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033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docx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模板报告解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XX级XX专业XX班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10年X月XX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实验一汽车总体结构认识

1、实验目的

1.1汽车的总体组成认识。

结合实物了解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了解汽车的型号识别。

1.2了解汽车各部分的功能和基本类型,分析汽车行驶中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1.3熟悉各主要总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

1.4结合实物掌握机械式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传动系布置形式(FR、FF、4WD)。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2.1轿车、吉普车、汽车发动机各2台。

2.2透明桑塔纳轿车模型1台,部件模型一套。

2.3轿车挂图3套。

2.4常用工具3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桑塔纳轿车模型系三类底盘模型,由发动机、底盘、部分电器设备组成,无车身和部分电器设备。

3.1.1发动机:

3.1.2底盘部分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其组成及功用:

·传动系:

·行驶系:

·转向系:

·制动系:

3.1.3电器设备由电源、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空调、仪表和报警系统、辅助电器及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等组成;

3.2汽车主要驾驶操作杆件包括方向盘、变速杆、离合器踏板等;汽车发动机的启动和整车传动演示:

 

3.3现场讲解实际轿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3.3.1重点介绍底盘传动系:

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驱动桥等部件。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有:

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容积液压式)、电动式;传动系的首要任务是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底盘传动系各部分功能:

 

3.3.2车身是驾驶员工作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由本体、内外装饰和车身附件等组成。

3.3.3电器设备包括电源、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空调、仪表和报警系统、辅助电器及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等组成。

3.4现场讲解实际汽车底盘的组成和传动系的布置特点:

按发动机相对于各总成的位置,汽车有下列几种布置形式: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10年X月X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离合器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课考勤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1.1观察分析常见车型传动系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了解EQ1090E离合器、SC1010离合器在汽车上的布置位置和操纵机构的连接关系。

1.2通过实验,掌握EQ1090E离合器、SC1010离合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安装情况,分析其传力、防干涉及调整等结构措施。

1.3了解EQ1090E离合器、SC1010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原理,调整部位和方法。

1.4掌握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和周布螺旋弹簧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分析其结构原理。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2.1EQ1090E离合器、SC1010离合器压盘各10套。

2.2离合器总成、各类从动盘及相应挂图、教学视频动画。

2.3拆装工作台及工具10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联接和工作情况。

离合器是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联系的总成。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

3.2离合器传递动力时和中断动力时主动、从动部分的之间的关系。

接合状态:

分离状态:

3.3拆开离合器盖与飞轮紧固螺母,分解离合器总成,观察飞轮、从动盘和压盘与离合器盖总成。

3.3.1主动部分:

3.3.2从动部分:

3.3.3压紧机构:

由螺旋弹簧或膜片弹簧组成,与主动部分一起旋转,它以离合器盖为依托,将压盘压向飞轮,从而将处于飞轮和盘压间的从动盘压紧。

3.3.4分离机构:

包括分离杠杆、分离轴承、分离套筒、分离叉;操纵机构:

包括踏板、拉杆、拉杆调节叉

3.4拆卸离合器压盘与离合器盖总成,取下离合器压紧弹簧。

 

3.5拆下分离杠杆及其附件,防止运动干涉的装置。

 

3.6离合器为了减小压盘向弹簧传热引起退火,压紧力降低,在压盘的弹簧座处做成凸起的十字形筋条,以减小接触面积,或加隔热垫。

3.7拆卸离合器扭转减震从动盘总成,从动盘由从动盘本体,摩擦片和从动盘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年10月15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变速器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1.1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发动机的联结关系。

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

1.2通过对SC1010四挡变速器的拆装,观察、了解齿轮式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掌握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2.1SC1010型变速器10套、相应挂图、教学视频动画。

2.2拆装工作台及工具10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在整车上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怎样保证变速器第一轴与曲轴同轴的。

3.2拆下变速器的上盖,重点观察分析操纵机构中自锁、互锁、倒挡锁装置,了解拨叉与拨叉轴的安装。

3.2.1自锁装置:

 

3.2.2互锁装置:

 

3.2.3倒档锁组成:

 

3.3从前端拆下轴承盖,并上下晃动拔出第一轴及轴承,第二轴用轴承,前支撑在第一轴后端,后支撑在壳体;

