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89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docx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梳理

第一单元梳理

1.春

一、助学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应和hè

捉迷藏cáng

朗润rùn:

明亮滋润。

酝酿yùnniàng: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màinòng: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嘹liáo亮:

形容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宛wǎn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yùn:

昏黄,不明亮。

烘hōng托

静默mò:

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dǒusǒu精神:

振作起精神来。

舒活shūhuó:

舒展,活动。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bàn: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

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和hè应和 曲高和寡 hé和平 和谐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薄báo薄片 bò薄荷

bó薄礼 微薄 菲薄 日薄西山 薄酒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嘹liáo 嘹亮

缭liáo 缭绕

瞭liào 瞭望

燎liáo 星火燎原

僚liáo 幕僚

潦liáo 潦草 潦倒

烘hōng 烘托

拱gǒng 拱手

洪hóng 洪亮

哄hōng 哄笑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例句:

(1)“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演好杂技要有真功夫。

这两个例句中加点的“工夫”“功夫”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在现代汉语中,“工夫”通常指时间或空闲的时间。

如:

“昨天我花了两个小时工夫整理花园。

”例句

(1)中的“工夫”也是这种用法。

“功夫”是指本领、造诣,如例句

(2);特指中国武术,如:

“中国功夫和拳击对垒,谁更厉害?

”当然,“功夫”有时候也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如: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这件事情上,他费了不少功夫。

”这里的“功夫”不仅指时间,还包括精力。

例句:

(1)“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在夕阳的烘托下,那棵大树更显高大。

(3)绿叶衬托红花。

“渲染”和“烘托”:

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

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练习巩固】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________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2.这些景物描写________了凄凉的气氛,________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三、重难点透视

你知道《春》写景为什么这样美吗?

(1)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有气势。

①作者善于把比喻、拟人相结合,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准确、传神,富有情趣。

如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

人“刚睡醒”与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刚睡醒的样子”似乎还不够传神,于是作者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张开了眼”,一下子,就使春有了人的神态。

这样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就极准确、传神而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

②其次是善用连出几个喻体来比方同一个本体。

例如:

“野花遍地是: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连出“眼睛”“星星”两个喻体,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共同描写野花,写出了野花的明亮、晶莹,星星点点地“散在草丛里”的特征。

再加上一句“还眨呀眨的”,不仅描写出了野花在微风中摇动闪光的样子,而且活画出野花如小孩子一般顽皮可爱的神态,读起来极富情趣。

又如写春雨,用“牛毛”“花针”“细丝”三个喻体,具体展现了春雨多、细、柔的不同特点。

这样不仅语势强,意思也丰富得多了。

③第三是排比句连用。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鲜明、有力。

(2)《春》的动词、形容词运用准确、巧妙,使文章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感。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者选用“朗润”,表现出了春山苏醒后的光彩润泽;用“涨”,表现了春水在解冻之后的漫溢、欢腾;用“脸红”,表现出了春天阳光的温暖和煦。

如果说这些动词的巧用,使春山、春水、太阳富有神情的话,那么这些动词后面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起来”的选用,则使得山、水、太阳的“神情”由静变动,富有动态感。

再如“酝酿”。

不是简单的“搀和、混合”,而是混合后的再加工,也只有在这春天独有的“微微润湿的空气里”,各种气味才可能“酝酿”出春天的味儿。

再如,写“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用“卖弄”而不用“夸耀”,似乎含有贬义,但如果与前边的“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一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

“卖弄”放在这样一种语境中,所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幽默感。

2.济南的冬天

一、助学资料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地阐明了地点、节令。

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图。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镶xiāng: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dāndān:

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shì:

安闲舒适。

着落zhuóluò:

1.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2.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fū:

肌肉皮肤。

秀气xiùqì:

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kuānchǎng:

宽阔,宽大。

贮蓄zhùxù:

储存,积存。

澄清chéngqīng:

1.清亮,清澈。

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3.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空灵kōnglíng:

灵活而不可捉摸。

地毯dìtǎn:

铺在地上的毯子。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单dān简单

chán单于

shàn姓单

济jǐ济南 人才济济

jì救济 无济于事

着zhe开着会

zhuó着装 着落

zháo着地 着凉 着急

zhāo一着好棋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敞chǎng 敞亮

敝bì 敝帚自珍

撇piě 撇捺

瞥piē 瞥见

蔽bì 遮蔽

镶xiāng 镶嵌

攘rǎng 熙熙攘攘

嚷rǎng 吵嚷

壤rǎng 土壤

髻jì 发髻

鬟huán 丫鬟

鬓bìn 鬓发

鬈quán 鬈发

鬃zōng 鬃毛

贮zhù 贮存

伫zhù 伫立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例句: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这两个例句中加点的“暖和”“温暖”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不能。

