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8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docx

七年级第4章10课时教案256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

第1课时

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在现实世界中理解射线、线段和直线等平面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2.问题:

(1)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

(2)我们还学习过与直线有关的哪些“线”?

明晰:

(1)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

议一议:

(1)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2)如何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明晰: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

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

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

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

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

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

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想一想:

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活动1: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

(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

(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

做一做: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3)如果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你发现了什么?

明晰: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

手电筒的光线,灯泡发出的光线等.

2.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几条?

分别用字母表示图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五、反思

1.

(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2.直线有什么性质呢?

你如何理解?

六、作业 习题4.1知识技能:

第1,2,3,4题:

数学理解:

1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是本节的重点;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

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

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问题: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最短?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

想一想:

观察课本4.2的情境图片讨论问题

(1)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2)小狗跑的远?

还是小猫跑的远?

你是怎么比较的?

(3)如何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明晰: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演示:

先作一条射线AB,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记作a),再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

问题:

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讨论: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猜想:

线段大小比较有几种比较方法?

明晰:

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 量得AB=××cm,CD=××cm,

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

反思:

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

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明晰:

1.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2.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N,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1/2AB.

三、应用、拓展

1.课后随堂练习第1,2题;

2.如图1,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2,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3,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四、反思

1.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

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反思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五、作业

习题4.2知识技能:

第1.2题.数学理解:

2.3.4题.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

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角的表示法及角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都是单纯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关系.以后将要学习由它们构成的图形,同学们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由直线与直线或射线与射线,线段与线段组成的图形?

2.请你谈一谈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角.(如:

桌子的角、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两条道路相交时所组成的角、红领巾的边所成的角等.)

3.问题:

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吗?

怎样表示角?

角的大小又如何度量呢?

二.解决问题

1.角的概念及其表示

活动1:

(1)阅读课本P143找出图中的角;

(2).问题:

钟表的指针是怎样形成角的?

明晰:

(1)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2)角通常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及符号“∠”表示,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也可以用一个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希腊字母及符号“∠”表示.

试一试:

试用适当的方式分别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小结: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

这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写在顶点、两条边上的任意的点;三个字母的顺序也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

如∠B,∠O,∠A,∠D.但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

3.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方法:

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等,记作∠α,读作角α.

4.用一个数字表示角的方法:

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记作∠1,读作角1.

做一做:

请学生做P144做一做

(1)、

(2),(3)然后师生共同交流.

2.角的度量

活动2:

用量角器量出以上角的度数,与同伴交流自己量法和读法.

明晰:

(1)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边叫做角的终边.

(2)平角:

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与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周角:

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与起始位置OA第一次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三.应用、拓展

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图中各角:

2.课本P146第1题.

3.读一读:

课本P145“使用电脑时怎样判断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

四、反思

问题:

1.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概念?

2.通过这节课你都认识了哪些角?

它们都怎样表示和度量?

明晰: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2)角的表示方法有四种: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五、作业习题4.3知识技能:

第2题;问题解决1.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课题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度、分、秒的换算,会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3.情感与态度:

在探讨中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角的两种比较方法.难点是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二.解决问题

活动1:

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角也有类似的比较方法吗?

(2)师生讨论课本P148的4个问题,你认为角有哪些比较方法?

明晰:

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

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AOB与∠COD的顶点重合、一条边OA与OC重合,看另一条边OD落在∠AOB的内部、外部还是另一边OB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分别记作:

∠AOB>∠COD,∠AOB<∠COD,∠AOB=∠COD.

2.度量法:

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量角的度数时注意:

在量角器上看,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的角;

(1)1°的1/60为1分,记作“1ˊ”,即1°=60ˊ.

(2)1ˊ的1/60为1秒,记作“1〞”,即1ˊ°=60〞.

例1 如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

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写出∠AOB,∠AOC,∠BOC,∠AOE中某些角之间

的两个等量关系.

做一做:

(1)借助三角尺估测图中∠AOB,∠BOD,∠COD,∠AOD的度数.

(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明晰: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

因为 OC是∠AOB的角平分线,

所以 ∠AOB=2∠AOC=2∠COB,   

(1)

∠AOC=∠COB=1/2∠AOB,   

(2)

2.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

(1)、

(2)、中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为∠AOB的角平分线.

三.应用、拓展

1.例2计算:

(1)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2)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2.练一练:

课本P150随堂练习第1,2,3题.

3.做一做:

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

4.如图,若∠AOB=∠COB=∠DOC,进行下列填空.

(1)∠AOD=(   )+(   )+(   );

(2)∠AOB=(   )∠AOD;

(3)∠AOD=(   )∠COB;

(4)∠DOB=(   )=(   )+(   ).

四、反思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

归纳为:

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

(1)比较角的大小.

(2)度、分、秒的换算.(3)角平分线的概念.

