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76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1.docx

《开题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1.docx

开题报告1

 

 

论文(设计)题目:

不同培养基栽培茶薪菇的

初探及其蛋白质、多糖、脂肪的测定

院-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年级:

2008

学生姓名:

钱波

学号:

200813050123

导师及职称:

薛春丽(副教授)

日期:

2011年11月

目录

 

一、开题报告

二、开题记录表

三、任务书

四、指导记录

五、指导教师评定表

六、专家评定表

七、答辩委员会评定表

八、答辩记录表

九、诚信承诺书

 

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钱波

性别

学号

200813050123

院-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系

专业

生物科学

年级

2008

论文题目

不同培养基栽培茶薪菇的初探及部分营养物质测定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教育教学

题目类别

运用研究

指导教师

薛春丽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茶薪菇(AgrocybecylindraceaR.Maire)隶属于伞菌目、粪锈伞菌科、田头菇属,它又被称为茶树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等等[1]。

茶薪菇子实体伞状,单生、双生或丛生,大多数丛生。

菌盖光滑或有皱纹,幼时半球形,中间稍突起,直径3.0-10.0cm,初期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或浅土黄褐色,边缘淡褐色,有浅皱纹,菌肉白色;菌褶初为白色,成熟后呈污黄锈色至咖啡色;菌柄圆柱形,长5.0-15.0cm,粗0.3-1.5cm,中实,纤维质,脆嫩,表面有纤维状条纹,淡褐色,基部色稍深;菌环淡白色,上面有细条纹,内菌幕膜质,开伞后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且内表面常落满孢子而呈锈褐色[2]。

茶薪菇肉质柔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它的鲜品、干品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非常受欢迎。

茶薪菇是一种木腐菌但是它的菌丝对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弱但是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很强。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以50%-70%为佳,培养基含水量在45%-75%之间能正常生长。

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75%-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5%。

茶薪菇为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4-3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15-25℃。

当pH值范围在6-6.5之间,即微酸性条件时,茶薪菇生长较好[3]。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能抑制其生长,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需散射光。

茶薪菇属好气性菌类,无论在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在原基形成阶段,子实体形成阶段,均需要充足的氧气。

茶薪菇香味独特,口感清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抗癌多糖、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它还是一种药用菌,具有利尿、渗湿、止泻等功效。

常食用茶薪菇可起到强身健体、解毒抗癌之功效,因而被民间称为即“神菇”[4]野生茶薪菇长于干枯的油茶树上,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西藏、云南等地。

我国于1972年开始人工栽培[5]茶薪菇目前仅在江西、福建、贵州、浙江、云南等省有少量种植,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所以产品紧俏,价格昂贵,市场潜力很大。

意义: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的实验探究,学习薪菇的种植技术,学习茶薪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多糖、脂肪的测定及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筛选出优良的培养基配方和栽培条件,为当地的茶薪菇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茶薪菇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972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先生对茶薪菇进行了生态考察,发现野生茶薪菇的产量极低,之后进行了人工栽培并获得了成功[6]。

80年代初,驯化栽培的培养料为木屑和茶籽壳,栽培虽然获得成功,但产量不高。

后来对其营养生理进行研究发现,茶薪菇对木材纤维的分解能力较弱,但对蛋白质的利用则较强。

而在80年末,茶薪菇的培养基质已曾遍改用木屑和棉籽壳等混合材料,并添加适量有利于茶薪菇菌丝生长的玉米粉、菜籽饼粉、花生饼粉和大豆饼粉等饼肥,增加氮源含量,以满足茶薪菇的营养生理。

这样既可提高产量,又可提高品质,增强香味[7]。

在经过近30年的驯化栽培中,已筛选出“黎茶系列”、“赣茶系列”等优质高产菌株,采用17厘米×33厘米塑料袋栽培,装干料0.5~0.6千克,每袋约可产鲜菇0.3-0.5千克[8]。

