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95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docx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

Wheneveryonetalksabouthowlonelytheyare,Ithinktheyarehappy.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

封面上有什么?

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

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

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

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

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二、结束

  讨论:

最后小蛇会怎样?

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

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活动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其内容简单、画面有趣。

整个活动,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的。

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风趣幽默,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

在活动中我采用一定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主动开动脑筋,根据小蛇的形状大胆猜想。

幼儿的思维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动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

  2、理解"吞"的含义,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长筒袜,实物苹果、香蕉、葡萄、菠萝各一个。

  2、好饿的小蛇一份,故事mp3录音。

  活动过程:

  

(一)采用倒叙的手法引出故事,吸引幼儿的倾听兴趣。

  1、前几天老师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讲--有一条小蛇肚子好饿好饿呀,它就出门去找东西吃,扭呀扭扭呀扭,看到了一棵长满苹果的树,你们猜一猜,小蛇会怎么做呢?

  2、我把故事从头开始讲给你们听,故事的题目叫《好饿的小蛇》。

  

(二)运用边表演故事边提问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引:

教师带上袜子扮演小蛇:

有一条小蛇肚子好饿好饿啊,它就出门去找东西吃。

  1、幼儿通过外形、颜色,猜测故事中的水果。

  师:

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红颜色圆圆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2、通过提问、模仿,学说短句。

  师:

咦,地上真的是一个又红又圆的苹果,它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咕嘟,真好吃。

小蛇怎么做?

(幼儿学习短句"啊呜--咕嘟、咕嘟,真好吃")师(将水果藏入袜子表示被小蛇吃了):

小蛇说:

我吃了一个苹果,变成了一条苹果蛇。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看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师: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根黄颜色长长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

让我瞧一瞧,咦!

真的是一根黄黄的香蕉呀。

小蛇马上就:

啊呜--咕嘟、咕嘟,啊,真好吃。

它怎么吃的?

水果吃到肚子里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模仿)小蛇会怎么说呢?

(学习短句:

我吃了一根香蕉,变成了一条香蕉蛇。

)师:

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个浑身长满刺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

啊,小蛇仔细一看,是个带刺的菠萝也。

小蛇怎么做呢?

小蛇怎么说?

  师:

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串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

对了,是一串葡萄,那小蛇会怎么做呢?

小蛇怎么说?

  4、你们猜一猜,小蛇还会吃什么东西?

(幼儿自由发言)(三)观看《好饿的小蛇》PPT,完整欣赏故事。

  引:

老师的电脑里也有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每个段落之间请幼儿学习短句:

啊呜--咕嘟、咕嘟,真好吃。

我吃了×××,变成了一条××蛇。

)1、小蛇最后吃了什么?

小蛇是怎么吃的?

(幼儿模仿小蛇吃水果的声音。

)2、它有没有用牙齿咬?

没有用牙齿咬叫"吞",小蛇把水果一口吞到肚子里了。

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和小蛇一样吞东西吃?

为什么?

  3、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否则肚子会涨的。

  (四)请幼儿跟着电脑flash一起表演小蛇,在游戏中练习故事短句。

  1、想不想一起来当一条有趣的小蛇?

老师给每个孩子带来一只袜子,你想一想怎么变成小蛇?

(引导幼儿将袜子变成小蛇的窍门。

)2、表演小蛇的动作:

它怎么走路?

我们试一试。

(幼儿用手臂模仿小蛇扭的动作)小蛇的嘴巴在哪里?

怎么吃东西?

说话怎么说?

  3、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小蛇好吗,学一学小蛇走路、说话、吃东西,比一比哪条小蛇表演的最好。

  4、老师和幼儿坐在一起,跟着FLASH表演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棒棒天使

  设计意图:

  绘本《棒棒天使》原为大班主题活动“相反国”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故事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相反的事情,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

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因此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

例如,运动时,孩子会说:

“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

”排队时,孩子会说:

“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后面。

”当老师说“多吃饭长得高、力气大”时,孩子们会马上说“不吃饭长得矮、力气小”。

在仔细阅读绘本之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对绘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调整,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让幼儿自主发现和感受阅读的乐趣上。

本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即激趣、精读、完整欣赏、延伸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PPT(演示文稿)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减少了幼儿因翻阅图书而产生的干扰;设计自制小绘本,则巧妙地为幼儿提供了在摆弄中讲述的机会。

这些教学手段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反义词:

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长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故事幽默的语言风格,乐意大胆讲述绘本故事。

  准备:

  1.大绘本《棒棒天使》一本。

  2.选择绘本第7~8页、第1O~13页、第18~19页制作成PPT。

  3.自制小绘本(与PPT画面内容相同)的背景图,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图片每人三套。

  4.实物投影仪一台。

  5.小绘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图书阅览区。

  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点

  1.观察PPTl(绘本第7页),比较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题。

  师:

今天,有两位可爱的天使来到我们这里。

看一看,这两位天使长得怎么样?

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

这位天使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样,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长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样,叫胖胖天使。

我们一起来向他们问好。

  2.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反特征。

  师:

这对好朋友可真奇怪,长的样子正好相反。

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样子,好吗?

  师(小结):

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

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语言有赖于动作、形体的支持。

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故事情景并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相反的含义,并初步感受画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随机设疑——寻找故事情节中的相反现象

  1.缓慢连播PPT2(绘本第8、1O、11、12、13、18、19页),重复两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其中蕴含的相反的事情。

  师:

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

(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师:

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

在干什么?

  师:

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围有什么东西?

一样多吗?

  师:

大象和小乌龟一样大吗?

  师:

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一样吗?

  (析:

教师利用简短的提问引发幼儿关注整个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大胆讲述,在讲述中逐步提炼多组反义词。

自动连续播放的课件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幼儿,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

  2.观看PPT(将PFT2中呈现过的所有画面放在同一个PPT页面上),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

你发现了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

请告诉大家。

  师:

谁能把这句话说得完整些?

句子中要用上意义相反的词。

  师: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意义相反的动作。

  (析:

幼儿在直观画面的暗示下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则适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并跟进提问,以帮助幼儿切合主题、准确讲述内容。

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有意识地运用故事原句,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一讲、做一做。

这一切相关策略的运用都建立在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把握的基础上。

  师(小结):

他们都会飞。

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

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

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

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

他们比赛变魔术。

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了一下手,但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给自制小绘本贴上相应的天使并自由讲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应该在哪里,胖胖天使应该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贴上去,好吗?

在贴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反义词组,并用短句讲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述。

  

(2)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呈现1~2名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析: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讲述的兴趣是关键,养成大胆表述的习惯是重点。

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反复刺激、不断强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仪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想表达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欣赏原著——激发完整阅读绘本的兴趣

  师:

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还发生了许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边慢慢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讲到PPT中的内容时,教师稍作停顿,以暗示幼儿一起讲,特别是讲到反义词时,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以等待幼儿讲出来;当发现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则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进行点拨。

  四、拓展延伸——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师:

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相反的事情呀?

谁来说一说?

(例如:

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师:

图书架上有许多《棒棒天使》的小书,自由活动时你们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老师,好吗?

  (析:

当孩子跟着教师完整阅读未删减的绘本故事时,新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适时将活动延伸到图书阅览区,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满足不同能力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