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7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docx

第2期《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通报》

主持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朱雪冰

复审:

王德胜

初审:

王保旺黄永革李舒宝

编制:

孟云侠韩志国

 

前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淮北地区主要供水水源,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报》编发的目的是为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取水许可证审批等提供依据,并通过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通报地下水动态,预测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措施和建议,为管好、用好、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是按照水利部的工作大纲要求,由淮北地区各市水利(水务)局、水文局报送基本观测资料,省水文局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编制,报省水利厅审查后发布。

《通报》每年度定期编发三期。

编发日期分别为1月1日、6月1日、9月1日。

本期为2008年第2期(共24期),即2008年6月1日《通报》,本期内容包括:

降水量、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蓄变量分析以及上一年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等。

目录

一、概况………………………………………….………….…………..1

二、降水……………………………….…………………………..…….2

三、浅层地下水动态……………………………………………………3

四、2007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3

五、2007年主要超采区超采情况及漏斗动态…………………………4

六、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和建议…………………………5

附表:

表一:

安徽省淮北平原降水量分析计算成果表

表二: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监测井蓄水变量计算表

表三: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蓄水变量计算成果表

表四:

主要超采区及漏斗动态分析成果表

表五: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表六:

淮北主要城市中、深层地下水动态表

附图:

图一:

淮北平原2007年6月2日~2008年6月1日降水量等值线图

图二:

淮北平原地下水位变幅分布图

图三:

淮北平原2008年6月1日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通报

2008年6月1日

一、概况

安徽淮北地区位于本省北部(东经114°55′~118°10′,北纬32°25′~34°35′),东接江苏,西邻河南,北连山东,南以淮河为界,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行政区包括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全部,淮南市、蚌埠市大部,共27个县(市、区)。

本区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残丘外,其余绝大部分属冲积、洪积平原,南部沿淮地带分布有湖泊洼地。

全区总面积37421km2,其中平原区面积为36708km2(包括洼地等)。

淮北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分布较稳定,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按其埋藏深度和补、径、排水力循环及开采条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层组:

浅层(0~50m)属潜水~弱承压水,是农田灌溉开采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层位。

上部20~25m以浅,含水层厚度8.0~17m,分布较为广泛;下部25~50m,含水层厚度2.0~8.0m,分布不均。

地下水位埋深自北向南递减,受降水影响明显。

中深层(50~150m)地下水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大多为20~80m。

静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0m;深层(150m以深)地下水为完整承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5~80m。

上世纪70年代初水头接近地面,局部高出地面0.20~4.30m。

本层地下水水质优良,单井出水量较大,是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开采的主要层位。

自80年以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同时,由于本地区地表水水资源较贫乏,保证率相对较低,以及地表水水污染等因素,不少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等主要依赖中、深层地下水,目前已形成阜阳、淮北、宿州等7个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大多为22~65m,阜阳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曾经超过80m。

二、降水

2007年6月2日至2008年6月1日淮北地区降水量为1263.7mm,比上年偏多33.5%,比多年平均增加52.4%,属丰水年份,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2007年6~9月份降水量580~1180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0%~120%,10~12月份降水量30~80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5%~80%,2008年1~4月份降雨量100~300mm,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砀山、萧县局部偏少7%~17%外,其余地区偏多20%~85%,2008年5月份降雨量50~150mm,与常年同期相比,界首涡阳濉溪偏多1倍,其余地区偏多10%~70%。

全区总降水的空间分布为:

北部地区为700~1100mm,中部多为1100~1400mm,中东部蒙城、固镇和泗县局部为1400~1600mm,南部为1000~1400mm。

降水总趋势为中部大,南部次之,北部小。

各行政分区降水情况见表一。

三、浅层地下水动态

淮北地区除东北部低山残丘外,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埋藏浅,易开采,是淮北地区农灌和农村生活的主要水源。

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因此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受降水和开发利用状况影响。

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等用水规模的不断加大,浅层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

开发利用程度(就平水年而言)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15%到本世纪初已提高到30%左右,其中西北部在干旱年份高达40%~60%;浅层地下水埋深与80年代初期相比,一般年份淮北北部由3.0~5.0m下降到4.5~7.0m,中部由2.0~3.0m下降到3.0~4.5m,东南部由1.0~2.0m下降到1.2~2.5m,沿淮埋深变化不大。

2007年以来,由于淮北平原降水连续几年偏丰,浅层地下水得到了充分补给,地下水位普遍回升。

1、地下水动态特征

淮北平原2008年6月1日地下水位比上年同期平均上升0.13m,地下水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8136×104m3。

其中平原大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0.10~1.00m,周边沿省界局部和南部沿淮地下水位下降0.10~1.00m,详见图一。

