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26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扬州市仪征市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试题解析版

2018江苏仪征市二中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练习(含答案)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皓月当空的,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

注意风暴。

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

当我们大睁着眼睛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枕戈待旦向往

B.良宵枕戈待旦祈盼

C.良宵夜不成寐向往

D.夜晚夜不成寐祈盼

【答案】B

2.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翠袖低垂笼玉笋,緗裙斜拽露金莲。

C.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D.书成医国干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红巾翠袖”:

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是借代手法。

B玉笋说的是手指,金莲是小脚。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明镜,比喻平静的水面。

D“书”、“道”是本体,“千秋药”、“一座山”为喻体,“是”、“成”为比喻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楼梦》这部小说,历经数百年,有些东西虽然被历史淘汰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这部小说至今仍有现实研究价值。

B.连日来,各地群众纷纷通过网络等向“十九大”致贺,盛赞过去五年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对国家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心。

C.当初在参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学生的单招单考之间,盲人学生王宠选择了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是他的理想。

D.午休是不错的养生方式,但是,近日有德国学者指出,体重超标20%、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利无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该放在“有些东西”之前。

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他的理想”或删去“就是希望”。

D项,不合逻辑,“有利无弊”应为“有弊无利”。

点睛:

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语病的方法有: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

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

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然后瞻前顾后,同时还要注意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重复的词语等。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与世无争伪君子。

“洛阳纸贵”真市侩。

D.斤斤计较少年志,循循善诱老人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能力。

解答形式不是图文的转换,而是要求考生作出选择。

做这类题要仔细观察漫画的组成部分,再辩明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选项符合。

本题的漫画由三个部分组成:

左边一个人手拿一幅字,上面写着“见利忘”,右边一人坐着,头顶有四个大字“淡泊名利”。

下面还有一行字“您忘了一个字”“你要付一个字的钱”,这寓意是什么呢?

对照四个选项,BD是褒义,不符合漫画的讽刺意味,A也比符合,只能选C项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

其先诗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

至贵一公,姑家昆山之吴家桥。

贵一生思聪:

思聪生士贤;士肾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铭其墓曰“刚直君子”。

生四子:

长讳璿,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

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

母张氏。

公甫冠,为晏翁婿。

最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婿,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

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

其病痰喘,竞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

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

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

“儿能助吾哀。

”自是病日益深。

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

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

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

“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

”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

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

见耆年,特如敬让。

人有犯,辄自反,曰:

“吾其有以召之也?

”置不与较。

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

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

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

繄①公之教也。

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

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

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

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

相当于“是”。

②金绯 :

金印红袍, 谓官服。

③宪节:

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赀:

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

完成

C.竞岁不愈竞:

竟然

D.延师礼费不少靳延:

聘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

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B.定省:

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C.束发:

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D.貤封:

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8.把文中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2)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答案】6.C7.A

8.

(1)二哥曾经患上腹胀的病,用轿子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汤药定亲自调好后送上。

(2)严格归范,孩子们遵循规矩,不曾染上世间轻佻放纵的坏毛病。

9.格守遵守)礼节,宽容大度,砥砺志向,重教律已

【解析】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C“竞岁不愈”中“竞”与“岁”搭配,应该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

A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伯、仲、叔、季。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注意关键字词,

(1)病,生病;舆舁,抬;进,送上。

(2)循循:

有顺序的样子;佻宕:

轻佻浮荡。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特点。

做这题要回到原文,找到传主有关事迹,加以概括,结合作者评价性的词语进行整合。

比如“虽在宾馆,犹东西家也。

每入定省”“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可以看出他恪守礼节;“人有犯……置不与较”可见宽容大度;砥砺志向,“人有犯,辄自反,曰:

‘吾其有以召之也?

