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674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docx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

第38期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

本期内容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专辑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沙龙发言选登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于11月29—30日在大丰市第三小学成功举行。

来自全市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部分省级实验小学校长或分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及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近60人参加了活动。

大丰市教育局成秋生局长、何钢副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

沙龙活动分两步进行,29日下午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分别由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盐城市第一小学秦岭、东台市实验小学王泽海三位老师执教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

30日上午,与会代表围绕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进行交流、研讨。

三位执教老师所在的三个学校备课组首先汇报了各自的备课情况及教后反思;随后,与会代表根据三节观摩课及平时的教学实践争相发言,大家就“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怎样上?

如何上得扎实而有效?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各自的侧重点在哪里?

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活动结束前,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

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活动所取得的预期效果。

接着,介绍了市教科院从今年开始在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学科分别举办了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沙龙活动,以期达到这样一些目标:

1、深化学科教研。

以小型沙龙活动的形式来实实在在地研讨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指导面上的教学。

2、培训学科骨干。

通过活动来搭建平台,把全市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员集中起来,进行研讨、交流,从而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学科整体研究水平。

3、增进学科交流。

通过沙龙活动,同行之间增加接触,增加了解,增进友谊。

4、引领学科课改。

通过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市级活动,引领、推动全市的新课程改革。

最后,他希望全市各地、各学校也能很好地借鉴市级活动的模式,扎扎实实地搞好本地、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市教科院)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预案和课后反思

(一)(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构建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1.由图导入成语。

同学们看图:

知道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吗?

2.揭题,板题,审题。

“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讲。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什么是启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总是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

说说你从“滴水穿石的启示”这双眼睛中,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1.自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

“滴

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检查生词、重点句子朗读情况。

生词:

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小贩迷恋专利权勉励

安徽省日雕月琢碳粒电话筒给予

重点词语:

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状如卧兔光滑圆润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翻山越岭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炉火纯青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重点句: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读后评价:

他读得怎么样?

请你围绕“正确、较流利”这个标准来评价。

读得好我们就表扬一下,让他更有自信,哪儿读得不好了,我们提出来,让他及时改正。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

“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

第2自然段:

由“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提出观点——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第3自然段:

用三位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从正面说明观点。

第4自然段:

用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例子从反面说明观点。

第5自然段:

再次强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思考:

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

3.教师小结,学生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这是一篇说理文。

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现象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这个观点。

接下来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用三个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这个现象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这个观点。

文章最后强调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1.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完成描红。

2.摘录本文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课后反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围绕这一目标,高林生老师提出:

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这样的几条原则:

一是阅读教学应当以不断地建构话题为引导。

二是阅读教学应当以层进的自读为主要原则。

三是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是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实现动手动脑的结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

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叶老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五年级学生来说,应当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对生词及句子的朗读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来反馈和强化的。

而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我们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对第一课时需不需要进行精读课文的讨论比较激烈。

大多数老师认为如果一篇课文都读不正确,读不熟,那么精读课文的效率不会高。

所以,我们认为:

第一课时的目标仍设定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上。

只有目标效率达成度高了,才能高效率地精读课文。

如何达成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呢?

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

求简就是要求目标简单而明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教学手段简单而有度;求实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中的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在训练;求效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做到扎实有效。

通过讨论、交流,我们在统一了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目标和原则后,在教学环节上也做了相关安排:

1、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3、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

4、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5、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回想自己所执教的教研课,应该用“真实、朴实、实效”这三个词来概括自己这节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真实即指教研课的真实性。

它完全以“家常”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使听者拥有探讨研究的效度更高些。

朴实即指教学手段的简朴无华。

没有过多的期待那亮点的展现,而是从课文文体出发,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出发,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实效即指效果的实在和有效。

不管是语言文字的感悟,还是课文内容的熏陶,一律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力求达到实效性强。

上完教研课,静静地反思,欣喜之余又略感遗憾。

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以及对教学生成的处理,都能让自己满意。

但如果能更多地从学情出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学习空间,那这节课定会更加自然和谐。

备课介绍:

求简求实求效的第一课时(大丰市第三小学备课组姚卫祥)

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更好地为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做好铺垫、衔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课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要求和高林生老师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

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

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环节安排:

1、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就会演变成漫无边际的“侃大山”,这样的授课形式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不适当的。

关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课文题目,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与期待。

抓住了课题,往往会收到鸟瞰全文,找准基调,引发猜想,建构话题,形成阅读期待的奇效。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既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又会激发学生思考:

