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11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docx

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

叶家豪的成长故事

叶家豪,男,现就读于我班。

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由爷爷奶奶代管。

刚来时,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出口成“脏”,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

课间追赶打闹是家常便饭,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同伴、家长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

来我班不过三天的时间,因为与另外的一名同学发生口角并最终大打出手,结果是两败俱伤,他自己的脸上留下了那一个同学的指甲印,另一个同学变成了一头大“熊猫”。

班长迅速将此事告诉了我,我马上找到两个同学,叫他们到我的办公室。

我简单问了一下他们起矛盾的原因,他们互相辩解着,说着对方的不是。

我很明白这位同学的脾气,听了他们各自的陈诉之后,我已经明白了个中原委,针对两名同学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说服教育,然后让他们互相道歉并握手言和。

下去之后,没过几天,他好像又不安分了,旷课迟到好像又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于是我再一次将他叫到办公室,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他进行了长达一节课的教育。

他表面上一副接受教育的姿态,但我从他的眼神中分明看到一种桀骜不训的迹象。

但我还是将我想好的一切可以用在他身上的语言全都说出来,直到我口干舌燥为止。

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我多多教育帮助。

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

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

有一次他“犯事”后,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他的父母亲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他几乎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了。

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告状!

真让我感到意外。

后来我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知他,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从叶家豪的行为,我不由得反思:

单从表面看,他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传统经验是“严加管教”、“以暴治暴”、“孤立冷落”。

为什么这些手段会失效呢?

透过他暴力行为多发的表面,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实质,你会发现一颗脆弱的、急需安抚的心。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叶家豪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内心倍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

他需要不断从身体冲突中战胜“假想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满足。

但是这种行为的副作用是同伴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精神越发空虚。

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他的攻击行为愈演愈烈,并且屡教不改。

而在此时如果能和父母亲沟通,哪怕是听听爸爸妈妈的骂,也会使他感到亲切,能有效安抚他渴望关爱的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话后,他能安分守纪的原因了。

由此可见,后来的主动挑衅行为是他为获得沟通权利的一种错误方式,目的不是伤害同伴,仅仅是为了能和“最亲近的陌生人”说上话……从这个角度去想,你是否发现叶家豪并不是“小霸王”,相反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者。

  多次冲突事件发生后,聪明的爸爸想到,只有长期给予孩子关爱,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孩子迫切希望父母的关爱。

电话沟通能及时的控制问题,但电话中讲讲就过,那么书信就不尽然。

孩子收到书信后,多看一遍信的内容就多一份理解。

书信交流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爱。

同时很好的理解父母工作的艰难,养育自己长大不容易。

孩子从不断收到信回信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增进了理力,上升了学习。

于是爸爸和孩子约定一个礼拜两次电话,一封书信。

一个月后孩子把注意力从转移到学习上。

长期如此,孩子期考,取得了班级前五名的好成绩。

我与一位留守儿童共成长的故事

2009年11月10日,我在结束了为期一周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后回到了学校。

一大早,当我踏进教室时,同学们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热烈掌声,这掌声告诉我:

同学们是在欢迎我的回来。

早上第一节是我的课,铃声响后,我又一次踏上我熟悉的讲台。

在师生问候之后,我按往常一样检查学生到校情况。

这时班长站起来向我汇报,彭东东同学好几天没到学校了。

当时我心里一怔:

彭东东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但很少有旷缺课的现象。

当时为了不影响上课,我点头让班长坐下,开始认真上课。

课后我迫不及待找到班主任张老师了解情况,从张老师的口中得知:

彭东东的确有好几天不来学校了,在随后的家访和多次的电话联系中,家长一直反映,孩子这几天一直没有回过家,家人抽空到街上找过,但没有找到。

焦急的张老师也想尽办法,除了发动学生帮忙以外,自己还亲自到彭东东可能去的地方网吧寻找,但还是杳无音信。

听了张老师的反映后,我更是感到不安:

一个四年级孩子,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离开家就是好几天,如果不是与家人赌气不肯回家,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一直是我们关注的。

他刚生下不久妈妈就离开这个家另嫁,他爸随后也丢下孩子外出打工,极少回家。

好心的婶婶看到孩子可怜,不忍心把他放弃,从小就把他抱过来当作自己孩子抚养。

本来婶婶家庭的生活就不富裕,加上还要多养一个孩子,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为了把他抚养大,婶婶从无怨言,只希望他能听从教育。

但孩子有时不太听话,令做婶婶的感到非常疼心。

自2009年秋季起我和张老师任教这个班级时候,我和张老师就一直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

