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27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共10个必做,17个选做)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1  选做

实验名称:

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制作目的:

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制作材料:

各种材料的橡皮泥。

制作步骤: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再保卫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温馨提示:

1.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

2.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火山》2  选做

实验名称: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实验结论:

火山成因推想:

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温馨提示:

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地震》 3 选做

实验名称:

地震模拟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

实验材料:

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步骤: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

地震的危害性很大。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地震》4  选做

实验名称: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验器材:

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

实验步骤:

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

实验现象:

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

地震成因推想:

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温馨提示:

1.弯曲的竹片不能离眼睛太近,以免伤了眼睛。

2.弯曲的竹片也不能离同学太近,以免伤了同学。

 

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做一块卵石》5  选做

 实验名称: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

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实验步骤:

                                                        

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

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

实验结论:

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温馨提示:

 1.用锤子敲砖时要让学生注意安全。

 2.不要让学生猛力摇晃瓶子,以免毁坏瓶子伤人。

3.大口玻璃瓶也可让学生自备。

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做一块卵石》 1  必做

实验名称:

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认识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精神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快板岩、烧杯、凉水。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块板岩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2.把石头烧红后,迅速放在凉水中。

3.如此反复几次,观察板岩有什麽变化

实验现象:

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一块块的小碎屑掉下。

实验结论:

温度变化能使岩石产生裂缝,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温馨提示:

1.要正确使用酒精灯,同时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烧热石头。

3.凉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整理器材:

把碎岩石放进废物桶,把废水倒进水槽,仪器归位,擦净桌面。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地表的变化》    6  选做

实验名称:

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研究水滴的力量,让学生了解水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实验器材:

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步骤:

1.在黑色手工纸用面粉堆成三堆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观察面粉有什么变化。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起。

实验结论:

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

温馨提示:

 1.水滴的大小尽可能保持一致。

 2.每一次实验都要记下两个数据:

水滴下落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整理器材:

把湿的面粉放进废物桶,干面粉集中起来备用,器材归位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地表的变化》7 选做

实验名称:

水的冲刷力模拟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模拟水流的力量试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原因。

实验材料:

托盘、沙子、碎石、草皮、水、喷壶。

实验步骤:

 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平原、峡谷、草地等造型。

 2.用喷水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

实验现象:

沙子被水冲走,碎石被水冲干净。

实验结论:

水流可以产生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温馨提示:

1.实验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湿润。

2.喷洒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必须保持一致。

3.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把沙子、草皮、碎石清理干净,托盘、喷壶放置有序。

 

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声音的产生》2  必做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

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

空纸盒、橡皮筋、小鼓、豆粒、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槌敲音叉后,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 .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

1.用手拨动橡皮筋时不要用力过猛。

2.要轻敲鼓面,避免用力过多敲坏鼓面。

3.不要把音叉放入水中,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放置有序。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谁能传播声音》3  必做

实验名称:

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声音的传播实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实验器材: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

2.用手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见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

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

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

声音是通过气体、固体、液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温馨提示:

1.闹钟要事先上好响铃。

2.塑料袋不要透水。

整理器材:

废物放进废物桶,仪器归位放置好。

 

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怎样听到声音》8  选做

实验名称: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耳朵的内部构造,了解鼓膜的作用。

实验器材:

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

1.把纸筒去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

2.把一根火柴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3.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实验现象:

1.橡皮膜振动带动火柴棍跳动起来。

2.破了的橡皮膜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实验结论: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声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温馨提示:

1.可用优质塑料膜代替橡皮膜。

 2.纸筒也可让学生自备。

 3.橡皮膜只扎个小孔即可。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

 

五年级上册第十课《各种各样的声音》9 选做

实验名称:

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器材:

小鼓、碎纸屑、锯条。

实验步骤: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轻巧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3.把锯条放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约三分之一,用一只手把锯条压好,另一只手去拨动锯条的末端,听锯条发出的声音。

                                             

4.再把锯条伸出约三分之二,再拨动,再听声

实验现象:

1.响度小,纸屑跳动低;响度大,纸屑跳动高。

2.锯条伸的短,音调高;锯条伸的长,音调低。

实验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温馨提示:

 1.敲小鼓时不要用力过猛。

2.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锯条划伤。

整理器材:

把碎纸屑放入废物桶,小鼓、锯条放置有序。

 

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秋季星空》10  选做

实验名称:

观星箱的制作方法   

制作目的:

通过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利用观星箱进行长期观察研究星座的活动。

制作材料:

较大的盒子一个、线、胶带。

制作步骤:

1.把较大的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

2.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3.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进行长期观察。

温馨提示:

1.挖的小洞不宜太大。

2.制作方法不能局限于这一种。

3.方格大小一定要一致。

 

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木材》4  必做

实验名称:

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

能通过实验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

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小灯座及灯泡、电池及电池、盒导线、水槽。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烧木材,观察那种木材更容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它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简单的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

 6.和其他物品比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

 4.木材有沉有浮,沉少浮多。

 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能使小灯泡稍微发红

实验结论:

木材容易燃烧,有花纹,软硬程度不同,有沉有浮,比锤子轻。

温馨提示:

 1.刻木材时让学生注意安全。

 2.提醒学生注意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方法。

 3.和其他物品比轻重时一定要同体积。

整理器材:

把废水倒入水桶,把木材放入废物桶,其他器材有序归位。

 

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纸》5  必做

实验名称:

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目的:

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纸的吸水性能。

实验器材:

