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803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七九段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

1、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

426支;2007年:

394支;2008年:

468支;2009年:

454支;2010年:

489支;2011年:

499支;2012年:

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

(揭示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文雅自修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

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

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

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

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

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

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

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

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合作雅究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四、堂清雅行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

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

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文雅自修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

提问: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

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三、合作雅究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堂清雅行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

这是什么?

(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文雅自修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

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

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板书课题:

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

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三、合作雅究

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堂清雅行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

(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5.略6.能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二、文雅自修

1.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

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

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3个。

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3个零件中,再从3个中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

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三、合作雅究

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堂清雅行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

什么是倍数?

请举例说明。

如:

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

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偶数:

2,4,6,8,10……

奇数:

1,3,7,9,11……

(2)5的倍数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