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80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docx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

喋血孤城观后感15篇

喋血孤城观后感

(一):

  这是抗战八年最惨烈之一役,是守城将领悲情抵抗故事,是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诺。

常德血战,也被日军冠以凄绝之名。

  影片真实还原了这段历史,让我们最为真实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是十分值得一看的一部历史题材的战争片。

首先不是因为场面的感动而是在大陆能第一次这么正面的评价国民党的抗日精神是确实难得的。

  《喋血孤城》,讲述了发生在1943年的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当年10月,国民党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

  百姓全部撤离的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枪声未响,众将士已是死士。

连长冯葆华坚守前沿。

战事吃紧让他与爱人婉清新婚之夜后便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随而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智勇双全的冯葆华是战士中的灵魂人物,不满16岁的民兵二虎视他为榜样,舍死忘生……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仅有可是百余名士兵。

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情景下,师长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

  八千虎贲以生命为承诺,为守卫常德这座炮火中的孤城洒尽了最终一滴热血。

这是一场以绝望支撑期望的战斗,明知自我是死,却为了更多人有生的期望选择向死而生!

八千虎贲以拼到只剩二、三百人的惨烈牺牲,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下的步伐

  影片里有个场景,令我酸楚地笑了:

在坚守了常德好几天之后,弹未尽粮先绝,水自然是大家唯一的充饥的东西。

二虎拿着已经喝光了的水壶,看看连长冯葆华正在喝水。

连长见他如饥似渴的眼神和烟唾沫的样貌,顿生怜悯,于是把自我的小半壶水给了他。

他喝完之后看着连长,我估计是还想喝,连长坦然承认:

那是尿,水早都没了。

  还有一个场景是师长在去看伤员的时候,挨个和受伤的人握手表示慰问,当握到第四个人的时候,师长伸出右手,发现那人的右手已经没了。

于是师长脱下手套,伸出左手,那人又伸出左胳膊,手也没了。

然后师长脱军帽行礼,令我热泪盈眶!

  《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心境久久难已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应当是一种信仰、信念。

  身处此刻我们生活的时代,在努力追求物质生活极度富足的前提下,观看《碟血孤城》感触更深、受益良多、令我重新审视自我的世界观。

  总之,喋血孤城是一部中国人必看的电影!

  喋血孤城观后感

(二):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星期四午时,我看了一部真实而又震憾人心的电影《喋血孤城》。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驻守湖南常德的xxx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日军展开了生死对决。

德山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终一个与日军同归于荆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最终日军丧尽天良用毒气来攻打城门阵地,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

在弹劲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虎贲将士为守卫常德这痤孤城,洒尽了最终一滴热血。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是二虎站在牺牲的将士堆里不停地大声重复连长冯葆华的话。

还有活着的吗?

还有活着的吗?

一声声撕心裂肺呐喊,就是听不见一个人的回应。

二虎自我依然坚持战斗……

  虽然这部影片没有好的结局,可是,让我最为真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日军的暴行难以衡量。

南京大屠杀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1937年12月28日,上海英文报纸报导日军在南京团体大屠杀中说:

城内无辜居民的尸体铺满了街道。

靠江边的城门口,尸体堆成山,高及一米。

汽车和载重汽车来来往往在尸体上头走过。

  如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此刻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国耻,必须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美的幸福生活。

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提高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上。

我们仅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我的一切,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喋血孤城观后感(三):

  这天,我观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本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战争带来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中国将士顽强抗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这样一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师长慰问受伤的战士时,有这样一位士兵,当师长想要与之握手时,却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双手,于是师长严肃、郑重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他也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语,但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传达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

在日本军官给中国俘虏发日本国旗时,中国俘虏把它踩在了脚下,应对他们的枪,毫不畏惧、威武不屈。

在战场上,他们喊着: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就算战到最终一兵一卒,也坚守阵地,永不放下。

  我期望出现奇迹,但最终仍以杯具收尾。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如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演绎着一段段人生。

以前,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

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戏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安排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谁生谁死,谁好谁坏,他们只能照着剧本准确无误地表演下去。