’”“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可见律己;“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可见重教。

参考译文:

公姓周,名书,字存中。

他的祖先是汴梁人。

宋靖康末年,随侍皇帝出行至临安。

到了贵一公的时候,才开始在昆山的吴家桥安家。

贵一养了儿子思聪,思聪养了士贤,士贤养了周显,周显养了周明,这就是耕乐翁,耕乐翁有好的品行,学士吴文定刻他的墓碑说“刚直君子”。

周明又生四子:

长子周璇,这就是乐清翁;其余依次是周玑、周玉、周衡。

周衡是太学生。

其家世代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从事农田生产,到了太学,才因为学问渊博成为监生。

但是兄弟都凭借资财在乡里称雄。

吴家桥在城南千墩浦边。

直桥并至小溪往东,只有周家居住在那里;大概逐渐成为周家聚集的村落,没有其他家族。

那南边只有晏翁家。

乐清翁养了四个儿子,周存中是最小的。

母亲张氏。

存中刚二十岁的时候,便做了晏翁的女婿。

虽然住在宾馆,还是在家的近旁。

常常来家看望父母,早晚请安,父母因为他外出做了晏翁家的女婿,疼爱他,他来家的时候,父母都非常高兴。

存中年少时在学业上有志向,成为博士弟子,更加砥砺自己的学识情操。

因为生病,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业。

他的病是由气管积痰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心跳、出汗等症状,终年不能痊愈。

即使好了,一个月之后会再次发作。

但是存中生性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恭敬谨慎,不因为生病而废止礼节。

在为母亲张硕人服丧期间,号哭哭坏了身子;孩儿们给他劝解,他哭得更加哀伤。

只有见到孩子们一道随他用手拍胸以脚顿地悲痛不止,内心就稍微安慰,说:

“孩子们能帮助我哀伤了。

”从此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乐清翁晚年得了脚病,不能行走,又时时想走。

存中公早晚搀扶他,并让孩子们在旁边读书,轮流更换。

乐清翁讲这很符合他的心意,高兴地说:

“我有儿有孙,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兄弟间友爱也非常深厚,不忍心一日分离。

二哥曾经生腹胀的病,抬来家中,早晚都不肯离开他的身旁,端水送药必定亲自调好后送上。

其他内亲外戚同宗之人,对待他们细致周到有礼节。

见到年老之人,特别尊敬礼让。

别人有冒犯,总是反省自己,说:

“我难道有招致他冒犯的原因吗?

”放下来不与别人计较。

自己虽是博士弟子但学业上没有遂愿,平时常常忧郁,愁闷。

所以对于教育孩子特别勤勉,请老师的礼节费用从来不吝惜;严格规范,孩子们遵循规矩,不曾染上世间轻佻浮荡的坏毛病。

二儿子周宪副,从十五岁开始到地位显贵之日,所到之处必定与天下知名之士交游。

做官严于律己,当代士大夫都称赞他。

这都是源于存中公的教诲。

他做兴化知府的时候,政绩考核上等,父母得到如他官职一样的封号。

金印红袍光辉灿烂,但是存中公惶恐不敢承当。

从宪副君以进士身份,出任守郡开始,到拿着风宪官所持的符节,专门管理海南,连续做官十多年,存中公依然住的是原有的房子,没有一瓦一椽的增加。

二哥去世的时候,存中公还能步行,奋力奔跑前往,痛哭非常哀伤,自此之后存中公就没能再站起来。

三、古诗调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和张仲通忆钟陵绝句其四

王安石

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晻霭中。

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

10.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象?

有何作用?

11.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0.景象,像雪一样的汀上之沙漫无边际,水流在缓缓地流动;暮霭中鸭子在残芦中悠闲宁静地睡着;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11.借归去的北方之人多回忆起这样的美妙悠闲的场景,家家的屏风上都有这样场景的图画,表达了对钟陵的怀念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汀沙、水、睡鸭、残芦等景物,像雪一样的汀上之沙漫无边际,水流在缓缓地流动;暮霭中鸭子在残芦中悠闲宁静地睡着,营造了一幅悠闲宁静的画面,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点睛: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句的能力。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的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归去的北方之人多回忆起这样的美妙悠闲的场景,家家的屏风上都有这样场景的图画,表达了对钟陵的怀念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直若屈,____________,大辩若讷。

(《老子》)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

(《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4)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凭谁问,____________,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大巧若拙

(2).既往不咎(3).汩余若将不及兮(4).而神明自得(5).蚕丛及鱼凫(6).绿杨阴里白沙堤(7).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8).廉颇老矣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拙”“咎”“汩”“凫”“翼”。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丝  瓜

柯平

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知道是丝瓜花。

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

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

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

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

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斤就能买到。

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不遑多让吧。

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

它因也是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

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

但古代的情况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眞应愧木瓜。

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

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

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

”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估计这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

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

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

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

这小子得我遗传,倒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

“爸爸,这像不像黄瓜丝瓜?

