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39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9.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29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3分)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监考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5m/s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环境噪声大约是35dB

D.空调温度25℃,感觉很舒适,判断人体体温大约是25℃

2.(3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行星转动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D.

枯叶飘落

3.(3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减弱噪声的途径

4.(3分)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3分)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2.5km=2.5km×104cm=2.5×104cm

B.3.0×106cm=3.0×106×10﹣2m=3.0×104m

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

6.(3分)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

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7.(3分)周末,小黄、小白和小青来到郊外,选择了一个合适场地,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黄驾驶电瓶车以72km/h的速度前进,小白以1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青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8km,则(  )

A.小黄速度最大B.小白速度最大

C.小青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8.(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辆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4:

3,行驶的路程之比是6:

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3:

2B.5:

3C.5:

8D.9:

10

9.(3分)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s末的速度为9.5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8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9.5m/sB.9.8m/sC.10.0m/sD.8.0m/s

10.(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D.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11.(3分)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C.“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12.(3分)如图所示,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

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

13.(3分)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

14.(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

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5.(3分)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用手捂住耳朵

B.在繁华的街边设置噪声监测装置

C.在居民区靠近马路一边植树造林

D.在摩托车尾部加装消声器

16.(3分)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吉他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7.(3分)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机D.

B超诊疗

18.(3分)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9.(3分)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图象中,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20.(3分)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

21.(3分)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22.(3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用扫把把地面上的水扫开D.把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23.(3分)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24.(3分)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B.先熔化后蒸发C.先液化后凝固D.先蒸发后液化

25.(3分)下列关于晶体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于凝固点时,晶体一定是液态

B.温度等于凝固点时,晶体一定是固态

C.温度等于熔点时,晶体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因放热致使温度下降

26.(3分)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

27.(3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个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药物的药效并不理想。

她猜想:

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

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28.(3分)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冰层下表面B.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层上表面D.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29.(3分)某同学从平面镜前1.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  )

A.远离平面镜B.变大了C.大小不变D.变小了

30.(3分)“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

A.青山的影子B.青山的实像

C.青山倒立的虚像D.青山正立的虚像

 

二、实验题

31.(3分)某同学在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以及温度计使用时,有如下情形:

(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2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长度是  cm.图3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

(3)图4温度计读数为  ,图5体温计读数为  。

32.(3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中停表的设置是“时:

分:

秒”,甲、乙、丙分别对应小车在起点、中点s2位置、终点s1位置的时间,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υ。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原因是  。

(3)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4)若斜面长s1=1.2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υ1=  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υ2=  m/s。

(5)实验中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是  。

33.(3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a”或“b”)装置来进行实验;同时,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除需要图中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的变化。

(3)如图c所示是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  min;加热至第8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

(4)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

(5)小红把冰直接放在烧杯中,未加热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34.(3分)如图1所示是某校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其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再确定铁夹的位置;

②先调整固定铁夹的位置,再确定铁圈的位置。

(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3)在水温升高到88℃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说明此时当地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从计时开始到水温刚好达到沸点的过程中,水要持续  ,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图2中,表明水正处于沸腾的是图2中的  图(填“a”、“b”)。

(6)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7)实验中,另一组同学用一根正常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异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

三、计算题

35.(3分)小张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张从家到县开发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6.(3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问: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②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故选:

C。

2.故选:

B。

3.故选:

A。

4.故选:

D。

 

5.故选:

B。

6.故选:

B。

7.故选:

C。

8.故选:

D。

 

9.故选:

D。

10.故选:

D。

11.故选:

C。

12.故选:

D。

13.故选:

B。

14.故选:

B。

15.故选:

C。

16.故选:

D。

17.故选:

C。

18.故选:

D。

19.故选:

C。

20.故选:

C。

21.故选:

D。

22.故选:

C。

23故选:

D。

 

24.故选:

A。

25.故选:

A。

26.故选:

C。

27.故选:

C。

28.故选:

A。

29.故选:

C。

30.故选:

D。

二、实验题

31.故答案为:

(1)337.5;

(2)0.1;2.45;乙;(3)﹣31℃;37.9℃。

32.故答案为:

(1)v=

(2)斜面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3)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4)0.24;0.3;(5)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33.故答案为:

(1)a;碎冰块;

(2)秒表;(3)4;液态;(4)不沸腾;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5)需要;液化。

34.故答案为:

(1)①;

(2)缩短实验时间;(3)98;小于;(4)吸热;升高;(5)a;(6)石棉网的温度较高,可以给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7)温度计玻璃泡碰触到烧杯底部。

三、计算题

35.

【分析】由路程时间图象可求出:

物体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

【解答】解:

(1)由图象可得:

在OA段,物体路程s1=1800m,所用时间t1=25min=1500s,

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所用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

速度:

v1=

=

=1.2m/s,

v2=

=

=6m/s。

因为平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因此小张在AB段骑自行车;

(2)小张全程的平均速度v=

=

=2m/s;

答:

(1)小张骑车的是图中AB段;

(2)小张从家到县开发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36.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①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由v=

可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s=68m;

②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68m﹣51m=17m;

这17m共用了:

t′=△t﹣t1+t2=0.9s﹣0.2s+0.15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20m/s。

答: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②汽车的速度是2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