这两个形容词都是形容温度不冷也不热,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暖和”强调不冷。

例句

(1)后面说“安适地睡着”,应该用“暖和”。

“温暖”强调气候适宜,使人的身心很舒服。

例句

(2)是说这里的冬天天气温晴,使人身心舒服,仿佛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应当用“温暖”。

三、重难点透视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

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凌,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

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

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

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

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2.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

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呀!

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

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

你感受到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

沈括说:

“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

”老舍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

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

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如“请闭上眼想:

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3.雨的四季

一、助学资料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的作品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诱惑yòuhuò:

吸引。

萌méng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

花苞bāo:

这里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粗犷guǎng:

1.粗野,粗鲁。

2.粗豪,豪放。

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掩饰shì:

掩盖,文饰。

交响曲:

齐全的交响乐队精心创作的器乐作品。

高邈miǎo:

高而远。

吝啬lìnsè: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咄咄duōduō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草垛duò:

指堆放整齐的草堆。

静谧mì:

安静。

谧,安宁、平静。

莅lì临: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干涩sè:

干而发涩;不润泽。

淅淅沥沥: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累lèi劳累

lěi累计 牵累 连篇累牍

léi果实累累 累赘

脉mài脉搏

mò含情脉脉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萌méng 萌发

荫yīn 绿荫

茵yīn 绿茵

淅xī 淅沥

晰xī 清晰

湛zhàn 湛蓝

堪kān 难堪

葚shèn 桑葚

勘kān 勘测 勘误

斟zhēn 斟酌

莅lì 莅临

笠lì 斗笠

咄duō 咄咄逼人

屈qū 屈服

拙zhuō 拙劣 笨拙

茁zhuó 茁壮

祟suì 鬼鬼祟祟

粜tiào 粜米(卖粮食)

绌chù 相形见绌

黜chù 罢黜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这两个形容词都形容洁净,但词义侧重点不同。

“纯洁”指纯粹洁白,侧重在色的“白”,形容没有污点,没有私心,多用于形容人的心地、感情、语言等。

“纯净”指单纯洁净、不含杂质,侧重在质的“净”。

例句:

(1)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2)她微微一笑,笑得如天上的仙女一样纯洁,和善。

同:

都有“急切得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意思。

不同:

前者侧重于“先后”,后者侧重于“不能等待”。

【练习巩固】

1.我一进屋就__________地打开电视。

2.随着一声招呼,人们________地朝食堂冲去。

三、重难点透视

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以春雨图为例分析这些亮点。

(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1)树: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这句话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着青黄、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生机。

(2)花:

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

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

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

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3)水雾:

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4)小草:

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

作者听到了。

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5)空气:

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

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

四、知识链接

关于雨的诗句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其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古代诗歌四首

一、助学资料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áo)县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4.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5.文体知识

乐府: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

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被称为“乐府双璧”。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二、字词通关

1.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啼tí 鸟啼 谛dì 谛听 真谛

缔dì 缔结 啻chì 不啻

蒂dì 瓜熟蒂落 蹄tí 蹄筋

竦sǒng 竦峙 悚sǒng 惊悚

敕chì 敕令 漱shù 漱口

簌sù 簌簌发抖

萧xiāo 萧瑟 箫xiāo 箫笛

啸xiào 虎啸 潇xiāo 潇洒

2.似乎缺了笔画的字

乜miē 乜斜 他乜斜着眼睛,眼角挂着讥诮的笑意。

弋yì 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弋获 巡弋 游弋

冇mǎo 没有。

“你有钱吗?

” “冇。

甪lù 用于地名三、课内古代诗歌梳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

海。

水何

澹,山岛

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

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得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是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

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

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全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

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

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

等到伫立良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

这样写就在平直中显出层次变化来。

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

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

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

“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抱负的。

《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

志在容纳,以海自比。

他在《龟虽寿》中写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短歌行》中写道: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些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

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义,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括号内为错别字):

沧(沦) 澹(檐) 竦(

) 萧(箫)

【练习巩固】

(一)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西。

译文:

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

左迁:

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左迁。

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夜郎: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郞”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王昌龄贬官龙标尉,故后世习称“王龙标”。

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一、二两句,写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山深水急,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虽是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