也许是由于孩子长期得不得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性格沉默、孤僻,缺乏自信,不喜欢合群,很少笑容,学习成绩较差。

有时晚上还到网吧上网,一到学校就呼呼大睡。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他对老师特别有感情,课间喜欢围在老师的身边转。

为了改变这个孩子,凡是课间我总是有意的在教室多逗留一会儿,与他聊这聊那。

渐渐的时间长了,他的话也多起来,性格比以前开朗。

为了能增强他的自信心,我还特意安排了班上一些最简单的事情让他干。

比如说帮我拿拿课本,帮我送送作业,帮我分分本子,每一次他很乐意做。

本学期我在班上开展每周一次的评优活动,我安排他来盖小红花印章,他做得非常认真。

而且他看到其它同学获得表扬盖上小红花印章时,他也很羡慕,因此他的表现比以前更好,上课更认真,作业也尽可能完成。

因此他也得到师生的肯定,开学至今,他也得到了5次小红花印章的鼓励。

我觉得我和他的相处更多是融洽和愉快,还有彼此间的信赖。

也许我给予他的还很不够,但是他从我这微薄的点滴的关怀中获得了成长的信心和勇气,他每一天的快与乐,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更让我感动的是,2009年11月4日下午,当他知道下星期我要到外地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时,放学后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回家。

下了课他一直跟在我身后和我聊这聊那,好像没有想回家的意思,出自对他安全的考虑,在我的多次要求下,他才肯怏怏而去。

但当我回到房间时,我突然预感到有个人在我门外,我走出门一看发现他又折了回来,见到我很不好意思笑了,当时我可以看出他是对我下星期的外出学习有几分失落。

最后还是在我一番安慰下才离去。

当我想到这一幕时,此时我感动了,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控制住了没有让它流出来。

我想这个孩子身无分文,连续几天不回家,吃什么,睡哪里,会发生什么事,我简直不敢想象。

随后的两天时间,我和班主任张老师试图想办法找到彭东东,但还是没有结果。

星期三的早上,我刚吃完早餐走在校道上,有几位同学急冲冲跑过来告诉我:

彭东东到校了,我当时心里掠过一阵喜悦。

我快步走向教室,当时我第一眼看到他时,我心头又是一震:

由于好几天不回家,上衣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他明显消瘦了许多。

当他看到我第一眼时,眼泪夺眶而下。

此时的我只好默不做声,我知道我这时不管是责备,还是安慰都无济于事,我也不想急着问他这几天去了哪里,因为我想他这几天受的委屈一定会太多太多。

我和家长聊了一会把家长送走后,像往常一样上我的第一节课。

在课上,他没有听我讲什么,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我也并没有打扰他的意思。

第一节下课后,我把他叫醒,示意他跟我走,他也一声不吭跟在我后面。

我清楚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吃点东西,我把他带到粉摊要了两盘粉。

当服务员端上第一盘粉时,我示意让他先吃,此时他何无推辞之意,拌上点酸辣大口大口吃起来。

我的第二盘粉端上时,我给他夹了一大半,他也没说不要的意思。

可能太饿了,一直把一大盘粉吃个一点不剩。

吃完了早餐,我觉得气氛的有点缓和之时,我试图趁机想从他口中知道点情况,但不管我怎样问,就是一声不吭。

我无法知道他是出自什么原因保持了沉默,但当时我所提到的三个问题:

你想涂老师回来吗?

你相信涂老师吗?

你愿意和涂老师交朋友吗?

他竟连连点头。

这时我的心头一亮,我觉得还有什么比这一份默许所产生的教育效应能与之伦比的呢?

这份默许的来自不是一时的冲动,是一个长期缺乏关爱孩子期盼已久的流露。

早餐吃罢,我觉得他的衣服实在脏得不成样子,我又带他到了成衣市场买了两套衣服,试好衣服后,我要求他把脏衣服全脱下换上新的,他也按我的要求一一做着。

路过超市,我又给他买了几盒牛奶。

此时,我终于看到了他一丝笑容。

当我和他回到教室时,已是第二节课间时间,他一回到座位,就当着这多位同学的面拿出一盒牛奶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

我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喝得是多么甘甜和醇香。

他毫无拘束的举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纯真和可爱。

此时的他,也许不知道我在想些什么,流淌在他心田的甘甜和醇香的同时也渗入我的心头,我和他在彼此分享着这一份幸福……

我与留守学生的故事

下午第一节语文课,我走进教室,发现教室的窗户上有新贴的彩色小伞花图案的玻璃纸,浅绿的底色上是一朵朵鲜艳俏丽的红伞花,黄伞花,蓝伞花,映着窗外的阳光,很美。

我微笑着问:

“好漂亮啊,谁贴上去的啊?

