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2260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条索纤细卷曲似螺,

C.毛毫披满全身,色泽银绿隐翠

4、茶艺表演时,主泡居中,左右助泡,站成形(B)。

A.一字B.品字C.丁字

5、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现于茶的(C)。

A.食用功能B.饮料功能C.药用功能

6、、茶叶贮藏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为(B)。

A、≦0℃B、0—5℃C、≧5℃

7、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饮茶对癌证(C)。

A、可减少发生B、无任何作用C、可预防和治疗作用

8、区别真假茶主要观察叶片的(A)。

A、叶脉B、大小C、形状

9、绿茶审评是(B)

A、先嗅香气后看汤色B、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10、“三道茶”是(C)的饮茶习俗

A、蒙古族B、维吾尔族C、白族

11、茶叶可防癌治癌,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B)

A、红茶和黄茶B、绿茶和乌龙茶C、白茶和黑茶

12、茶叶审评时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是(B)

A、30℃B、50℃C、70℃

13、“酥油茶”是(C)的饮茶习俗

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

14.“茶道”一词最初见于(B)

A、汉代B、唐代C、宋代

15.泡茶水温,应以能充分引发茶的滋味、香气,而不破坏为(A)原则。

A.营养物质B.茶叶汤色C.茶叶内质

16.好茶要用好水泡,泡茶最好的水是(A)

A、泉水B、河水C、自来水

17.史书中记载发现利用茶叶的人是(B)

A、王褒B、神农C、陆羽

18、茶文化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C)。

A.物质(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精神(文化)层

19.绿茶茶汤久放要变成红黄色,是因为茶汤中的(A)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而形成的。

A、茶多酚B、咖啡碱C、蛋白质

20、饮茶可提神醒脑,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B)

2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位于(B)

A、浙江省B、四川省C、湖北省

22、古人说“候汤最难”,意思指(A)

A、烧水的程度B、煮茶的程度C、泡茶的时间

23、英国一天中最著名的饮茶是(C)

A、早茶B、晚茶C、午后茶

24、饮茶能减肥降酯,助消化,主要是(A)两种物质的作用

A、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B、维生素和芳香物质

C、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

25.一般冲泡红绿茶时茶水比例为(B)

A、1∶18B、1∶50C、1∶80

26、我国对茶的称呼统一称为茶,是在(A)

A、唐代B、宋代C、元代

27、茶具又称茶器,陆羽《茶经》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A)

A、茶器B、茶具C、茶洗

28、紫砂壶的第一个知名作者为(B)

A、金沙寺僧B、龚供春C、时大彬

29.在天然水中,(C)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A.河水B.井水C.泉水

30、用上投法冲泡碧螺春茶,水温要求在(B)左右。

A.80—85℃B.90—95℃C.95—100℃

三、填空题

1.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泡茶时,茶叶投放量、茶水比例、泡茶时间、是决定茶汤的三个要素。

3、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常见的有-荼、椵、蔎、茗、荈等字。

现今茶之字,源出茶之正名荼,而荼之正名源出产茶之地蜀人、巴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

在这五个早期的茶名中,荼的重要性显然比后“四个茶名”为高,这不仅是因为荼作为茶名出现的时间最早、使用频率最高、持续历史最长。

而且还因为后“四个茶名”正如“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那样,都依赖与荼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

因此,荼被人们看作是茶之正名。

4、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四种特性,即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5、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6、“茶道”一词最初见于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是和。

7、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8、茶艺表演中茶叶的选用宜精良忌粗老,茶具协调忌乱套

9、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一为提神、二来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

10、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1、高档绿茶泡茶水温为85℃、乌龙茶泡茶水温为100℃。

12、我国明代是制茶工艺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13、我国产茶历史悠久,公认的古代茶圣是陆羽,现代茶圣是吴觉农。

14、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15、品饮绿茶或其他细嫩的茶类,不论用何种茶具均宜小不宜大,因用大杯则水量多、热度高,易使茶汤有熟汤味,不鲜爽。

16.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形制完备的专用茶器具诞生于唐代,由陆羽创制,共24件。

