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902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改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章来源:

市农业和渔业局发布时间:

2011/12/30

前言

深圳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三高’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在为深圳和港澳地区提供新鲜优质安全农产品、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防控入侵性有害生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环境提升,与现代高科技发展结合起来,使传统产业作新贡献、作大贡献”的新要求。

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建设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农业综合功能,逐步实现都市农业创新发展,成为深圳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是全市农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规划,是未来五年深圳农业的发展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区农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深圳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提升其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一)农业生产现状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67万元,其中,种植业48707万元,牧业43734万元,渔业389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7502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96090亩,其中,粮食作物151亩,经济作物67亩,其它作物95872亩(其中蔬菜95371亩)。

茶园面积340亩。

果园面积53567亩,其中,柑桔橙629亩,荔枝43279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9吨,花生8吨,蔬菜110739吨,茶叶2吨,水果3179吨(其中柑桔橙163吨,荔枝1952吨)。

畜牧业,牛年末头数6487头(其中,奶牛6479头),牛奶产量15000吨,生猪饲养量29.37万头,生猪年末存栏量6.93万头,肉猪全年出栏量22.44万头,家禽饲养量703.03万只(其中出栏量568.39万只),鲜蛋406吨,当年出售肉类总产量18992吨。

渔业,水产品生产总量27230吨,其中,海水产品25302吨(其中鱼类13010吨),淡水产品1928吨(其中鱼类1838吨)。

养殖面积2.92万亩,其中,海水面积2.51万亩,淡水面积0.41万亩。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市内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加大,涌现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众多名牌农产品,初步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

截止2010年,在惠州、河源、湖南、湖北、江西以及广西等多个省市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共认定七批584个,其中,蔬菜基地170个、生猪基地304个、水产基地110个。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形成一批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组织。

2010年,深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达7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2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企业超过16家;辐射带动各地农户56.08万户,增加农业收入14.58亿元,户均增收2600元。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施品牌化战略,引导全市农业企业申报和复审名牌农产品。

至“十一五”期末,全市有中国名牌农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农产品21个。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吸引和促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对农业发展进行投入,初步形成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外引内联跨区域投资等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

(三)农业生物产业在生物育种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突破

形成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物育种研发力量雄厚。

引进多个国际知名的生物育种创新科研团队,已拥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清华龙岗分中心、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等著名专家领衔的生物育种单位,育种方法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转变,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农业生物产业在生物育种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突破,2010年,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被科学技术部列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框架协议,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正式起步。

(四)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不断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市场的建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截止2010年末,已形成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山批发市场、宝安批发市场、布吉生猪批发市场、罗芳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望家欢、源兴果品、湖尔美、永桦、旭联等一批大型农产品物流批发配送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已形成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地方性初级市场三个层次组成的批发市场体系网络,形成“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构建起以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全国性农产品流通体系。

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化建设,形成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产品拍卖三个交易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专业化、网络化交易,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应。

(五)标准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效

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以基本农田改造为契机,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要求,划定4.15万亩基本农田改造范围,于2008年启动基本农田改造工作。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企业为主、财政补贴”和政府全额投资等多种方式,按照现代农田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3万亩基本农田。

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基本农田改造试点面积4600多亩。

其中,大工业区片区基本农田建设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总面积2700多亩,地块连片而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2010年11月,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基本农田建设和改造实施办法》,标志着全市3万亩基本农田建设改造工作全面铺开。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全市初步建立了“市、区、企业”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对全市定点屠宰场实行驻场检疫,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监控监测点,将全市农产品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

重点抓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以农产品生产源头建设为基础抓农产品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标志使用进行检查,生产基地农产品回运数量约占深圳市场同类产品消费量的60%,保障了农产品安全供应,满足了民生需求。

农产品检测检验及执法监督成效明显。

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大力推进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开展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检查频次;全面实施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提高监管效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由2005年的96.3%提高到2010年的98.42%,生猪“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由2005年98.16%上升到2010年100%,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提高到99.23%。

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按规定销毁,并实行追踪溯源。

“十一五”期间,全市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七)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迅速

