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127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2013.9

 

文成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总课时

1

主备人

章光辉

审核人

周慧群

课时

1

复备栏

参与人

刘志文、陈圆圆

课型

新授

班级

(1)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引言: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认识有关长度的单位。

板出:

毫米的认识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各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主要汇报对毫米的初步认识)。

三、课件演示毫米的长度。

(建立1毫米的概念)

四、小组讨论:

1、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2、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3、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五、小组活动(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实际长度)

六、小组汇报展示。

七、达标检测(小黑板)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填空:

2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25毫米=()厘米()毫米

5厘米6毫米=()毫米

八、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反思:

文成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总课时

2

主备人

章光辉

审核人

周慧群

课时

1

复备栏

参与人

刘志文、陈圆圆

课型

新授

班级

(1)

学习目标: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昨天同学已经知道用“厘米和毫米”可以量出数学书的长、宽、厚。

今天,老师想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同学们知道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吗?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一人汇报。

三、出示课件,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四、小组交流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五、小组活动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2、测量小组内一张课桌的长和宽。

六、小组汇报展示

七、达标检测(小黑板)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反思:

文成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千米的认识1

总课时

3

主备人

章光辉

审核人

周慧群

课时

1

复备栏

参与人

刘志文、陈圆圆

课型

新授

班级

(1)

学习目标:

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学习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测量绳

学习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反思:

文成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千米的认识2

总课时

4

主备人

章光辉

审核人

周慧群

课时

1

复备栏

参与人

刘志文、陈圆圆

课型

练习课

班级

(1)

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用具:

测量绳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达标检测

完成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反思:

文成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吨的认识

总课时

5

主备人

章光辉

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