各种不同的纸、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的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中,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

观察纸的吸水情况。

实验现象:

表面粗糙的纸张水渍高。

实验结论:

表面光滑且较硬的纸吸水能力差,表面粗糙且较软的纸吸水能力强。

温馨提示:

1.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2.各种纸可发动学生找寻。

整理器材:

把废纸和废水放入废物桶,其他器材整理归位。

 

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陶瓷》6  必做

实验名称:

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陶瓷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刀、小灯座及灯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步骤:

1.用火烧各种陶瓷,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感觉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4.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的沉浮现象。

5.把陶瓷联入电路中,观察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及结论:

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

温馨提示:

1.各种陶瓷可以发动学生获取。

2.由于这个实验所用到的有危险器材较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整理器材:

废物入桶,其他器材分类有序整理。

 

五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金属》7  必做

实验名称:

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

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试验,从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

铁、铜、铝、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砂纸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

实验步骤:

1.把铁、铜、铝分别放在火上烧,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铁、铜、铝的硬度。

3.把铁、铜、铝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感觉热不热。

4.用放大镜观察金属的花纹,用砂纸打磨金属观察其光泽。

5.把金属联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

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容易碎。

实验现象及结论:

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

温馨提示:

 1.有些金属较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

 2.进行安全教育。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玻璃与塑料》8  必做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实验目的: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

实验器材:

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记下称量的数据。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比较一下用哪个看得清楚。

 3.让玻璃和塑料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落地时的结果。

4.用镊子分别夹着玻璃和塑料在酒精灯上烧,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1.体积相同的下,塑料比玻璃轻。

2.透过塑料看书上的字不很清楚。

3.同一高度下落玻璃碎了。

4.塑料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

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容易碎、不容易燃烧。

温馨提示:

1.玻璃易碎,不要划伤手。

2.玻璃要夹牢再烧,以免滑落伤人。

3.熄灭酒精灯时,灯帽要盖两次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蒸发》11  选做

实验名称: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蒸发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并了解蒸发现象。

实验器材:

温度计、棉纱、方座支架、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数,并记录下来。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大约十分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把两次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

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温馨提示:

 1.小心使用温度计。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一课《沸腾》9  必做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目的:

通过沸腾试验,让学生认识水的沸腾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小组自备)。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

 1.温度计的指数不断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冒泡翻腾。

 2.继续加热,温度计的指数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温馨提示:

1.熄灭酒精灯时,注意不要烧伤。

2.倒掉热水时,注意不要烫伤。

3.保护好温度计,避免毁坏

4.如果遇到水不沸腾,可把烧杯换成锥形瓶。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二课《凝结》12  选做

实验名称:

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盘子、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在三脚架上放上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盘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

 2.在小盘子的下面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烧伤或烫伤。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二课《凝结》13  选做

实验名称:

水蒸汽凝结的条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认识凝结现象,渗透“自然界的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

实验器材:

两个同样烧杯、两块同样的玻璃片、(大于杯口)、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在酒精灯均匀加热约40秒后盖在一个烧杯上。

 3.同时在另一个烧杯口盖上冷玻璃片。

 4.过几分钟后,观察两片玻璃片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热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小水滴。

实验结论:

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可以凝结成水。

温馨提示:

 1.四个相同的条件要把握好。

 2.给玻璃片加热时要上下翻动。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三课《水的三态变化》14 选做

实验名称:

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大烧杯、试管、温度计、胶塞、冰块、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的浓盐水。

 2.把试管内装上一小半水,把温度计插入试管内,记下温度计的指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大烧杯中。

 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二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4.把记录测量的温度和初始温度对比。

实验现象:

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

水结冰时的温度(0℃)就是水的冰点。

温馨提示:

 1.温度计不要贴着试管壁,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到试管底部。

 2.玻璃仪器易碎,注意安全。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四课《小水滴的旅行》10  必做

实验名称:

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

通过“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能力。

(一)

实验器材:

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实验步骤: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把酒精等放在石棉网下面。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直至沸腾。

3.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地滴下来。

实验结论: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避免烧伤或烫伤。

 

(二)

实验器材:

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杯、瓷盘。

实验步骤:

1.在烧瓶里装1/3的水,拥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向下,正对玻璃弯管处。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待水沸腾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1.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2.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聚小水滴落下来。

实验结论: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温馨提示:

 1.玻璃杯一定要夹牢。

 2.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四课《小水滴的旅行》15  选做

实验名称:

模拟露的形成   

实验目的:

通过露的模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实验器材:

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冷水。

实验步骤:

1.用干毛巾将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然后将碎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

2.静置约五至十分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受冷(0℃以上)凝结城的小水珠。

温馨提示:

1.不锈钢杯可让小组自备。

2.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四课《小水滴的旅行》16  选做

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霜的形成是在0℃以下,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实验器材:

冰、水、食盐、温度计、搪瓷缸(外壁深黑色)

实验步骤:

 1.先倒入半杯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测定杯内的温度。

 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再测定杯内的温度。

 3.仔细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

杯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粉末。

实验结论:

霜是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的小冰晶。

温馨提示:

一定要把缸外壁的水擦干,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整理器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四课《小水滴的旅行》17 选做

实验名称:

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验器材:

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

2.用一块冰接近瓶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冰从瓶口移开,再接近瓶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把冰移开,“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小水滴漂浮在低空,形成了雾。

温馨提示:

小心的把废水倒入废水桶,注意安全。

整理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