在我国20世纪90年后,在江西省黎川县率先推广,年产鲜菇达1万吨左右;产品以鲜销为主,部分加工成干品,行销各城市,被视为时尚珍稀菇品。

1993年在深圳市场每千克干品售价200~300元,货源紧缺,供不应求,所以茶薪菇相比于其它菇类在市场上具有记得的竞争优越性[9]。

2.国内茶薪菇营养物质提取的研究现状

2.1茶薪菇的化学成分

徐静娟等[10]在茶薪菇提取物的组分分析中发现,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29.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0.16%,灰分质量分数为16.1%,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6.22%,其中多糖的质量分数为43.6%。

茶薪菇提取物所含的多糖是以葡聚糖为主(64.96%),并伴有半乳糖(17.35%)、阿拉伯糖(11.45%)、甘露糖(2.86%)、鼠李糖(1.88%)、木糖(1.34%)等单糖的杂多糖。

含有丰富的钙(3607g/g)、镁(3021g/g)、锌(79.3g/g)、铁(79.2g/g)等元素,对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0.91g/g)、砷(0.41g/g)含量相对较低。

茶薪菇提取物含有质量分数21.6%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组成18种之多,种类齐全,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7.9%。

2.2茶薪菇还原糖和多糖的测定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蒽酮-硫酸法等[11]。

经郝强[12]研究以苯酚-硫酸法为测定菌类多糖最理想的方法,此法简单、迅速、灵敏。

该法测定食用菌多糖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茶薪菇多糖的测定。

2.3茶薪菇中脂肪、蛋白质的测定

 脂肪测定按索氏抽提法,蛋白质测定按凯氏定氮法[13]。

2009年10月30日发布的食用菌脂肪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使用的也是索氏提取法。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1.筛选茶薪菇母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2.筛选茶薪菇原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茶薪菇的栽培;

4.茶薪菇的出菇管理;

5.茶薪菇并子实体生理指标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初步分析;

6.不同处理的茶薪菇中蛋白质、多糖、脂肪的测定与对比分析;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茶薪菇母种扩繁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

2.茶薪菇原种扩繁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

3.茶薪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多糖、脂肪的测量分析;

重点:

1.种出茶薪菇子实体;

2.测量出茶薪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多糖、脂肪的含量;

难点:

1.茶薪菇栽培阶段各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控制;

2.茶薪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多糖、脂肪的测量阶段对测量方法的不断尝试和筛选;

研究目标:

1.筛选出在本地区比较适应的茶薪菇栽培配料和栽培条件;

2.对各种配料中长出的子实体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实验技术路线设置:

试验方案:

1.仪器、器具、材料、试剂。

仪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

温度精确±2℃;粉碎机:

备有1mm孔径金属筛网;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

感量0.0001g;涡旋振荡器;恒温水浴锅:

温度精确±1℃;电子万用炉:

生产于浙江省上虞市通州实验仪器厂,电压(220V)、功率(2KW);电子天平:

型号PL202-S,最大称量210g、电压要求6-14.5V、实际分度值0.01g;超净工作台:

苏净安泰;RXZ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

控温范围0-50℃;控湿范围50%-95%(RH);光照级数0-8级。

宁波东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器具:

试管、烧杯、小刀、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培养瓶(200mL)、菌袋(17cm33cm);

材料:

供试菌种(购买于武汉食用菌研究所)、马铃薯、玉米芯、杂木屑、碎杂草、玉米粉、麸皮

试剂:

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购买于健之佳药店)、蛋白胨、

2.实验步骤

2.1母种的扩大培养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PDA综合培养基: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18~20克,维生素B110mg,水1000ml[14]。

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葡萄糖20g;蛋白胨20g;琼脂20g;水1000ml。

2.1.1PDA培养基的制作:

2.1.2接种:

无菌操作前先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一遍超净工作台的台面,然后开机,同时打开紫外线灯,消毒20~30min后关闭紫外灯。

用70%~75%的酒精棉球对手指和菌种试管外壁进行擦涂消毒,然后点燃

酒精。

用左握住母钟和斜面培养基,斜面向上,并使母种和斜面培养基试管位于水平位置。

右手拿接种针在酒精灯上灼烧(凡在接种过程中可能进入试管的部分全部用火烧过),用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及手掌拔掉棉塞并用火焰烧烤试管口灼烧时要不停的转动。

