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263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段红伟

2013、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正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非以艰苦努力不能实现。

全国建小康,我们怎么办?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何实现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为保障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一直是我苦苦思索、孜孜追求的。

是安于现状,还是有所作为;是坐等其成,还是迎头赶上;是墨守成规,还是破壁发展…思酌再三,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心得也好,思考亦罢,权作引玉之砖而已!

一、问题提起的缘由

纵向地看,我县的医疗事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项目与水平,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横向地比,我们的进步又似乎微乎其微。

但就人才队伍而言,全县现有在职医卫高级职称称号者不足10人,执业医生、执业护理人员不到全县从医人员总数的1/2。

一些关键岗位执业者(如外科、麻醉、影像、专科护理等),更是凤毛麟角。

人才结构亦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不配套,形不成团队力量,故很难开展令人满意的先进的医疗服务项目。

多数乡镇医院因人才匮乏导致设备闲置,简单的三大常规不能开展,更无需谈及心电图、B超之类业务了。

乡村医生队伍,更是一言而概之,售药水平而已。

但看三级医疗网的现状是落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

南方不可比,就是我们的东邻林州,其乡镇医院均开展了CT业务。

当然,山西的CT业务审批权在省卫生厅,这也有别于其他省区。

医疗秩序混乱,私人药店过多,且均有非法行医之嫌,致使大小事故时有发生。

靠这样的医疗体系,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很难解决群众看病难与贵的问题,医疗质量与安全更是难以保证。

所以,问题的提起与解决已迫在眉睫。

否则,我们只能会被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发展越拉越远,只能会留下更多的历史发展欠账和人们的抱怨。

二、医疗的特殊规定性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医疗事业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事业。

同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固定的、独有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的特殊规定性一样,医疗事业也存在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具体是哪些呢?

除却了社会性、服务性、民本性—公益性事业的共性外,医疗事业又具有科技性、艺术性、法律性、开放性与规范性等特殊的内部规定性。

医疗是科学,是技术,而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从医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总结,才能成为称职的、一流的医护人才,从而根本上保证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是艺术,医护人员的工作并非简单地、克隆式地将科学理论翻版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是要求艺术性的运用。

医护人员将理论用于实践是艺术,手术方式与方法是艺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艺术,与病人交流是艺术,病人利益是医疗艺术永恒的主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医疗的服务对象既然是社会性的人,就必然会涉及法律法规。

此时,单凭道德的感召是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的。

因为没有法律法规与规章的约束和保障,道德的力量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这就是医疗的法律性。

Cicero说过:

“我们遵守法律是为了获得自由”。

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是病人接受医疗服务时应该拥有的天经地义的权利,无论是著名的“赫尔辛基宣言”,还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以至于我国的《执业医师法》均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知道相当多的医疗纠纷是一些人不谙法律、不讲艺术、信口开河造成的。

医疗需要开放,实际是由其科学性所决定的。

除非涉及专利或知识产权(这里也有其时限性、地域性、适应性),自闭自封、自诩鳌头均不是科学的态度。

科学需要首创,更离不开合作。

医院之间、医校之间、医院内部、甚至一项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协调配合,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再之,医疗的开放,也有利于全社会的了解、理解、支持。

医疗的规范性尤为重要,因为法律不能包罗万象。

你可以没有创造,但绝不可以无视规范。

缘是代价必是巨大的。

如今卫生部推出的并在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实施的,现今已在美国普遍实施的“临床路径”,就是为了规范行医,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需要(并非一些局外人理解的是为了减少医疗费用,因其或可致费用增加)。

以上便是医疗的特殊规定性。

三、医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策略与总体目标

孙子言兵,意为战胜。

故开篇为《计》,论“察兵”必“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其第一位之“道”说的就是指导思想,一个人人理解、拥护、遵循并为之奋斗的思想;一个实事求是、踏实鹜远、确保胜利,而非凭空臆想、层层转载、华而不实的思想。

其余“天、地、将、法”便是为达目标的基本策略与条件。

WHO早就警示:

“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会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当今的医学问题出在目的上,而不是手段和方法”。

医院建设的基本目的,就是有病治好病,未病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也就是说,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护人员,规范治病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

欲达此目的,同样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指导思想、基本策略),以避免医院建设的盲目与失败。

这如同一个人想吃什么佳肴,必须具备必要的餐具、原料、会做的厨师;或且言之,什么样的餐具、原料、厨师,也才能做出什么样的饭菜。

那么它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概言之就是:

在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规指下,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与归宿,坚持科教兴医、依法治医、质量载医、开门办医的基本策略,为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服务规范、保障有力、诚信雍安的新型医院而共同奋斗。

具体而言,这个指导思想、基本策略、总体目标是根据医疗事业的基本特性以及我们的现实情况提出的。

医疗事业是公益性事业,而公益性事业的一般性(共性)——社会性、服务性、民本性,确立了医院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谁办医院!

