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66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docx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纲 要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提供特殊的机会。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性质如下: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四)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五)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六)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

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二、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操作活动。

突出学生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开放的环境中促健康活泼地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三个维度。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共8项,代号Q)

目标

分类

目标描述

3-9年级

Q1珍视自我: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掌握各种避免危险的方法。

了解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悦纳自我,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树立自信。

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正确应对各种挫折与困难,珍惜生命。

Q2融入集体:

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养成合作品质。

友好与他人相处,接纳与包容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融入集体,关怀他人,具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感。

Q3善于学习:

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愿望。

Q4热衷探究: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Q5热爱生活:

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勤奋、积极、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Q6保护自然:

欣赏与保护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主动实践。

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具备野外生活技能,提升野外生存能力,与环境作合宜的互动。

Q7服务社会: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

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Q8国际理解:

欣赏身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尊重与关怀不同的文化,并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处的方式。

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展现自己对国际文化的理解与学习。

 

 

(二)能力目标(共8项,代号N)

目标

分类

目标描述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N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N1-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真实的问题;能将问题表述清楚,确立课题

N1-2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并提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能将问题简洁、明确地表述出来,形成课题

N1-3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探索,提出较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能自主确立较为规范的研究课题,并尝试分解子课题

N2团队

合作能力

N2-1能在教师帮助下,组建较小规模的小组;有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关怀团队的成员;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小组交流;能明确分工,努力并较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N2-2能自主建立较大规模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尽力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乐意帮助同伴,能主动承担公共职责;在小组内,能民主平等地参与研讨,友好地与小组成员交往,尊重关怀他人;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能对自我、同伴作出合理评价

N2-3能尝试通过自由招募等多种形式建立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接纳和包容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积极参与各项团体活动,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合作,认真完成份内的工作;能关怀他人与照顾弱势团体,具有服务意识

N3

N3-1初步形成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的习惯,能构思一个完整的计划,计划应包括需要考虑的相关要素和情况;计划应表明事情的顺序并考虑资源的运用;能执行计划;尝试完善和改进计划

N3-2初步养成自我规划的意识,能尝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常保持个人的整洁,维护班级与学校共同的秩序与整洁;积极参与家庭和班级事务的处理,能自主策划一些小规模的活动

N3-3能系列化、结构化地设计计划,突出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设计活动过程,能周密安排各种因素,计划清晰、可行;在执行计划中,充分利用好人员、时间、经费、物质和设备等资源;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完善方案,能对比计划评价活动是否成功

N3-4能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学习等;对未来有一些模糊的规划与设想,能自主策划组织一些班级层面或更大规模的活动

N3-5能制定主题明确、逻辑性强、突出重点、方法适切、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并执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计划,确定优先处理的事项,对偶发事件作出有效的应对

N3-6展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方向,形成初步的生涯发展规划;能策划一些有创意、有挑战的活动

N4

N4-1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请教”、“阅读”、“观察”“上网”等基本方式收集研究信息

N4-2会用“划重点”、“剪贴”、“摘抄”、“记观察日记”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能有目的地筛选提炼有效信息

N4-3能运用手抄报、ppt等方式呈现信息的整理结果;能在信息中获得支持自己研究的依据

N4-4能识别并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擅长从多途径挖掘和搜集资料,掌握资料收集的一些技巧,了解与认识不同的文献类型

N4-5能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统计表”、“柱形图”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N4-6能在资料中提炼出有助于解决研究问题的信息,并能通过“手抄报”、“电脑小报”、“幻灯片”等方式灵活多样地呈现和运用信息

N4-7熟悉信息收集的基本技巧,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主动搜索相关信息;用合适的方法收集信息,如在进行调查时可考虑样本问题;初步了解专业数据库和文献分类等知识

N4-8能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

N4-9在全面掌握资料信息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主题,能够形成个人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文字、制图、数据库以及表格程序等制作研究报告

N5

N5-1能比较熟练地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整理书包,洗涤衣物,简单的烹饪、维修等;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剪、切、划、折、接插、挖空、弧线粘贴等等),并能运用技能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和实用功能的作品

N5-2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技能,比如缝纫、小木工、小泥工、小金工;当某运行系统需要修理时,能排除故障,或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能与小伙伴互助合作,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制作或改装,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创意作品,并能考虑到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N5-3能熟练运用动手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维修课桌,缝补衣物,家常菜的烹饪等;能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制作或改装出一些创意作品,可以从功能、审美、社会、经济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该创意的合理性

N6

N6-1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用较清晰的语言,围绕主题,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表达;能自信地进行陈述,对听众的有关提问作出回答;能通过手抄报、讲故事、演讲、小品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N6-2能适当借助图片、图表、数据、ppt等方式有条理地进行交流,语言流利,围绕主题,内容精练、有重点,能对听众的提问做出适当的回答

N6-3能用文字清楚地表达信息和要求;写作风格恰当,符合特定目的,如能完成信件、邀请函、电子邮件、宣传海报等;能以适宜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并能有效处理人际互动的问题

N6-4能用合目的、有条理的方式自信地进行表达;能清晰地表述内容或明确地提出要求,能灵活调整报告的风格以适应其目的和听众

N6-5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能倾听他人想法,抓住对方发言的重点,顺利进行沟通交流;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理解和宽容他人,面临逆境或压力能通过沟通乐观积极地解决问题