3.4依次从第二轴前端取出三四挡花键卡环,取下调整垫片,三、四挡同步器总成,三挡齿轮及轴承。

3.5取下第二轴输出端的车速里程表计速涡轮、倒挡齿轮和轴承卡环等。

用手托起第二轴前端上下晃动、并往后退出第二轴。

3.6观察锁环和滑块是如何定位的,观察同步器怎样与第二轴联结,各挡齿轮又是怎样联结的。

 

3.7从壳体中取出第二轴,观察中间轴和倒挡轴。

3.7.1思考为什么各挡(除倒挡)齿轮都用斜齿轮传动,各齿轮是怎样润滑的。

 

3.7.2观察同步器的构造,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能判断区别三、四挡同步器和一、二挡同步器和各同步器的前后。

 

3.7.3重点观察,理解各挡位的传递路线。

表1各档位齿轮齿数记录表

1挡

2挡

3挡

4挡

倒挡

Ⅰ轴

Ⅱ轴

中间轴

倒档轴

3.7.4变速器输入轴(第Ⅰ轴)端设有油封,且在Ⅰ轴与其支承轴承内座圈配合轴颈处加工有回油螺纹,防止润滑油进入离合器。

变速器输出轴(第Ⅱ轴)端设有油封,防止润滑油流出变速器。

3.8按相反顺序装复变速器,注意装复时不要遗漏。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年10月22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驱动桥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1.1观察驱动桥的结构形式,拆装单级主减速器,分析其结构原理和调整部位。

1.2拆装锥形齿轮差速器,分析其作用原理。

1.3对半轴的安装固定形式进行分析,能正确区别全浮式半轴和半浮式半轴结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2.1SC1010驱动桥总成10套、相应挂图、教学视频动画。

2.2拆装工作台及工具10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在整车上观察驱动桥,注意其连接方式。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和驱动车轮等零部件组成。

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动力由叉形凸缘经花键传给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减速变向后,通过螺栓传给差速器壳,由差速器传给两侧半轴驱动齿轮。

3.2.1拆下两半轴轴承端盖,用橡胶榔头冲击放松半轴轴承,取下半轴。

观察半轴结构,注意其外端支撑方式和轴承类型:

3.2.2拆下主减速器壳螺栓,取下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将两半轴插入差速器半轴齿轮,模拟汽车直线行驶、转向和动力中断时驱动桥运动,记录实验结果:

 

3.2.3从减速器壳体上拆下主动锥齿轮和轴承座等,启用铜棒敲击。

然后拆下轴承座和前外轴承。

3.3观察记录主动锥齿轮的支承形式,主动锥齿轮的齿形、齿数、轴承的安装部位及润滑油路。

轴承预紧度的调整部位。

记录实验结果:

 

3.4取下从动齿轮的支承螺往,然后拆下两端差速器轴承盖,拿出调整螺母,将从动锥齿轮连同差速器总成一同拿出。

注意拆下零件不能混淆,左右两侧轴承盖不能错位,以便按原位装复。

3.5从差速器壳上拆下从动齿轮,将差速器壳分解开,拆下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

观察一字轴的安装定位、润滑,分析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按相反顺序装复。

3.5.1普通差速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5.2普通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3.6主动锥齿轮及轴承预紧度的调整。

装好连接凸缘再装上垫圈和螺母,拧紧时边拧边转动轴承座,使滚子处于正确位置。

记录调整过程:

 

3.7差速器总成装复后,注意交叉拧紧,将从动锥齿轮装上。

半轴的内侧通过花键与半轴齿轮相连,外侧用凸缘与驱动轮的轮毂相连。

半轴外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桥壳上,作用在车轮的力都直接传给半轴,再通过轴承传给驱动桥壳体。

内端不受弯矩,外端承受全部弯矩。

3.8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装复及调整。

3.8.1将差速器总成装人主减速器壳,将轴承的外圈套上,再将调整螺母装在差速器壳的螺纹部分。

然后将轴承盖注意对好螺纹装上,慢慢拧动两端调整螺母,注意边调整预紧度时边转动差速器总成,然后将轴承盖螺栓拧紧。

3.8.2将已调整好的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装人主减速器壳内。

轴承座装人时注意对正不要偏斜,在紧固油封座和轴承座时应选择3~4个螺栓对角交叉均匀拧紧,忌用铜棒敲击。

3.8.3用增减调整垫片的数量来调整主减速器的啮合印迹。

增加垫片,啮合印迹向从动齿轮牙的大头移动,反之向小头移动。

3.8.4齿轮啮合间隙的调整,正确齿轮啮合间隙范围为0.15~0.40mm。

调整方法可用移动差速器轴承的调整螺母来达到.由于差速器轴承预紧度已预先调好,因此调整啮合齿轮间隙时,一侧的调整螺母松(或紧)多少,另一侧的调整螺母则相应紧(或松)多少,以便使差速器轴承预紧度保持不变。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年11月5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行驶系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1.1观察行驶系的组成以及车架、车桥、悬架等的结构。