那就是毛主席一言而概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正如《大学》言:

“国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也”,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而注重医院运转的经济效益,亦是为了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蜂起所谓承包、集资、以富(工)养医,非但没有给医疗以出路,反使医药价位至今居高难降,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

公益性事业(尤其医院)的一般性(共性)决定着,兴办者必须以国家为主体,必须将其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纲”。

其余“四个策略”、“建院目标”,则是上述医疗事业的特殊性(个性)所规定的举纲之“目”。

这里,需要明白一点,纲与目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

我们强调“科教兴医”,宏观地讲,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设施以支撑,医院建设离不开掌握先进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做后盾;具体而言,只有坚持科教兴医,我们才能做到科学的发展投资规划,合理的人才结构打造,适宜的设施更新扩张,先进的服务项目开发,必要的临床科研开展。

我们强调“依法治医”,是创造安全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的需要,是打造一支拉得起、打得赢、守纪律的医疗队伍的需要,是保证医疗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古人云:

夫医者,非仁爱之心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然致知未必格物,这也就是“兵当先严其行,设谋制胜与其后”的道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生产单位”,其“劳动”对象是特殊的人群—病人。

当今社会,这种“劳动”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劳动对象的需求决定了劳动者的行为。

病人不是树根,让你随意雕琢。

这就决定着两者的关系必须建立在诚信正平的基础上。

所有这些,若没有严明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皆为空谈!

我们强调“质量载医”,是医疗事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确定的,是医院工作的性质所规定的,是医院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没有质量,哪来的诚信安全?

人人都不相信你,何以持续发展?

而质量建设的前提则是诚信纪律、技术规范、交流艺术与完善备案,缺一而不可以后续。

我们强调“开门办医”,这是医疗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必须走出去,请进来。

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试看,国家哪一个大项目没有外籍专家?

同时我们不也走出去了吗?

至今仍抱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信行,到头来只能是夜郎自大、刚愎自用、不进反退。

如果不搞开门办医,就不能明民需、民苦、民愿,进而更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健康需求;如果不搞开门办医,就不能明了你周围的疾病分布,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不搞开门办医,就不能了解和掌握医疗技术的发展前沿,进而完善管理,去开拓更多未知而实用的服务领域与项目;如果不搞开门办医,医疗保障就是一句空话。

因为,有序高效地救助突发公共卫生健康事件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医院总体水平的金标准。

而要达到“指令统一,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程序从简,各方协调,有序安全,反应灵敏,规范运转”的应急保障总要求,闭门造车绝对不行。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个指导思想,认真践行“四个策略”,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服务规范,保障有力,诚信雍安”新型医院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够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关于医院建设中的九大关系

1.医院与社会的关系

这是关于医院建设的大环境问题。

医疗事业是整个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无论是政府的投入、部门的协调、民众的信任、打击非法行医与无序竞争等等,单凭医院一家难乎为计。

凭心而论,这些年社会舆论的导向,对医院是不利的。

尤其在“非典”期前,谤医之论,甚嚣尘上。

本人亲耳有闻:

过去叫“救死扶伤”,现在是“救救即死,扶扶就伤”。

患者一闹,不辨皂白,医院必赔,似成定理。

深圳一家医院因为医闹,医务人员不得不头戴钢盔上下班;北京一患者因不满医生对自己疾病的诊治,竟然持刀行凶,酿成命案…似案不胜枚举。

诚然,成因主要在于国家投入的减少,医院自负盈亏,引进所谓的改革新思维——“承包、集资、工富养医”医院把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社会与医院间的诚信遭到不同程度的丧失。