17.茶器具材质的硬度关系到泡茶的好坏,其中玻璃硬度最高,瓷器的硬度高于陶器

18、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9、冲泡乌龙茶时“淋壶”的目的是清洗和保温。

20、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21、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22、陆羽的《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23、绿茶与红茶的加工方法不同,绿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

24、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3000。

25、龙井茶素有色、香、味、形四绝之称,其品质特征是色绿、香郁、

味甘、形美。

26、绿茶属不发酵茶,红茶属发酵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27、饮茶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是在明代形成的。

28.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9.在绿茶制造过程中,要保留绿色,防止多酚类氧化。

30.茶艺表演用茶必须精良,茶具协调。

31、品饮乌龙茶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二是睡前不能饮,三是冷茶不能饮。

32、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四、判断题:

1、所谓白茶,就是茶汤白、茶叶白的茶。

(×

2.矿泉水都可用来泡茶  (×

3、茶自从被发现、利用起就有了茶文化。

4、茶叶冲泡时,不同的茶类,茶水比例不一样(√)

5.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

6.红茶开汤后应先看汤色后嗅香气,绿茶则先嗅香气后看汤色。

7.宋代斗茶盛行,“茶色白,宜黑盏”,品茶以通体黑釉的“建盏”为上品。

(√)

8.普耳茶采取壶泡,以10克茶叶冲入沸水300ml。

9、茶叶贮藏过程中要求茶叶含水量为3—6%。

10、宋朝的贡茶主要是大小龙团。

11、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12.评茶汤的温度一般以60—70℃为好。

13.茶馆的文化品味,应体现以为服务员的文化素质主题。

14、具有陈味的茶都不好。

15.一般高档绿茶冲泡时投茶方式以上投法和中投法较好(√)

16.中国茶道是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

(√)

17.茶叶冲泡前先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18、喝茶可醒脑提神,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

19、我国名茶中君山银针属白茶类。

20、“高山云雾出好茶”是指可出产各种茶类的茶。

21.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

22.选择紫砂壶时要求茶壶的柄、嘴、口在同一水平线上(√)

23、我国的茶具中最流行的是“景瓷宜陶”(√)

24.第一个写出茶叶专著《大观茶论》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25.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都是用茶叶加工的(×

26、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茶人应有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

(√)

27、“茶道”一词最早见于日本。

28.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

29、乌龙茶的品饮过程中,一看、二闻、三品,重在闻香。

30、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

31、日本饮茶是在公元805年由中国传往日本的(√)

32、乌龙茶因制作工艺复杂,品饮最讲究,又称为工夫茶。

33、茶叶冲泡之前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

34、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的品种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35、茶道成熟于唐代。

(√)

36、在专用茶具出现之前,饮茶是以食器、酒具代替的。

37、花茶品质以香气为主,通常以鲜、浓、纯三方面来评。

38、名优绿茶传统的贮藏用灰贮法。

(√)

39、寺院专设烧水煮茶的僧侣称为“施茶僧”(×

40.冲泡红茶时,若茶汤冷后出现混浊即“冷后浑”现象,说明该红茶品质好。

41、日本的“茶圣”是荣西禅师(√)

42、古人说“侯汤最难”意思是指泡茶时间不好掌握(×

五、问答题:

1、浅谈泡茶过程中“温润泡”的作用及要求。

概念:

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称之。

其作用有三:

①、是将茶叶中的杂质或附于表面上的杂味去掉,使之更纯净;

②、是让茶叶先吸收温热和湿度,助其舒展,为香气和滋味的发挥作好准备;

③、是将茶叶中的青草味稍加去除。

要求:

用水量少(约为冲泡用水的1/4~5),时间要短(约10-15″)。

2、日常生活中饮茶有哪些误区?