”马上有学生回答我:

“报告老师,是陈星贴上去的。

”我笑说:

“是吗?

你哪儿来的玻璃纸呢?

”陈星站起来有点害羞地说:

“是我奶奶以前买来贴玻璃剩下的,我昨天翻出来的,想着老师曾说过叫我们把教室布置得漂亮一些,我就拿来了。

”我赞许地点点头。

看着窗纸,我又想起了有关陈星的一件件往事。

10月份,县邮政局与教育局联合举办“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书信写作比赛,我在批阅的时候才知道陈星是一个留守孩子,她在信中写道:

“爸爸妈妈,做家庭作业时,别的同学的爸爸妈妈都能像老师一样耐心地辅导他们的作业,而我常常拿着不会做的作业一个人偷偷地流眼泪…………爸爸妈妈,我怀念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日子,那时我是多么快乐。

我知道你们外出打工是为了让家里生活更加富裕,然而宁愿穷,也不要你们离开我,你们能在附近找一份工作吗?

奶奶年纪大了,许多事也做不了,我经常帮奶奶洗衣服,洗碗。

爸爸妈妈,看到女儿的信,你们能回来吗?

不仅是我盼你们回来,奶奶说她也想你们早日回来。

”读完信后,我仿佛看到了那颗孤独幼小的心灵在无边的黑夜默默地期待的情景,我的眼眶湿润了。

后来从班主任那里又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更加深了我对她的同情。

陈星,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她7岁那年爸妈离婚了,后来爸爸又给她找了后妈。

去年春节后爸爸和后妈去北京打工一直至今都没有回家,只是偶尔给家里寄回一些生活费。

她的亲妈去新疆打工后也一年没有回来看过她。

今年10岁的陈星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家里没安电话,这个孩子几乎生活在与亲情隔绝的黑暗世界里。

第二天上语文课,征得了陈星的同意,我把她的信读给班上同学听,并号召班上同学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她,我还点了几个活跃的女生做她的陪玩伙伴及上放学路上陪伴伙伴,吩咐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和她结成学习对子。

学生们一直都很尊敬我,于是一时间陈星都快成了他们喜欢的明星,课间找她做游戏的排队呢。

每每看到陈星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打羽毛球的身影,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另外我还有意无意让她去办公室帮我拿一支改作业的红笔,一本并不需要的教参。

在课堂上常常点她起来回答问题和读课文,开始的时候她读得有些结巴,同学们并不嘲笑她,我也鼓励她,耐心地给她时间,加上她本来是个聪明的女孩,一段时间后,她的课文读得流利极了,也有感情极了。

课余时间发现她爱看书,我从家里把儿子看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她看,并鼓励她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发现她的钢笔掉后,我买来新的钢笔作为奖品奖给她。

渐渐地,她的脸上也经常有了羞涩的微笑。

今天真没想到,陈星同学居然懂得去关心集体了,以前她是多么孤僻内向啊!

再一次看着窗纸,激动之余,我对全班学生郑重地说:

“同学们,我们平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在得到爱时你们总是感到很快乐,我们班的陈星同学,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按理说她比你们更需要爱,可是,陈星同学却恰恰相反,她把爱给了我们。

相比较而言,我认为陈星比你们快乐,因为她知道怎么去爱别人了,知道怎样去回报大家的爱了,同学们,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教室里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接着骤然间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学生中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

这些孩子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托给亲戚。

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照顾显得特别重要。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不慎,一些孩子很容易走入歧途,成为未成年案件中的“主力”。

因此,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分析留守学生的现状,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

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不爱学习,说谎等心理障碍。

曾经有这样一个留守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叫匡兵,是城关镇永兴寺村人。

我刚接手他们班,上课时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情绪低沉,闷闷不乐,爱走神。

下课后再观察,见他总是一个人在一边独自玩,很少与人交流。

我抽空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还没开口他就哭了。

原来,他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留下他和妹妹。

我问他生活怎么安排,他说平时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周末回家自己做,没有菜就煮油盐饭吃。

说着说着哭得更伤心了。

我说你别难过,你爸妈也是为了多挣点钱让你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他们也不忍心丢下你们不管。

你已经上六年级了,要学会独立生活,自强自立,坚持上学,才是有出息的人。

后来,我对这个孩子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生活上尽可能关心,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

匡兵也很懂事,渐渐地他的情绪有了好转,学习也跟上来了。

我因势利导,经常在班里以他为例,教育其它同学。

我说你们看人家匡兵,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既要照顾妹妹,又要自己安排生活,还能够坚持学好功课,多么不容易。

每逢周一,我都要问问匡兵回家改善生活了没有,衣服洗了没有。

有一次,我发现匡兵周一来后乐呵呵的,一问才知道他这个周末回家帮别人排秧苗,在那里吃了一顿好的。

我表扬他说:

“好哇!