反位思之,社会中的一些人不理解、不懂法、不守法,恐怕难脱使这类事件发生的干系。

再有一些部门、一些人,自以为是,层层设卡,使人“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严重阻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已经到了不得不仔细审视,甚至必须调整的地步。

国家推行城镇、乡村医疗保险制度,根本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通过医疗进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患者防病治病需求的“三位一的”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位”即患者、医院及城、乡医保和保险机构;“一的”即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货真价实的医疗服务。

三位者,患者为劳动对象,医疗为生产力主体,医保机构则是提供生产资料者。

三位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无等级中心而言,惟工作重心可循。

一的者,工作之重心,之目的,也是判定工作绩效的金标准。

任何行业、任何工作,都不能自封体系、自以为是,更不能作茧自缚、光棍心理,只在单人床上做文章。

你若有能耐,拉出一个集团军又有何妨!

这些均是今后医院全方位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2.医院与医院(校)的关系

这是指上下同级医院,以及同医学院校间规范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市场经济、多样化且不公等分配、地区发展不平衡、大医院医疗资源(人才、设备、环境、准入条件)的过分集中等因素,造成了中小医院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非法行医、无序竞争、相互诋毁甚至弱肉强食。

一些上级医院,名为扶持下级医院,实际是在做自己的广告,拉你的病源以养肥自身。

不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六.二六”效应,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党中央是有明确要求的,那就是要为当地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搬不走的医院,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的。

尽管国家的现行医保政策,救活了一批医院,但“得陇望蜀”之念、竞争层面不对等、不公平等因素,致使上述现象至今尚存,阴霾不散。

医院进步之基——人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就象我县如果不解决水源匮乏问题,一切发展问题都无从谈起一样。

医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医院间良性规范的互动与交流,离不开与医学院校间的长期有效地合作,这才是真正的“科教兴医”。

譬如,上世纪70年代,只要发现室性早搏,便如临大敌,必以药物治之。

因为当时的共识是不治则可能恶化成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

后来发现有的室性早搏是良性的。

而且新开发的药物——利多卡因、氟卡尼、英卡尼等,较原来奎尼丁、丙吡胺等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均有大幅度提高和降低。

这些知识非学习交流不可获得。

人们以为医生越老越有水平,其实是指那些不断学习实践的医生,而非“除夕熬夜”出身的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互动和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要明白—尊重上级是纪律,尊重下级是美德,尊重同级是本分,尊重客人是素质,尊重对手是风度,尊重所有人是教养—的道理。

只有实现相互间的尊重,才能实现上下级医院间的技术指导,同级医院间的经验互补,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助,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3.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上下级关系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外在的即医院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内在方面则是指院科领导间,及其与一线医务工作者间的关系。

除却政治因素,医疗方面上下级关系,主要的还应是业务和工作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只有工作中的“重心”,没有等级面的“中心”。

除去工作,其余则应是次要的,不应该主次颠倒。

而基于业务与工作的上下级关系,无非是“指导、支持、理解、尊重、执行”十个字。

其中,理解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理解就没有尊重。

否则,阳春白雪终为官僚,行高于人必成刁民。

孰不知,“官僚与刁民”,有时是不同层面概念间的相互回应。

如是,工作上也势必会造成“楼上打鼓,楼下唱戏,打得声高,唱得音低,经常跑调,难成一气”,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4.科室与科室的关系

医院的功能与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业务技术指导与交流、预防保健。

与之相适应,又分以下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必备委员会(6个)、其他科室。

为此,管理又分七大方面—依法执业、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医护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管理、财务与审计管理、设备及后勤安全管理等。

关于各科室职能与管理程序不必细述,但前提是医院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医疗一线展开。

因为没有医疗就没有医院,Theyarepigs是猪圈!

