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87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docx

期末教育心理学79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1.技能及其特点

(1)含义:

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特点

Ø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Ø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Ø技能中的各种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

✧定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

a)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b)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c)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分类

a)就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

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

连贯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

d)根据操作对象:

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2)心智技能

✧定义:

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点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结构具有简缩性

✧分类

a)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

如解题和阅读

b)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如读、写、算

3.技能的作用

✧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式

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1)操作定向

◆含义:

操作定向是指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

a)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

b)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在刺激的认知与区分

(2)操作模仿

◆含义:

操作的模仿是指实现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动作特点

c)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d)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e)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f)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的整合

◆含义:

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动作特点

g)动作品质:

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h)动作结构:

动作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i)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j)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完全消除

(4)操作的熟练

◆含义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动作化

◆动作特点

k)动作品质:

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l)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m)动作控制:

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n)动作效能:

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o)练习曲线

i.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ii.练习曲线的特点:

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p)练习方式:

根据练习时间的不同,分为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q)内部反馈:

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

r)外部反馈:

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1.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

✓观点:

心智技能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阶段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

✓联结阶段(应用具体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程序化过程)

✓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理学家分法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2.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1)方法:

心理模拟法

(2)步骤

✓创拟确立模型:

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也称“物质化”过程。

✓检验修正模型

(3)注意:

所模拟的心智技能原型不是原始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型,而应是对理想的科学思维过程的模拟过程。

即原型不应该是某一个专家的心智活动原型,而应是对一批该领域专家心智活动模型的总结与经验的概括化与系统化。

3.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

✧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主要学习任务

a)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

b)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教师的任务

c)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d)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e)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f)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

✧含义:

它是指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任务

g)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h)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表象

i)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知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j)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3)原型内化

✧含义:

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主要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教师任务

k)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可颠倒。

l)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然后逐渐缩减

m)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n)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或过迟,应适时

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转化)

✧此外,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历年大题

1.操作技能培养有哪些要求(08·7,10·7)

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08·1)

3.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06·7,04·7)

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哪些(06·1)

5.心智技能三阶段(02·1)

6.操作技能四阶段(03·1)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1.学习策略概述

✧定义:

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特点

o)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p)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q)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r)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种类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知道每种策略及策略底下方法的含义,能举例子说明)

(1)复述策略

✧含义:

它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方法:

s)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t)排除相互干扰(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u)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掌握采用的条件)

v)多种感官参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其次是听觉和嗅觉)

w)复习形式多样化(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x)画线(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含义: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策略

y)记忆术(包括:

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

zz)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aa)提问

bb)生成性学习

cc)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

✧定义:

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问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策略

dd)列提纲

ee)利用图形(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也叫概念图)

ff)利用表格(一览表和双向表)

2.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

✧元认知含义: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gg)元认知知识:

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hh)元认知控制:

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监视策略

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识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定义: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用策略

ii)学习时间管理(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jj)学习环境的设置

kk)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ll)学习工具的利用

mm)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 

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有效的监控

✧个人自我效能感

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

nn)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oo)步骤:

在教学中,老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

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许多恰当的整合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概括化认识;提供的整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由简到繁,使学生从单一策略的应用发展到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程序化训练模式

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

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交互式教学模式

由教师和一组学生(约6人)一起进行。

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

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④预测一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合作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

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历年大题

1.学习策略概念(10·1)

2.常用的组织策略(07·7,02·7)

3.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07·1,02·1,04·1)

4.常用的复述加工策略(06·7)

5.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06·1,05·1)

6.学习策略训练方法有哪些(04·3)

7.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10·7)

8.如何进行有效复述(03·1,论述)

9.学习策略训练原则(04·7,论述)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1.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含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基本成分

pp)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qq)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rr)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分类

ss)有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就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tt)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2)问题解决

✧定义:

是指个人利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

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类型:

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

✧含义: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空间: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3)提出假设

✧含义: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方法

uu)算法式:

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vv)启发式:

就是依据经验或直接选择解法。

(4)检验假设

✧含义: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常用方法:

包括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和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定势。

✧其它因素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ww)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xx)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yy)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zzz)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aa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bbb)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ccc)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ddd)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及其特征

(1)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分类:

✧真正的创造:

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似的创造:

产生的产品并非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创造性。

(3)基本特征(发散性/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流畅性:

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

智商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3)个性

✧具有幽默感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喜欢幻想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独立性

3.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历年大题

1.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0·1,04·1)

2.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09·7)

3.高创造者具有哪些个性(09·7)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09·1)

5.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05·7,论述)

6.智力与创造的关系(10·7,论述)

7.影响创造力因素(03·1,论述)

8.创造性人格培养(04·7,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