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2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9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概总复习汇总.docx

马概总复习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总复习

一.基本知识点扫描

单选题: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任受到人们的普通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它正确放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生于:

19世纪40年代

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

4.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社会理想。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6.一切违心主义都主张:

认识归根接底来源于精神

7.违心主义哲学两个最基本的派别是指:

主观违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世界是统一的。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正真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12.唯物主义辩证的总特征是: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3.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通联系的,联系是指:

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14.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5.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因此:

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联系中即可以是原因又可以是结果。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7.只承认量变才能质变会导致:

庸俗进化论。

18.唯物辩证法认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中:

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和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9.辩证的否定是: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0.生产关系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看这属于: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22.唯物辩证法认为:

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23.内容和形式是:

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

24.本质是指: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25.从动物心里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力量是:

社会性劳动。

26.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是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就是要:

突破落后观念坚持事实就是。

27.意识的本质是:

人脑机能物质的反映。

2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有自身的发展轨迹。

29.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体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32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反应。

33.认识的本质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本观点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进本的关系是:

相互依存的关系

36.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社会实践

37.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感觉。

3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39.感性认识的特点:

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的形象的认识。

4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感觉。

41.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教条主义。

4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在于: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4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44.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

正确反映客体的认识。

45.绝对的真理和相对的真理: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4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真理具有相对性。

47.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

真理的绝对性.

48.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

改造世界

4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关上的对立表现为: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5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的的思想路线的:

理论基础。

5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2.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5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反映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5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过程的含义是: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55.生产力反映的范畴的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6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生产工具系统。

57.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它参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8.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5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60.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61.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它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改革是:

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63.表明意识到人的世界中主体地位的观点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64.资产阶级思想家考察人的方法最大缺点是:

从抽象的人出发。

6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理论出发点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6.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67.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直接现实性

68.“假象同真想一样具有客观性”。

这是:

唯物辩证发的观点。

69.我们党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据是:

现实的可能性。

7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哲学寓意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71.社会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是:

人民群总的实践活动。

72.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意义在于:

它是价值物质的承担者。

7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7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价值

7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支付手段。

76.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7.下列选项中,准确表明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剩余价值率

7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7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最大特点在于被使用时: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8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可变资本之比。

8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新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82.下列生产要素中,即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原料。

83.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

生产阶段

84.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是:

资本周转。

85.在资本周转中价值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是:

机器设备。

86.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商品资本的职能

87.商业利润形成的途径是:

商品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88.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

8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国家制度

9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利己主义

91.资产阶级价值观中作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

金钱

92.资产阶级人生观认为人们行动的唯一推动力是:

个人利益

93.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混合联合企业

94.金融资本是:

垄断工业资本垄断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9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个人联合

96.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下列关于垄断利润的表述正确的是:

垄断利润是垄断政治在政治上实现形式。

9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98.生产的全球化主要借助于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这里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指:

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99.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促进市场总共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100.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0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02.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邦的作者是:

英国人莫尔

103.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共产党宣言”

10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发展是通过:

无产阶级革命实现

105.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基本形式

106.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107.20世纪社会主义各的国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多种模式的发展道路:

具有多样性。

108.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是:

无产阶级专政。

10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

110.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

111.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的思想是:

无产阶级专政

11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11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领导核心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

114.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115.能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16.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

社会公有制。

11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118.共产主义社会本质因素是: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19.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0.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简答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48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

a它具有彻底的判断精神,它具有鲜明政治立场。

科学性:

a它不带任何偏见b它具有深刻性c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关系。

P51-52

答:

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远大的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须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的现实,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3.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78-79

答: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意义:

A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接的。

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一般比个别更更普通,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P67

答:

第一,实践是认识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A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B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C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发展。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及其意义。

P90-91

答: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

第一,准中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

现实意义:

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及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84

答: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基本内容是: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P40—平P41)

德国古典哲学:

一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二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P47——48)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P64)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1)它指出: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

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

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P6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问题。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凡是认为存在与思维具有同一性的属于可知论,凡是认为存在与思维不具有同一性的属于不可知论。

(3)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实践的本质、特点与形式(P67----68)

(1)定义:

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特点: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形式:

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4、联系的特征(P72)(3点)

A、客观性;B、普遍性;C、复杂多样性

5、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73)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员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P74)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74)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D、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8、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P7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9、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79)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有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0、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77)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就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关系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意义:

它是我们党指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1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0)

(1)定义:

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又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意义: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1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0)

(1)定义:

在一个矛盾体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意义:

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13、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0)

(1)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

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的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意义: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否则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的事物时要着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否则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变现。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主要内容(P83)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4)意义: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意义。

(P83)

(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2)意义:

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统一性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客服任何困难的精神准备。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16、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P85)

(1)定义: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2)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他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7、可能性与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