行政区地下水位上升和蓄水量增加分别为:

淮北市0.11m和1214×104m3,亳州市0.25m和8165×104m3,宿州市0.11m和4166×104m3,蚌埠市0.08m和1275×104m3,阜阳市0.08m和2995×104m3,淮南市0.07m和321×104m3。

详见表三。

淮北平原2008年6月1日平均地下水位比多年平均同期上升0.63m。

其中,淮北市地下水位上升0.34m,亳州市地下水位上升1.03m,宿州市地下水位上升0.22m,蚌埠市地下水位上升0.84m,阜阳市地下水位上升0.87m,淮南市地下水位下降0.65m。

淮北平原2008年6月1日地下水埋深:

平原北部多为2.5~3.5m,黄河故道和东部山区局部3.5~5.5m,平原中部大部为2.0~2.5m,另有零星几处1.0~2.0m和2.5~3.0m南部沿淮大部为1.0~2.0m,详见图二。

四、2007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我省淮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析计算,农业灌溉用水,利用各级政府上报的统计资料,结合井灌实验区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计算;工业、生活、牲畜用水,利用工业产值、人口、牲畜头数结合用水定额和典型调查实验资料进行估算。

各开采量调查区2007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

亳州市由于大面积改种高灌溉的中药材,黄庄灌区开采量为11.84万m³,比上年增加50.1%;亳州市黄庄扩大区开采量为25.28万m³,比上年增加108.6%;蒙城县李圩井灌区开采量为3.24万m³,比上年增加60.5%;肖县杨楼井灌区开采量为942.2万m³,比上年减少23.1%;宿州市建城区开采量为4924万m³,比上年减少28.2%;淮北市城区开采量为13045万m³,比上年减少8.6%。

见表三。

2007年淮北地区总开采量为177800万m³,比上年增加24700万m³,深层地下水开采48500万m³,比上年减少300万m³。

其中农灌开采地下水47600万m³,比上年增加21300万m³,农村生活开采地下水58200万m³,比上年减少700万m³,工业开采地下水46100万m³,与上年持平,城镇生活开采地下水25900万m³,比上年增加4100万m³

五、2007年主要超采区超采情况及漏斗动态

1、超采情况

2007年末淮北市水源地面积569.7km2,超采水量19.74×104m3/d,平均每天比上年减少3.36×104m3,超采系数123%,比上年减少21%;亳州市2007年末水源地面积47km2,超采水量2.11×104m3/d,平均每天比上年减少0.01×104m3,超采系数106%,比上年减少1%;宿州市2007年末水源地面积68km2,超采水量7.67×104m3/d,平均每天比上年减少0.03×104m3,超采系数178%,比上年减少1%;阜阳市2007年末水源地面积70km2,超采水量9.16×104m3/d,平均每年比上年减少0.20×104m3,超采系数162%,比上年减少4%;界首市2007年末水源地面积53.3km2,超采水量0.88×104m3/d,平均每天比上年减少0.08×104m3,超采系数85%,比上年减少8%。

2、漏斗动态

2007年末,淮北市漏斗中心附近水位埋深为24.03m,比上年同期减少9.89m,其中市区漏斗面积144km2,比上年同期减少3km2;亳州市漏斗中心附近水位埋深为40.97m;宿州市漏斗中心附近水位埋深为22.41m,比上年同期增加0.34m,漏斗面积128km2,与上年同期持平,阜阳市漏斗中心附近水位埋深为53.49m,比上年同期减少5.65m,漏斗面积1280km2,比上年同期减少27km2,界首市漏斗中心附近水位埋深为39.80m。

见表四。

六、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和建议

1、主要问题

1)淮北地区城市工业和生活仍以中、深层地下水为主,部分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依然严重,应足够重视。

2)淮北地区尚无规范的城市中、深层地下水专用观测井,目前使用的观测井大部分是外单位的生产井。

因此,城市漏斗区内的开采量特别是漏斗变化情况的观测精度尚需提高。

3)淮北大部河流两岸及城郊结合部地区地下水均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目前地下水质监测除淮北市刚开展工作外,其它地区地下水质监测尚属空白。

地下水质监测工作急待加强。

2、建议

1)全面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划定漏斗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并严格执行,使地下水资源管理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开采量和水质监测工作,适度控制局部地区地下水开采,尤其超采城区中深层、深层地下水的开采。

重点缺水城市应合理调整浅、中、深层地下水开采层位,适度开发城区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资源(包括地表水)。

3)供排结合,加强污水处理回用,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

4)重点城市的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要作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污染物进入水源地污染地下水水质。

对上覆浅层地下水已受污染的,要积极根治。

5)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惜水意识,强化管理,保护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