而现实中,命运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并且,前面的路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发展,将会应对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

就像影片中的战士们,前一刻还活蹦乱跳,或许下一刻就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

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轻易便被夺去了生命。

我们总是期望有奇迹发生,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

  此刻,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感激党,感激国家,如果没有将士们对外敌入侵的奋勇抵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还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一切来之不易,为祖国贡献一点自我的力量。

  喋血孤城观后感(四):

  今日,我看了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这部电影描绘了以前日本想要侵略我们中国时的情景。

每一天都要提心吊胆,因为你可能等一下就会被日本鬼子给杀了。

这座美丽的城市常德,如今却变成一个让人害怕的地方。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死亡,每家每户都传出难过的哭声,空气里还弥漫着硝烟。

以前的常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每一天都是鸟语花香,城里传出的都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欢乐和笑声。

从前的繁华街市,变成此刻的孤城,这些都要怪那些可恶的日本人

  这些事情都是从日本人决定霸占那里时而开始的。

有一天,日本人突然攻击常德,八路军就过来支援。

日本人先攻打了德山,共产党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就在那一天,有一位小伙子想加入,这个人叫黄二虎,之后连长冯葆华说:

想加入能够,先经过测试。

之后黄二虎成为虎贲的一员。

突然日军对我们发起进攻,我们也不甘示弱,拿起枪,把日本鬼子一个个都打死,可我们也死伤无数。

之后虎贲战士和日军打了几天几夜,有一个懦夫怕死而在大敌当前的时候逃跑了。

突然,有一个子弹射了过来,把人都给炸死了。

有些还剩一口气,他们打电话给余程万,他们说:

我没有给你们丢脸吧。

”德山就被日本人给夺走了,当时战场上的人有些被炸死了,有些被打死了,仅有一些人幸存了下来,可是伤的很重。

师座余程万得知德山失手了以后,变得更加紧张,他说:

虽然德山丢了,可是河洑山必须要守住。

可是和日本鬼子打了好几天,没有食物,没有水,子弹也不多了,之后就连何伏山也失守了。

  常德变成了一座孤城。

之后余程万发电报给司令,请求支援。

可是在来的时候去被日军给困住了,赶可是来。

余程万却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想来就我们,所以变得没有信心,觉得保不住常德了。

之后他去探望士兵们,刚进大门,就看到了士兵们凄凉的情景。

有些人头被子弹打到了,有些人两只手都被砍了,有的人……余程万看到这种情景,不禁举起手,向大家敬礼。

之后黄二虎和冯连长一齐杀日军,可是场上的兄弟却越来越少,他就想牺牲自我。

他拿着炸药向日军走去,和他们同归于尽。

这时战场上全是尸体,没有人存活下来,除了黄二虎。

那是,黄二虎说了一句,余程万曾说过的话:

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之后虎贲战士的人数不到300人,可是余程万没有退缩,他带着这不到300人的队伍,与日军决一死战。

之后凭着一心想要保护国家的强烈欲望,最终取得了胜利

  如果没有他们拼死保护国家的话,此刻的世界会变成怎样样什么样。

可能此刻在中国生活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没有中国人说话的余地。

给日本人当奴隶,苟且偷生得活着。

如果没有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怎能欢乐地生活,无忧无虑地成长。

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有志气的人,让中国变得更强大,变得让其他国家不敢来侵略我们,从此尊重我们。

可是能有像此刻这样完美的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感激他们

  喋血孤城观后感(五):

  影片以全面、真实的视角,震撼再现了67年前发生在常德的一场惨烈血战,据说这一战役也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1月,抗日正处在中日对峙阶段,日军向素有黔川咽喉、洞庭粮仓之称的湘西北重镇常德发起猛烈进攻。

驻守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以八千将士之力死命抵抗四万精锐日军的连环炮火。

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八千虎贲以生命为承诺,为守卫常德这座炮火中的孤城洒尽了最终一滴热血。

这是一场以绝望支撑期望的战斗,明知自我是死,却为了更多人有生的期望选择向死而生!