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你对以上内容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

1.习题4.4第1,2,3题;

2.数学理解1;

3.问题解决1.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课题平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3.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图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从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行线的画法以及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活动1:

(1)每人拿出两只笔表示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呢?

请把你得到的结论用几何图形画出来.

(2)这三种位置关系如果用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来表示,分别是几个交点?

明晰:

两条直线没有交点的情况,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那么平行线如何画?

怎样表示?

它有怎样的性质?

二.解决问题

明晰:

1.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联系实际:

请大家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实例.

(铁路的两条铁轨、双杠、两条高压电线、马路的两边、电梯的两边等)

(2)问题: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句话是否正确?

(或者问:

去掉“在同一平面内”是否可以?

(举出异面直线的情况,房屋、长方体的棱都可以.)

想一想:

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平行线吗?

(3)强调:

对重合的两条直线只看作一条,因此得到以下结论: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平行线的记法和画法.

(1)记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

也可记作CD∥AB,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

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平行记作l∥m.

(2)画法:

工具:

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或用两块三角板.(一块代替直尺)

教师演示:

并强调,①三角板要两贴紧,一斜边贴紧直线l,另一直角边贴紧直尺.②向下滑动,也可向上推动,都可以画出直线l的平行线,如图2-41

(2).③如果将三角板换成两条直角边做两贴紧也能画出.如图2-41(3).④直尺不能动.⑤不能徒手画.⑥两条线段平行,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做一做:

(1)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吗?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吗?

活动2:

议一议

(1)如图,经过点C能画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2)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

(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3)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明晰: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应用、拓展

1.作图并填空.

(1)作∠BAC=90°.

(2)在∠BAC的一边AC上,依次截取AE=1厘米,EF=2厘米.

(3)过E作EP∥AB,过F作FG∥AB.

由作图填空.

因为EP∥______,FG∥______,(作图)

所以______∥______.(   )

2.课本P154随堂练习1

四、反思

1.本节课学了哪些具体内容和思维方法?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出:

(1)本节课学习了平行的概念和画法,平行公理和它的推论.

(2)学习了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作业

1课本P154习题4.5第1,2,3题;数学理解1.

2.如图2-42,过△ABC的三个顶点A,B,C作对边的平行线AE,BF,CG,作出后再观察这三条边的平行线是否相交.

3.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过直线l外一点有直线与l平行;

(3)直线l平行于l1,则直线l1平行于直线l;

(4)如果三条直线a,b,c中a∥b,a∥c,则b与c的关系不能确定.

4.任意画一个梯形ABCD,在它两腰分别找出中点M,N,连结MN,观察MN与两底的位置关系.

5.任意画三角形ABC,找出AB,BC,AC三边的中点E,F,G,连结EF,FG,EG,观察它们与各边的关系.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课题垂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垂线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垂线的意义、性质和画法是重点,而垂线的画法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

(1)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2)在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按照两个角的关系分类,有哪两种类型的角?

(3)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中,如果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类,又有哪几种?

明晰:

如图,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殊情况—垂直.

二、解决问题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关于垂线的一些概念.

1.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符号:

“⊥”读作“垂直于”如AB⊥CD于O,含义:

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垂足是O.

3.对定义的理解:

(1)在垂直的定义中要强调只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不必说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其它三个直角都可推出来.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而言.因此,说到垂线,一定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定义具有双重性,既是判定垂直的定理,也是垂直的性质定理,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如图

因为 AB⊥CD于O,(已知)

所以 ∠1=90°.(垂直定义或垂直性质)

因为 ∠AOC=90°,(已知)

所以 AB⊥CD于O.(垂直定义或垂直的判定)

三、应用、拓展

想一想:

(1)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你能作多少条?

(2)点P是直线外一点,PO⊥l,O是垂足。

A,B,C在直线l上,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明晰:

(1)垂线的第一个性质公理: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

①“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

②“过一点”的点在直线外,或在直线上都可以.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点。

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长度。

四.应用、拓展

1.议一议:

怎样正确量出跳远的成绩?

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2.做一做:

(1)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3.例1:

如图

(1),过A点分别作AB,BC和CA的垂线.

4.练习:

1。

如图

(2),∠B=90°,过B分别作AB,BC,CA的垂线.

2.如图(3),过B点作AC的垂线,过A点作BC的垂线,过C点作AB的垂线.

3.如图(4),过P点作AB,BC,CD和DA的垂线.

5.P158随堂练习第1,2题。

五、反思:

师生共同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理解垂线的意义.2.根据垂线的意义,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理解垂线的第一性质公理.

五、作业:

1.课本习题1。

6知识技能1,2,3题;问题解决1.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1)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

你想表现什么?

(2)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范例教学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

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

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四、应用与拓展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

五、归纳反思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游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游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课后反思:

 

第8-9课时

课题单元测验课

教学目标通过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点难点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点是学生应对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