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75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

基础会计学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1、如何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答: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什么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特点?

答: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的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2)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3)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监督职能的特点:

(1)会计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

(2)会计监督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督。

3、什么是会计的对象?

企业的会计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

会计对象是会计职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具体地讲,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

资金筹集、资金循环与周转以及资金退出。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如何理解他们的意义?

答: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内容应当是一个实行独立核算的组织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工作严格界定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持续经营假设界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强调会计主体的核算工作,应当立足于企业能够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破产清算。

会计分期假设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将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较短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定期考核并报告其经营成果。

这一假设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货币计量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和计量条件,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以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经营活动及其成果。

5、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如何分类?

答: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分为以下几类:

(1)总体性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3)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方面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6、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是什么?

答:

二者的区别在于: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必须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收付实现制则要求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都必须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

7、会计核算方法有几种,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会计核算方法的完整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环节),并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间环节),通过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总结环节)。

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变化,构成了会计循环。

8、可比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答:

可比性原则强调会计信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要求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一贯性原则强调会计方法在前后不同的会计分期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要求企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报表的指标口径、披露内容、编制原则在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尽量保持一致,必要变更时应该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什么是会计要素?

其内容包括什么?

答:

会计要素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按照其特征所做的分类。

包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阐述资金运动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答:

(1)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公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在一定时点上的静态平衡。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期末,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利润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公式又回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变化说明发生的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是资金运动的动态平衡。

3、说明会计等式的经济含义。

答:

会计等式主要反映资金运动所引起的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变换关系。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右方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来源,等式左方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占用情况,提供资金的债权人和所有人对企业的资产的要求权成为权益。

从数量上来讲,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存在对等关系,即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4、什么是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有何意义?

答: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分类。

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全面、系统地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将复杂的经济信息转变为条理清楚、有规律、易识别的财务会计信息。

5、经济业务的发生为什么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

答:

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后,资产的占用状态和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动,但这些变动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因为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可称为权益,资金的占用称为资产,资产和权益是相互依存的,一定数额的资产比来自对应数额的权益,经济业务的发生只会使等式一方或双方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等式的平衡。

6、什么是账户?

说明账户的基本结构?

答: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立在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上的户头,专门从数量上记录和计算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反映对于科目内容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记录的内容是: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阐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

答: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

二者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分类,两者的名称和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2)区别: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能说明经济业务的性质而不能记录数量变化;而账户能借助一定格式的账页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第三章复式记账法

1、什么是复式记账法?

它与单式记账法有何不同?

答: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记录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能对记录结果进行试算平衡。

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帐户中进行记录,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完整。

2、试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特点。

答:

(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2)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

(3)一般采用T型账户结构;

(4)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3、举例说明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答: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时账户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

例如,某人从银行取款3000元,“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二者相互为对应账户。

4、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如何编制?

答:

根据试算平衡公式编制: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5、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有哪几种?

答:

会计分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是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是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第四章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工业企业有哪些经济业务?

其资金是如何运动变化的?

答:

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和财务成果业务。

(1)资金筹集业务通过不同渠道募集资金,是资金流入企业;

(2)生产准备业务使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固定资金形态和储备资金形态;

(3)产品生产业务使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4)产品销售业务使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5)财务成果业务使一部分资金退出企业,一部分资金重新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开始新的资金循环。

2、企业有哪几种资金来源渠道?

应设置哪些账户?

怎样进行核算?

答:

资金来源渠道包括:

吸收投资者的投资、向金融机构举债借款、发行企业债券。

应设置“实收资本”、“短期借款”等账户。

核算时,借方登记货币资金等账户的增加,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短期借款”等账户的增加。

3、工业企业在生产准备阶段有哪些业务,对固定资产核算需设置哪些账户?

答:

工业企业在生产准备阶段主要有固定资产构建业务和材料采购业务。

对固定资产核算需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在建工程”等账户。

4、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应设置哪些账户对其核算?

答:

材料采购成本包括材料买价和各项采购费用。

应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

5、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哪些主要业务?

应设置那些帐户对其核算?

答:

产品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累计折旧”、“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账户。

6、什么是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

答: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对象;成本计算期是指成本计算的间隔周期,即每隔多长时期计算一次成本。

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特点、工艺组织和成本管理要求,按产品品种、产品批次或产品步骤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计算期和会计分期一致,按月计算产品成本,在分批法下,也可采用产品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7、什么是成本项目?

产品成本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

成本项目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的结果。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8、产品销售过程有哪些经济业务?

应设置哪些账户对其核算?

答:

企业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

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的实现、办理货款结算、计算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和其他销售成本、支付产品销售费用、计算和交纳销售税金、确定销售损益。

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

9、企业的财务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净利润如何计算?

答:

企业的财务成果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10、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包括哪些内容?

应设置哪些账户对其核算?

答:

利润形成包括利润总额的计算、营业利润的计算和净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的内容包括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应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