八千虎贲军勇敢阻击日军16个昼夜,最终拼到只剩83人生还,造成日军近万人伤亡,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下的步伐。

常德血战,也被日军冠以凄绝之名,成为抗战史上最惨烈一役。

  影片真实还原了这段历史,以无比震撼的战争场面完整地再现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从阵地战、攻城战到近距离巷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最终逼得鬼子使用了惨绝人寰的毒气才得以攻进常德城。

中国军队在装备低劣的情景下以命相博,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这句电影台词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们最为真实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

看了这部影片,既让我内心沉重,又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与期望。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和值得学习的就是常德军民,直到流尽最终一滴血,没有一个人向侵略者低头的这种精神,这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写到那里,我不禁想到了60多年前发生在我们那里的禹门口抗日阻击战,据说当时的战况也是很惨烈的,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遗憾的是到此刻也没有任何影视剧来展现那段难忘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除1932年淞沪抗战和1933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间,国民党政府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其中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

我相信在伟大的八年抗战中,和常德虎贲军一样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有千千万万为国尽忠,今日活着的所有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子孙将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我们向每一位参战的中国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无论是英勇牺牲的先烈,还是仍然健在的老兵,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都是一座种永不磨灭的丰碑。

  喋血孤城观后感(六):

  看完《喋血孤城》后,我被影片中一幕幕残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

《喋血孤城》讲述了1943年的一场异常惨烈的中日对抗攻防战,日军三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精锐部队合攻常德,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殊死对决。

看到这,我心想:

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啊,日军足足有我军的3倍多,我的心立刻绷紧了。

  继续往下看,德山阵地上,坚守阵地的一百将士英勇奋战,坚持到最终一个战士也绝不投降,誓与日军同归于尽;河洑山阵地上,一千铁血男儿一次又一次地把失去的河洑山阵地从敌人的手上夺回来,最终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德山、河洑山两道屏障相继失守了,常德顿时变成了一座孤城。

我的心绷得更紧了,此刻常德已是瓮中之鳖,但我们中国战士必须会守住常德城的。

  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时,我军拼死奋战,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国民党74军57师的枪下。

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最终放了下来,果然,我们中国的虎贲战士果然厉害,每一个人都怀着必死的思想,决不放弃。

可此刻援军无望,弹尽粮绝,打得十分艰难。

  再往下看,日军得知伤亡惨重,忍无可忍,最终使用了惨无人道的毒气弹,我军很多将士都死在这无情的毒气下,常德城不攻自破,但余程万师长没有放弃反击,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亲自率统余下的300多虎贲将士,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巷战。

当看到日军占领了战地医院,被俘虏的战士没有一个投降,于是日军少尉下令扫射,一个个战士先后倒下。

这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小鬼子实在是太可恶了!

尤其是主人公二虎说的:

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情景不禁让我热泪盈眶。

  看完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虎贲战士们为了保护常德城,拼死战斗,誓与城共存亡。

而今,常德烈士公墓旁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此刻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此刻没有多少人在去谈以前抗战的事了,但我们大家都明白:

这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必须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提高、前进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上,我们仅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我的一切,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完美、强大。

  喋血孤城观后感(七):

  刚过四个生日的儿子观察力颇为敏锐,且很善于总结。

爷爷爱看的片子,里面都有坏人和好人;奶奶爱看的片子,里面有小偷和警察;妈妈爱看的片儿一般没有坏人;我爱看的片儿,里面仅有妖精和怪兽

  中央八套一向是公公的大爱,下南洋、妈祖文化、风雨……;而婆婆则是经济频道的粉,关注的多是拐卖孩子、骗银行卡这一类的消息;作为八零后的妈妈,我关注的常常是一些无关历史,不关痛痒的肥皂。

  上周六,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与学生一齐观看了抗日大片《喋血孤城》,心灵很受震颤那种久违了的、仇恨的感觉又重新回来了