在日常的饮茶生活中饮茶方面的失误和不妥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用保温杯泡茶;

茶叶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恒温水中损失,效用和口味易降低。

②用沸水冲泡;

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③爱饮头遍茶;

头遍茶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

应让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④过量饮茶;

损害大脑,诱发痴呆症;

导致过于亢奋,影响睡眠,引发茶醉。

⑤饭后即饮茶。

易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病;

造成便秘,不利健康。

3、茶圣陆羽《茶经》及其对茶文化的贡献

《茶经》是陆羽的代表作品,成书于公元780年,被后人公认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对茶文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

①、构建了传统茶学知识体系;

②、奠定了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③、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

其鉴别方法为观外形、察色、闻香、尝味。

①观形:

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外形标准。

②察色:

观茶色、汤色和叶底色。

③闻香:

闻干茶香和湿闻。

④尝味:

尝茶汤的滋味,冲泡3分钟后,汤温在50℃时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分辨出茶的优劣。

5、简述茶叶冲泡有哪四要素?

茶叶冲泡后是为了品尝,要泡出真香实味的茶汤,必须掌握好如下四个要素:

A茶水比例:

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

50,乌龙茶1:

18-20,砖茶1:

80。

B冲泡水温:

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冲泡时间:

一般红、绿茶、花茶2-3次,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冲泡次数:

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6、简述基本茶类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

我国基本茶类分为六大类,其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如下:

⑴绿茶:

杀青,成茶品质表现为,清汤绿叶。

⑵黄茶:

杀青-闷黄;

成茶品质,黄汤黄叶。

⑶黑茶:

杀青-渥堆;

成茶深褐乌润,茶汤橙红、紫红色。

⑷白茶:

萎凋-干燥;

干茶灰绿,茶汤杏黄、淡黄色。

⑸青茶:

萎凋-做青-炒青;

干茶青褐光润,茶汤金黄、橙黄。

⑹红茶:

萎凋-发酵;

干茶乌褐光亮,茶汤红艳明亮。

7、茶叶保健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药理保健物质,科学合理饮用茶叶,能起到如下保健功效:

①.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益思少睡。

②.补充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

③.提高食物营养水平,调整代谢关。

④.具有三降功能、防癌、防治冠心病。

⑤.增强抗病能力,防止衰老。

8、简述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出高度的

①.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君子之交淡如水;

寒夜客来茶当酒。

②.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高雅的茶诗、茶画;

通俗的茶摊、茶馆。

③.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富营养保健功能;

精美的茶具、多彩的茶品,艺术化的茶艺。

④.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茶产业出口创汇、创收;

生态茶园旅游观光。

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9、如何养护紫砂壶?

⑴新壶在使用前,必须做一番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法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传统式,其二为简便式。

传统式:

取一口不带异味的锅,装水淹进紫砂壶二厘米以上,然后放放紫砂壶;

用小火慢慢加热至沸,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叶煮三分钟,然后将茶叶捞起再用小火煮三十分钟,取出茶壶自然阴干。

简便式:

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洗,放一般的茶叶泡后倒掉。

⑵旧壶:

一般是每次泡完茶后用清水洗净,自然阴干。

10、茶艺师在冲泡茶叶前要向客人介绍些什么?

①茶叶名称:

龙井茶

②种茶的文化背景和产地:

产于浙江,既是茶名,又是地名、茶树名、等。

③品质特征:

清汤绿叶的绿茶;

红汤红叶的红茶;

金边绿叶、汤色金黄的青茶。

④冲泡要点及如何品尝:

红茶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后看汤色,绿茶则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11、浅谈茶艺和茶道的关系

“艺”是泡茶,饮茶之术,是中华茶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可见可摸的物化的室内艺能展示过程,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不仅讲求表现形式,而且还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道”是指导茶艺之理念,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注重精神内涵。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12、茶馆的茶品定价,主要根据哪些因素?

1)、按地段因素定价:

不同地段、区位,有着不同消费效应,此乃茶品定价要素。

2)、按成本因素定价:

茶馆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

按原料成本定价是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

3)、按营业时间定价:

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可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

晚上是一天中的黄金消费时间。

13、如何储藏茶叶?