了解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

1.2掌握减振器的结构及原理。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2.1SC1010、桑塔纳减振器各10套、相应挂图、教学视频动画。

2.2拆装工作台及工具10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行驶系统的组成:

3.2汽车行驶系的功用:

 

悬架按导向装置的型式(汽车两侧车轮运动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两大类:

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

3.3拆装减振器,拆下减振器储液筒,取出减振器活塞和工作筒。

3.4松开活塞杆及活塞紧固螺钉,由活塞杆上取活塞及阀总成,观察活塞流通孔及流通阀和伸张阀结构特点(实物测绘)。

 

3.5从工作筒上拆下底座,松开底座上阀片紧固螺钉,卸下补偿阀和压缩阀,观察底座流通孔及补偿阀和压缩阀结构特点(实物测绘)。

 

3.6观察讨论活塞上流通阀和伸张阀、底座补偿阀和压缩阀总成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注意零部件的装配尺寸关系。

3.6.1压缩行程:

 

3.6.2伸张行程:

 

3.7按相反顺序装复。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年11月12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转向系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

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4.3附录

注解:

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

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

1.1观察转向系的组成,注意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桥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

1.2对齿轮齿条式、曲柄双销式或循环球式转向器进行拆装,观察其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熟悉其调整方式及部位。

2、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2.1桑塔纳齿轮齿条式转向器、SC1010循环球式转向器总成10套、相应挂图、教学视频动画。

2.2拆装工作台及工具10套。

3、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1观察桑塔纳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工作情况。

3.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特点:

 

3.1.2工作过程:

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通过转向轴、安全联轴节带动转向齿轮转动,齿轮使得齿条轴向移动,带动拉杆移动,使车轮偏转,实现转向。

3.1.3啮合间隙调整:

齿条与齿扇的啮合间隙用调整螺钉调整,使转向器位于中间位置时,不允许有啮合间隙。

3.2拆装循环球式转向器。

3.2.1循环球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结构特点:

 

3.2.2工作过程:

转动转向螺杆时,通过钢球传力给螺母,螺母沿轴线移动;在摩擦力作用下,所有钢球在螺母与螺杆之间形成“球流”;钢球在螺母内绕行两周后,流出螺母进入导管,再由导管流回螺母通道,两列钢球在各自的封闭通道内循环;螺母外表面有等齿厚齿条,与其啮合的是变齿厚的齿扇;转动螺杆、螺母随之轴向移动,通过齿条、齿扇使转向摇臂转动;

3.2.3啮合间隙调整:

 

3.2.4使转向器处于中间位置,用螺丝刀将调整螺钉固定,逆时针拧下调整螺钉锁紧螺母,然后拆下侧盖螺钉,从扇形窗口中取出侧盖带摇臂轴总成,顺时针转调整螺钉使摇臂轴与侧盖脱离。

3.2.2松开上盖螺钉,由壳体上盖孔处取出螺杆螺母总成,转向螺杆螺母总成在通常情况下不要随意拆开。

当发现转动不灵活时、发卡或异常时将其拆开应注意拆导管前要记住螺杆装入螺母的方向,一组导管拆完后,把钢球与导管用小盒装好,并记住所对应的导管螺孔后第二组。

3.2.3装复顺序反向进行,装配摇臂轴时应使转向螺母处于中间位置,使齿扇的中间齿与转向螺母的中间齿槽相啮合。

拧紧侧盖螺钉时,侧盖上调整螺钉应处于拧出位置。

4、实验总结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年11月19日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实验

课程代码

8813760

实验项目名称

制动系拆装实验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廖文俊、谢远江、陈飞、李磊、杨建军

项目学分

实验课考勤

实验工作表现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