  实际上,日本鬼子是我小时候噩梦的一大主题。

那时候,电视上不断的播放着抗日的片子,再来就是聊斋志异。

所以,在小时候的噩梦里,我以往不止一次的杀死了来我幼儿园侵略的小日本鬼子;也曾不止一次的与各式各样的妖精对战。

那时,在我的脑海里,日本人全部都是肥肠大肚的草包,他们只会拿着大刀烧、杀、抢,只要共产党一来,他们立刻投降、完蛋

  时光荏苒,这类的电视剧渐渐的越来越少了,我也慢慢的长大,停留在我脑海中的多半是日本精致的动漫、别致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

  我也渐渐的明白,日本鬼子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膘肥脑残,否则,巴掌大的国家不会把我们欺负的那么惨;国民党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软弱无能,其中,不乏抗日的救国的良将,比如《喋血孤城》中的余程万等。

于是,渐渐地忘怀小时候的噩梦、忘怀仇恨……

  而我的学生们,他们压根就不曾有过这些仇恨,所以,他们能够很雷的在观看这一类片子的时候笑出声来,只因为日本人吃了一口大馒头、一个鬼子不细心被打飞了头

  刻意的丑化实非良策;客观的仇恨必须要有毕竟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罪恶。

所以啊,大牌们,明星们,偶像们,都来参演此类的片子吧,用你们的魅力吸引现如今的青少年们,让他们了解历史、感同身受让我们所看的片子里都多一些好人和坏人,让我们铭记历史,吸取教训导演啊,编剧啊,制片啊,都来多导几部《喋血孤城》式的好片吧还原历史,客观对待,不要丑化、不要刻意每个人都有血肉,思想,相信我们,我们会读出仇恨,读懂历史

  喋血孤城观后感(八):

  《喋血孤城》,讲述了发生在1943年的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

当年10月,国民党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师长余程万(吕良伟饰)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

  百姓全部撤离的常德无异于一座孤城,枪声未响,众将士已是死士。

连长冯葆华(袁文康饰)坚守前沿。

战事吃紧让他与爱人婉清(安以轩饰)新婚之夜后便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随而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智勇双全的冯葆华是战士中的灵魂人物,不满16岁的民兵二虎(谢孟伟饰)视他为榜样,舍死忘生……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仅有可是百余名士兵。

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情景下,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

  《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心境久久难已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应当是一种信仰、信念。

  走出文化宫影院出口,一阵凉风补面而来,显然没有了前几天夜晚的火热,一级级走下文化宫的台阶,眼前便是常德会战烈士纪念碑,常德人习惯称公墓,那里时常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念,异常是每年清明节期间,花圈、花篮簇拥着纪念碑,我也时常拿着相机拍下一些感人的图片,聆听一些有关常德会战的感人故事,记得几年前有一位50来岁的男子和我拉话时提起,常德会战能够拍一部很好的电影。

  几年过去了,《碟血孤城》实现了这位中年男子的愿望,应当是广大民众的愿望,历史将会记住虎贲的功勋,每一个牺牲都是一座纪念碑,我感到不理解的是在影片里怎样没有提到为其修了纪念碑的事情和相关画面,哪怕是1秒钟也行啊!

这样我们也会感到心安些。

沿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从《碟血孤城》走回了现实,如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修起了高楼大厦,影片里再现的古老的小巷、瓦房已难寻踪影,在这样一座钢筋水泥构成的新型城市里,人民更需要一种精神,期盼一种励志、追寻一种信仰,那就是《碟血孤城》中留给我们下一代人的宝贵财富。

  喋血孤城观后感(九):

  今日,我观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本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战争带来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中国将士顽强抗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这样一些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师长慰问受伤的战士时,有这样一位士兵,当师长想要与之握手时,却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双手,于是师长严肃、郑重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他也举起了没有手的胳膊。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语,但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传达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

在日本军官给中国俘虏发日本国旗时,中国俘虏把它踩在了脚下,应对他们的枪,毫不畏惧、威武不屈。

在战场上,他们喊着: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就算战到最终一兵一卒,也坚守阵地,永不放弃。

  我期望出现奇迹,但最终仍以杯具收尾。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很多人都说,人生就如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演绎着一段段人生。

以前,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

此刻,我突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戏剧中人物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安排好,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谁生谁死,谁好谁坏,他们只能照着剧本准确无误地表演下去。