答:

存放茶叶要注意茶叶的含水量和环境因素及包装用品。

应尽可能满足:

①茶叶含水量是:

茶叶贮放最适合水量是3-6%,一般超过7%变质加快。

②温度:

适宜温度0—5℃。

温度高易变质。

③湿度:

干燥。

若包装不严,当相对湿度60%以上时,易变质。

④光线:

避光。

光线直射茶叶,能加快某些内含物质的氧化和陈化。

⑤氧气:

隔氧。

防茶叶内含茶多酚,抗坏血酸等物质氧化变质。

⑥包装甪品:

无异味,能密封。

茶叶具吸附性能,易染异味。

14、简述有机茶生产的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只允许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

产品中不得含有高于检测限量的农药残留量,着重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与有机生产系统的建立。

依据行业标准要求,向专业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获取有机茶认证资格和证书。

15、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①、酝酿和萌芽期

②、形成与发展期

③、丰富与成熟期

④、曲折迂回期

⑤、复苏振兴期

16、明、清时期有哪些制壶大师?

明代:

制壶大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号称“四名家”。

在之后,有号称“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清代:

最著名的当属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徵等人。

16、紫砂壶泡茶有哪些好处?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泡茶好处:

①经久使用,能汲附茶香,蕴蓄茶味。

②传热不快,不致烫手;

即使冷热聚变,也不会破裂;

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③热天盛茶,不易酸馊;

④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17茶叶分类的意义、方法

(一)分类的意义:

茶叶分类是依据茶叶的特性分别归类,其目的在于说明同类茶的特性及不同类茶的差异,便于行业内、行业间、贸易者、消费者等相互间的沟通。

(二)分类

▪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

依据方法多种多样

1、依生产季节可分:

明前、雨前、春、夏、六月、秋、白露、冬茶

2、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来分:

依次是绿茶(不发酵)、黄、白茶、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3、依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

①基本茶类:

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18、简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发展的成因。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在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茶]:

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替代习用的荼。

此字;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大量茶书、茶诗的涌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专门贡奉给朝廷饮用的贡茶出现及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禅教的兴起有关(武则天信佛教),僧人认为茶的作用有三德:

“一为提神益思、二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故寺庙崇尚饮茶,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僧人们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加工茶,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和茶叶的发展。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主要表现为茶区的面积扩大(与现在的茶区的面积差不多,有13个省43个州产茶)。

19、简述茶与荼两字间的关系。

[茶]字,初唐时期人们为了避免一物多音(多名、多义)带来的混淆而不得不变革,创造了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及茶鲜叶的加工产品。

[茶]:

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出现在中唐之前及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中,用以替代习用的荼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

此字,既保持[荼]这个早期正名的字形,又赋予其从木观念的新字。

荼:

唐以前代表茶的字之一。

而荼之正名源出产茶之地蜀人(指现今的川西盆地地区)、巴人(重庆地区巴岭山脉地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

当今的茶以荼作为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

20、紫砂茶具的造型、创作风格有几种?

紫砂茶具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具体来讲:

其造型主要有:

几何体型;

自然型;

筋纹型。

创作风格表现为:

文人壶[重气质,单纯朴素];

民风壶[山水人物,虫鱼花鸟];

外贸壶[包金边,加制金银提梁]等三个方面。

六、论述题

1、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有何异同?

中华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的文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表现出"

和、静、怡、真"

的精神四谛。

日本茶道:

其茶事活动被看成是日本人民生活的规范和心灵的寄托,重形式。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突出的是“和、敬、清、寂”四谛。

"

寂"

是日本茶道的核心、灵魂。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相同之处:

都表现出的是:

在品茗活动中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通过品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建立起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最大的区别表现为:

中国茶道怡悦性:

展示出了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特征。

日常生活之中,它体现出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特性。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吟诗作画、观月赏花、论经对弈、置酒助兴。

儒生可"

怡情悦性"

,羽士可"

怡情养生"

,僧人可"

怡然自得"

,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

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日本茶道的"

清、寂"

带有浓烈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

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整个的茶事活动要求在安静、神情庄重氛围下;

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相饽于中国茶道怡悦。

2、何为茶艺?

简介名优绿茶的冲泡及品尝方法。

茶艺就是在茶事活动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品茗融入哲理、伦理、道德礼法和教育来陶冶情操、品味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