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20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0年10月)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简述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是怎样确立的,以及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制定符合今阶级利益的各项政策,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并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3)工业革命导致了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中国。

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与此同时,法国、美国、俄国等也有侵略中国的欲望。

3.简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对外扩张的途径。

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五口通商章程》和《望厦条约》是如何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案”、“昕讼”之权,其“英人如何判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即在华美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各国援例而行。

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无权干涉。

5.西方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的?

(1)一是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2)二是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并以关税、盐税担保。

(3)三是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

(4)四是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

(5)五是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6.简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0年4月)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8.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5年4月;11年10月)

(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英国与其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攫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与此同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2.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3年10月)

(1)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14年4月;12年4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试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3年4月;09年10月)

(1)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其区别在于,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2)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试述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也开始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

(2)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

(3)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俄国一直把中国东北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俄国强烈不满,它便联合法、德,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俄国以此为借口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等,东北全境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4)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强租威海卫。

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省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189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6.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

因此,列强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

(2)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7.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

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三、思考题

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1)军事侵略。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3)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可以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

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4)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公开掠夺。

5)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6)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怎样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拒修法国舰艇,拒送法货,商人也举行罢市。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时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之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

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

从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万多人。

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宣扬“防民甚于防寇”,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

甚至在反侵略斗争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经济总量较小,工业技术落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又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简答题

1.《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10年4月)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2.简述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

3.简述洋务派举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30余年中先后办过24个规模不同的兵工厂。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开始举办民用企业,经营轮船、电报、采矿冶炼与纺织工业四个部门。

(2)建立新式海陆军。

到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为培养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洋务派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

先后派遣4批120名幼童赴美学习

4.简述洋务派兴办的影响较大的军用工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30余年中先后办过24个规模不同的兵工厂。

其中重要的有沪(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宁(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闽(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马尾船政局)、津(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四局和张之洞在汉阳办的湖北枪炮厂。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1年10月)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6.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1)它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宣传。

(4)中日甲午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并于1898年把这种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7.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它的实质是什么?

(13年4月)

(1)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8.简述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影响较大的学会、报纸及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9.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10年10月)

(1)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

(2)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3)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二、论述题

1.试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11年4月)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2.试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但是,在这些诏令中,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

可见,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

三、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腐化现象的滋生。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4)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1)性质: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2)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

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