发挥农业生态效益,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建设了一批具有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多功能的休闲农业园区,满足市民农业科技教育、休闲娱乐和农业体验等多种综合需求。

已拥有西部海上田园、西丽果场、光明农场、青青世界、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多个知名农业休闲景区。

农业科普城市公园已立项建设,将保留一份弥足珍贵的体现农业文明的财产。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并将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新兴产业。

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等政策措施,强调要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加强生产基地、蔬菜流通业、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稳定和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为深圳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快速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深圳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政策支持。

《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中均将深圳划入珠三角都市综合农业功能区,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和体验型都市休闲农业,为深圳发展生态创意农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将生物产业列为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年投入5亿元发展生物产业,2015年将实现生物产业收入2000亿元,培育3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龙头企业,50家左右超十亿元企业,并积极推进深圳市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雄厚的社会经济实力。

深圳市三次产业构成0.1∶47.2∶52.7,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本市生产总值达到9581.5亿元,平均GDP产出为4.77亿元/平方公里。

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为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尤其是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华大基因研究院、兴旺种业、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国家杂交稻工程中心深圳清华龙岗水稻研究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育种企业;深圳市还从思想认识、服务观念和体制机制入手,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创造了良好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形成了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畅通了人才引进渠道,已吸引包括国际分子设计育种领军人物邓兴旺博士及其科研团队、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华大基因科研团队、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等农业科研人才及团队,对深圳现代农业发展和生物育种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广阔的市场空间。

深圳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是全国唯一同时具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农产品供销信息丰富,渠道畅通,外贸出口条件优越,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和国际农产品转口贸易基地,对外销往北美、南非、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及西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深圳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扩张,能为深圳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已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创新文化氛围。

深圳农业的发展重在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等。

深圳和谐的文化环境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

(二)不利条件

——农业资源日益减少。

随着深圳国际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发展空间不断萎缩,耕地资源严重紧缺,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农产品安全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2010年深圳市农业增加值为6.5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例不足0.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仅9.6万亩。

而2010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037万人,至2015年常住人口仍将增加,农产品安全供应将面临更大挑战。

——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深圳地处沿海,冬春季常干旱,夏秋季多台风暴雨,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现有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大部分水库已转作城市饮用水源,农田水利设施和灌溉水源严重不足,将给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发展机遇

——战略发展和历史契机。

深圳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要求深圳农业要按照“科学发展、特区先行”加强特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转基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制。

深圳特区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对农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提出具有鲜明科学发展内涵的“深圳质量”理念,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四大导向,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促进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跨越。

强化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把深圳优势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国家创新型城市内涵,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一批基础创新工程上升为国家工程。

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三项经费推动重点实验室、科技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建设,设立科技创新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市、校合作和官助民办等多种形式,引进和建设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究机构。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着力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明确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率先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政策。

强化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建立起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包括创业投资、信用担保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体系,拥有各类创投基金和管理机构。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构筑人才高地。

瞄准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发布“孔雀计划”及《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办法》等配套文件,每年新增资金3-5亿元,强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深工作创业,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使之成为深圳市与“高交会”齐名的闪亮品牌。

深圳市委市政府把自主创新作为主导战略,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形成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格局,给深圳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历史契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给深圳农业转型带来重大机遇。

2010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框架协议;2010年12月,科技部批准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基因库,有可能实现基因信息容量和数据质量全面超越国际三大基因数据库。

2011年9月,农业部批准深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些都是深圳农业实现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机遇。

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民生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以总部经济模式拓宽农业发展空间,以生态创意拓展农业新功能,以循环低碳理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都市农业与城市总体发展和谐统一,全面推进深圳现代农业向“民生、科技、生态、低碳、安全”的创新型都市农业发展。

(二)基本要求

以“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生态低碳”为核心发展理念,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动深圳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安全供应,满足民生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发展,以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强高新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研发创新示范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跨越发展;坚持生态低碳发展,创新农业发展观念,推动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拓展生态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以生态创意农业促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率先建成具有深圳特色、适合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总部,加快以“总部+基地”模式扩大异地“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市内“菜篮子”应急基地建设,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