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即可立愈。

另外注重饮食营养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肯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绕如精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可。

具体方法是“用蜀中贡鱼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但那是文人的雅事,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

民间只管它叫丝瓜巾,视为涮锅子洗澡的利器。

一九六六年我大破四旧烧书时手臂不小心燎伤,在一个很大的旧木澡盆里,母亲疼爱地为我洗浴,涂满肥皂的丝瓜巾徐疾有致地擦抚我的背脊。

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身上尚有这种温馨的感觉。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丝瓜的价值的?

请简要概括。

15.文章第二段插入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有何用意?

16.文章以“丝瓜”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13.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悉花朵丝瓜花,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4.食用价值;药用功能;洗涤利器;比喻借代作用。

15.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16.丝瓜是本文的线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以“丝瓜”为题,交代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普通,却用途广泛,平凡而又伟大;丝瓜承载着母爱亲情、同窗友情,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怀念之情。

【解析】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重在考查开头的作用。

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内容可以从写了什么和表达什么情感两方面回答,结构可以向上看标题,往下看与下文哪些内容有联系,从而得出答案:

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悉花朵丝瓜花,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要点加以筛选整合。

注意审题:

“丝瓜的价值”问丝瓜的功能,“哪些方面”说明要多角度进行概括,带着这样的思维方向到原文搜索答案就清晰了,最后就是概括表达的能力了。

1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安排及其作用,重心是考查引用资料的作用。

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

先分析《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丝瓜什么特征的,然后分析此特征和前面或后文什么内容有何关联,有什么效果,最后得出答案:

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添文章的语言美。

16.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

可以从线索、结构、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结构线索上:

全文都围绕“丝瓜”写可见是线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内容上:

以“丝瓜”为题,交代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普通,却用途广泛,平凡而又伟大;情感表达上:

丝瓜承载着母爱亲情、同窗友情,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怀念之情。

点睛:

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对象的特点;④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⑤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六、 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生一世”中的语文问题

戎国强

“说要爱你一生一世的男人,最后和你离婚了,算不算说谎?

”这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的一道语文试题,被一些学生称为“奇葩试题”,引起激烈的讨论。

《钱江晚报》昨天报道此事后,在读者中也引起讨论。

从转载这一报道的公众号上网友的留言可以看到,争议集中于两点:

一是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二是拿这样的题目来考试是否合适?

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

如果该题的正确答案不被人们所认可,那就是说人们认为该题确实过于奇葩,就不适合拿来用作考题。

这是一道语文试题,它的“语文性”在哪里?

首先在“说谎”二字。

要判断“一生一世”是否说谎,先要确定“说谎”的定义,然后用这个定义去衡量那个“男人”的行为——不但要掌握词义,还要会运用词义。

该题假设的情景对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基础知识薄弱的,或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思维能力较弱的,都容易被“一生一世”带到沟里。

所谓“一生一世”,婚恋行为是人生现象或者说是社会现象,在这道试题里,它是考生的思考对象;它要求学生了解人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又能清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道试题包括了语文课的核心内容:

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了词语、词组等语言材料,也不仅仅是组合材料的原则即语法;语言能力更是运用语汇、语法进行思考、思辨、表达的能力。

因此,从语文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一道成功的语文试题。

从考生角度来考量,这也是一道好试题。

浙大是一所研究性大学,竺可桢学院则从已经被浙大录取的新生中选拔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尖端的研究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核心,不就是思考能力吗?

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如何排除各种干扰找到研究方向、确定思路,这是研究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具体到这道试题,就是看谁能够从婚恋问题的表象中把握语文试题的核心问题。

《钱江晚报》的报道提到浙大中文专业女生蒋同学——她说:

“离婚有很多种因素,不一定代表着夫妻双方不爱了。

”这个回答,清楚地表明,蒋同学思路清晰概念清楚,表达周密——她能够分辨“爱”与“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依据她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能力,是研究型人才所必备的。

就在大约十天前,有文章质疑课文“存在贬中崇洋倾向”,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大一部分被消耗在这类非语文的问题上,对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研究探讨就无法深入。

从这个角度考量,竺可桢学院的这道语文试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提醒:

守住专业立场,才有专业价值。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7.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思路。

1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语文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并根据蒋同学这一事例,概括语文任务的内容。

19.作者认为这道非常奇葩的试题好的理由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答案】17.首先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的一道语文试题引出话题;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