既帮助了别人,又改善了生活,一举两得。

”这以后匡兵的表现一直不错。

但一个周一我却发现匡兵没来上学,问其它同学都不了解情况。

我只好去家访。

到他家一看,原来他爸爸前几天回来了。

他爸告诉我说他不想上学了,把书都烧了,文具也扔了。

我找到匡兵,问他到底为什么。

他说他爸爸回来后一点都不关心他和妹妹,只顾自己打牌,还经常不在家,每星期只给他20元钱,他根本吃不饱。

我开导他说,你不能赌这个气,等你学好了本领,长大后自己打工赚钱了,就可以自己支配手中的钱,那多好啊!

现在赌气不上学,会害了自己一辈子。

匡兵随我回到了学校,我又与他爸爸商量增加了他的生活费。

这以后他比以前更懂事了,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不再像过去那样郁闷,慢慢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前不久我见到他时,他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一再感谢我在他困难时对他的关照。

现在的匡兵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儿,是深圳一家公司的员工,月薪两千多元。

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我觉得学校老师的关心爱护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每天都要直接和留守儿童打交道,面对面地与他们交流。

现在班里的留守儿童还在不断增加,依据现有情况,我对这些孩子实行不定期的家访,经常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些孩子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健康成长。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

我们要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

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在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会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和其它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王梓琦的成长故事

王梓琦二年级时转入我班,也许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始时他表现得还不错,在几次数学考试中,他都得了一百分,我感觉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可好景不长,他的缺点也慢慢暴露出来了:

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课后不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不讲究卫生,座位下面到处是垃圾,成绩也下降了,数学再也没得过一百分。

而且我发现他的视力也下降了,座位稍微靠后一点,就看不到黑板上的字,作业做得一塌糊涂。

从他奶奶的口中我得知,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办了一个电子厂,长期在外做生意,妈妈在外打工,由七十多岁的奶奶照顾,奶奶对孙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不善于管理教育,养成了放纵、随意的性格,缺少玩伴,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致于视力明显下降。

这样一个有天分的孩子,我不忍心让他这样落后下去,正当我准备跟他爸爸谈谈的时候,他爸爸却找到学校来了,说是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问我管不管。

我说怎么没听他说,他说不敢跟老师说,我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我一定管。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有点失望,这位父亲没有问一句有关孩子学习方面的情况,他关注的只是孩子物质上的享受。

作为老师,我不能跟家长一般见识,我还得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于是我给家长说了他的在校表现,建议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要因为工作忙,没有尽到养育孩子的责任,就以金钱作为补偿,这种补偿不能替代情感需要,也许还会害了孩子,让他养成追求享受,不知节约的坏习惯。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抚,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王梓琦的爸爸接受了我的建议,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尽量利用在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困扰孩子的各种问题。

让孩子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心情感受,他的思念,他的期待等等。

从沟通中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并不忘激励他,告诉孩子,做事情首先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寻求帮助,还要坚持不放弃,这样就没有什么能难倒自己。

现在他们已经成了很铁的哥们。

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内容。

爸爸说:

“王梓琦,长时间不见,想我吧。

”于是手拍在儿子的肩上说:

“不错,够结实的。

”接着摸摸孩子的头说:

“瞧你一脸的阳光,好样的小子。

老师常常和我们联系,我和妈妈虽不在你身边,学习一直保持良好,现在就比我当年强多了。

好好地努力吧小伙子,你的将来会更好。

任何情况下一定相信自己‘我能行’。

同时也相信爸爸,能帮助你。

我们不仅是父子还是哥们,对吧?