这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

从而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因而,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由图导入新课的环节,让学生知道滴水穿石是个成语,也作“水滴石穿”讲,再让学生审题,说说我们从这双眼睛中可以发现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前提。

一篇文章中如果还有许多字不认得,自然谈不上阅读,更谈不上理解。

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同学们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入理解、品悟的过程。

因而在第一课时的第二个环节设计上,我们要求孩子们能“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这个要求的提出又是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的识字能力。

所以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孩子们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的通读全文以检查的形式出现的。

学生自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时,要求学生: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课文后出示文中的生词,让孩子们读一读,然后老师提出这些生字词的读音注意点。

接着老师出示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让学生结合预习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孩子找出与“滴水穿石”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在备课时,也想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试教,我们发现,这样花时太长,没有必要,只要孩子找出了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他们也就一定是初步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这就够了。

我们还可以在接下来的精读课文中结合上下文去细细地品味这些词语的意思。

对于课文的句子的通顺朗读。

我们一开始先让孩子们读读自己有把握的句子,这样学生们读书的自信心就会更好地被调动起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出示文中难以读通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3、反馈自读情况,思考每段意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的第三个环节,我们安排的是“反馈自读情况,思考每段意思”。

一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它包括同学们预习时的读书情况和在本节课中读词、读句、读书的情况。

二是让同学们养成边读边思、边听边思的良好习惯,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以便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个人分段读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标准是“正确、较流利”,读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以增加读书同学的自信心,读得不好的地方明确指出,以便及时改正。

读后让同学们交流:

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个过程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或几个要点来说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4、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叶圣陶说:

“阅读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

”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应该包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课文脉络的揣摩。

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应当落脚在这第四个环节上。

当然,我们也知道,前面的三个的环节扎实有效则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良好基础。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

除了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的《说勤奋》是说理文外,这是第二篇。

所以初步感知说理文的表达方式也是这个环节的任务之一。

把握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因为从一开始的审题到后面的每段意思的思考,孩子们能很快地知道课文内容。

对于课文脉络,我们主要是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引领着孩子们思考:

如果课文分为三部分,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在孩子们的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5、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高年级段的识字写字要求是“让孩子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对于文中的生字字音在预习和初读时已经解决,词义也结合初读或精读时解决。

如何完成写的任务并得以巩固呢?

在第一课时的最后,我们设计了“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这样的环节。

初读完课文后,出示文中的六个生字,让孩子们说说这些生字书写时的注意点,在学生相互启发的基础上进行描红练习,对书写可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摘录好词好句的设计思考是缘于本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读书做笔记”的要求。

读书做笔记是我们时时、课课应养成的良好习惯,这课四字词语很多,重点段清晰,让同学们做好摘录,一是可以对生字词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可以做到积累的目的,三是对课文的重点句子——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两点反思:

1、对整体感知的层次把握的思考。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整体感知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掌握字词也好,熟读句子也好,在第一课时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体,服务于感知。

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即由清晰到模糊再由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大的角度看,整体感知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全过程,包括了解内容,细读精研,提升内涵,而在第一课时体现为由清晰到适度模糊;从小的角度看,整体感知就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包括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初步概括,这在第一课时体现为模糊走向清晰。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理应站在大的角度去构思整篇课文的教学,又要务实地从小的角度去精心谋划属于第一课时的整体感知,就是要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而使得第一课时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第一课时贯穿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第二课时细读精研,使得教学第一课时对整体感知度的把握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2、对以读书为重点的层进思考。

阅读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层进的学生自读为主要手段。

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读书或者说读通读顺课文是教学第一课时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任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第一课时注重了读的训练,但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能真正体现以读书为重点的层进训练?

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这里反映了读书的有效性问题,读书包括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读整篇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这些都有涉及,关键是每一次读书训练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就以本节课为例,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如读词语就要读响亮,读清楚;读句子就要读流利,读通顺;读段落就要读顺畅,读出自信。

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互评价提高读书的质量,更好地培植学生的语感,也使得求简求实求效的第一课时成为可能。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预案和课后反思

(二)(盐城市第一小学秦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的新词。

3.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与课文的结构层次。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水滴石穿的原因,感受小水滴的伟大。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成语。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每幅图片暗含一个成语,分别是“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绳锯木断”、“铁杵成针”、“滴水穿石”,并相机引导学生说一说“铁杵成针”的故事。

2.指名说一说对生活中“水滴”的印象。

3.揭题,板题,指导“滴”的写法,并了解“启示”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1.交流容易读错的字音。

通过学生的相互提醒,提出本课值得注意的字音:

给予、锲而不舍、白炽灯、因为、不教一日闲过、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新词。

学生汇报词语学习情况,相机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利用近义词解词等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新词;通过现场查工具书的方法,渗透“抓词语中的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日雕月琢”理解关键字“琢”,“挥毫作画”理解关键字“毫”。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按课文段落顺序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对朗读难度较大的句子予以重点指导。

比如:

1.“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强调指出朗读时标点的停顿变化。

2.“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强调指出朗读句中的停顿。

3.“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强调指出朗读反问句时语气的连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课文内容: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2.感知课文脉络:

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启示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的?