N6-6觉察并能调整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增进经营生活的能力

N7

N7-1形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能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能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振动觉、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并会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N7-2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善于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具有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感觉,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N7-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持续的观察,不仅能观察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能感知深层的文化和哲理;能对细微的事物和缓慢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观察,对观察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对观察活动进行反思

N8

N8-1在教师指导下,能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正确认识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能虚心接受

N8-2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能辨识与他人相处时自己的情绪并适当控制,能尝试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N8-3乐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能以积极的态度拿出整改的措施;能自主设置学习生活目标,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征求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N8-4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觉察自己的压力来源与状态,并能积极应对与寻求解决

N8-5能主动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乐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整改

N8-6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分享个人的经验与感受,适当运用调适策略来面对压力;调整情绪,体会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三)方法目标(共3项,代号F)

目标

分类

目标描述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F1

F1-1了解问卷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F1-2能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活动,对调查获得的信息,能做简单的归类与整理

F1-3初步学会筛选、简单分析和统计调查活动的信息及数据,能用连贯的语言,写出调查中的收获与体验

F1-4能根据研究需要,小组合作设计较规范的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活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筛选;

F1-5对调查结果能提出相关的质疑、见解、看法,并能尝试提出解决策略或建议;能运用表格、图表的方式呈现调查的结果,写出较完整、具体的调查报告

F1-6能灵活多样地设计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的调查问卷,能根据调查目标进行针对性提问,语义明确,布局符合被调查者的阅读心理

F1-7独立完成调查任务,根据研究的需要,尝试邮寄调查、网络调查等新型调查方式

F1-9能从各种调查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调查的结果,写出有一定质量和深度的调查报告

F2

访

F2-1能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围绕访谈主题,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访谈提纲;小组合作有礼貌地开展访谈活动,初步尝试整理访谈的信息

F2-2能有效选择并联系访谈对象,尽可能提前了解访谈对象的相关资料;在设计访谈提纲过程中,能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和过渡语的运用,努力将访谈过程设计得轻松、自然、有效;能够根据被访谈者的反应,尝试灵活追加问题或适当调整访谈内容;

F2-3在掌握面对面访谈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其他的访谈方式,例如:

电话采访、邮件采访等

F2-4能筛选有效访谈信息,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访谈报告;在访谈报告中,客观提炼受访者观点,得出访谈结论

F2-5确定并联系访谈对象,能综合考虑受访者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等因素,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访谈问题,问题有一定的生成空间

F2-6能独立开展访谈活动,冷静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并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访谈技巧

F2-7能筛选有效访谈信息,独立完成较有深度的访谈报告,客观提炼受访者观点及其陈述的相关理由,得出访谈结论

F3

F3-1在教师帮助下,学会做简单的模仿实验,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操作实验;

F3-2能根据实验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并能用表格方式呈现数据,对获得的数据作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F3-3在教师帮助下,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初步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述或记录实验分析结论

F3-4能合理选择实验方式,小组合作设计一些有质量的实验

F3-5能根据研究需要,采集、筛选和结构化记录实验数据

F3-6能运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实验与观察的结论,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或记录实验结果;能够较完整地撰写实验小报告

F3-7能根据研究需要,合理选择实验方式,自主确定变量,控制实验条件,初步设计一些可控性实验

F3-8能自主采集较详细的实验数据,结构化记录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对比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F3-9熟练运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实验与观察的结论,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或记录实验分析;能撰写较规范的实验报告

 

 

 

 

四、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

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可以与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也可以从自然或自我方面选取,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

(1)学生自身生活、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自然、社会问题以及时事新闻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成可供研究的主题。

(2)各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各校应积极打造、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3)学校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

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等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

(4)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不是割裂的关系,各校可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要求

(1)学生确定,教师提供。

学生可以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但需注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

(2)关注基础,适度选择。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3)因地制宜,利用本土。

各学校可根据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来设计学习内容,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

(4)研究性学习可以和其他三个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实施,用主题的方式串联不同的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学习。

(5)积累思考,形成序列。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研究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的内在平衡。

不同年级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体现一定的序列和逻辑,避免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层次安排上的混乱。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

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通过考察开拓视野和思路,使学生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的理解。

参观、考察、访问是社会体验性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

如参加各种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访问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阶层等。

(2)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实现感,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

这类活动包括各种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等。

还包括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如学生卖报活动、学生银行、学生超市等,学生从事商业类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增强实践能力。

此外,还包括一些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田间劳作等。

(3)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

社区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

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范围包括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帮助贫困人员及家庭等。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选择要求

(1)注重实际。

在内容选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应结合课程目标与性质,选取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验或者实践的内容,切忌不顾学生年龄实际的拔高或者降低。

(2)联系生活。

内容的选择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内容的选择要切实保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

(3)关注本土。

应根据本土社区所占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选取内容,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

(4)形成特色。

学校在内容的挖掘上,要考虑到服务项目或实践内容的重复利用,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特色,避免年年挖掘不同内容、耗时耗力的实施做法。

(5)利于综合。

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之中,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我省的两门地方课程,这两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纲要和相应的教材体系,并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要求。

在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提倡在一个主题活动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地融合某些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劳技教师协助进行指导。

也可以将劳技教材或者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拓展,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实施,进行学科融合、综合开发、互相促进。

(四)非指定领域的内容

非指定领域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其他的传统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在对学校原有传统活动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与创新。

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历史悠久,模式成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

另一方面,学校的传统活动因为历史悠久,其体现的教育理念有的已经比较陈旧,某些活动出现模式化、形式化的倾向,活动的组织实施不太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主体参与等弊端。

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综合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