将烧过的接种针伸入菌种试管内,先接触一下没有长菌种的培养基部分或试管内壁,稍停留片刻,使之冷却,然后轻轻接触菌种,取出少许接丝块,将接种针迅速抽出试管,在酒精灯火焰的无菌区内伸入另一只试管,送到斜面培养基的中央。

最后灼烧试管口,并将棉塞在火焰上迅速过一下,然后塞上试管。

2.1.3培养:

将接种完的试管贴上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放置在设定好的培养箱中培养。

3.原种的制作

3.1培养基配方[15]:

配方A1:

阔叶树的锯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加水调至水分含量为50%~60%;

配方A2:

玉米芯培养基:

碎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加水调至水分含量为60%~63;

将以上两种培养料配方案比率混合均匀并加水调至所需的水分含量,用蘑菇瓶分装,压实。

中间打一孔穴,扫净瓶袋粘着物,制好棉塞,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冷却[15]。

接种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接入优质母种,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瓶左右,栽培种40—45天培养,菌丝可长满瓶。

 

4.制作栽培种(方法与原种的制作一样,将原种接入菌袋再次扩大培养)

5.茶薪菇的栽培

5.1培养基配方:

配方B1:

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B2:

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配方B3:

碎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

配方B4:

碎杂草90%,麸皮1%,蔗糖1%,碳酸钙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

5.2拌料、发酵:

拌料时,原料的称量要准确,做到混合均匀、吸水均匀、酸碱度均匀,培养料的PH调至6~6.5,培养料的含水量可通过手握法来估测,抓一大把培养料用力捏住,如果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滴下,表示含水量为55%~60%,含水量适合。

将拌好的料压实在桶中发酵12h后翻堆再发酵3天。

5.3装袋与灭菌

将发酵好的栽培料装入17cm×33cm的聚丙烯菌袋中,装袋时要稍微压实,料面尽量平整,松紧一致以免以后周身出菇。

装好后采取套环+棉塞+报纸封口。

将装好袋的栽培料装入灭菌框,送至灭菌室用高压灭菌锅灭菌2h。

5.4接种

待料袋温度降至30℃左右时即可进行接种。

接种在超净台中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菌种接入袋料。

茶薪菇菌丝生长稍慢,要加大接种量。

每瓶(300ml)接种10~15袋左右。

5.5发菌

将接种好的菌袋搬入培养箱发菌,初始温度设置为25℃有利于菌丝定植接种后20d培养箱温度调至23℃。

菌丝完全发满后,适当降低室温至20℃左右,使菌丝积聚营养。

用报纸遮住培养箱的玻璃窗口,制造一个黑暗的发菌条件。

5.6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料,从营养生长转人生殖生长,料面分泌黄水,呈现褐色斑块,接着长出小菇蕾时,要及时开袋,拉直袋口,保持栽培箱空间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

经过10~15天管理,子实体生长成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6.茶薪菇子实体中水分、灰分含量的测定

6.1水分的测定(GB/T12531-90[16])

原理:

食用菌子实体中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在烘箱中的分压而蒸发掉。

分析步骤:

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约2g,精确至0.001g,置于恒重的铝盒中,移入135±2℃的烘箱里,打开铝盒盖,并烘箱门,待温度计回升到135℃,开始计时,2h后,打开烘箱门,盖好铝盒,取出,放在干燥器里冷却至室温,称重。

分析结果X=

×100

式中:

X—试样中水分,%;m1—水分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测定结果以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2。

6.2灰分测定(GB/T12533-2008[17])

称取500g~1000g,精确到0.001g,先用分样筛筛除肉眼不容易发现的细小杂质,在用镊子检出样品中大块杂质(包括非试验品种的杂质),并分离粘在食用菌上的杂质。

仔细手机上述所有的杂质,放入表面皿中,称量精确至0.001g。

杂质含量的计算:

X=

×100

式中:

X—样品杂质的含量,%;

m2—表面皿和杂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m1—表面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7.茶薪菇子实体蛋白质、多糖、粗纤维和氨基酸的测定

7.1蛋白质的测定(GB/T15673-2009[18])

原理:

以硫酸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

加碱蒸馏,以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滴定所释放的氨,计算出其含氮量。

含氮量乘以换算系数6025即得式样中的粗蛋白含量。

7.1.1试剂

硫酸:

=1.84g/ml;盐酸:

=1.18g/ml;400g/L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40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加速剂:

600g硫酸钾与100g硫酸铜混匀,充分研磨后过孔径为0.45mm的筛,密封保存;盐酸标准溶液Ⅰ:

c(HCl)=0.1mol/L,按GB/T601制备和标准;盐酸标准溶液Ⅱ:

c(HCl)=0.02mol/L,准确移取10ml盐酸标准溶液Ⅰ,用无二氧化氮蒸馏水定容至50ml现配现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50ml的2g/L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和10ml的2g/L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过氧化氢。

7.1.2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

感量0.001g;电热鼓风干燥箱:

精度±2℃;可调电炉或消煮炉:

室温至600℃;硬质凯氏瓶或消煮管;常量直接蒸馏装置;半微量水蒸气蒸馏装置;定氮仪:

以凯氏定氮原理的各种类型半自动或全自动氮含量测定的仪器。

7.1.3试样制备

将样品混匀后平铺成方形,用四分法取样,干样取样量不应少于200g,鲜样取样量不应少于1000g;子实体单个质量大于200gde样品,取样个数不应少于5个。

干品直接用剪刀剪成小块,在80℃-100℃干燥箱中烘干至发脆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立即粉碎。

粉碎样品过孔径为0.9mm的筛。

未能过筛子的部分再次粉碎或经研磨后再次过筛,直至全部过筛为止。

过筛后的样品装入清洁的广口瓶内密封保存备用。

7.1.4分析步骤:

称样→消煮→蒸馏(分为常量蒸馏法和半微量蒸馏法)→半自动定氮仪定氮(或者全自动定氮仪定氮)→滴定→空白试验。

7.1.5结果计算

试料中粗蛋白含量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克每百克(%)表示,按以下式计算。

式中: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0—空白试剂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试料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0.014—氮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

—试料的含率,%;

Vi—试料分解液蒸馏用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试料分解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7.2多糖的测定[19]

7.2.1茶薪菇细胞内多糖的提取

7.2.1材料材料试剂

实验所得茶薪菇子实体;葡萄糖、苯酚、硫酸、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蒸馏水。

7.2.2仪器

ZJ202-OA型恒温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R-201旋转蒸发仪;电子恒温不锈钢水浴锅;UV-2600紫外分光光度计;大容量低速离心机。

7.2.3提取步骤

7.2.3.1提取方法:

茶薪菇洗净烘干后适度粉碎,精密称取茶薪菇3.0g,放入圆底烧瓶加蒸馏水,设定料液比为(1:

3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真空抽滤,取滤液,浓缩。

滤液浓缩后加无水乙醇至醇沉浓度为80%,静置过夜,40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液,得沉淀即为茶薪菇多糖。

7.2.3.2含量测定方法:

试验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茶薪菇菇多糖含量。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粉末10mg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7.2.3.1)所得的多糖沉淀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摇匀,精密量取1ml,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最大吸收光波长的确定:

吸取一定量的标准葡萄糖对照品溶液,置于比色管中,加水至2ml,加1ml5%苯酚后,立即加入5ml浓硫酸并混匀,静止10min,摇匀,室温放置20min同时取2ml水进行上述同样操作,作为空白对照。

样品溶液分别于450-550nm处测吸光度,确定其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

根据实验测定,当吸收光波长为490nm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最大,所以本实验选取吸收光波长为490nm[19]。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葡萄糖标准溶液0.05ml、0.1ml、0.2ml、0.4ml、0.6ml、0.8ml、1.0ml于比色管中,各以水补至2.0ml,然后加入5%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混匀,静止10min,摇匀,室温放置20min后于490nm测定吸光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以多糖浓度为横坐标,测定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得标准曲线y=69151x-0.0017,r=0.9992[19]。

7.2.3.3多糖得率计算

多糖得率=葡萄糖浓度×稀释倍数×原液体积/子实体干重×100%;

7.3茶薪菇子实体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GB/T15674--2009酸碱洗涤法[20])

原理:

试样加盐酸煮沸水解后,冷却、过滤、洗涤残渣至中性并干燥后用石油醚提取,提取物烘干至恒重后称量,计算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试剂:

盐酸溶液(3ml/L);石油醚(沸点范围为30℃-60℃);硅藻土(在6mol/盐酸溶液中煮沸30min,用水洗至中性,在130℃中干燥)

仪器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精度±2℃);分析天平(感量0.001g、0.0001g);电热水浴锅;索氏提取器;提取套管;脂肪测定仪(以索氏提取脂肪原理制造的各类脂肪测定仪);滤纸;脱脂棉;玻璃细珠;实验室常用仪器。

7.3.1试样制备

将样品混匀后平铺成方形,用四分法取样,干样取样量不应少于200g;鲜样取样量不应少于1000g;子实体单个质量大于200g的样品,取样数不应少于5个。

干样直接用剪刀剪成小块,在80℃干燥箱中烘至发脆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立即粉碎。

粉碎样品过孔径为0.9mm的筛。

未能过筛部分再次粉碎或经钵内研磨后再过筛,直至全部样品过筛为止。

过筛后的样品装入清洁的光口瓶内密封保存,备用。

7.3.2称样和水解

称取5g试料,精确至0.001g,转移到250mL高脚烧杯中,加100mL盐酸溶液和数粒玻璃细珠,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微沸,水解1h,每10min摇动一次,水解液在室温下冷却,加2g硅藻土,

用湿润的无脂双层中速滤纸过滤水解液,残渣用冷水洗涤至中性,将残渣连同滤纸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烦躁30min,取出套管并用一小块脱脂棉覆盖。

7.3.3提取

将提取套管置于索氏器的抽提管内,在已恒重的烧瓶中注入150mL石油醚,并立即与抽提管相连接,置于水浴上回流抽提5h-6h,控制每4min-6min虹吸一次。

抽提完后,取出滤纸包。

待烧瓶中石油醚挥发尽后取下烧瓶擦干,在100℃干燥箱中烘1h-2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精确至0.0001g.重发上述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多超过0.001g。

采用脂肪测定仪时,按仪器程序进行提取。

7.3.4结果计算

试料中粗脂肪含量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

m1—恒重后带有提取物的烧瓶质量,单位为克(g);

m0—恒重后烧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料含水率,%。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可行性分析

1.该试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试验,前期试验进展顺利--菌丝已经种入菌袋且生长状况良好已经长满菌袋2/3。

有望结出优质的茶薪菇子实体。

2.实验室能提供给该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为我们顺利完成试验提供了保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

采用当地普遍能找到的农作物下脚料杂木屑、碎杂草、玉米芯作为茶薪菇的栽培料,设置多组对比试验组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栽培茶树菇。

测定不同培养基料中采收的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从而客观的评价所培养出的茶薪菇子实体的营养价值。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1.2011.06—2011.07--茶薪菇母种的扩大培养;

2.2011.07—2011.09--茶薪菇原种的扩大培养及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3.2011.09—2011.11--茶薪菇的栽培及发菌管理;

4.2011.11—2011.12--茶薪菇的出菇管理;

5.2011.12—2012.01--采收各种培养基生产的茶薪菇并对它们做形态学上的初步分析;

6.2012.01—测定不同处理的茶薪菇子实体的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的含量;

7.2012.03—2012.04--归纳总结实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8.2012.05—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版.302.

[2]杨建杰,张桂香,任爱民,等.茶薪菇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8.

[3]陈向东,兰进,茶薪菇温室栽培技术[J].温室园艺蔬菜.2010.6(14).

[4]丁常荣,广州地区茶薪菇秋彗袋倍技木[J].上海蔬菜.2005(4):

91-92.

[5]阮瑞国,培养料和温度对茶薪菇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2.2(18).

[6]黄年来,食用菌新品——杨树菇[J].食用菌,1984,

(1):

1-3.

[7]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0-113.

[8]张诚,闵华,熊中良,等.茶薪菇优质高产关键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2,6.

[9]曾小龙,谢坤冲,茶薪菇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27).

[10]徐静娟,王树英,贡小清,等.茶树菇提取物的组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2):

137-165.

[11]吴宏华,王怡,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