四、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汇报“滴水穿石”的样子、形成原因,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用列提纲的形式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原因”,再如联系上下文与生活来理解“圆润”等。

2.指导朗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收集自己所了解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思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怎样的结果”这一话题。

课后反思

市教科院组织的“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主题沙龙活动,让我对平常得不再平常的“第一课时”得以静心思考,反复尝试。

在备课组同志的帮助、指导下,我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认识也发生了诸多改变,现择其感触最深的两点简述如下:

1.教学目标——要科学定位,严格执行

第一课时到底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这是我在备课时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般定位在“自读课文,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能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章作者叙述的结构层次”。

科学的定位,更需要严格地执行。

在试教过程中,我却人为地、有时也是不知不觉地在拔高,有时朗读指导还会陷入了纯技巧的琢磨,缺乏必要的课文理解与情感领悟。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感知,习惯于以标准答案的形式示之,虽然这些答案的形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但总感觉教师牵制得多了一些。

2.教学方法——灵动多样才能情智共生

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想法:

“没有什么好讲的”,“都是老一套,没意思”。

其实,透过这些想法,我们不难看出:

第一课时不是没有内容,而是这些内容缺少情节,不能吸引教师与学生;第一课时不是不要教学,而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缺少新意,无法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换一种方法,也许就能换一层境界,灵动多样才能情智共生。

如课始处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对这篇课文已经作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其文其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一般的激趣导入是不能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欲望的,加之本文是议论文,说理性强,情节上无引人之处,因此我在课始的设计采用“看图猜成语”这样的形式,而且五个成语,前者易,后者难,且后者与本文主旨相一致,既活跃气氛,又积累成语。

再如,在检查课文朗读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同学互评”“师生互动”、“同桌互读”等方式。

 

备课介绍:

在实践中摸索在碰撞中前行

——追求朴实、本真而又灵动、智慧的第一课时(盐城市第一小学备课组张杰生)

近期,我们围绕“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这一主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话题之一:

课型定位——这节课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执教之前,我们备课组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即是这节课的定位问题。

经过研讨,我们一致认为:

这是一节家常课,但我们要上出公开课的精彩;这又是一节公开课,但我们也必须上得像家常课一样实在,于是很快确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不管是“花样”还是“土招”,凡是能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我们就可以用;凡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我们就大胆去试。

话题之二:

导入设计——“激趣导入”要不要?

怎么导?

我们平时在执教第一课时的时候往往是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是符合当前语文教学提出的“务实倡简”这一要求的。

但在试教的时候,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学生的反应很平淡,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节课的学习。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

语文课要倡简,但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设计一种机智的导入,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在课的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经过反复尝试,最后我们采用了看图猜成语导入,而且采用的是抢答的形式,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们能以一种轻松的状态,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当然,如果他们能意识到所猜的“绳锯木断”、“铁杵成针”、“水滴石穿”这三个成语与《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的主旨有着内在关联的话,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话题之三:

字词教学——高年级字词教学要不要进行?

如何处理?

作为小学高年级,生字词要不要在第一课时解决?

怎样解决?

是集中处理,还是随着阅读文章顺势理解?

哪些可以集中处理,哪些需要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消化?

对于不同的词,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解释?

1.充分预设,鼓励质疑。

这节课生字词的确定,我们采取以人为本的策略,即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质疑、相互提醒,共同解决。

2.集中识记,分层理解。

词语教学应该贯穿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始终,有些词语需放第一课时理解,有些词语需要放在第二课时、甚至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领悟。

对于“锲而不舍”“炉火纯青”等词语,可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来了解大意;对于“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等词语,教师则可做简单介绍或引导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

3.渗透学法,培养能力。

对于“日雕月琢”“挥毫作画”等词,指导学生抓住词中关键字来理解;对于“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等词,可借助近义词来理解。

话题之四:

朗读指导——第一课时如何指导朗读?

第一课时的教学,更应以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心。

但目前普遍存在“用时过长、单调无趣、效率不高、任意拔高要求”等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