发展完善以农产品物联网为支撑的农业物流流通网络,健全“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流通规模化程度,实现深港农产品稳定供给。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手段。

探索基地备案制度,强化农产品安全产地准入制度。

构建“菜篮子”产品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信息可追溯制度建设。

加快完善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

健全农产品执法体系,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

立足高新农业发展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研发等为农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建立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四大平台,进行分子育种、能源作物育种、杂交水稻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测序等科研创新。

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群扩大创新优势,引领自主创新动力驱动产业发展。

以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为平台,以总部经济效应拓宽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空间,建设市外高新农业科技示范辐射基地,加快农业科技引进、转化、集成和示范推广,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科技示范带动能力。

——坚持生态低碳发展。

重视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加快农业低碳绿色发展,制定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生态环境平衡机制,为市民提供良好生态屏障。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建立基本农田开发与保护长效机制,保障城市绿色发展空间。

强化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预防和控制动植物疫病发生及流行。

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推动农业环境标准的完善和实施,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环境生态安全建设。

以低碳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理念拓展农业功能,加快生态创意农业发展,将生态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提升环境生态质量,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环境。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现代农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

农产品安全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市场消费需要;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装备工程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日益提升;逐步建成亚太地区一流的生物育种研发平台与创新示范体系;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做出新贡献。

专栏1: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

发展阶段

发展指标

2015年目标

指标属性

社会指标

安全农产品基地供给率

≥60%

预期性

农业技术成果孵化率

≥70%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预期性

农田水利工程排涝标准

50(年)

约束性

农田防风抗旱能力

50(年)

约束性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90%

预期性

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利用率

≥90%

预期性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

≤2.5%

约束性

生态指标

耕地面积

≥4.03(万亩)

约束性

其中

基本农田面积

≥3(万亩)

约束性

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理率

95%

约束性

经济指标

农业生物产业总产值

≥80(亿元)

预期性

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

≥1000(万人次)

预期性

农副产品物流交易额

≥600(亿元)

预期性

第二章全面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全面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以“主要农产品自给率保持基本稳定,总量满足需求,质量安全可靠,品种丰富多样,季节供应均衡,市场波动可控”为目标,坚持“数量保障和质量安全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生产和流通环节政府宏观调控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

加强“总部+基地”模式建设,提升总部集聚效应,加大异地“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稳定市内“菜篮子”应急供应能力,形成以“异地生产基地为主、市内生产基地为辅”的农产品供给格局;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灵活的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体系,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建设以农产品物联网为支撑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断增强应急调控能力,稳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第四节加强“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建设

(一)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加强异地“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市内“菜篮子”自给能力,促进“菜篮子”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提高“菜篮子”产品的供应和保障能力。

——蔬菜业。

按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要求,稳定市内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异地蔬菜基地规模,确保蔬菜及时安全供应。

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稳定基地生产供应能力;加强异地蔬菜基地管理,建立异地蔬菜生产档案,实行产品追踪标识制度,加大蔬菜产地监测力度。

加强产地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蔬菜低温配送中心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及相关配套设备。

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蔬菜名优品牌。

到2015年,力争在省内外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年供应深港市场75万吨。

——畜牧业。

稳定市内养殖规模,加强异地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引导畜禽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健康发展。

通过总部经济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畜禽养殖,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

加大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的力度,落实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禽产品标识制度,加大对畜禽产品生产、屠宰加工、运输、市场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到2015年,力争建立总部+基地+市场准入的发展模式,保障畜禽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

——渔业。

积极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远洋渔业发展,发展异地养殖,确保远洋渔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到2015年全市所需水产品的60%由无公害基地(包括异地基地及远洋渔业基地)提供。

(二)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总部企业

建立健全总部企业引进、支持和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总部,加快以“总部+基地”模式扩大异地“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建设。

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有关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推进农业总部企业朝规范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能力强、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增值效益大、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并紧密带动农户的农业企业申报农业总部企业。

实现农产品年物流交易额600亿元以上,异地安全农产品基地供给率在60%以上。

(三)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推行应急补贴制度

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信息预警体系。

密切关注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大宗“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加大监测力度;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