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87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docx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解决方案

 

新形势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加速,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

然而传统媒介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部分记者素质不高,有些行业制度不尽合理,新闻行业的法规不够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传统媒介也开始锐意创新,从节目播出形式更加亲民,节目题材更加深入和专业。

舆论监督更是指向其背后的公权力问题。

但是制约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完善相关新闻法规,加强媒介自身建设,提供健康的舆论自由环境成为其必然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

 

目录

引言………………………………………………………………………………1

1媒介舆论监督的迫切性…………………………………………………………2

1.1传统舆论监督的新形势……………………………………………………2

1.2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兴起…………………………………………………3

1.3从《焦点访谈》的改革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面貌………………………3

2我国当前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4

2.1传统媒介自身存在诸多问题………………………………………………4

2.2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制约………………………………………………………5

2.3舆论监督的法制化缺失………………………………………………………5

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介强化舆论监督的措施………………………………6

3.1传统媒介自身的建设……………………………………………………7

3.2推动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制度化和法制化……………………………………8

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介不断发展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而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对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有着突出且特殊的作用,我国历届政府对于媒介的监督都十分的重视,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每周质量报告》也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现在关于媒介的舆论监督在法制上有很多的漏洞,有时甚至出现“媒介审判”等诸多不合理不合法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媒介舆论监督,出台法律规范监督行为,保护监督权利,使之真正成为社会的“明镜”,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媒介舆论监督的迫切性

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利器,那么舆论监督是另一把锋利的尖刀,它同样具有捍卫真理和正义,鞭挞腐败和邪恶的作用,对公权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起到强有力的监督功能。

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矛盾逐渐成为了中国公众瞩目的焦点,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化,三农问题,仇富心态,教育改革,房产价格,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问题犹如走马灯一般纷纷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许多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进入国人的事业。

所以我国公众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新闻媒介该有的职能——媒介舆论监督,也必须得到强化,使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苏联建立初期,列宁就说过,“要把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媒介舆论监督就是通过媒介将社会发生的事件和事件背后的真相揭示出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健康发展。

这句话也点明,在我国目前法制和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媒介进行广泛的舆论监督,从而积极的维护社会公平,体现出公共意志和社会公平自由。

1.1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形势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这句话出自约瑟夫·普利策之口。

它充分的表现了媒介及媒介工作者的力量和作用。

而新闻媒介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就是运用自己在舆论方面的优势监督整个社会。

2000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入高速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与体制、法制的建设相脱节,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灰色收入、拜金主义等,与此同时,媒介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监督社会不良现象的突出舆论力量。

同时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八大”,继续为我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我国的舆论监督一方面将逐步建立法律上、制度上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个阳光,非常形象的表明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指导原则,其次也代表我国将在在制度设计上充分体现对权力的制约、协调与监督。

这个监督毫无疑问将包括舆论监督。

也就是说舆论监督将作为监督权的一部分,和决策权、执行权一道,并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这样是对于舆论监督的重要保障。

现如今舆论监督已被党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1987年开始,“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其中,十七大党的政治报告更是要求,“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同时,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到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005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这对新闻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2008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保障公民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就是对舆论监督有力的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我国新闻媒体的记者团队不断的壮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媒体也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张。

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传媒集团也相继进入中国,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收看率飞速提高。

记者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断壮大。

从三聚氰胺的“大头娃娃”到轰动全国的“山西假疫苗”事件,我们的记者拨开层层迷雾,给我们还原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一系列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有力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媒体的监督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会越来越完善和强有力的。

1.2媒介舆论监督的强势兴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进程,媒体越来越敢说真话,从早期的《焦点访谈》,到现在各个卫视的新闻节目,不管是早期的南方周末独此一家,还是现在的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开始大力进行舆论监督,从这样百花齐放的场面中,不难看出我国传统媒介的繁荣。

当然网络媒介的兴起,使得民众更容易贴近舆论监督的前沿,全媒体融合的舆论监督更加有力。

网络媒体提供海量的信息,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首先曝光出来的,而近年来新浪微博更是成为了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在微博上,普通人可以对新进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

