的文化土壤。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举办了案例交流、课题反思和研究叙事大赛,以及课题研究论坛、课题研究交流和课题研究“十佳”教师评选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校园文化内涵的丰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记得在一次探索课中,56岁老教师夏敬全总是充满激情面带微笑进课堂,但他习惯于以讲授为主,缺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马安镇中心学校推门听课和本校教研实施之后,我们发现夏老师课堂教学进步很大,课后研讨时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连续三年都取得全县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他却谦虚地说:

“不研究不行啊,自己都感觉到有差距了。

”于是,我们把她也吸收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来。

现在,我校的参研教师,已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今天的16多人。

3、我们根据教育科研的一般研究程序,研究编制了课题研究随记,引导教师进行合乎规律的研究。

让教师在研究中感悟理解教育科研。

4、我们还为实验教师建立了研究档案。

教师能够及时将研究叙事、研究感悟以及困惑等及时上传,我们根据这些材料,及时了解教师们的研究情况,并针对教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个别指导,再把教师上传的材料全部归入教师本人电子档案。

四、课题的成果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尽量多地获得成功建立合作文化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故事很发人深省:

一个工头在驱使和监督一群工人劳动,这些工人只有被动接受驱使,他们从不考虑也不应该考虑怎样才能把活干得更好,一个会思考的劳工是不受欢迎的,很可能被解雇。

但是,假如这些工人成为工作的主人,那情形就截然相反,他们就会积极性大增,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潜力充分发掘。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性,但关键不在于明白这个道理,而在于如何使所有而不是部分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在大家常见的课堂里,教师主宰着学生学习,不是很类似于工头之于工人吗?

无怪乎许多学生无精打采,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已习惯于这种教法,他们能配合老师进行必须的听、读、练、写。

显然,我们不能满足于仅有少部分学生习惯于这种学习,而应追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它伴随着教学的产生而产生,说它是新问题是因为在新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和追求教育公平的需要,每一个儿童都要接受均等的优质教育。

因而必须使所有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几代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探索了许多经验,如创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惊疑、新颖,改造教学内容使学生求知有兴趣,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使学有奔头,让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等。

这些概括起来不外乎心理学讲的四类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成就动机、学习内容动机和学习活动中的交往动机。

这些虽然都是有效的,但这种有效只能对部分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

这是因为无论是目的动机、成就动机还是其他动机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有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一个没有内在学习需求的人,无论你怎样激发他也不会发生作用。

而要使学生产生内在需求,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让他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

一个处于从属地位、被支配地位,没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