而现实中,命运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并且,前面的路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发展,将会应对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

就像影片中的战士们,前一刻还活蹦乱跳,或许下一刻就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

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轻易便被夺去了生命。

我们总是期望有奇迹发生,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是残酷的。

  此刻,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感激党,感激国家,如果没有将士们对外敌入侵的奋勇抵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还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一切来之不易,为祖国贡献一点自我的力量。

  喋血孤城观后感(十):

  《喋血孤城》主要讲述的是65年前举世震惊的常德战役,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号为虎贲的将士,与三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中国军队第10军在湖南衡阳以孤立无援的疲惫之军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苦战整整47天,给敌以重大伤亡,写下了抗战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

虽然衡阳最终还是失陷了,但这丝毫不能抹杀第10军坚守衡阳的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业绩。

  电影放映了,一开始就给了我很强烈的震撼,暗灰色的背景,空旷的大地上架着不可计数的架子,悲凉的音乐更衬托出战争带给我们的悲伤。

战争是灾难的代名词,带给人们的只能是苦难,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对于被侵略者来说,就像是一个恶梦,总期望恶梦快点结束;对于受难的老百姓来说,就像是一个疟疾,避而远之;对于侵略者来说,就像是一朵罂粟花,看看都会上瘾。

因为战争,多少人要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担惊受怕;多少人要以身殉国,战死沙场,流离失所,舍小家,顾大家;又有多少人在灾难的面前本性暴露无遗,又有多少国家和地区生灵涂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又有多少国家受人欺凌,割地赔款,损害百姓利益。

战争简直就是一个恶魔,野蛮并且霸道。

  在影片中,连长冯葆华与美丽的未婚妻婉清在新婚之夜过后便生生分离,冯连长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中华民族不受侵犯,为了驱逐侵华日军,葆华决定参军奔赴战场,致死追随爱人的婉清也到后方做了一名战地护士。

做了护士,婉清总会看到很血腥的场面,为了冯连长,她没有退宿,也许是因为爱的力量支撑着她。

每一次只要有前线的伤兵抬回来,她总会急切地问道有没见到冯连长,是不是171团2营5连的。

当听到冯连长还活着的消息时,她总会感到安慰,似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最终落地般。

智勇双全的冯葆华坚守要塞,一次次化险为夷,可是天不怜人,在一次战争中,他把自我的身躯献给了祖国和爱他的人民,那是在二虎的姐姐被枪杀之后的事情,没想到那一次他和婉清的见面竟变成了永别,那熟悉高大的背影,不管是留给婉清还是留给观众,都是唯美的。

他在战场上还说过一句话,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是在战场需要及时作出的决定,也证明了他果断的思维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和婉清演绎了感天动地的战地生死恋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广阔的联想空间,也证明了在国恨家仇面前,儿女情长能够暂时放一边。

  在常德战役中,国军74军57师代号虎贲奉命守城。

师长余程万心知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斗,手握与城共存亡的密令,在明知弹尽、援绝、城已被弃的情景下,带领八千虎贲坚守孤城常德,以一轮接一轮的牺牲,拼死抵抗三万精锐日军的猛烈进攻。

在战役中,他充分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他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运筹帷幄之中,无不体现出他的睿智。

在得知援兵不能及时到达时,他流泪了,那是辛酸的泪,是对战友牺牲的痛苦,是对此刻弹尽粮绝的担忧,就像冯连长所说,人没吃没喝能够,这东西不给它吃喝,就变成了火棍。

在危急关头,应对选择坚守还是撤退的问题,他研究甚多,选择坚守则杀身成仁的律令不近人情,选择撤退则必将背负苟且偷生的骂名。

两难抉择下,余程万手书绝笔,披挂整齐,率众突围,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时刻遵守党的命令,即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仍不忘给上级司令发电文,汇报战况,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终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二虎也是一个爱国将士,也许他是因为父母被日军杀害而投身革命,可是他勇于牺牲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更感人的是,当冯连长不要他当兵的时候,他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冯连长的信任,二虎在冯连长牺牲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那种凄婉,那种哀恸,那种革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