如今等级医院管理,要求将药事、设备划归医疗管理,原因便是如此。

其次,作为管理者,不但要明白医院的性质任务、结构功能、医学发展前沿等内容,同时还必须协调好龙头科室与一般科室、热点科室与冷门科室、临床科室与医技门诊、一线科室与基础研究及后勤服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一切服务于一线为前提,各司其职,有序协调,避免因利益驱动而相互扯皮掣肘。

5.医生与医生的关系

医疗行业是一个配合性很强的行业。

无论是同一科室,还是科室之间,医生与医生间建立在严格会诊制度上的尊重配合、取长补短是必需的。

因为,同谓医生,因其执业范围不同,致其职责与任务各异;同谓医生,其所学、所从、好恶不同,又左右其医疗行为呈特殊性或狭隘性。

人谓医生,而一医不可包治百病。

所以,医生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圆满艺术地完成对患者的诊治工作。

然而,讲配合是需要有谦虚精神的。

怀纳古今中外之精华而不张扬,吞吐众家学者之智慧而不狂放,是一个真正医学精英人才所应具备的气质与神韵。

当然,我不反对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否则就不存在所谓“首诊负责制”,不存在所谓的执业等级了。

我们反对并加制止的,只是存在于个别医疗工作者身上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因为那是对自己、对患者的极不负责,甚至是犯罪。

非典初期,一些医护人员因不谙无菌隔离技术,使得自己和他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护士与护士的关系

在医疗活动中,护士之间同样存在着共性与个性,责任与配合的问题。

一般地讲,护理专业可分为基础护理、责任护理、专科护理、中医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

因护士之专长、责任不同,护士之间也必须强调有机、有序、严谨的配合。

这不单指同一科室内部的交接班和/或病人的救治,有时甚至是全院之间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很好地完成诊治任务,尤其为应对突发卫生健康事件提供有力高效的保障。

7.医生与护士的关系

医生与护士是医院工作的承载体,医护之间的关系直接关乎到医疗质量的高低,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毋庸讳言,一般人(包括一些医院领导)对护士的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是误解,以为护士工作无非就是输液打针、测量体温,没有别的。

其实,医生下达到的许多救治医嘱是靠护士的严谨有序配合,甚至护士单独操作完成的。

譬如,在救治一个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过程中,医生是不可能始终位于患者床边的,因为他(她)们还有下达和整理医嘱等工作要做,还有其他病人需要诊治。

这时,救治医嘱的具体执行与患者的病情观察,主要靠护士来完成。

但就病情观察而言,护士不但要注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要在监护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直接可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迅速死亡的——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显著的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等5大组危险信号,快速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之,这个病人就可能转危为安。

再譬如,完成一个手术,起码需要三方面的力量——医生、护士、麻醉师的参与。

如果术前、术中护士没有正确而及时地准备和提供器械物品,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又从何谈起?

还有术后的监护、心理护理等,所以,医护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工作上的配合与协调,没有了医护之间的这种协调配合,就不能保证患者的顺利康复。

8.医护与患方的关系

这里的患方是指患者及家属(或患者的监护人)。

医护与患方之间的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基本的平等相待并带有一定消费性质的互动关系。

这是由医院的公益性质而非福利性所决定的。

然则如之,患者应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医疗服务选择权、病人知情权、隐私保护权等,医院方应该尽全力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快捷方便、廉价舒心的医疗服务。

为此,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拥有同情心、责任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交流艺术,取得病人及家属或监护人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终末病人的温情处理,要更加注重特殊人群(残疾者、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生理病理特点,要更加明了和利用循证医学,为其解除病患、增进健康。

同时,作为患方也应了解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尊重他(她)们劳动及依法享有的权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患者疾病的诊治康复。

9.开源与节流的关系

医院要发展,开源当为先。

不提高服务水平,不扩大服务项目,医院建设发展就是空话。

然而,开源必须同时节流。

凡人皆知“富家怕出败家子”,而况于明哲乎?

所以有钱也应省着花,尤其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更是折腾不起!

同时也要清楚一点,不要提及开源,便首先挖空心思提高收费,那样只能是饮鸩止渴。

反道行之,在一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符合病源分布(亦即劳动对象),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医院发展建设规划指导下的开源才是正确的。

同理,所谓的节流,并不是把钱存进银行不用,而是要花在实实在在的开源上。

今后,旨在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发展的公立医院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医药、患者间的一次利益再分配。

医药分家是这次改革的切入点。

恰似食品、能源、钢材等,救命的药品同样属于战略物资。

但至今缺乏国家级(战略级)的生产与储备,而是靠充满变数的市场调节。

前一阶段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的断货就为我们提供了实例(尽管这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在此基础上的医药分家与临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好处,回答是肯定的。

加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地政府对医院的补贴能否到位,患者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恐怕也会成为一个变量。

为此,为了维系医院运作,开源与节流将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五、关于医院的四大建设

因篇幅故,在此只简单提及,日后详述。

1.基础建设

须与建院目标相结合。

其中包括规模、布局、环境、安全、便捷等方面要符合实际又严谨规范的要求。

这是前期运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

上党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其急救车辆有时因道路拥挤,缺乏专用快速通道不能直接进入急诊科,这就为日后可能产生的医患纠纷埋下了伏笔(现在似乎好一些)。

这就是科室布局的前期设计不合理,同时也是医院与社会关系无可奈何的写照。

彼尚如此,己又何如?