现在我们聊聊,你想说啥就说啥。

”这时候孩子就象机关枪一样,鞑靼鞑靼全放出来了。

父子俩就坐着边说边笑,其乐融融。

突然孩子站起来说:

“爸爸,和你聊天真带劲,谢谢您,帮我解决了问题。

”爸爸都蒙了,对孩子说:

“我什么都没说呀。

”孩子乐着说:

“爸,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你已经告诉我了。

”我们的孩子是多么智慧,他需要的也许是父母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信自己会象爸爸那样,会想到办法处理好问题。

或许问题在无意中稍稍点到,孩子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成长变得相对顺利,让问题变得简单。

王梓琦好像变了一个人,座位下面看不到垃圾了,衣服也穿得整齐多了。

由于他的眼睛近视,我经常把他的座位安排在靠前几排,一有进步我就表扬他,也许是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他的成绩也进步了不少,期末考试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87分,虽然他偶尔也会不完成家庭作业,但成绩还算稳定,而且还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再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了。

卢梦冰的成长故事

卢梦冰当时是她妈妈领到我班上的,小女孩活泼可爱,脸上总有那甜甜的笑容。

她的爸爸在浙江打工,妈妈在家带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而且教育孩子很有方法,妈妈教孩子练字、课外阅读,送孩子学习舞蹈,经常与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很听话,习惯也好。

一年级的时候,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她那灿烂的笑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上二年级的时候,卢梦冰的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妈妈不得已去浙江打工,她就留在了奶奶的身边。

也就在这时,我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少了,家庭作业也不能完成,常常上课心不在焉。

刚开始,我以为是她没有妈妈的管教,对学习放松了。

于是,我找卢梦冰谈心,告诉她要认真完成作业,不能放松学习。

但这次谈心并没有改变她的学习状况,我不禁有些心急了,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帮助她。

后来还是她的妈妈的一个电话让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也让我对她充满了希望。

  记得一天晚上,我接到了她妈妈从浙江打来的电话。

她在电话中向我叙述,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她打电话回家,卢梦冰总是不愿接,不想和她说话,以前不是这样的。

她妈妈想让我帮帮她,劝劝卢梦冰。

我答应试试看。

  第二天,我找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说到她不愿意和她妈妈说话的事。

我先问她现在的生活情况,她告诉我现在和奶奶住在一起。

接着,我问她想不想妈妈。

话音刚落,她突然不说话了,低着头始终沉默着。

我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她来说很敏感,必须换个角度问。

我对她说,老师知道妈妈很想你,要不然她怎么经常给你打电话呢?

妈妈在浙江打工都是为了你,你要理解妈妈,也要支持妈妈。

也许我的话让卢梦冰“开了窍”,她抬起头,似乎要和我说话。

我让她说,她说她想暑假去看妈妈,妈妈不同意。

原来是这样,我告诉她只要现在好好学习,妈妈一定会接她去的。

卢梦冰点了点头,笑了。

  后来,我在与她妈妈电话交流中,把卢梦冰的想法告诉了她,并且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她说暑假一定接孩子过去。

其实,卢梦冰的想法正说明了她需要母爱,作为一位留守儿童,她现在缺的就是母爱。

  在电话中,我还得知卢梦冰自从上次谈话以后,又和妈妈说话了。

不仅如此,卢梦冰又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了,她在放学的路上高兴地告诉我,她一放假就要去浙江了。

看到卢梦冰的表现,我打心眼儿高兴,她一有成绩,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她的妈妈,也希望她的妈妈经常打电话给她,与她聊聊天,查点查点学习情况……当她学习下滑时,我及时提醒她,她成绩一直很优秀。

她工作能力不错,我让她当班长,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同学们的表率,家长会让她当主持人,他有板有眼。

她变得坚强了,再也不哭哭啼啼。

就这样,她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稳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期期都被评为“优秀干部”、“三好学生”。

卢梦冰现在已经上三年级了,比以前更懂事了,在家能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

帮奶奶做饭、收筷子、洗碗等。

元旦节的时候,还不忘给爸爸妈妈写信、寄贺卡。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卢梦冰这样一位留守儿童,我尽可能多地给她一些关注、一些理解、一些帮助,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

 

李艳林的成长故事

李艳林,女,三年级时转入我班。

她抑郁,鲜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课间从不和别人玩耍,总是坐在位子上。

第一次数学考试,她只得了四十几分,可见她的学习基础很差。

从她奶奶口中得知,父亲出过车祸,母亲与父亲离婚另嫁他人,从小由外婆带大,外婆住在岳阳,她在那里读完二年级,父亲把她接来,由奶奶和伯父伯母照顾。

也许是由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爱和母爱,她不合群,缺乏自信,为了改变这个孩子,凡是课间我总是有意的在教室多逗留一会儿,与她聊这聊那。

渐渐的时间长了,她的话也多起来,性格比以前开朗,为了能增强她的自信,我还特意安排了班上一些最简单的事让她干。

比如说帮我拿拿课本,帮我送送作业,帮我分分本子,每一次她都很乐意做。

我在班上开展成绩评优的活动,按她的成绩是评不上优的,因为达到九十分才能发小红花,我就给她降低标准,达到八十分就发小红花,因此她的表现比以前更好,上课更认真。

开学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