2010年的7.23动车事件更是凸显了网络的强势舆论监督作用,从刚开始爆发出的事故,铁道部含糊不清的解释,到发布会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言论成为网络流行语,再到网民对于事故结果分析的质疑,最后到王勇平的下台,铁道部对于高铁动车速度的调整,之后由微博引发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介入和报道,媒体整体的大动员形成了对相关部门的巨大压力,这就是媒介强大的舆论监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得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

像韩寒等一系列的意见领袖也在引领着舆论监督。

从“表叔”、“房姐”到官员“艳照门”事件都是由网民牵头,以网络传播,进而受到传统媒介乃至国家的重视,这说明民众的舆论监督意识越来越强烈,媒介的作用功不可没。

1.2从《焦点访谈》的改革看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新面貌

央视著名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到2013年已走过十九个年头。

众所周知,该栏目以舆论监督而著称,曾被誉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品牌”。

CSM的一组数据,表明在1998年,该栏目的舆论监督内容一度占到47%,成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但这一比例在近几年不断下降,甚至跌倒了15%。

一位网友在央视国际网站表达了自己对《焦点访谈》态度的转变过程是,“由几年前的每日必看、到后来的可看可不看、到如今遇到焦点访谈就换台。

栏目主持人敬一丹认为,观众的这种失望是对栏目的失望,更是对舆论监督的渴望。

此前,她曾在全国政协十届会议上坦言,《焦点访谈》近段时期在舆论监督上创下“三低”,“内容、收视率、观众期望值均历史最低。

”这都说明,一台好的新闻类节目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中心,必须用于承担揭露事实背后真相的勇气和责任。

这样才能做出观众喜爱的,无愧于社会的电视节目。

2013年1月1日,开播将近20年的《焦点访谈》首次进行了改版。

新增主持劳春燕亮相节目,全程站立播报。

随后在新年第一天带领观众们梳理了今年开始实施的新法新规,第二部分新增环节百姓“连连拍”把录像机交到了老百姓手中,通过让普通人采访普通人的形式回顾了2012同时展望2013。

从首期改版节目看,许多观众对于《焦点访谈》重拾信心,觉得节目内容更亲民。

特别是央视记者不再高高在上地采访别人,而是把摄像机交到了百姓手里,让他们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让许多观众觉得很难得。

其中一个小男孩面对镜头说:

“2012年我上学了,太累了,每天要早起,还要写作业,那么难的题……干嘛啊,我才6岁。

”这个采访,许多观众大赞很真实,说出了很多小孩和家长的心声。

另一方面监督报道视角更加亲民,而且引入白岩松和杨禹两位知名电视新闻评论员,代表《焦点访谈》想说真话,敢说真话的节目理念。

其实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创新并不是很难,这需要我们改变以前刻板的新闻报道视角,在报道新闻时,敢于接近事件真相。

与观众更加平等的交流,让百姓的言论也可以得到应有重视。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不仅是《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也要增加版面,贴近群众,以普通观众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发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这些都代表着传统媒介将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新气象。

 

2我国传统媒介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和政府开始逐步重视舆论监督,新闻媒体也在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舆论监督公共权力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2.1新闻媒介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动实施者——新闻媒介从业人员,他们往往顾虑重重。

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下,批评性报道首先一般不会得到上级首肯,搞不好会被戴上“破坏地方形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帽子,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介从业人员的业务发挥和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作用。

其次为了获得信息来源,他们必须得到地方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这样当他们对这些单位进行监督时,就不得不考虑再三,慎重决定。

另外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毫无道德和操守,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他们把媒介的舆论监督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搞有偿新闻,比如接受红包、礼金等好处费,甚至收受贿赂,起隐瞒事实的真相。

例如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

“6·22”繁峙矿难发生后,非法矿主不是设法救人,而是与个别地方党政官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

当天晚上11时,矿主将遇难矿工尸体陆续转移、掩埋。

其后几天,新华社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4名记者,已在接到繁峙死难矿工家属举报后赶到繁峙。

但他们并未去矿难现场,而是先找上了繁峙县委、县政府,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

事后新华社披露说,“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鄯宝红、安小虎分别收受现金2万元。

这不仅令我国的舆论监督蒙羞,也玷污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2.2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制约

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