2.队伍建设

包括领导班子与专业人才。

这里要多谈一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疗救治往往需要一个由几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严谨配合、共同完成。

其中,因责任、任务不同,有主次之分。

这样,医疗人才的培养必须是团队性的,而不能靠一两个所谓拔尖人才。

要注重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并使之形成团队力量。

比如,把象钱学森先生一样的战略级科学家放在我县,提高点教学质量毋庸置疑,但在我们的配合下,让其完成导弹的设计与制造,诚恐不能!

这就是团队的水平问题…。

行诸医疗,其理一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万勿将“实施人才战略”只挂在嘴上,尤其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

何谓战略?

战略就是关乎全局兴衰、事业成败、长远发展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齐心协力,咬定青山、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与实现的事物和目标。

人才的培养与留用,不是哪个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

起码要有用人单位、上级主管、人事部门的真心呵护和共同帮扶,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新环境,甚至要有不惜代价为之搭建的沐风凌云般的创业平台。

试想,我县目前若拥有2000名各方面的,名副其实的高级人才,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会那样的举步维艰捉襟见肘了。

或有人言,贫困地区是留不住人才的。

此只其一,关键是看你是否真心实意的去留、去用、去养。

钱学森先生生前常用一句话来鼓励我们,那就是:

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一定能够办得到。

前番长治城区突破窠臼为其医院招人之举值得推崇借鉴。

一个管理者,要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若渴之念,摒弃尺许之木栖身可,大郎烧饼自出门的闭关心态,不做叶公假好龙,敢比周公吐哺心,为打造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平顺人才队伍各尽自力。

3.文化建设

医院发展离不开大文化建设。

其中包括道德信念、辨证素质、纪律诚信、作风规范、艺术修养、社科知识等。

应达之基本目的,无非是树立“七个理念”,即:

内在性诚信理念、主动性服务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全面性质量理念、自觉性纪律理念、开放性学习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人人做到“十个方面”,即:

思想上清醒坚定,道德上纯洁高尚;学习上孜孜不倦,工作上务实敢创;作风上谦虚俭朴,形象上庄重大方;言行上诚信一致,纪律上严明比榜;为人上光明磊落,处事上合理循章。

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素养为两点:

一是同情心,二为责任心。

而欲达此目标,又离不开人才培养、信息资料、宣传教育、管理程序与制度、反馈与交流、图书馆、培训中心等基础文化建设。

4.规模建设

这里的规模建设并非指一个医院的扩建铺摊,而是关于县域内的医疗整合,解决医疗资源分散不融的问题。

大家知道,再好的珍珠散卖单售是不值钱的,而且还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若一根银线串以成链,则不知增值多少倍。

“项链理论”,用于医疗,是理同也!

那么,这根项链该怎么串呢?

我以为,从架构设计上,应从医疗的性质、任务——医疗、预防、实用技术培训、应急等几方面细化或目标化入手;从组织保障上,应在卫生主管部门“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下,以县级医院为主体、以区域化(数个乡村医院或卫生所)集团经营为版本,有效调动利用、综合协调全部医疗资源;从操作方法上,一要建立不为因人、因时、因事而半途而废的决议,使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二是要“走旧路”,即打破县乡和乡村界限,实现人员流动常态化、制度化,以使技术交流目标化、实用化;在资金保障上,建立严格管理下的(最好是社会第三方参与的)两级专业人才培训基金,以使定期培训规范化;在经营管理上,要做到独立核算、资源共享、适当有偿。

以上则是我对医院建设方面的点滴所得,能成抛砖引玉之功,吾望足矣!

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诚聆指教。

惟冀人人都能关注医疗进步,全社会上下支持医疗发展,那样我们的医疗事业,就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